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04|回复: 1

孙锡良:意识形态建设如何前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6 11: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人提意识形态,很大程度是指狭义的政治化意识形态。广义的意识形态应是指个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及态度的总和。这个“总和”既包含政治部分,还包含宗教、文化、经济、军事、文艺等各个领域。

  一个全域性范畴被演变为政治性范畴,主要是受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不同政治阶层斗争的特定诉求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斗争是全面的文化、信仰及制度斗争。强调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是捍卫自身制度的正当性,再则是捍卫国家主体信仰的稳定性。

  最近以来,有关教育阶段尤其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又被高调提出,具体的要求也挺多挺严格,然而,实际操作和效果将会如何?很想提些看法。

  首先,必须承认“存在决定意识”的简单道理。现实是意识的决定因素,人,一旦成长到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时期,必然习惯性从现实生活中找出自己的意识归宿。干同样事情,张三吃肉他吃粥,他会承认制度上的平等性?在同一单位,李四化公为私他下岗,他会承认制度优越性?一人为官,家属或家族暴富,你会承认为官者的纯洁性?

  14亿人,有多少人的工作和生活姓社?有多少人的工作和生活姓资?这两个数据对人的意识影响极大。

  切肤之感最能触动意识形态的神经元,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育,存在决定意识,不管有什么选择,一致性要保证。

  疑问:存在与意识表现出不太融合的“两张皮”怎么统一?

  其次,必须认识到“言行一致”的重要性。意识是隐性的东西,它可以反映在言上,但言未必反映真实的意识,言有迎合社会与特定个人的需要。行动,本应是意识的指导结果,但行动也未必反映真实意识,因为行动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受个人完全支配。也就是说,言与行本身经常会表现不一致,意识形态很难被真实的控制,越是虚伪的社会,言行脱离意识的程度越高,意识形态的建设越是困难。

  比方说,你教育主张的是社姓经济,但是,在高校里头,经济、商业、贸易和管理等社会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几乎看不到社姓经济学理论,即便有,也绝无可能成为写论文和指导工作的吃饭理论。这种情况下,在校和毕业的大学生会怎么看待这个“主义”?

  再比方说,每一个人自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我国比资本主义有更多优越性。然而,等到一定的时候,大家却总结到另一个规律:学得好,不一定工作好,有钱,有关系,学不好也能工作好;工作能力强,未必晋升之路宽,厚黑学比真才实学更管用……而那些接受欧美教育回国的人却有另一种感想——更为公平公正。这样的对比之下,如何让一代代学生接受传统的中式意识形态教育?

  疑问:行动与意识的“两张皮”怎么协调?

  第三,必须弄清楚你的“意识形态队伍”到底持什么心态。过去,共产党最讲究队伍纯洁性,这当然包括教育队伍的纯洁性,后来,慢慢淡化纯洁性了。淡化到什么程度呢?说句极端难听一点的话:真正的“三反主力”全集中在D校、高校马院和社科院等单位。这些单位的很多人,靠研究执政党的学问混碗饭吃,又靠反对这门学问到资本家那里混口金屎吃,这批人的两面性是祸害执政党形象最大、最恶性的毒瘤,不规范、不清除这几个特殊的“队伍”,意识形态建设在高校不可能取得成功。

  有人问我:美欧没有象中国一样搞意识形态的显性教育,为什么中国要搞?

  我很简单地反问他:为什么那些从美国回来的人满脑子都是“美国意识”?

  五年前,我就讲过一个观点:美欧不是不搞意识形态建设,相反,美欧都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大师级绝顶高手。它们把一切意识形态都寓之于现实生活中,让意识形态在现实中找得到灵魂,让意识形态与现实生活能浑为一体。欧美意识形态向世界扩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信仰与现实的相对一致性。

  反观我们,还有多少个“不一致”让“被意识者”处于矛盾的意识形态之中?

  如果管不好自己的队伍,所有的“意态人员”必定是最高明、最直接的“挖墙脚专员”。

  疑问:体制内意态队伍对党对资表现出来的“两张皮”怎么解决?

