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24|回复: 1

云石: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怎样被国内民族矛盾搞得分裂解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6 07: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战结束后,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夺取了该国统治权,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加入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但仅仅过了三年,南斯拉夫便与苏联集团决裂,从此走上了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的独立自主之路。

  南共与苏共决裂的原因,云石君在上一节《地缘政治:南斯拉夫2》中已有解读。简单的说,南斯拉夫地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物理前沿,随着冷战大幕的开启,美苏两大集团关系恶化,强势对抗。这种格局下,南斯拉夫但凡选择站队,无论归于何方,都必将沦为大国博弈的马前卒和炮灰——而南斯拉夫当然不愿充当这种牺牲品。通过独立自主,既可以抽身事外,又可能在两大阵营的夹缝中左右逢源,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南斯拉夫作为区域性大国的较强国家实力,以及巴尔干半岛在地缘政治上极端敏感性,使得南斯拉夫也有独立于东西方之外的本钱。

  基于这种逻辑,南共选择了“背叛”苏联,并由此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决裂的先河。

  只不过,虽然在政治权力层面,南斯拉夫选择了独立自主,拒绝被苏联利用和介入。但在国家组织架构设计上,南斯拉夫依然跟苏联保持了一脉相承——他们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以党治国,南共一党专政,同时,在权力金字塔顶端,党的领袖(铁托)掌握绝对权威,近似独裁——其地位类似于斯大林之于苏联;

  民族政策上,南斯拉夫采用苏式的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以民族和聚居区域为标准,将全国划分为塞尔维亚、斯诺文尼亚、黑山、波黑、克罗地亚、马其顿等六个加盟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之下,还有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这些加盟共和国和自治省,在自身区域范围内,享有高度自主权。

  按理说,南共既与苏共分道扬镳,那完全没有必要再模仿苏联。而事实上,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南斯拉夫也确实与苏联模式渐行渐远;但唯独在政治体制上,南共虽也有多番改造,但是大致仍延续了对苏式体制的传承。

  这是为什么?

  首要原因,当然南共的红色出身。苏联在红色世界的老大哥地位,不可避免的对其他国家的红色政权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这种惯性,南共在国家政治制度方面对苏联制度有所继承,也是情理之中。

  但抛开师门渊源,从南斯拉夫的国情来看,对苏联经典政治体制的传承,是维系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存在的几乎唯一选择!

  这话怎么说?

  在之前的《地缘政治:巴尔干火药桶》中,云石君曾说过,巴尔干半岛全境多山,山脉纵横交错,所以不仅自身地缘实力不强,难以孕育强势本土势力,并且地缘结构支离破碎,缺乏强势核心,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自身难以整合为一体,人文结构上,由于其地处东欧(东正教)、西亚(伊斯兰)、欧洲(中南欧天主教)三大地缘文明势力的交汇,这使得它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不同强势外来文明的影响,所以民族、文化构成极端复杂。

  南斯拉夫作为巴尔干半岛的主体大国,它的国家结构,自然也与巴尔干半岛的地缘人文环境高度吻合:

  政治上,由于国家内部地缘结构支离破碎,缺乏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强势核心,所以这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天然缺乏——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名词,不仅指代一个政治上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民族和地缘板块;

  至于人文特征层面,内部的地缘撕裂与外部各大文明势力,从不同方向、持续上千年的投射影响,使得南斯拉夫在民族和宗教构成上超级复杂:它境内主要有五大民族——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五个主体民族;语言上,则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诺文尼亚语、黑山语,宗教上,则有源自欧洲的天主教、东罗马帝国时代遗留下来的东正教,以及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期遗留的伊斯兰教。这种民族、语言、宗教的差异,将南斯拉夫人事实上分割为多个不同的族群,而且没有哪个拥有绝对的优势——甚至连相对优势都没有。

  地缘结构的支离破碎,以及人文结构的超级复杂,使得南斯拉夫看上去完全不具备整合成国的起码基础。不仅如此,这么多的族群,挤在这南斯拉夫这区区25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上千年下来,彼此间积累的矛盾和利益冲突那更是闭着眼都能想出来。

  面对这种极端不利的客观条件,南斯拉夫要维护国家同一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再难也要做。国家都已经形成了,难道还拆了不成?就算有些人愿意,但以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组织为基础构建的既得利益集团,那也是肯定不愿意的。

  但是,怎样才能维系国家统一呢?

