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14|回复: 0

《时事分析102》20161221曹德旺跑了?其实大家都想错了!他捕住商机敏锐性堪比李嘉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2 09: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1:20161221曹德旺回应“跑路”传闻:我什么时候跑了?
  “我跟李嘉诚不能比,我不做房地产,我不为钱,我捐了八九十亿给中国,我赚的钱也是捐掉。为什么拿我跟他比呢?我是实业家。”
  近日,一段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刷爆朋友圈。视频中曹德旺说计划花10亿美金去美国建厂,并提出国内税收负担太高。于是舆论延续之前“李嘉诚跑了”的思维,猜测曹德旺也要跑了。昨天,曹德旺再次面对媒体,明确回应,中国厚待我,我跑出去干什么呢?
  “我什么时候跑了?”

  新闻2:20161221曹德旺谈税负重:6000块的手机要交1020的增值税
  新京报:跟美国的劳动力状况相比呢?
  曹德旺:美国蓝领劳动力价格大约是中国的8倍,这是美国之前施行的“去工业化”带来的后果,持续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大概50年的时间。上世纪80年代时,美国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不去工厂了。去哪儿呢?大量跑到华尔街、硅谷这些地方。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服务业占国家GDP在65%左右。
  这导致现在美国要恢复制造业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劳工结构的问题,年轻工人没有,都是老工人。
  新京报:美国大选后形成新的政治格局,是否会对中国制造业产生影响?
  曹德旺:我在美国的时候,有记者采访时问我,特朗普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可能很严厉,你怕不怕他制裁你。我跟他讲,我是企业家,我在美国做生意,我做的事第一就是研究美国人需要什么东西;第二,我能不能按照他的要求做出满足他需要的东西,如果我都能做到,质量也能达到他的要求,他什么TPP都没关系。为什么呢?你美国人自己需要,你又不会做,那你当然要去买了。这就是我理解的、我们跟美国的政策:你好我也好,我不好你也不好。
  中国的增值税有多高?简单来说,一个卖6000块的手机,增值税大概要交1020块。不能抵扣的部分大概有40%到50%。

  昊天经纬点评:

  一、“曹德旺跑了”的背后是他比大多数人中国人更加具有商业头脑和市场前瞻性,我们作者给大家详细阐述其中的逻辑:

  1、中国的70后、80后、90后从出生、学习到工作都在父母呵护和社会稳定的大环境下进行。自我们出生到现在这个社会还没有出现过重大变化,惯性思维会让我们错误的认为“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且会一直是这个样子”,一切都是前进的、发展的、美好的。

  这样的思想太过稚嫩,70后、80后的小伙伴们需要重构自己世界观了,否则会被淘汰,这方面曹德旺已经领先了大家一大步。

  即将到来的这场变革将颠覆既有的国际贸易规则,并且深深的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李嘉诚、曹德旺、富士康已经对这种大变革做出了“前瞻性”的市场布局:

  作者先直接给出最核心的逻辑分析,然后再逐一剖析:

  2、核心逻辑:国际局势进入两极化格局后,世界将出现两套不同的、相互不兼容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以“IMF和世界银行”为管理机构的欧元本位制(或美元本位制)将构成欧美合体(一级)的全球货币体系;以“金砖银行、应急储备金”为管理机构的“人民币本位制”将构成中国一级的全球货币体系。

  “RCEP(10+6)和环太平洋自贸区”将构成中国(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的核心,以“TTIP、TPP”将构成欧美合体(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的核心。

  在现在国际体系分工中,东亚实体经济与西方虚拟经济之间“循环”构成了全球经济运行主大动脉,这是既有国际经济秩序的核心——即东亚制造商品出口到西方,西方将债券出口到东亚(注释:东亚储备了全球75%以上的美元、欧元、英镑外汇储备)。

  即将到来的两极化将打破既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东亚实体经济和欧美虚拟经济之间“循环”将摧毁而不复存在——这意味着西方不会再使用中国提供“中低端商品供应链”,而是建立自己主导的“全球中低端商品供应链”来取代中国供应。

  注释:鉴于西方80%以上的中低端商品都来自于东亚,如果没有自己的中低端商品供应体系,则其虚拟经济的命脉就掐在中国手里,这是西方无法接受的现实,所以它一定会建立自己的中低端商品供应体系。