  第四,必须搞清楚你的“人才队伍”到底是个什么知识结构。按目前中国的人才评价标准,没出国喝过洋墨水的人根本就不当人才看,这个“洋墨水”还不能是一般的洋,基本得是欧美的洋,有欧美经历,你回国后重用的可能性才会很大,这符合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人才转移的规律。

  在北京那块地方,制定经济、金融政策的人有几个不是从欧美回来的?他们所学所用的吃饭家当不都是欧美资本主义知识吗?你能够设想让这一帮人制定出社姓政策来?我是不大相信的,谁信谁骗人。顶层政策精英所学理论是非马克思的,政策指导思想又是马克思的,怎么协调?

  在高校教育中(除党校之外),如果从事经济和金融教学研究,你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写出来论文,不要说在国际顶尖刊物上,就是国内的顶类学术期刊,也根本不可能获得发表的机会,离开西方经济、金融学理论,你想升职称,你想获得高待遇,绝无可能,喝西北西都困难。

  据说,高校社会科学的大部分课程改革都是尽可能全套复制欧美模式,包括法律和历史等影响国家独立性的重要科目在内,不按洋大纲走的高校教学基本已经被认定为落后教学。在一部分老教师的争取下,不少课程中似乎还象征性保留了一丁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这到底要怪谁呢?我不知道。现实用什么,学校教什么,什么人才吃香,学校培养什么人才,高校看起来也没错。那到底谁错了?只有管教育的人知道,只有管管教育的人知道。

  疑问:高端政策精英人才知识结构的“两张皮”怎么解决?

  前些时候,在网上看到一篇某部新掌门谈意识形态的文章,我好奇地读了一遍,文章整体看起来是积极配合旨意的,但是,如果用诚实的“意识”来揭示该官的“意识形态”时,你会发现,这篇文章不过是应时、应景、应需之作。

  很明显,他在开篇不久就用一句话彻底否定了毛泽东(虽然他未提毛泽东的名字,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居然把今天意识形态的问题全推责到毛泽东头上,实在可笑!

  我无法理解,在红色中国,竟然有人想通过彻底否定毛泽东来搞社姓意态建设?

  到1949年,参加过共产党“一大”的元老就只剩下毛泽东和董必武走到北京,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的共产党就是毛泽东的党。

  到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的雏形是毛泽东一手打造的,马克思有理论,没有实践,毛泽东有理论,有实践,且有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今日中国,如果要承认还有点社姓影子,那这个社姓影子也是毛泽东留下的资产。

  从党的建设看,从制度建设看,从新中国成立看,都无法脱离毛泽东。彻底否定了毛泽东,还能保证合法性和正当性?意识形态的宣传还有依附体?当然,如果大家都不想要那个姓了,也就另当别论。

  从发展的角度看,执政者应逐步将意识形态建设由狭义扩大至广义,应逐步将意识形态建设由虚化转向实在,应逐步让意识形态由被动灌输转向主动吸收,应逐步让民众感受到意识与存在的统一性。不处理好上述四点,意识形态建设可能是水月镜花。意识形态建设是一场打不完的战争。

  写于2016年12月11日星期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2 15: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成 于 2017-2-22 17:15 编辑
必须弄清楚你的“意识形态队伍”到底持什么心态。

这句话本身其实是矛盾的,中华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心态是心灵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意识形态一般是后天.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二者的主体是不同的,心灵是居于心脏,工作于大脑质层,是“一身之大主”,是身国政策措施指令的发号施令者。意识居住于脾脏,工作于大脑皮层,是政策措施指令的执行者,只是随着人们道德伦丧,后天意识的欲望强大以后,不执行心灵的决策指挥,而是谋权篡位,自立为王,当起了山大王。这种现象在成人中比比皆是,习以为常,但在儿童身上是本.真的东西占主导地位的,所以意识形态教育不但在要高校进行,更迫切地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里培养,年前出台的在中小学校推广传统文化传承学习指导意见,就是要用传统经典文化来熏陶孩子,确保他们的心灵能够更好地主宰心身,大学期间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几近形成,要想改变已经很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8:34 , Processed in 0.1250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