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15|回复: 0

张平:创业板为何难逃暴跌“魔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9 07: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入四季度以来,创业板风光不再。特别是在上周,创业板指数出现连续大跌,创出一年来最大周跌幅。根据天相投顾统计,上周,创业板指数大跌5.98%,10月份以来跌幅则达到7.22%,远超代表蓝筹风格的沪深300指数1.68%的跌幅,特别是其三季度表现火爆的传媒板块连续暴跌,10月份以来跌幅近20%。

  创业板创立之初曾被比作中国的“纳斯达克”。在去年底以来的经济下行周期,创业板更被寄予经济转型标杆的厚望,一些机构投资者纷纷重仓影视股、民营银行概念股、自贸区概念股,使得创业板的表现远远优于A股市场。

  今年来,每一次创业板调整,都有人喊,创业板见顶了,但这样喊了十次八次,创业板始终没有见顶的迹像,而这次创业板真的见顶了吗?笔者认为,随着A股市场本轮行情的走完,创业板见顶的可能性很大。

  其一,创业板近期的大跌,是因为其估值再次达到了A股估值的“天花板”的60倍左右的市盈率,这就是A股市场的“天花板”。因为在过去十多年的历史中,A股即使是在泡沫状态下,也很难超越这个水平。

  让我们看看历史材料:2000年左右的大牛市把上证综指一举带过2000点大关,指数估值达到大约70倍市盈率;2007年大牛市中,A股的平均市盈率达到60倍左右;在接下来的2010年小股票泡沫中,中小板综指的市盈率达到60到70倍之间。现在,数年以后,创业板指数又一次粉墨登场。

  尽管历史经验证明60倍市盈率几乎是A股整体板块估值的一个“天花板”,但还是有参与其中的投资者,继续信奉着“A股就是爱炒作,所以即使泡沫破裂,将来也一定会有新的泡沫”的理念。不过,尽管A股的历史似乎证明了泡沫一定是此起彼伏的,海内外资本市场的经验却告诉我们,泡沫交替出现的状态并非常态。泡沫状态可能突然之间消失无踪,继之以数年、乃至十数年的估值沉寂。

  温故而知新,历史的轨迹并不一定是未来的蓝图,但蕴含在其中的驱动因素却永远大同小异。尽管低估值并不一定是投资者的朋友(比如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板块估值虽然很低,但是业绩却也很难提振),但是高估值却一再被证明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之一。创业板这次也没例外。

  其二,虽然今年以来,创业板被机构投资者恶炒,但高管套现一直是创业板备受诟病之处,所以创业板的泡沫很难长久。Wind统计,4年来,创业板公司净减持额达475亿元,而净增持仅为3.7亿元;创业板高管减持套现总金额达199.536亿元,增持金额仅有8.744亿元。创业板成了高管们的提款机,成了普通股民的“被套板”。

  其三,业绩变脸也让散户们十分恼火。创业板企业在上市前都会被戴上高成长的标签,然而上市之后却“风云莫测”。如业绩变脸最快的南大光电,在上市前一天突然发布业绩下降公告。还有变脸幅度最大的珈伟股份,上市两月即公告半年业绩同比大降94.12%。更让投资者震惊的是,曾经一度风光的万福生科以虚增7.4亿元营业收入,虚增净利润1.6亿元,成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

  最后,第三季度整个创业板的业绩增幅不尽人意,再加上临近年末,资金开始有落袋为安的冲动,近期估值过高的传媒板块继续回调,自贸区等前期主板热点也渐渐熄火。    于是,部分基金年底出于保收益需求,因为公募基金每年年底都要弄考核、做排名,于是不得不减持创业板股票。这也是造成近期创业板股票大跌的原因之一。

  那么创业板的行情将要结束?笔者认为,目前A股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在30倍,银行板块更是只有10-15倍的市盈率,而创业板股票市盈率已经达到60倍,其估值明显偏高。而随着A股市场本轮行情的终结,加上创业板本身的业绩并不令人满意,创业板泡沫将经历一个挤出的过程,风险之大不言而喻。可以预见,未来创业板在经历暴跌之后,会有超跌反弹的行情,但其未来的跌幅将超过A股市场调整的幅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13:53 , Processed in 0.1406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