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秋堂时事点:当今国际的合纵与连横---大国博弈进行时…(续1)
(第二集)
二、国际升级版的合纵与连横
(一)半个多世纪世纪以来的国际大博弈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国际政治暗流涌动,国际时局瞬息万变,国际军事扑朔迷离,但整体判断,国际战略博弈仍摆脱不了中国战国时期合纵与连横的战略思维,有时又感觉非常接近。
苏秦在游说楚王时分析当时的天下大势:“秦国最大的忧患就是楚国,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秦楚不能并存。合纵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衡成功,秦国就会称帝”。当然,苏秦对楚国有点抬爱,因为当时还有同样实力不俗的齐国,这也是当时苏秦的语言技巧,当然到齐国是另一套说辞,增加楚国与齐国和其他诸国结盟的信心与远景,为合纵成功下足底料。
而往后的人类社会,就像苏秦当时说的一样,各种不同诉求的国家结成战略利益盟国,以对抗另一个结盟集团。
从“一战”时期的“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对决到“二战” 时期“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的战争,这种从政治联盟到军事联盟总在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行。
历史往往有极为相似的一幕。就在“二战”的初期,英、法也在为各自的利益精打细算,正因为当时英国采取了“绥靖主义”政策,才使纳粹希特勒疯狂的向西进攻法国。
无论“协约国” 还是“同盟国”,无论 “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还是“反法西斯国家同盟”,都是拉帮结派形成阵营而对另一个阵营的制衡,当一个阵营受到攻击,这个制衡机制就会出现失衡,形成多米诺骨现象。
二战时期的德国、奥匈、意大利、日本与法英美俄中就是这样,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同盟,打败德日,但就在取得战争胜利的最后关头,又一波组合开始排列,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前苏联为首的华沙公约组织。在西部战场,前苏联占领了德国东部,成为前苏联势力范围,成立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东德以东的波兰和巴尔干半岛的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成为华约组织的地盘,是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包括法英等国占领德国柏林以西的地盘,成立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西德以西的西欧和西德以南的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是北约组织的地盘,是资本主义阵营。
在东部战场,苏联红军通过中国东北、朝鲜直接打到日本本土的边缘---北方四岛,正准备进攻日本的心脏地带东京;美国也说时迟那时快,为报珍珠港事件的一箭之仇,直接向广岛、长崎撂下了 “小男孩”和“胖子” 两颗原子弹,美国宣布占领了日本本土,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也为美国为防止日本的“东山再起”建立军事基地提供了条件。在朝鲜半岛,美国接管了日本的殖民地,在占领区成立了“大韩民国”即后来的韩国,北方苏联占领区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因此也就形成了南北朝鲜的历史性问题。
这样世界上的两大阵营以基本成形,今后“北约”和“华约”的相互制衡50余年,我们现在叫那个时期“冷战时期”。
也正是因为这个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前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既对抗又合作,大致保持了世界格局的平衡。
“树欲静而风不止”。即使在“冷战时期”,两个集团的博弈也相当激烈,军备竞赛、核不扩散条约、裁不裁军争斗始终在白热化状态。
上世纪的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华约”组织的瓦解,世界秩序又开始了新的洗牌和重组。
美国趁着天赐良机,迅速把原属华约组织的东欧地区的国家收入囊中。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实现统一。
随后,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也相聚加入北约组织,北约组织已经由原来12国发展到28国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
(二)北极熊与山姆大叔此消彼长未见分晓
这就像苏秦的合纵,拉拢六个国家联合来抗衡秦国,结果张仪用挑拨离间、出尔反尔等手段瓦解了魏国、楚国和齐国,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
而美国正是使用了各种情报挑拨离间了当时的“华约”,当然也有前苏联自身腐败等原因,“华约”也土崩瓦解、分崩离析。正像张仪离间了“合纵”国以后,迅速开始了他的“连横”以服侍秦国。“北约”也迅速趁火打劫挖俄罗斯的墙角,把原“华约”组织的国家纳入“北约”来削弱俄罗斯,并且现在仍在扩容中。最近,“北约” 要拉黑山入伙,将成为“北约”的第29个成员国,世界形成一强独大的局面。
但“北约”的扩容,是好事还是坏事,只有鬼才知道。因为会员(国家)越多,收的会费(保护费)就多,就能稳稳地养活一班人;会员(国家)越多,抱团打架时底气就越足。但是,国家越多,诉求也就越多,不可能满足所有成员国的诉求,因此,成员国之间产生意见,逐步矛盾激化,时间一长,就有闹掰的危险。
闲话少说。苏联瓦解后,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已经独立的各个加盟国也已经意识问题的严重性,随后就成立类似北约组织的“独联体”,但没有运作几年就名存实亡了。这时北约的东扩除蚕食了前苏联的所有盟国外,东扩的步伐已经迈进了俄罗斯西部的各个邻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些个“独联体”的成员国也相继失手,俄罗斯家门口的几个近邻也加紧了加入北约的步伐,这时候俄罗斯的经济已经好转,普京也有重整俄罗斯的强烈意愿。
普京为了改变俄罗斯不利的战略局面,可谓费尽了周折。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首先策动格鲁吉亚发生“玫瑰革命”,为加入北约清除障碍。美国当时的总统小布什正在自己的农场休假,普京亲自到美国布什家族农场会见了小布什会见老布什,请求美国手下留情,不要把枪炮架在俄罗斯的家门口。但是,山姆大叔毕竟是山姆大叔,千年不遇的机会不能就此放手,到了“痛打落水狗”的时候手下留情是妇人之道。普大帝也不是省油的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眼见得求情不行,回来就发展经济,强化国防。到了2008年8月8日,也就是中国举办奥运会开幕式的这天晚上,格鲁吉亚趁世界的很多政要都在中国观看奥运会开幕式,普京也在北京观看奥运会开幕式,格鲁吉亚挺进南奥塞梯与俄罗斯争议地区,并很快控制了2/3以上的南奥塞梯地区,事情非常紧急。普大帝一面观看奥运会开幕式,一面下达军事行动命令,做出将格鲁吉亚军队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真可谓“羽扇纶巾,谈笑间灰飞烟灭” 并在随后几日占领了南奥塞梯以外的格鲁吉亚领土和军事基地,格鲁吉亚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以落败告终,美国的承诺没有兑现,北约也没有参上手,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梦破灭。
格鲁吉亚不成,还有美国和北约组织策划的乌克兰“颜色革命”。乌克兰国内因“亲俄”与“亲西方”一直闹腾的不可开交。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因选择“亲俄”政策引起了西方国家的不满,当时亚努科维奇在最后一刻拒绝与欧盟签订贸易协议,而他在之前几个月里一直承诺将签署该协议。这成为乌克兰危机的导火索之一,在发动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中,由街头抗议发展到抗议暴乱,都有西方插手的影子在里面,如奖励或雇用乌克兰人上街抗议示威等。最终导致克里米亚公投并入俄罗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经过全民公决宣布脱离乌克兰成为“主权国家”。乌克兰加入北约没成,国家却四分五裂、满目疮痍。
美国和北约东扩没有宣布止步,却在俄罗斯的全面阻击下弄得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