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最近展示新型单兵反坦克导弹--"红箭-12"。
该导弹据称是中国第一种单兵"发射后不管"反坦克导弹,与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类似,并据称已装备解放军部队。
这是红箭-12导弹首次公开亮相。这种导弹使用非制冷式红外焦平面成像引导头,这可以为其提供全天候和夜间作战能力,同时厂方还提供一种仅安装电视成像引导头的同型导弹,仅供昼间使用。
红箭-12反坦克导弹将拥有三大技术突破:
第一,中国反坦克导弹首次实现了"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这主要得益于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的突破;
第二,中国大威力反坦克导弹首次具备单兵便携作战能力,便捷性匹敌火箭筒,比需要安装发射箱的红箭-73更方便使用;
第三,是最具实战意义的一项,就是具备了"软发射"技术,可在建筑物或碉堡内发射。
不论是此前的国产反坦克导弹还是火箭筒,均不具备这项能力,发射时的后射火焰极大,不仅危险而且隐蔽性差,几乎无法适用于楼宇内从事巷战。
可以说,红箭-12的技术突破是革命性的,机动性、灵活性和精确制导技术均实现了巨大进步。尤其是"软发射"技术,带来的作战方式革命将使中国陆军战斗力发生颠覆性提升。
长期以来,中国陆军的反坦克导弹技术一直落后于西方,尤其是缺乏轻型便携式导弹。早已经严重落后的红箭-73导弹,至今仍是步兵反坦克主力。
另一方面,红箭-8和红箭-9等导弹受到技术限制,应用范围很窄,即使是较先进的红箭-9导弹,由于重量太大,只能用于单一型号的反坦克发射车。
中国虽然装备多款新型步兵战车,但配套反坦克武器居然仍是仿制苏联的at-3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可见反坦克导弹的落后已经制约了中国陆军战斗力的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多年来中国反坦克导弹的技术提升,主要局限在战斗部威力上,而红箭-12带来的技术进步则是全方位的。
红箭-73和红箭-8都是1970年代的产品,红箭-9也不过代表1990年代初期的技术,而红箭-12已进入了21世纪世界先进导弹的行列。尤其是在国产轻型反坦克导弹领域,红箭-12的技术跨度至少达到了30年以上,有望全面取代已服役30年的红箭-73。
在伊拉克战争中被击毁的美军m1a1主战坦克一共有三辆。其中第二、三辆坦克是被反坦克导弹击中车体侧面造成全面毁坏,乘员死亡。
五角大楼开始分析是伊拉克在战前通过军火走私买进的俄罗斯的"短号"反坦克导弹,造成美军坦克的被损毁。当时,此消息被媒体透露后遭到俄罗斯的反驳,普金总统还为此在俄国内展开调查。
美情报部门在此后对此事件并未停止调查。数月的调查发现,造成m1a1被击毁的武器并非俄罗斯的"短号"反坦克导弹,而像中国在90年代研发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
调查人员和m1a1的生产厂家组成的小组通过对坦克残骸的分析和对世界上主流反坦克导弹的性能比较发现,"短号"、"标枪"等装备较多的反坦克导弹只能击穿m1a1坦克的车体结合部,击中炮塔侧面装甲只能对车体造成局部损毁,只有中国的"红箭-8"能在击中炮塔侧面装甲的情况下完全击毁坦克。
这和中国在向外国推销此种导弹时宣称的"损毁能力世界第一"是吻合的。
90年代研发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威力尚且这么恐怖,可想而知红箭-12的威力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