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83|回复: 0

安邦智库:警惕中国经济滑向“坏的组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9 10: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多种矛盾交织的状态,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短期稳增长的迫切性剧增;中长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退无可退,压缩了短期刺激经济的空间;信用扩张导致的债务压力与发展需求相互冲突。此外,经济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的矛盾都在加剧。所谓“三期叠加”、“新常态”都是对这种矛盾交织状态的描述。

  多种矛盾交织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挑战,如何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目标、稳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与保稳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这是让宏观政策部门挠头的事情。正如安邦咨询(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此前所言,中国经济未来将面临艰难时刻。现在需要警惕的是,在多种不利因素下,有关政策不能长短兼顾,相互矛盾,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最终使中国经济滑向一种“坏的组合”,给中国市场带来系统性的风险。

  OECD近日发布了2015年版的商业与金融前景报告,OECD在报告中称,由于各国央行在近年来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投资者在非生产性的东西上投入了太多资金,且投机情绪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却规避了一些能推动经济增长的领域。在OECD看来,投资者和企业的风险偏好存在严重偏离。投资者不断涌入风险越来越高的资产,然而企业却厌恶风险,不愿意做投资。OECD敦促监管机构留心投资者的动向,比如当他们涌入高杠杆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流动性差的高收益类企业债券时,需要提高警惕。上述资产存在流动性问题,当市场情绪紧张的时候,投资者可能会发现难以卖出这些资产。

  OECD认为,以下三种情景可能触发流动性危机:一是货币政策恢复正常化;二是油价出人意外地下跌,会影响美国原油方面的投资;三是中东和东欧的地缘政治风险爆发。在这三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会卖出流动性差的企业债如高收益类企业债,资产价格届时将出现大幅波动。从股市表现来看,投资者们对那些实施股票回购、发放股利、热衷于兼并收购的CEO给出了更高的回报,然而那些致力于企业长期研发的公司,却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认可。

  从投资者的资金投向来看,OECD的这些警告对于目前的中国市场同样适用。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而言,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实体经济萎靡、虚拟经济飙升、资产价格高企的组合,坦率而言,这是一个很“坏”的组合,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风险。进入2015年以来,中国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比GDP数据表现得要更为严重,很多实业界人士表示生意环境空前恶化,虽然仍有不少企业缺少融资,但值得注意的是又有大量企业根本无意扩张投资,因为赚不了钱。

  虽然中国央行从去年11月份以来不断放松货币政策,数次降息降准,但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仍不畅通,很多资金根本并未流到实体企业中去。中国市场目前大量吸引资金的领域有两个:股市和互联网。国内股市的情况不用多说,在政府刻意推动的政策牛市成为新常态下罕见的投资亮点。不仅官方媒体为政策牛市护航,就连一向恪守经济学原则的央行官员也公开表态,资金流入股市也是在支持实体经济。不过现在结果很清楚了,资金共振和政策共振叠加形态的泡沫,最终也是要破灭的。

  互联网成为吸引资金的热点与中国政府对创新的渴望有关。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压力之下,中国经济急需一个能短期见效的亮点,而“互联网+”就是这样的亮点。毋庸置疑,中国是个大市场,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创新在很多领域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不过,互联网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生产力革命?它创造了什么样的财富?其实是值得一问的。正如陈功所言,互联网创业潮其实与生产力无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比,它所提供的仅仅是形式革命,通常互联网不像技术革命一样,它只创造新的形式,它所具有的“革命气质”明显高于对社会的真实支持,它们可以是产业的革命者,颠覆掉老的产业,在业态上进行革命,但并未创造出新的产品。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实体经济的低迷、股票市场和互联网领域的狂热、资产价格高企,仍在刺激中国市场的资金投向虚拟经济,人们在缺乏实体产业和经济支撑的情况下,追求着分享泡沫的狂欢。这种“坏的组合”能给中国市场带来什么呢?它与过去的房地产市场火爆异常又有何本质区别?现在看来,它应验了我们此前说过的话:这样的做法没有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更大的问题,为中国未来发展埋下更大的地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5:11 , Processed in 0.1090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