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舍得之间

【品味观天下时事解读】第十四期:金融风暴、若即若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7 19: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得之间 发表于 2013-8-27 16:12
日月兄对于中美两国的分析,
我是赞同的,
但针对于欧洲国家,

千万别说请教。
因为我的资源有限,也并非专业研究。所说的也是一些浅薄的认识。所依托的是无非是经验直觉和自己建立的一个运动模式。最终的目的是在咱们这个老百姓层面尽量明白一些大趋势,在自己的角度多抓住一些机会而已。
1.欧洲的骑墙是因为‘西方资本’(呵呵,套用概念)给美国、欧洲画出来的‘金融抢劫路线图’蛋糕足够大,具备一定的可实现性。路径无非是流动性紧缩--- 全球资产大跌---- 印钞抄底---  流动性泛滥--- 实现收益。这个路线图只有美欧这两个具备全球流动性印钞权的经济体会实现大收益。
咱们是欧洲人也会这么做的。所以说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是中国最需要慎重对待的时间。
2.‘合伙抢劫’对于欧洲的弊端在于。她回避不了美元欧元这两个货币霸权的最大矛盾实质。如果在上一个路线图中,中国人失败了,紧跟着美国人就会‘收拾’她,拆散欧盟、消亡欧元。手法还是上一次欧债危机的手法。
这一点欧洲人也应该很清楚。也就是处于自身利益,他也不敢或者说不会将中国人逼得太急了。
3.欧洲人最后胜出的是德国。这个国家很隐晦,很隐忍。许多动作看似无意平常,但是深谋远虑。默克尔是一个让人佩服的伟大政治家。历史会记住这一点的。
几年中的东方一直在提倡‘铲墙扶弱’帮助欧洲的观点。从战略上没有问题。
但是德国人很不满意,有点意思吧
    所以我个人不太同意时寒冰‘欧债危机警示中国’中的下一次大危机在中国的判断。德国人希望危机,欧猪缺钱只能给她上缴财政权和行政权。德国人希望一次危机,美国人、中国人的危机需要‘出口’,所以从政治角度看,下一次大危机还在欧洲。当然前提是现在中国开始的拉经济,能够顺利启动,顺利度过欧洲人半年之内的‘骑墙期’。半年之后就好办了,因为大体虽然世界上一些特定的国家一片狼藉,但是胜负已经见分晓了。中美之间也实现了平衡和矛盾转化。
   这次金融战争会历时近三年。但是半年之内能够判断出明确的趋势和输赢。
   其实现在也能判断出来:美国人页岩气这个技术不足以带动整个经济,他也面临资产高位逃顶的风险。美国人国内尖锐的政治矛盾和世界上的不得人心、力不从心,决定他这次欺骗不会像历史上前两轮那么得心应手。中国这一次的拉经济(眼前事城际铁路、棚户区啥的,将来时城镇化、城市圈建设),虽然早了(晚下去几个月最好,但是需要看到国内经济孱弱的一面。按照最理想的时间节点我们也实现不了。)但是成功率很高。我不认为现在社会上大面积的反垄断是道德因素,就是未来‘自己制造的需求,自己消费’。
   中国这么多的不平衡,这么多的需求、这么多的产业级别不够,都是好事情。说明还有投资的地方,整个经济拉起来了,自己劳动自己消费没有问题。到时候可以看世界上的资金是奔着美国虚拟经济还是奔着中国实际需求来。其实资金不来,问题也不大。东方说的‘最低限度经济内循环’也未必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拉经济必然面临大印钞。几年之后解决起来无非是‘农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农地货币化容纳天量资金。人民币国际化疏导容纳资金。这两点,现在已经看得很分明了。
   歪解改革看,就是国家在资源退出的过程中实现个人财富和国家财政收入(直接印钞)。歪解世界经济看,你得承认存在国别剥削。现在的国与国之间的剥削是以铸币权为载体的。
    还是那句话,人民币国际化是对于这种世界性剥削提供一种更加公平更加道德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8 12: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zyc168 发表于 2013-8-25 13:18
其实不管你愿不愿意土地经营权流转是一个趋势

只要社保健全。合理透明的分配机制

呵呵,日月兄的平民化解读,
让我们小P民看提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8 12: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stevenhu 发表于 2013-8-25 14:25
先占个位置,待会详细看看

哈哈,建议你也多研究一下本贴的神回复,
水平还真的很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2: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传奇 发表于 2013-8-25 15:33
表示诚心感谢,多多发言,让我等受益不小,其实个人在这个世界的大潮中,难以左右什么,保住自己,尽己所 ...

