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36|回复: 0

张平:“救市”大招频出 为何不见反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4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降准降息到养老金准备入市,从证监会吹风经济向好到基金业协会称估值回归,从两融强制平仓“规模很小”到券商自主决定平仓线,最近几天,针对疲软的A股市场,管理层不断放出重大利好消息。很多中小投资者正是冲着各种利好的“呵护”,才“义无反顾”的扑向A股市场试图能成功抄底。

  然而A股的表现却实在“差强人意”。仅在养老金准备入市消息发布的次日,沪指大涨5.53%。其他利好发布后的6月26日、6月27日、7月1日、7月2日,沪指均迎来3%至7%不等的大跌。为何这些以往行之有效的“大招”效果不佳?

  对此,专家们认为利好频出,效果却很差的原因有三:一是A股市场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涨幅超过150%,其中也没有经历过像样的回调。许多个股存在着泡沫,当股市涨到高位时,各方开始产生分歧。出现任何利好都是减仓的良机。

  二是当监管层近期提出降杠杆的新举措时,A股高杠杆的疯狂时代已经终结,各方马上选择获利了结。三是共有311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在减持,减持总市值高达473.49亿元。该数值是区间增持总市值的12倍。试想,连上市公司高管都在减持股票,那整个市场就更加没有信心,只要股市有所反弹抛盘马上接踵而至。

  笔者认为,专家们的分析不无道理,但是我们再细细分析近期所谓的利好消息,有的并非针对股市,是市场领错了情。而有的救市政策只是想让股市不出现大的危机,也不是意在让股市重燃疯牛行情。所以综合来看,我们舆论和公众对利好期望值过高,而最近的一系列所谓的利好,对股市实质性的影响很有限。

  利好一:股市为何对“双降”无动于衷?

  6月27日,央行宣布自28日起定向降准并同时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后,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分别至2%和4.85%。这次降息降准与上次“双降”时隔7年。这是自2014年11月启动本轮降息降准“连环组合”以来,第四次降息、第三次降准。市场估算,此次降准将释放4700亿流动性。

  其一,央行在宣布降息降准时解释称,目前企业面临的融资成本仍然过高,同时商业银行也不愿意以较低利率发放贷款。为了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调低基准利率是一个相对有效的手段。显然,此次降准降息不是冲着资本市场而来,更多的是为了拯救实体经济。

  为了防止更多的流动性进入资本市场,造成严重泡沫。央行在降息的同时,还对于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发放一定标准的商业银行,将额外降低其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央行在货币政策宽松的同时比较犹豫,不想把宽货币用到极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央行出于对流动性“脱实向虚”的担心,只是对倾向于实体经济放贷的商业银行放开信贷闸门。显然,央行降准的流动性会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资本市场。

  其二,宽松货币对经济影响有限,上市公司的基础面没有得到改善。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又降准来又降息,把存贷款基准利率压到历史最低水平,其力度已经高于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剌激水平。但事实上,这轮货币宽松的效果并不明显。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经济没复苏的迹像,如再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行业提供贷款,这并不是一个理性之举。而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整体经济没有好转,盲目上马新增产能,这无异于是自杀。总体来看,央行宽货币政策难以支持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根本扭转。

  一方面,央行的降准降息,说明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十分严竣。另一方面,央行降息主要是拯救实体经济于危机之中,投资者硬要说是为了拯救股市,显然有些领错了情!更关键的是,无论央行货币政策如何宽松,对经济面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而笔者认为,想让货币宽松政策真正滋润实体经济,必须要有积极财政政策相辅助,再加上其他一系列金融领域的改革,引导信贷资金“脱虚向实”。

  利好二:“养老金入市”就是画饼充饥

  6月29日晚间,人社部和财政部等部门宣布,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意见稿的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养老金可进入股市的金额最高达1.06万亿元。

  养老金入市使股市出现了大幅上涨,但马上又回归到锦锦不断的下跌之中。难道市场对养老金入市的利好视而不见吗?笔者认为,养老金入市对A股市场算不得利好的原因有三:一是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现收现付为主的养老金制度,即以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这种透支挪用就导致一种现象——巨额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也就是说名义上有钱,实际上为无法兑现的空头数字。对于大多数省份来说,“空账”尚待做实,何来资金“入市”可能?

  二是拿老百姓的养老钱投资国内尚不成熟的A股市场,无疑是刀口舔血,所以,笔者认为,即使允许养老金投资股市,也可能在一级市场上获得配股资格和打新股的权利,真正也没人敢拿全国人民的养老金开玩笑,因为谁也担负不起养老金入市后亏损的责任。三是就算养老金能够进入二级市场,那一定是来抄底的,绝不是来做接盘侠和救市主的,最终养老金、社保基金赚的还是股民们的钱。我真不知道养就算老金能入市有什么可开心的。

  利好三:降低交易费用“杯水车薪”

  7月1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拟调降A股交易结算相关收费标准,8月起实施。其中,沪、深证券交易所收取的A股交易经手费由按成交金额0.0696‰双边收取,调整为按成交金额0.0487‰双边收取;同时,A股交易过户费沪市和深市一律调整为按照成交金额0.02‰双向收取。

  市场估计管理层此举将降低投资交易成本135亿元/年,更多的是提振股市的信心。众所周知,在股市中最重要的费用是印花税和券商佣金,其次是刚刚降低的这两项费用。印花税目前的征收标准是1‰,卖方缴纳;券商佣金目前各家标准不同,随着网上交易的普及,标准正逐步降低。而交易所的“交易经手费”和登记公司的“过户费”本身标准就不高。降低这二项费意图是在确保机构在有限让利的情况下,提振股市信心。而笔者认为,降低印花税才是真心诚意的让利给广大投资者。其他的利好作用实在有限。

  利好四:放宽两融的各项限制是无奈

  7月1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允许所有证券公司发行与转让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券商自主决定强制平仓线,不再设6个月的强制还款,允许券商与客户自行商定补充担保物的期限与比例;同时出台的两融新规规定,允许券商在客户信用基础上,和客户商定展期次数。

  从这项政策的背后,既看到了监管层希望稳定股市的用意,又是对于前期疏于监管采取的补救措施。一方面如果现在收紧两融业务,不给杠杆投资者更多的宽限,那么不仅是股市要失控,还有更多融资者要面临暴仓风险。所以现在的“宽容”是无奈的抉择。另一方面融资融资的杠杆是1:2或1:3,该项券商业务是在监管层的监管范围之内,而如果收紧融资融券,那等于将广大投资者赶向配资炒股平台,那样的杠杆风险更大。所以,先补助之前的纰漏,等股市波动趋于稳定了,再开始进行收杠杆、规范两融、场外配资的新举措。所以放宽两融的各项限制不代表监管层助推疯牛行情,而是防控危机和稳定股市的无奈之举。

  广大投资者期盼股市上涨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疯牛行情注定难以长期和持久。只有慢牛行情才能让市场走得更稳更健康。我们应该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改革新政都对于股市来说是利好,很多人对政策进行了“误解”。现在很多人希望推迟IPO、国家队入场、设立平准基金来救市。但是纵观历史,即使政府出手救市,也只能延迟股市下跌进程,改变不了市场的趋势和大方向。股市跌了一千多点,本轮行情已经终结,大家要明白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6 04:22 , Processed in 0.12509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