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12|回复: 7

蔡慎坤:中日能否避免一场军事冲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 08: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拥有政治话语权的《环球时报》30日发表题为“日本投靠美国,难获对抗中国资本”的社评,公开宣称日本一再挑衅中国对钓鱼台主权的一贯立场,中日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有的只是相互攻击和警告。现在双方都固守自己的强硬立场,一边做谨慎的摩擦并试探对方底线,一边做一旦爆发军事冲突的最坏准备。

  这样的社评出自《环球时报》,一点都不奇怪,也只有《环球时报》,才有特权公开发表这样的豪言壮语。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针对近期日舰机闯入我演习区干扰演习一事,国防部已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杨宇军说,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好战必亡”。希望日方能够正视历史,采取切实行动,真正走到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来。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做“忘战必危”。我们从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但也不惧怕战争。希望任何一方都不要低估中国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意志、能力和胆略。

  有意思的是,台湾军方31日在屏东空军基地为首架抵台的P-3C反潜机举行接机典礼,马英九致词时也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马英九呼吁台军必须有所警惕,才能维护安全。

  此前的10月24日至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刚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就周边外交问题举行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习近平在会议上特别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这些理念,首先我们自己要身体力行,使之成为地区国家遵循和秉持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

  中国周边外交自然包括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等一些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也包括一些与中国没有直接矛盾的国家,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怀有疑虑。从现实来说,中国周边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最突出,需要尽快解决,从战略上看,要实现民族复兴梦,必须要有稳定的周边环境。

  中日关系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到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日两国如果不能实现和解,僵持对抗下去甚至爆发军事冲突,对两个大国包括人民都没有好处。中日两国“两千年交往”、“半世纪仇怨”,并非只有靠战争才能解决彼此的争端。

  《环球时报》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刚刚结束,就借机发出与会议精神完全不符的战争言论,不知是何方授意?是否因为某种国内外突发事件,需要《环球时报》再次转移舆论关注焦点?如果仅此而已,周边国家还不至于紧张,如果真的准备打仗,全世界都会聚焦中国。

  中日是否有必要为钓鱼岛发动一场战争?这个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上将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均表达过与《环球时报》不同的看法。

  刘源上将谈到中日关系时说:我认为,可能现在说的不一定很恰当的,现在双方多在气头上,较这个劲,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个面子。按邓小平同志说的,我们是他的后世之人,我们应该有这个智慧,什么是大局,什么是对中国和日本老百姓最大的利益,应该搞清楚。我们军人一个职责是保护国家的最大利益,保护老百姓的最大利益,让人民能够和平,安居乐业,这是战争,也是军人存在的最大意义。

  实际前一段说的雷达照射,是无稽之谈。在公海上雷达是在转的,我照你一下,你照我一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离擦枪走火还远了去了。有的人就专门拿这个东西来炒作,故意来“加温”。

  作为军队来说,作为军人肯定是为打仗而生的,你叫他说我们不打仗,这恐怕不太合适,所以军人就有两难。我们必须要说,让我上,一声令下,我一定要打,而且我一定要想办法打赢,这是我军队军人的天职。但作为军人我又特别需要和方方面面的人士特别是和老百姓说清楚,战争是什么,因为和平时间很长了,这么小的小孩不知道打仗是什么样,其实是很残酷的,代价很大的。可以用别的方式解决的情况下,没有必要用极端的暴力手段来解决。

  国际问题专家张蕴岭在回答国际在线记者采访时也说:“老百姓会认为,你原来没有能力,该拿到的没有拿到,让别人占着。现在你有能力,为什么不夺回来呢?”张蕴岭说:“国内民族主义的诉求在增加,别国在防备过程中也会激起民族主义。这样,问题就从冷冻状态变热和发酵,原来不成问题的现在就成问题了。”

  关于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近年来不断有人作出非常负面的判断,说形势全面恶化,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势,甚至有人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张蕴岭称,“实际上,形势并没有严峻得不得了,周边那些国家要考虑的是,与中国为敌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张蕴岭说,看看中国的周边,“不就是跟日本有钓鱼岛、在南海跟越南和菲律宾有争端吗?”其他大部分都稳定。而且,中国和日本、越南和菲律宾并没发生全面的对抗,也只是在部分领域里争端凸显。

  张蕴岭认为,崛起的大国有两个最大的风险,一是高估自己的实力,导致盲动;二是国家政策被极端势力和舆论绑架。张蕴岭强调,能不能最终成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就看能不能把握住,也就是,不使局部的问题变成全局的问题、不使局部的争端变成全面的对抗,就看有没有这样的能力。”

  张蕴岭对媒体在涉及外交纷争时作所的报道和评论提出批评:“我们的媒体几乎都是说对自己有利的理由。单向舆论引导,使大家走向单向方向,容易产生误导。应该让网民有综合的评价能力。”