  二、12月26日传出“富士康证实iPhone将回美国生产,正在进行直接谈判”的新闻,现在又传出曹德旺在美国投资产业的新闻。这些绝不是偶然事件。

  美国的生产成本真的比中国低吗?答案的否定的:尽管新闻中提到中国的税比较高,但美国的人工成功是中国8倍,中国在仓储、物流、产业链配套等方面有美国无法比拟的便捷优势。无论中国的税收如何比美国高,但中国的生产成本一定比美国低很多。这方面的内容作者在《微分析002》中做出过详细的阐述,本文最后给出原文引述。

  核心:像曹德旺、富士康转移美国的真的目的绝不是什么“降低成本”,而是提前布局欧美合体一级正在打造的“中低端商品供应链”:

  两极化格局下两套完全不兼容的贸易体系将制定不同的“产品标准(类似于冷战时期的‘苏标’和‘美标’)”,相互之间的商品流动将受极大的限制,这意味着中国沿海以“欧美市场端”为主的出口型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除非这些企业也将产能转移到“西方旗下的中低端产业链生产体系”中。

  曹德旺不会逃,他是想在未来两套不兼容贸易体系中都“布局产业”,两边的生意都不耽误。

  三、近些年来,西方一直在全球寻找替代中国的中低端产业基地,但都没有合适选择,现在种种的迹象表明,欧美合体准备将美国平台作为这个中低端产业链基地——当然这只是迹象。

  对于欧美合体来说,生产成本不是第一要务,第一要务是尽快找到替代中国的“中低端产业供应体系(生产基地)”才是核心——生产出来的价格贵点无所谓(只要不让让中国掐脖子),关键能形成高端虚拟经济和中低端实体经济之间的“循环”,否则西方的虚拟经济就玩不下去了。

  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转移欧洲后,欧元本位制将取代美元本位制成为欧美合体的主导货币;此时欧美合体将不断的让美元贬值来获取产品出口竞争力,从而形成完整的中低端产业链。

  美国资本利益转移欧洲后金融中心将从纽约转移到法兰克福,大部分美国人的基本生活状态将重新回到“20世纪上半叶工厂生活”的状态;移民美国将变成非常廉价。

  引述:

  微分析002:《高铁之于中国国内经济和国家战略的意义》

  一、规模效应——先从中国国内经济开始说起:

  1、从一个苹果手机说起:前几年,大家都说代理生产苹果手机的富士康是血汗工厂,iPhone的绝大部分利润被美国苹果公司拿走了,中国只挣了点“加工费或者说是血汗钱”,但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呢?

  一支售价为800美元的iPhone手机,它的成本包含:机体配件成本180美元,劳工成本70美元,仓储物流成本60美元,税收10美元。而上面所说的“血汗钱”仅仅囊括了“劳工成本”一项。

  iPhone的65%以上的配件都采购自中国市场(包括外国在华的生产商),每支手机中有120美元的配件订单落入国内供应商的手中。国内供应商为了生产这些配件需要购置购置土地建设厂房吧,建厂房需要采购钢筋、砼、彩钢夹芯板吧,需要支付建筑工人及管理人员的工资吧;需要采购生产车间需要的设备吧,这些设备需要运输吧(物流),运输需要车辆吧;土地需要从农民手中租赁或者购买吧(通过政府),生产活动需要用水用电用气吧,以上内容政府都要收税吧。

  这120美元被分配到砼搅拌站(会再次分配到沙厂、水泥厂等)、钢筋制造厂(会再次分配到铁矿山、港口物流等)、彩钢夹芯板制造厂、农民工、中高级管理人员、生产车间设备制造商(研发人员、生产车间)、运输司机、汽车制造商、农民、水厂、电厂、政府财政等。

  上述内容就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过程。

  对于劳工成本(70美元)和仓储物流(60美元)的“再分配”过程包含:劳工需要租房子(房屋租赁)、需要吃饭(第一产业)、上网和打电话(通信产业)、物流运输(高速公路、汽油等)、港口(港口设备、运输船只)等。

