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76|回复: 1

薛力:中国如何应对“新边疆”——答《人民日报》记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5 10: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约两个月前,《人民日报》记者向笔者就新边疆问题提出了若干问题,笔者经过思考后给予了书面答复。记者汇总四位专家意见后以“大国争夺全球公域规则制定权”为题,发表于《人民日报》5月12日第23版《权威论坛》栏目。由于版面原因,只采用部分内容。这里发布的是笔者回复的完整原文。

《人民日报》新边疆问题简答

  1.在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中,“边疆”通常不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与地缘政治的关系比较密切,并且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等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您如何认识上述国际关系新边疆(极地、太空、网络空间和深海)?

  在民族国家体系中,边界是指处于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领土(包括领陆、领水及其底床、底土)最远边缘点的连线。边疆则是指边界以内的一定区域。

  飞行器普遍使用后,还出现了领空的概念,指领土上方的空气空间,高度大约为100千米。35-100千米的领空大致可以看做是空中边疆区域。100千米以上的太空是全球公共领域(公空)。但目前还没有国际法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由于以《南极条约》为代表的南极条约体系的制定,南极已经被公认为人类共同财产。北极则被周边国家视作领土的一部分,领土边界待定而已。公海是全球公共海域,但专属经济区是否可以进行军事活动存在争议。网络是个新兴的特殊领域,网络空间中哪些属于“领土”,哪些属于“公海”,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对于网络突破能力决定强的国家来说,似乎不存在“网络公海”。

  2.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边疆观,边疆理念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相适应,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方边疆理论有怎样的演变、发展,对国际秩序和新兴市场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类形成国家后,大部分时间里,重视的是边疆而不是边界。通常没有明确的、共同接受的边界概念,帝国的边界经常随着实力的增减而变化。进入民族国家后,“边界”概念得到重视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确定边界的国际规则。但是,在1945年以前,通过武力改变边界是常见现象,也不违反国际法。

  主权国家首先产生于欧洲,民族国家滥觞于欧洲与北美。

  天空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飞机等航空器的普遍使用,出现了“领空”的概念。领空的概念是欧美创造后普及于世界。《外太空条约》由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主导,联合国大会1966年底通过。

  海洋方面,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后,全世界才有统一的标准划分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与公海。但发展中国家在确定领海与专属经济区的外部边界上发挥了主导作用,并且孤立了英国、美国与前苏联对于在专属经济区内进行军事活动所持的立场。

  3.随着科技的进展,如今,国际的竞争与合作已经涉及到极地、太空、网络空间和深海这些领域。这些竞争的特点有哪些?进行到何种程度,发达国家已经做了些什么?

  南极、太空、深海等属于人类共同财产,因此,严格来说,不属于任何国家的新边疆。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能力不同,大国与发达国家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因此,倾向于把这些地方看做是新边疆。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全球互通性、瞬时性等特征,与各国国家安全高度相关,因而成为各国高度重视的新边疆。北极周边八个国家则在“瓜分”北极地区上达成了共识,成立了俱乐部(北极理事会),其他国家未来将无权享有北极任何部分的主权,只能有限参与北极的利用与保护。

  总体上看,人类在南极、公海的合作与和平利用上执行的比较好,属于“友好合作中的竞争”,北极属于“在合作中争抢”,太空属于“在争抢中合作”,网络空间属于“又破坏又合作”。

  4.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所追求的安全边疆普遍大于国家领土边疆。国家的新边疆是否有绝对的防线?其治理应遵循什么原则?(是博弈,还是治理?是权力争夺,还是国际公域?是国家利益,还是全球利益?)

  国家无法在南极、太空、网络、公海等地方享有主权,对这些地方的开发利用应该符合全人类的利益,因此,“共同合作以便和平利用”是总体原则与趋势。当然,由于国家具有自利的本性,加上各个国家的能力不同,违反上述原则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网络与太空领域。关于太空非军事化的条约,由于美国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而迟迟难以签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互联网可以视作一个典型的新边疆,而且没有绝对的防线。因此,侵入其他国家的信息库获取机密信息成为各国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网络间谍”成为各国网络新边疆的主要防范对象。这方面,美国以反恐为名,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大规模监听其他国家的公民与领导人、侵入其他国家的内部信息库,从而给世界建立了一个坏榜样,成为其他各国网络安全的破坏者。

  5.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利用制度或者进行规则创设,积极参与国际关系新边疆相关规则的制定?当前形式下,中国应采取怎样的策略应对?

  国际制度一旦形成,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要进行实质性的修改非常困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步履蹒跚,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应该积极参与新边疆的国际制度建设,以体现自身的立场与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加入了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组织,并从中获益良多。

  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塑造国际规范的经验与能力也在增长,因此,对于南北极的开发与保护、太空的和平利用、公海的开发与利用,专属经济区的利用与保护、网络安全的保护,都持非常积极的态度,2013年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与俄罗斯合作促进太空非军事化等。

  中国未来在上述领域应对上,无疑应该继续采取积极态度。但有必要顾及能力增长带来的角色变化。以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活动为例,中国现在的立场与英美以外的国家一致,反对此类活动,并要求此类活动应该获得沿岸国家的批准。这是地方性国家的立场。全球性海洋大国必然要求尽可能扩大海上活动空间,收集水文地质资料与潜在对手的军舰活动信息也是对大国海军的基本要求,因此,中国对于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活动所持有的立场,应该从“反对”调整为“限制”,以便为未来进一步调整做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5 15:2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名为"新",总归物理世界,其理一也。
"心边疆"如何应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11:50 , Processed in 0.2347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