  他说,现在的舆论导向让人感觉就只剩下“打”这一个办法了,那么,到最后,民众可能会更失望。“如果你不打,说明你更软。而简单地去打,去夺岛,可能也会达不到你想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尽可能维护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和和平发展环境,尽可能避免发生任何干扰这个进程的事情。”

  “我觉得中国要冷静、淡定和谨慎。”如果不谨慎处理引起了战争,就无法预料结果。可能会暂时取得领土上的胜利,但是会花费巨大的精力,投入巨大的资源,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重新塑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继续发展的环境。

  “中国外交基本上是好的,不能用软硬来判断。”张蕴岭说,评价外交的好坏,第一要看能不能保卫国家的利益,第二看能否把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利益结合起来,第三,看能不能建立起有利于促进自己和外部综合关系发展的架构。“硬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也可能丧失国家利益。”张蕴岭特别强调。

  钓鱼岛和南海的领土主权到底能不能拿回来?对这个最容易触动国人神经的超级敏感问题,张蕴岭的回答让很多人感到气馁甚至愤怒。他的回答是:“有些可以,有些不可以,有些还必须做些妥协”。张蕴岭举例,越南有个副外长最近做了东盟的新任秘书长,“他就说南中国海问题只能相互妥协”,他原来在越南当副外长时就不敢这么说。

  张蕴岭表示,现在发生的一些争端和问题,总的背景是中国综合实力迅速提升下出现的各种新变化的反映。“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对世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这种影响对他国有有利的因素,也有挑战。”张蕴岭说,有利的方面是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因素,贡献率是最大的。没有中国这一块,世界经济的增长就更慢。中国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最大的贸易市场,而且来自中国的投资也在增加。

  同时也给他们带了新的挑战,因为中国巨大的需求、迅速的扩张,这种竞争力也对别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我们遭到的反倾销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墨西哥等)而非发达国家的原因。”此外,中国还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张蕴岭说,这些情况和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一起冒了出来。过去,世界没有经历过一个大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形成这么大的影响的情况。各国都在观察、思考和应对着中国。“应对的方法各种各样,包括敌对性的、限制性的、遏制性的、防备性的、竞争性的。所以说中国面临的形势变复杂了。”

  中日钓鱼岛之争会否爆发军事冲突,取决于政治家的智慧和谋略,也取决于国民的回应,如果一昧听信“中日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30分钟解决日本”的狂热言论,对中国未必是一件幸事。实际上,战争的残酷性和后遗症是一些主战派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成千上万的热血男儿战死疆场,在英雄被歌颂的同时,谁能体会到那些父母失去孩子一生的痛苦。现在中国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在战争中丧生,这些父母靠什么度过余生?

  钓鱼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前人已给后人提供了务实的思路。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时,周恩来即表示了“搁置争议”的意向,周恩来还说,现在台湾倒是有一些人挑动钓鱼岛的问题,我们不要去理它,我们要把它放在一边,我们不谈钓鱼岛的问题。1978年,邓小平明确继承了这一方针,邓小平在日本说,把钓鱼岛问题搁置起来,为的是不让钓鱼岛问题成为妨碍两国之间正常交流的障碍。1982年,邓小平重申把领土争端放在一边,解决的办法是两边各自让一步,不要妨碍我们做其他事情,还有很多其他事情都可以做。

  近年来,网上特别是拥有政治话语权的《环球时报》一再主张对日强硬甚至对日开战,任何理性探讨发展中日关系的建言,也很容易被舆情贴上“软弱”“汉奸”“卖国贼”之类的标签,因而官员们在任何涉日问题上,也不敢做出务实的决策,只能是越来越强硬,这样的结局,实际上并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也不利于中国周边局势的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0: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国政治往往体现出两种面孔,所谓鹰派与鸽派,这两派观点不同但都是为了一个政治目的服务的,即老百姓所谓的红脸白脸。如果,现在中国针对钓鱼岛问题只有一种“和”的声音,根本听不到“打”的声音,那么以小日本色厉内荏的民族性格。他会老老实实跟你和么?一定是趁机漫天要价,以和平做筹码争取更大的战略利益。从这个角度看,喊打,恰恰是维护中国利益的一种有力的声音,适当的施压日本人,让他们摸不清中国的战略底线,这才体现出手腕的高明。

作者这种非此即披的浅薄外交可以休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0:0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老邓还发动自卫还击战呢!对于日本,能不打当然好,要尽量争取不打。但一定要尽量争取打赢。
楼主以为中国还能继续装孙子?人家已经国有化钓鱼岛了,再不准备打,连说几句狠话都被你们这些人口诛笔伐,那你有什么好办法?靠你那张不浪舌和生花妙笔能把日本和谐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3: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东乱,日本安全:美国为了石油霸权,不容脱身;中国为了稳步发展,不会挑起战争。
中东不乱,解决日本:美国为了金融,水淹南方;中国为了拒止,提前破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7: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发了很多文章,就是一个十足的汉奸嘴脸,他就不怕缺德太甚,殃及自己的后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21:21 , Processed in 0.1094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