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77|回复: 0

王传涛:与27岁研究员不协调的是职称而非年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7 09: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7岁研究员何时不再“特聘”?
与27岁研究员不协调的是职称而非年龄
济北南

  2月11日,千人计划网公示了第十一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名单,从去年8月申报工作开始至今,经过三层筛选,最终这份名单中的667人通过了评审。在这批引进的“海归”青年才俊中,共有41名“85后”,而其中最年轻的陆盈盈则更是出生于1988年11月30日,堪称“学霸”。26日上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发布声明:陆盈盈博士被浙江大学聘为特聘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2月26日南都报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有的“年少成名”都容易与“潜规则”联系在一起。27岁的陆盈盈,在本科毕业5年之后就能成为特聘研究员,很容易在网上引发一些质疑。然而,如果我们看到其已经取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在斯坦福大学等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学术论文曾在世界知名学术期刊如《自然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等发表过的简历之后,所有的疑云也都容易消散了。

  27岁特聘研究员,显然是打破当下我国学术体制用人僵化和科研人员排资论辈、促进我国学界“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体现,这既是一种选拔和吸引海外人才归国的有效路径,也是改革当下学术科研不景气现象的良好尝试——相信这更是中央实施“青年千人计划”用意所在。对此,公众应当予以肯定和掌声。

  但是,必须要厘清的事实是,特聘研究员不是研究员,也不是教授,或者说,特聘研究员不属于我国学术体制内的职称,而只是一种特例。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也不完全等于她就是博导。因此,陆盈盈即便成为我国是我国最年轻的具有博士招生资格的人,她仍然可能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去努力晋升一个体制内“名正言顺”的教授职称。

  一个残酷的现实也摆在面前:在僵化的职称评审制度面前,在评职称需要发表论文、走关系、送红包、更需要熬年限的现实面前,恐怕这个“青年千人计划”以及27岁特聘研究员反映出的,仍然是当下我国学术科研体制用人的种种问题。具体表现在,80后优秀人才成为高端知识分子的几率,仍然像是中彩票,如果没有政府的特殊政策或是特殊通道,如果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机遇,即便是再有学术天赋,也只能选择从底层慢慢向上爬——讲师、副教授、正教授;一般教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一个科学规范合理的用人体制,从来不应当以年龄为标准,因此,与27岁博导不协调的也从来不是她的年龄问题,而是当下我国的职称评价制度。这个制度,根本无法为青年才俊实现学术梦想搭建理想的平台,甚至会打击相当一部分人的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中的青年教师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职业上升通道。

  什么时候,30岁以下的博导不再是特聘了,我们的学术科研才可能会更加正常,更有活力。显然,改革我国的职称制度势在必行。其实,早在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就曾表示,全面开展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制定《职业资格设置管理条例》、《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等。同时,改革我国不合理的职称评价制度、剥离绑架在职称上的不合理的福利和待遇,也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精神。对此,公众充满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3 01:5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