  注释:以上关于iPhone手机的成本分析价格与实际可能有出入。

  上述内容描述的是一个产业对其下游供应链和平行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可以说那些在全球范围的销售的苹果手机盘活了中国诸多了下游产业链,它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血汗钱”那么简单。

  2、规模效应:中国经济的腾飞,除了建国后建立的完整工业体系外,改革开放后从“低附加值”的来料加工这种类似于“血汗工厂”的模式做起,利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迅速鲸吞了全球低端产业链,在西方主导全球产业链分工(地球村概念)如火如荼的年代,中国在1994年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人民币官方汇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人民币/美元下浮至1994年1月1目的8.70人民币/美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整个东南亚占据的全球低端产业链被几乎被中国一夜之间中国全面吞噬殆尽,当时还美其名曰“人民币绝不贬值”。废话,中国在1994年一夜之间将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0%。还‘不贬值’个鸟啊。

  同时在1997年,中国将人民币发行机制做出了重大调整:土地及附着在其上的房产是现阶段“人民币发行的锚”——以1997年为分界线,之前人民币发行的基础为“粮食”,由于粮食这种商品对货币的“储存容量”比较小,到90年代中期已经明显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对货币发行制度的需求了,于是在1997年将人民币发行的锚更换为具有更大“货币储存容量”的“土地及附着在其上的房产(同时,同步放开房地产市场)”。上述举动使得人民币的货币供给量无限扩大。

  再加上中国利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完整的工业体系,熟练的产业工人、稳定的政治环境。

  上述种种累计起来的结果就是:中国迅速完成了中低端产业集成化和规模化,这种规模化的效应在现实当中具体体现是:一个生产3G手机的投资者在中国深圳用电话联系的方式,花5个小时就能完成一部手机从“设计、配件采购、物流、加工、仓储等”所有“手机产品方案”。而在欧洲这个完成这个“方案”可能需要15天,在非洲可能永远都完不成。

  如果没有超大规模的产业需求,“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国占8个,排名全球第一的近12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全球排名第一的发电量,占全球60%的钢铁产量”都是天方夜谭:如此超大规模的产业需求催生了中国全球最为先进的基础设施,而这些基础设施反过来又使得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生产环节、物流环节、仓储环节都大大节约了成本。

  当年,“富士康跳楼事件”后,受到中国日益上涨的人工工资的压力,台湾以鸿海为代表的代工企业到印度去考察,看能否取代中国。最后的结论是:当中国一线产业工人的月工资达到人民币7000元的时候(注释:当时富士康普通工人的基本工资为1800,加上加班费的话,大概能拿到3000元/月),印度将体现出对中国的“比较优势”。尽管印度的劳动力比较便宜,但悲催的基础设施(全国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港口根本有效无法支撑货物及时物流)、悲催的电力供应系统、悲催的民主罢工示威游行。

  如果一个iPhone手机在印度生产并发往欧洲销售,,而又在印度恐怕是每20个小时才有到欧洲的运输船只(注释:在中国每15分钟就有一趟去往欧洲的运输船只)。你总不至于用一艘10万吨级的货船装10万个iPhone手机到欧洲吧,那光物流成本就能使手机价格翻倍。

  对于一些对时间要求比较苛刻的产品,在印度的“物流和仓储成本”就能让它死无葬身之地。

  而中国通过规模效应可以将物流成本、生产成本将到全球最低。哪怕人民币升值了25%的今天,中国依然把控着全球中低端产业链——尽管一线工人的工资在上涨,但是算上节约下来的物流和仓储成本、熟练的技工(在其他新兴市场,企业还要花钱培训技工)、稳定的投资环境、全球最大的销售市场等因素,中国生产出来的低端产品依然最有竞争力。

  就这样,中国经济将像“黑洞”一样完成了对全球中低端产业链的吞噬。

  结论:千万不要小看了所谓的“血汗工厂”,正是千千万万的“血汗工厂”堆积出来的“规模效应”使得中国的生产、物流和仓储等成本大幅降低,而这大幅降低的成本已经”正反馈”到“中高端产业链”上,或者说中国正在推进的“中高端产业链”也在享受着生产、物流和仓储等成本大幅降低的好处,使得他们的价格更加具备竞争力。