  很多人的第一反映,是搞分权民主。毕竟民主天然具有政治缓冲阀功能,通过民主制度,将冲突局限在政治框架内,各方通过政治博弈(比如议会斗争)等方式来决定利益分配,这样就可以避免矛盾扩大到社会层面,引发国家动荡、内战和解体。

  听上去,这倒也确实是套不错的逻辑。但在具体运用中,它根本不符合南斯拉夫国情。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民主不是万能的,虽然它确实自带缓冲阀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局限的。只有矛盾和冲突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民主才能起到调和之用。而如果各派利益冲突过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那民主也只有无能为力。

  而南斯拉夫就是后一种。南斯拉夫的地缘和人文结构超级复杂,这种情况下,各族群矛盾十分尖锐,压根很难靠谈判和妥协来调和——打个比方,克罗地亚共和国境内的克族人,认为塞尔维亚族抢了他们的地盘,要他们退出克罗地亚;相对富裕斯诺文尼亚,认为中央政府不应该用他们的钱,去补贴波黑的那帮穷鬼。波黑的穆族和塞族,围绕着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仰,更是有着千年的积怨。这些矛盾,哪是靠简单的民主就能解决的了的?如果真要强行搞民主,把权力下放到地方,那其结果只能是大家谈不拢,然后一哄而散——甚至爆发内战!

  所以,南斯拉夫搞不了分权民主!要想维持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就成为必须!

  而在中央集权上,南斯拉夫也必须高度借鉴苏式模式。

  因为南斯拉夫地缘结构太过撕裂,所以就算想中央集权,也没有一个强势地缘板块或者族群可做依托。

  至于人文层面,鉴于族群高度撕裂,中枢不管代表那个族群,都会引发族群的集体反对。而鉴于没有一个族群有压制其他族群的绝对优势——甚至相对优势都没有,所以不可能以主体族群为基础,构建出威权式集权式国家。

  那这该怎么办?

  在二战前,当时南斯拉夫王国的应对之策,是宣扬泛斯拉夫主义——通过对南部斯拉夫人这个共同的族系起源的宣传,争取以此为纽带,弥补可现有族群的分歧,增加他们的情感联系,进而获得国家向心力。

  但这个尝试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毕竟所谓的斯拉夫族系起源,存在于几千年前。经过这么久的历史演化,这种共同点早就烟消云散。现在想重新唤醒,谈何容易?

  既然无法打造出共同的族系认同,那南斯拉夫就只能另寻它法,通过其他的方式,构建国民的共同情感纽带和国家认同。而这所谓的“它法”,就是红色意识形态,以及基于领袖“铁托”的高度个人崇拜。



  二战后,红色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大涨。红色意识形态是以纵向的阶级属性为敌我划分标准,突破了地缘、民族、语言等横向结构限制;而红色意识形态主张的无神论,在工业革命,人类征服自然能力不断提高,对自然敬畏心大减,自信心空前膨胀的19世纪、以及20世纪中前期,也有越来越强的说服力——可以尝试利用它,来实现对所有宗教体系的整体取代。

  通过培育共同的红色意识形态认同,可以一举突破南斯拉夫内部的几乎所有结构性隔阂,于是就成为破解南斯拉夫地缘、人文困局的最佳手段。也正因为如此,南斯拉夫在脱离苏联后,依然坚定的尊奉红色意识形态——因为它是维系南斯拉夫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

  只不过,红色信仰的纽带作用,仅仅只体现在精神领域,鉴于南斯拉夫国情的极端复杂性,光靠这种虚活是不够的。在世俗层面,还得有切切实实的依托。

  而这,就是铁托的绝对独裁与个人崇拜。独裁作为中央集权的最高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统治集团的分歧内耗——这在国家地缘、人文结构超级复杂,力量来源分散,且彼此间分歧严重的南斯拉夫,是十分重要的。而鉴于领袖作为国家的最高代表,通过塑造领袖的英雄形象,可以有效吸引国民的崇拜和认同,再将这种对对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人物的认同,连带的传导到对虚拟的国家的认同上,进而达到增加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南斯拉夫国内族群严重分化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红色意识形态与个人崇拜,对维护国家统一,打造全民情感认同,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些客观层面的积极作用,与南共以及铁托主观利益考量相结合,一起决定了南斯拉夫哪怕在与苏联分道扬镳后,依然对苏式政治模式在整体层面予以继承。

  这一系列政治手段,再加上在经济和外交领域的有力措施,使得南斯拉夫在建国后的头三十年内,有效维护了国家的完整和统一——这对这个天然四分五裂的国家来说,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南斯拉夫维系国家统一的两条纽带,却都出现了松动,并且愈演愈烈,最终彻底断裂。而这种共同认同的破灭,以及国家经济的恶化,不仅导致了南共政权的覆没,甚至还引发了南斯拉夫的解体,与内战的爆发。


这是怎么回事?这与形势的变化,以及纽带本身的结构性缺陷有关。

  首先说个人崇拜。铁托的崇高威望,并不是天然就有的。这种威望的形成,一是因为铁托在二战中带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驱逐了他们的共同敌人——纳粹德国;二是因为他在南共体系内,获得了绝对的权力——所以获得了走上神坛的资源支撑。

