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86|回复: 1

徐明天:毛泽东为什么批孔儒扬管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0 11: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批林批孔,有人说是割断消除传统文化。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毛泽东在批孔儒的时候,还在大力弘扬管法。管子法家是比孔子儒家还要早还要深厚的传统文化。

  毛泽东是批儒尊法。

  中华文化怎么就只有孔儒?管法怎么就不是传统文化?

  毛泽东批孔是骨子里的。

  小时候,他读过四书五经,但读着读着,他厌烦了,认为读这些东西没有用。因此就辍学回家帮父亲打理家务。

  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书上写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没有写农民呢?他将来要写一本农民的书。幼小的时候,他就把这些大人物和农民对立起来。

  年令再大点,毛泽东读了新学,父亲再让他辍学经商,他就不干了。

  在一师读书的时候,毛泽东曾给人写信,介绍了一大堆中西方图书目录,他曾说,就凭儒家独尊这个文化专制,孔子也是该批判的。

  1919年,毛泽东从北京去上海送去法国留学的同学,经过山东,就去了曲阜,看了孔府孔庙,他对孔子那仅次于皇宫的高墙大院应该不会有什么好感。

  另外,五四运动,李大钊、陈独秀这些人都批孔子,五四打倒孔家店,这些对年轻的毛泽东影响都很大。

  毛泽东引用《管子》的话有三处,前两次是井冈山,打仗用了管子的战略战术。“故凡用兵者,攻坚则韧,乘联则神。攻坚则假者坚,乘联则坚者假”,这是一句很绕口的话。当时山上应该没有《管子》这部书,应该是在一师读书的时候读的,能记得这么准。这时有关人员现场作的记录,向中央写的报告中讲的。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管子》的精髓,但不是讲军事的,是讲治国和经济的,毛泽东把它用在了军事打仗,可见毛泽东读《管子》领会贯通。

  建国后,毛泽东用《管子》“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用在治吏和反腐败,就非常深刻。

  后来毛泽东崇尚法家,主要是讲秦始皇,但毛泽东的文胆关锋就是《管子》研究专家。

  毛泽东喜欢历史研究,就重用了一些研究历史的人。文革初其,文革领导小组的成员中王力、关锋、戚本禹,都是在历史研究非常有建树,被毛泽东关注重用。姚文元也是批海瑞罢官而被赏识。

  关锋是军人出身,打仗的,有点文化,建国后研究历史,在先秦哲学方面有建树,在党和军队中这样的人很少,就从地方直接调到北京。关锋研究《管子》写了两本书,一本是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研究管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一本是论证《管子》这部书是春秋管仲的著作,批驳儒家文人讲《管子》是后来人的一部伪书的观点。(对不起,资料不在手上,记不起书名)从戚本禹回忆录中讲毛泽东对他的历史文章的关注批示看,毛泽东也应该读过关锋的这两部书,最起码是翻过。关锋不只是文革小组成员,还是《红旗》杂志的总编辑。

  林彪事件之后,因为从林彪住处搜出很多林彪写的“克己复礼”、“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等。无论墙上挂的,还是日记本里,以及家里的藏书,都离不开孔孟的圣人之言。这样,在批判林彪时,便称他是“孔孟信徒”。因此批林批孔就联系在了一起。

  批林批孔的时候,就批儒尊法,有关方面写了很多文章,我那个时候正读中学,读了很多这方面的“活页文选”,古汉语、古典文学,就是这样学的。

  毛泽东批儒尊法写过一首诗: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虽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因为毛泽东崇尚秦始皇,现在有些人就借儒家批秦始皇批毛泽东。

  现在看,毛泽东庐山会议不安排国家主席以及后来批林批孔,考虑的是国家体制问题,正是文革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打破两千多年的封建官僚体制,创建一种新的国家形式,孔子儒家作为封建官僚体制的附庸被 批判,就不是偶然的。别忘了那场革命就是叫“文化大革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1 11: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是恶源,腐败之源。包括现有的红白事之乱也是儒家之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5 20:51 , Processed in 0.1563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