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69|回复: 0

刘著民:对于“精准诈骗”,就得“精准打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9 14: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28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名嫌疑人自首,备受关注的徐玉玉案的6名嫌疑人全部落网。

  看得出来,我国公安机关要是认真破案,那一般都是神速破案。面对众多诈骗案,如果,徐玉玉被骗没有由此气闷而死,这6名嫌疑人是不是仍在逍遥法外呢?

  我在想,抓住这些诈骗犯年能不能“杀一儆百”呢?

  我看很难!

  因为,随便一查,有类似徐玉玉被诈骗事件只能用“层出不穷”来形容。

  就在徐玉玉案侦破之中,盐城建湖的一位准大学生因为轻信骗子,结果被骗走了1万元学费。幸运的是,和徐玉玉相比,这位准大学生要看得开,没有引发除了钱财受损以外的后果。

  而你在百度输入“被骗”两字,你才发现居然有9900多万条关于“被骗”的消息,可见我国民众“被骗”形势有多严重。

  由于,徐玉玉案的特殊性,因为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也将一些原本大家不注意的恶性诈骗事件,也被一一暴露出来,虽然只是“冰山一角”。光看媒体、网络曝光出来的诈骗案件标题就是触目惊心:“【提醒】买张机票也能被骗1万多”、“ 老人被骗1156万 骗子还上门帮老人电脑安装远程操控”、“小工打工7年攒下14万血汗钱 遇电信诈骗被骗光”、“ 3小时陌生电话 4万学费被骗光”……

  给人感觉,诈骗无处不在!事实上,诈骗的确是无所不在。

  目前,对于诈骗,很多情况是少数诈骗犯是能够被公安机关抓获的,但大部分诈骗犯却是逍遥法外的。换一句话说,这些人即使被抓也是隔一段时间就又出来继续诈骗,因为从诈骗刑期来看,收益和成本来看,诈骗的成本实在是太低。

  实话实话,要不是徐玉玉被诈骗去世,估计大家已经对诈骗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因为打击的力度和成效,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因为这种“精准诈骗”远远超出人们的防范范围。诈骗犯的这种对你身份年龄、生辰八字、生理和生活需求、是吃干饭还是吃稀饭,比公安机关掌握得还清楚。

  你在诈骗犯面前就是一透明人。

  为什么会这样?是谁向诈骗犯透露出你的极度私密的个人隐私?这才是治理惩处目前严峻的诈骗形势的核心问题,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到底是谁透露给诈骗犯公民的个人隐私信息?不把这个诈骗源头搞清楚,你抓再多诈骗犯也是徒劳的。

  强化执法,在扎紧个人信息保护篱笆、防范电信诈骗“杀人”上,必须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惩处力度,从源头上严格执法。因为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有利可图,而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成本又很低,在客观上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起到了放纵的作用。

  执法机关一见到有人被诈骗,就会苦口婆心地给受骗人支招,教大家如何提高防范意识,不要上当。

  这有何用?

  中国的各类诈骗又不算新鲜事物,不能一再要求老百姓如何防范,关键是你公安机关要加强打击才行啊。而且要从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打击起来,这才是治本啊。有关部门如果只是加大了对骗子的打击力度,而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者的惩处却没有达到震慑效果,那么骗子不会少,而是会越来越多,因为这是低成本的“发财之路”啊。

  我不希望看到执法机关在公民被诈骗之后的神勇破案,迅速抓获诈骗犯,因为这不是问题的核心。试想,诈骗犯没有了公民个人信息的来源,他还诈骗个P,这个道理不简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8 17:5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