呵呵,传奇兄说的很有道理;相信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2: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yuzu 发表于 2013-8-26 00:10
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三者应当不是一回事吧

呵呵,但肯定要制度创新才会爆发潜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2: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地流 发表于 2013-8-26 10:34
有幸再次看到日月老师高论

呵呵,日月在论坛一向很活跃的,V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19: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得之间 发表于 2013-8-29 12:24
呵呵,传奇兄说的很有道理;相信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哈哈,朋友,共勉吧,不过,对于17年的通膨我个人持保留意见,这种动作对于社会杀伤力太大,相信习李不会为之.稳定是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0 13: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传奇 发表于 2013-8-29 19:57
哈哈,朋友,共勉吧,不过,对于17年的通膨我个人持保留意见,这种动作对于社会杀伤力太大,相信习李不会为之.稳 ...

和同学讨论。
17年通胀的判断几点个人来源于几个方面:
1.中国的经济周期大约十年左右,所以才有‘五年一小乱,十年一大乱’‘逢九必乱’的说法。这种现象应该反映的是中国经济五年的一个存货周期和十年左右的一个经济周期。‘封三买入,逢七卖出’也反映了价格过往几十年的一个低谷高峰的变动规律。
    这个周期,个人看由于是全球化后的第一个大危机。时间有些靠后了,但是还是有可能在17年开始通胀的。对于农地确权中央要求必须在16年结束,估计也是考虑到需要通过农地来容纳资金,避免价格波动的过于厉害。
2.各国政府这一次到底多印了多少货币,媒体反映的有可能是冰山的一角。真实数字可能只是国家最高层那几个人知道。历史经验是,多印的货币没有一个政府会主动撤出。货币流动性一旦加快,价格将波起云涌。况且即使有一两个政府比较负责任的进行资源货币化对冲、提高准备金,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政府也不会或者说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世界作为一个市场,必然会对特定的原料、产品产生影响。这一点估计是无可避免。
3.中美欧,尤其是美国的危机,不通过资产暴涨暴跌实现危机转嫁、财富转移,政治政权将会出问题。在政权面前,热战都可以发生,这种金融货币战的‘软刀子’肯定是会应用的。几乎没有不发生金融战的可能性,唯一的区别是谁会通过地缘政治平衡胜出的问题。
   历史经验是原来一盎司黄金25美金,现在多少?惯常经验是,90年的一万元可是能够购买一套房产感觉这一生都有点花不完的,现在几顿饭就消费掉了。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需要做的是玩好价格和价值这个杠杆,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对于纸币信用的不断贬值,我们毫无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0 13: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李之政只是会充分‘熨平’这个波峰波谷。(主要作用力范围在国内。对于大宗原材料股权获得机会和比例的份额比较小,对于‘输入性’的通胀手段、力度并不多。)
而不是会抗拒这个自然规律
所区别的仅只是幅度大小问题,不会是发生不发生的问题
金融是第三产业的‘皇冠’,现代金融以华尔街为首的做的就是‘助涨杀跌’、直接实现钱生钱。对于这种大趋势他们是看得很清楚的。他们做的就是在加大这个大周期的涨跌幅度,而不是‘熨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08: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丽天 发表于 2013-8-27 19:03
千万别说请教。
因为我的资源有限,也并非专业研究。所说的也是一些浅薄的认识。所依托的是无非是经验直 ...

日月兄的点评很有道理
不过小弟有点疑问:
1、关于你对欧洲方面的评论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可能还一种选项,
你可能没有点评到;
那就是会不会如东方所说的:
西方资本有可能抛弃美国平台,而转身欧洲平台;
这才是更重要的也是对中俄冲击力最大的可能性,
而这肯定会对未来世界的博弈产生重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2、关于老时的评论,
基本上我是不看的了,
他可是跟牛刀一样的美分党呀,
只是做的更隐匿一些,
而且在他的诊断中中国早晚得要崩溃!
所以基本上他的文章可读性不太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31 18:04 , Processed in 0.12505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