  但是,南斯拉夫不是君主世袭制国家,铁托也不是奉天承运的皇帝,所以他的领袖威望,无法像古代中国皇帝那样顺其自然的继承。

  铁托去世后,不仅其作为民族英雄所获得的威望自然就自然随之而去;而且由于铁托去世前并未指定接班人,更没有给接班人培育个人势力和威望,所以南共核心层一下出现了群雄并起的局面——这种各派互相制衡之下,最后形成了一个主席团集体领导,各派轮番执政的局面。这不仅在世俗层面,大幅削弱了南共中枢的实力,更使领袖个人崇拜这个虽然极端,但却能有效维护全民认同的纽带不复存在。

  其次,20世纪后期,国际共运陷入阶段性低潮,苏联也颓势尽显。这种形势下,红色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不断萎缩,在民众中的认同度也逐渐下降。

  南斯拉夫虽然政治上与苏东分道扬镳,但意识形态体系却是一脉相承,这使得它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

  随着苏东剧变的爆发,红色意识形态在欧洲的认可度跌至谷底,这种情况下,不仅南共政权的合法性受到严重冲击,维系南斯拉夫国民共同认同的另一条精神纽带也就此断裂。

  个人崇拜与红色意识形态,曾经是南斯拉夫维系国家统一的共同精神支柱。随着这两大支柱的崩塌,不仅南共这个政权土崩瓦解,而且由于原先被压制的内部地缘、人文矛盾也重新爆发,所以闹到最后,甚至直接导致了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的分裂解体!

  而从红色南斯拉夫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对苏式国家民族政策的逻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

  20世纪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在面对因地缘、人文差异而产生的内部族群矛盾时,他们的一个基本应对套路,就是大力推广红色意识形态。

  红色意识形态是以阶级为敌我划分标准,这突破了地缘、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的局限,具有普世性,所以具备得到各民族普世认同的理论可能。只要国民对红色意识形态产生普遍认同,那么以前那些因地缘、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差异而产生的族群隔阂,就会被压制,甚至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淡化消解。这样一来,国家就实现了各民族的完全融合。

  这种逻辑当然是有道理的。但这里面也有一个前提:鉴于红色意识形态在这种民族融合套路中的关键性作用,所以它必须始终保持足够的吸引力。一旦这种吸引力下降,甚至消解,那原先被压制的各种传统隔阂,就会死灰复燃。如果这种分裂,再赶上国运下跌,政局动荡,那其后果,就不仅仅是改朝换代,而是国家的分裂解体!

  这就是南共政权灭亡后,南斯拉夫这个国家也跟着分裂解体的原因;这也同样是苏共崩溃后,俄罗斯(苏联本质上不过是俄罗斯的一个朝代)的边缘板块也纷纷脱离的原因。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中国,作为三大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在苏东剧变时,也遭受了严重的意识形态冲击。

  不过一来,中国稳住了阵脚,并没有因此出现改朝换代——这意味着当时的中枢,依然有能力压制边缘势力的分离主义倾向。

  二来,虽然中国也是多民族国家,但中国的民族结构相对单纯(前南斯拉夫的最大的族群——塞尔维亚族总人口在全国占比不到3成;苏联的俄罗斯族占比刚刚过半,而中国的汉族及汉化民族,在国家总人口占比达到95%以上)。这种民族结构,不仅意味着分离主义势力在中国先天不足,更意味着中国可以通过国家民族主义来重塑主流认同,对冲红色意识形态阶段性低潮的负面影响。

  这就是南斯拉夫彻底解体,俄罗斯边缘板块纷纷脱离,而中国虽有波折,但却巍然不动的原因!

  说完了中国,再回到南斯拉夫。随着南共政权的覆没,南斯拉夫也分崩离析。随后,前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内战。随着这场为期10年的内战(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0年南联盟总统——米诺舍维奇下台),南斯拉夫这个曾经的巴尔干之虎彻底没落。

  而在这场拆分南斯拉夫的大戏中,美国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大家熟知的1999年科索沃战争(即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那次),美国为首的北约直接出兵,给了南斯拉夫最后一击。此战过后没几年,南斯拉夫除塞尔维亚之外的最后一个加盟共和国——黑山宣布独立,这个国家也彻底没落,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内陆小国。

  那么,问题就来了:南斯拉夫在冷战时一直是高度独立,并没有追随苏联,跟西方作对;甚至,南斯拉夫也主动放弃了红色意识形态,积极向西式国家转型。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却要对南斯拉夫动手,非把它彻底整废才能甘心呢?云石君下一节继续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41章——巴尔干/南斯拉夫之第4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8: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现在不少问题,虽然很小,都能在南斯拉夫这里找到很多共同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5 23:53 , Processed in 0.0937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