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35|回复: 0

董少鹏:中国不该过早患上“投资恐惧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3 09: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8月份经济数据公布以来,对于经济增速以及出口下降的悲观预期有所加重。笔者认为,大家对投资、对企业的经营、对整个实体经济缺乏信心,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公众担心政策出现摇摆,担心决策不够坚定。
  
  今年四、五月间,正当需要稳定投资以确保在建和续建项目,从而稳定经济增长的时候,有人试图否定已经执行完毕的4万亿投资计划;也有人主张彻底放弃凯恩斯主义。这干扰了公众预期,也对决策造成影响。
  
  实际上,中央政府引导的投资规划和整个宏观调控,从来不是只参照凯恩斯主义这一个思路来做的;我们强调适时适度的预调微调等,就是指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2008年四季度开始启动的4万亿投资计划,是横跨两年零一个季度,不是一年内投出去的。如果说这4万亿,包括其引导下的地方投资有一些多的话,笔者认为,至多超出四分之一的比例,是可以容忍的。总体上要肯定4万亿投资的巨大正面作用。如果没有这4万亿投资,恐怕目前的经济形势会更加不利。
  
  那么,为了稳定公众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预期,宏观政策就不能有太大的摇摆。对于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抑制过度的投资和投机需求,稳定和支持真实的普通居住需求,这一“两手”都要硬的策略,必须十分明确。不能把房地产调控单一地理解为打压房地产市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既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也要承认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因刚需释放导致房地产交易回暖,不需要过度紧张;也不要为稳定经济放松对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的控制。要保持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适当的力度。
  
  就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来看,多数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原材料供应价格被跨国巨头所控制,销售渠道过于依赖欧美市场,技术方面也没有很多的优势。因此,当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爆发时,国内结构调整的困境就更加凸显。
  
  前不久三大家电销售商的价格大战很引人深思,中国家电产品的售价是越低越好,还是稳中有涨好?如果中国企业不断地用价格战的方式去竞争,不但不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反而可能危害经济整体安全。为此,笔者建议重新架构我国的资源价格、产品价格、服务价格三大价格体系。如果这一重大改革不能实现,则结构调整就是空话。同时,还应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真正增强百姓的购买力,这样才能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
  
  中央领导同志在今年1月指出,“扩大内需,实际包括两个方面,重点是消费需求,但也包括投资需求”。对于投资需求的适度扩张,全社会要有一个坚定的认识,不要患上“投资恐惧症”。中国有如此大的市场,有如此高的储蓄率,有如此大的城市化空间,投资扩张是必然的;只是,我们要防止低效、重复、不可持续的投资。近期,发改委下达了1万亿投资计划,应当予以积极肯定。
  
  就资本市场内部因素来说,笔者认为,一是缺乏强有力的独立的定价权,二是相关改革措施跟进得的比较迟缓。股市制度改革方面,一要完善股改后续政策安排,扩大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入市的规模。有人提出延长限售股的期限,笔者不赞成。当然,如果大股东根据市场变化、出于责任感主动延长限售期,是可以的。但从监管者的角度,延长销售期则违背市场化的原则。二要建立科学的分红预期机制,既要强化上市公司的分红约束,也要让公众明白分红属于公司治理范畴,分与不分不单纯看是否有的分,还要看是否有利于公司的运营和发展。三是新设立的市场板块要和主板、创业板相互协调、匹配,配套措施要及时跟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 23:05 , Processed in 0.12504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