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9|回复: 1

曹博:诸葛亮的“观人七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3 15: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言道:知人知面难知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去了解一个人确实需要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下面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家诸葛亮的“观人七术”录于此,以共享。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志”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要了解一个人,首先就要了解一个人的“志”。

  这里的“志”不仅仅是“志向”、“志气”,还包括人的意志和品格。知人,最为重要的是要知其人品。这里的“是非”也是指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

  用一个人的“是非观”来测试这个人的品格、意志、志气、志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考察一个人,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可“问之以是非”,看其对是非曲直的判断,对某事物的看法,观察其志向品格。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摸棱两可的人,那些随风摇动、忽东忽西的“墙头草”式的人,往往是善于察言观色、附炎趋势的人,他们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内心道德的操守,只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这些人最容易在关键场合、关键时刻损害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只有志向高远、立场坚定、胸怀宽广、志同道合的人,才会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同命运、共呼吸,奋力拼搏,不辱使命。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即用激烈的言词激怒他,以考察是一个人气度和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这里主要是通过“激将法”去观察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当一个人面临“穷以辞辩”的环境下,既能做到“处变不惊”,又能做到“随机应变”的话,这样的人往往能胜任重任。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我认为,这里的“识”至少应该包括这些内容:学识、见识、胆识。“计谋”是一个人的“学识、见识、胆识”的综合产物,所以通过询问一个人对处理某件事的思路、方案与策略,可以综合判断此人的“学识、见识与胆识”,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通过“咨以计谋”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自己领悟”的背景与能力。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面对混乱的事局和不利的情况,马歇尔急需要一位有胆识的军官作他的助手。虽然他从其他途径听到对埃森豪维尔能力和胆识的称赞和肯定,但他还是要亲自测试一番。一周后,马歇尔把埃森豪维尔叫到办公室,在概括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形势后突然问到:“我们的行动方针是什么?”,埃森豪维尔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几个小时后即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建议和计划,很对马歇尔的胃口。埃森豪维尔后来也步步高升,成为二战美军最著名的高级将领。马歇尔对埃森豪维尔的咨询,实际上就是一种“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的考察,说得具体一些,就是指通过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看其谋略是否深远,见识是否独特,谋略是否周全深远。

  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咨之以计谋观其识”解决的是一个人的“有谋”的问题,要了解一个人是否“有勇”就需要“设难”,就是创设各种“艰难”的环境和条件去观察一个人是否具备“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品格。勇是忠诚、勇敢、刚强与坚贞的优秀品质,只有在危难之时一个人所表现的胆识和勇气才是最真实的。只有临危不惧、永不放弃的人,处惊不变、永不言败的人,敢于面对现实、勇闯难关的人,意志坚定、决断果敢的人,不抱怨、不诉苦、不推卸责任、无所畏惧,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的人,才是真正有为的勇士。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也说“酒能乱性”。酒后的酒品也是人品的一个真实的侧面反映,就像赌桌上输钱后的表现一般真实。一个喝醉酒的人,其大脑意识部分被酒精麻醉,所以他就会在无意识中把清醒时不肯暴露的秘密说出来。“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有这么一种说法,酒后喜欢唱歌的人,生活起居较具规律性,也是乐观进取之人,虽会酒醉,但心不会醉;醉后就睡的人是理智型的人,平常不喝酒时颇懂得自我约束,言行也少逾矩;醉后爱笑之人个性乐观、随和、不拘小节,也是颇具幽默感之人;酒后喜欢唠叨、争吵,甚至会动手打架之人,平常情绪不稳,是处在长期的时运不济,或屡遭挫折、不顺的际遇下,属于怀才不遇的典型,其目前之运势则是处在蹇滞阻塞难通的情况下;喜欢独自一人默默喝酒之人是落寞寡欢型之人,拙于交际与词令的表达。当然这种说法也有偏颇之处,不能以偏概全,但酒后往往误事或失德的人可见其定力不足,修养不深,若不戒之,恐难以担当重任。

  三国时期的张飞喜欢酒后鞭笞士兵,结果不但招来“杀人之祸”,还害得刘备起兵“复仇”,诸葛亮苦心经营的“联吴抗曹”的战略也被破坏,从此蜀国国运每况愈下,可见“以酒观性”是一种“真知灼见”的观人之术了。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迟志强在监狱唱过一首《钞票》歌,歌词彰显了“钞票”的“威力无穷”:是谁制造了钞票 你在世上称霸道,有人为你去卖命呀,有人为你去坐牢,一张张钞票 一双双镣铐,钞票 人人对你离不了,钱呀 你是杀人不见血的刀,面对闪光的钞票 多少人儿去动脑,有人为你愁眉苦脸,有人为你哈哈笑,东奔又西跑 点头又哈腰,钞票 你的威风真不小,钱那 你把多少人儿迷住了,看那诱人的钞票 在我眼前直闪耀,姑娘为你走错了路呀,小伙子为你受逮着,是因为被你迷住了心窍,钞票 让人悲伤又苦恼,钱哪 你这杀人不见血的刀,人人都需要钞票 赚钱你要走正道,不要一心只为了钱,被它牵着鼻子跑,满脑子铜臭 你就会摔交,钞票生活之中不能少,钱哪 不要把它看成宝中宝”。

  虽然孔子主张“壮士不饮盗泉之水”,但中国还有一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将“财”与“食”相提并论,可见“财”对人的重要性。在当今“物欲横流”、“利字当头”的社会,对人最大的考验是什么?是金钱,是利益,是物质引诱。

  以小恩小惠引诱对方,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这是判别一个人品行高低的重要方法,也是一条重要标准。事实证明,经受不住金钱诱惑的人,只可以做“狐朋狗友”,不可以成为“莫逆之交”,因为他随时可能为了利益而出卖你;不可以居于庙堂之上,因为他随时可能为了个人利益出卖国家与民族利益;不可能利国利民,反而会危害国家利益、损害政府威信、伤害百姓感情,只有为官清廉,才能取信于民。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一个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出必行,一言九鼎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下属的信服。信任是识人用人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件事,信任是用人者取得下属忠心拥戴的重要条件,也是用人者对其下属最基本的要求。

  诸葛亮的“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说交代给他一件事情,让他去完成,通过他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来观察其诚信和忠心。

  信任是用人者取得下属忠心拥戴的重要条件,也是用人者对其下属最基本的需求,期之以事观其信,然后用人不疑,这是成功的用人者的共性。

  “诚实信用”被古罗马法中民法典视为“帝王原则”,也就是说“诚实信用”自古以来就是规范人们在民事和商事行为(私人行为)方面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今天“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一被扭曲的“价值观”的误导下,中国早已成了全世界最缺乏“诚实信用”的国度,奸诈、欺骗、腐败已经无孔不入,浸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但是从我们个人交友、交人的角度而言,诸葛亮“期之以事以观其信”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测试方法。

  中国有一句话“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如果一个人对别人托付的小事都极不负责、最后不了了之的话,那么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更不适合让他去做要事和大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3 17:23: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应该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3 06:1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