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打着“C'è chi dice no”(我们是说不的一群人)旗号的示威者不断举行公开活动,反对修宪,呼吁选民投反对票。这些反对者并非“一群”,而是由许多立场迥异者组成的奇怪联盟。他们中有的人支持修宪,但不支持伦济修宪(理由是伦济“嗜权”、“有专权倾向”),有的人认为自2008年至今,意大利GDP累计负增长了9%,“即便二战都没这么惨过”,因此不论中左、中右、中间派,凡在此期间曾经执政组阁的政党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应该换此前从未执政过的五星运动试试看;还有人则认为“现在的选举制度虽然不好,但也比改了的好些”;更有人担心伦济获得更多权利后,会愈发大胆地接纳“地中海难民”。在“C'è chi dice no”手拉手的示威者中,既有支持格里罗的“深右”,也有不满伦济“勾搭”贝卢斯科尼的“深左”。
毋庸讳言,欧盟是希望伦济“闯关”成功的,尽管11月25日刚由伦济及其政治盟友、经济部长帕多安(Pier Carlo Padoan)推动、在众院一读通过的2017年预算,是一个极其不符合欧盟紧缩口味的预算——总预算1130亿欧元,其中10亿欧元投给教育,10亿欧元支持中小企业,6亿欧元作为家庭补贴……9月下旬政府公布的2016年度财政赤字为占GDP总量的2.4%,2017年则为占2.3%(由于地震和难民潮,这一数字被认为“根本不现实”),这和布鲁塞尔要求的“2017年减赤到占1.8%”,可谓背道而驰。但布鲁塞尔官僚们似乎普遍认为,一个更稳定、更集权的意大利政府,至少会更积极地履行包括预算稳定、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接纳难民等方面、在意大利社会存在很大争议的“欧盟义务”,且刚刚失去英国的欧盟,也着实经不起“三鼎足少一根”(虽然是最无足轻重的一根)的折腾。正因如此,日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才公开呼吁意大利选民“投伦济一票”,并将之称作“让意大利继续找到自己在欧盟‘主要参与者’地位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