  所以,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永远不要说“准备放弃低端产业链”,那是“作死”的节奏。作为国家宏观层面的控制,千万不要以西方经济学那套理论去考虑产业链转移的问题,中国哪怕不赚钱也要将这些低端产业留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只要全球其他国家还是使用这些产品,那它就在中国的“生产、物流和仓储等成本大幅降低”坐着贡献。

  不要光看产品本身的带来的利润,还要看产品对下游供应链和平行产业链的带动作用。

  3、货币的使用效率:我曾经看过一个统计,每张“纸钞”上包含的细菌数量代表了这种货币的流通效率。统计结果是全球范围内,“人民币纸钞”上的细菌最多,而“朝鲜元”上面的细菌最少。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跃程度”全球首屈一指。同时也意味着实现同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央行需要投放到市场上“基础货币M0”更加少。

  一年1块钱流转30次相当于产生了30元的GDP增速,一块钱流转6次相当于只产生了6月的GDP。

  正是这些个“血汗工厂”在流转人民币次数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金融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注释:基础货币M0的概念: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人民币纸钞”的总和。

  二、中国向中高端产业链迈进:我们已经杀死了“汽车产业”,现在还有人准备宰杀“高铁产业”。

  1、工业产品的下游供应链越长,利润分配线也就越长(比如iPhone手机和袜子对下游供应链的辐射(或带动)作用之间的区别),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就越大。当前全球工业体系中,民用航空工业的下游供应链是最长的。汽车产业尽管下游供应链没有民用航空工业长,但是汽车的市场规模要比飞机大很多。

  全球民用航空市场基本上被空客和波音两家公司垄断,而空客所在的西欧(法国、英国、德国等)和波音所在的美国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

  全球汽车市场上的佼佼者如果德国(大众、宝马等)、日本(丰田、本田、日产等等)、美国(通用、福特)也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

  作为后起之秀,中国想挤进上述产业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注释:当今全球产业链的最顶端是“金融产业”,而“金融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就是“货币本位制”,目前这颗皇冠上的明珠的实际拥有者是美国资本利益代言人——美联储之美元本位制。

  1、 作为“弯道超车”的内容,中国高铁产业就被赋予了其经济上的重大意义:

  ①、高铁的下游供应链长度几乎可以与民用航空产业相媲美,在市场运用的广度和深度层面比飞机更好:同样的路程、高铁停靠的站点要比飞机多很多,这就是意味着带动的平行产业链更加宽广。并且高铁下游供应链基本上都是中国供应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无以伦比。

  注释:平行产业链:一个产业的“溢出效应”对其他产业(非下游供应商)的带动作用,比如:高铁站点对当地房地产业、旅游业、餐营业、教育等平行产业的带动作用。

  ②、高铁的研发过程必将带动中国科技研发水平大幅提高。有高铁这样一个已经运用基本成熟的商品在,后续的研发资金根本就没有顾虑。我们看到最新的CIT500已经下线,这种时速达到500公里的高铁的研发成果必将极大的带动中国其他平行产业(如:航空产业、航母等)的发展。

  ③、“走出去”的高铁必将持续消耗国内越来越严重的“产能过剩”。

  2、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中标价格不低于成本价,都可以干。即使高铁本身不赚钱,但也能极大的带动“下游供应链”。

  再说,当今世界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由西方(美国资本利益和欧洲国家利益)把持,他们已经把持了这个星球近500年了,对于中国高铁的意义恐怕西方比中国更加清楚。在这个崇尚弱肉强食的丛里世界里,中国高铁“先走出去”远比“以什么价位走出去”更加重要。

  只要将中国的“高铁标准”输出到一定是数量,那世界高铁建设将不得不为“中国高铁的下游供应链”做出巨大贡献。

  就像那个以输出“通信标准”的美国高通公司一样,全世界的手机生产商忙死忙活的,最后还是人家高通赚的盆满钵满。幸好,高通的在美国的“下游供应链”几乎等于零。

  当然,说到这里,楼主不得不说一句:发展跨国界的“重载铁路”比发展发展跨国界的“高铁”根具战略意义,这也是我们下面准备讨论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2 06:45 , Processed in 0.0937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