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07|回复: 0

张平:中小企业主受困高利贷究竟该怨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3 16: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高利贷现象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山东“辱母杀人案”的热点还没过去,《人民的名义》又开始引爆全国收视率,真实的是山东女企业家苏银霞,而虚构的是大风厂老板蔡成功,他们都倒在了高利贷之下。

  那么,高利贷的利率究竟有多高?正常月息为2.5分或3分,高的可以达到6分、8分或月息10%;3分左右的款项一般周期是6个月,高的都比较短,不太会超过1个月,有的就是几天。

  什么人在放款呢?第一类是地下钱庄:“老板自放”占比30%左右,70%是“资金贩子”,前者一般是用自己的钱,后者则要向“金主”融资。贩子们一般会有1分到2分的抽成。第二类是典当行,因为有抵押物,利息不会过高,进入“死当”后变现了事。第三类是小贷公司,通过“手续费”、“财务顾问费”等变相收取高息。第四类是野担保公司,一边向民间集资,一边高息向外放贷。

  那如果借款人逾期,该由谁来催收高利贷呢?除了放款者自己催收之后,近几年涌现出一些“收款公司”。但主体是“社会闲人”,年龄大都低于30岁,提成比例有“行规”:逾期1个到2个月的收20%、逾期6个月以上的收30%、逾期超过12个月的则可以拿到40%。

  那使用什么手段来催款呢?有电话催收,平均每天给借款人打3个到4个电话。上门催讨,坐在借款人家中,一坐就是一天。跟全天24小时跟着,与借款人寸步不离,甚至同吃同住。还有语言侮辱、责骂。堵门强制借款人闭门歇业等等。反正五花八门,怪招频出。

  普通百姓或许会问,每月要偿还这么高的利息,而且还是利滚利的往上番,那究竟是谁在不计后果的借款呢?借高利贷的主要人群有二类,70%是做正经生意的人,另30%是习惯于投机赌博的企业家中的赌棍。值得注意的是,借高利贷的人一般是为了从银行处“倒贷”,没有人会用这钱来经营周转,更没有人用这种钱进行个人消费。

  “倒贷”这个词,对于银行人士和生意人都不会觉得陌生,绝大多数寻找高利贷的人生意人,都是在银行里面有贷款的,到期后一来“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企业”,二来“不愿意在银行那里失去信用”。为了及时还本付息,才从民间借款暂时救急。他们普遍做法是,银行续贷之后,马上还高利贷,以救活自己的企业。

  而现在一些银行客户经理看到了当前经济状况不好,怕出现不良贷款率上升,所以为了让企业主能够按时还贷,一般对企业主都说还能够放款,甚至有的银行经理把“续贷批复”拿给借款人看,让其安心借入高利贷“过桥”,完成对银行的还款。而事实上,不少银行根本没有打算放款。最后结果是,借款人死定了,而借出钱的高利贷者也被逼疯了。

  对此现象业内人士却并不同情:一方面,目前不良贷款是终身责任制,一旦形成不良,客户经理就基本成了“专职催收人员”,账一天收不回来,就停发全部奖金甚至工资。“压力根本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为了安全,连哄带骗也得让企业把钱还了!”

  另一方面,虽然银行倒贷的结果是企业破产,似乎银行是在“雨天收伞”,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企业确实不好了,银行还在继续放贷,银行的损失由谁来承担?银行的钱难道不是老百姓的钱吗?

  实际上,高利贷行为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现在很多观点对企业家的境况持有同情态度,一会儿抱怨政策调整太快了,一会儿抱怨银行没良心,甚至还有人觉得高利贷是经济的毒瘤应该予以清除。

  但笔者认为,对高利贷不能简单用感情来判断一切,企业家们应该从自身上进行反省,因为在经济环境、信贷政策甚至是高利贷等所有变量串,企业家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自己。中小企业主究竟应始终保持“三省吾身”。

  第一,很多企业抱怨高利贷,但是他们是否想过自己曾有过疯狂扩张的贪婪呢?从每一轮经济周期走过来,保守的人都活着,但扩张得太狠的老板们都离死不远了。曾经有一位很知名的开发商,将楼盘盖到了各大城市中心片区,后期因房改政策变化及扩张过猛,而陷入了危机,不得不借了高利贷,目前经营十分困难,已到难以维持的境地,试问这样的企业家该同情吗?

  对于这位大开发商来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房子一盖好就卖光了,房子甚至没盖好也卖光了,还有房子都没盖只要囤到了地,就可以收买房预付款了。老板的贪婪心就开始膨胀了,觉得自己是经营之神,于是疯狂向银行借款进行野蛮扩张,当银行还款期要到时,发现流动资金面临枯竭,只能向高利贷借款,所以走到这一步能怨谁呢?

  第二,企业家们对经济周期波幅预估不足,缺乏敏锐的洞察力。而恰恰是银行作为拥有信息优势的机构,对各行业的景气判断肯定是有研究能力的,一旦银行业发出了“价格信号”,企业家是不是应该变得敏感一些?

  有一位做钢贸生意的老板,在上海摊钢贸市场里打拼10年,赚了8000万元。在前些年,高铁建设最快的时候,他持续以垫资形式向施工方供货。当银行发现钢贸行业隐患很大,集体停贷,此人一下就被压趴下了。

  无奈时他借入高利贷,以为这一波信贷政策调整只是短期行为,扛一扛就过去了,没想到一扛就是五六年,现在不但打光了几千万“子弹”,还欠了不少债。

  第三,只会按部就班,不懂创新升级的企业家,也是受害最大的群体。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社会也从过去的“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过渡,而过去是企业生产什么都能卖掉,使得许多人觉得产品结构升级和创新离我们很远,结果酿成了“低劣产能”严重过剩,当历史大潮一旦转向,很多企业被会被淘汰出局。对于不知创新的企业来说,银行给企业放贷,真的是害了企业。

  笔者认为,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从情感上看是一个好事,鼓励每一个有志者追求自我实现,但落到实处,万众创新似乎比大众创业更好,因为“创新才是创业的根本”。企业在社会单元中存在的价值只有一条,即“提供创新产品与创新服务,提高社会整体福利”。

  当银行借款时期马上要到,企业又无力如期偿付本息之时,只能想到先借高利贷,还了银行贷款,然后再向银行续贷,但是银行却因不良贷款上升而选择“倒贷”。这么一来,银行和高利贷的双重压力,将企业逼入困境。但实际上,多数企业主只要选择稳步经营的同时,积极创新进取,并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来伸缩经营规模,那么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企业主受困于高利贷,不能全怪银行、放高利贷者,企业主自已应该有更多的反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3 19:37 , Processed in 0.0937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