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58|回复: 0

姚树洁:重庆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及挑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4 13: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重庆市经济虽然连续10个季度领跑全国,但是,重庆人均GDP还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经济过度依赖少数产业集群,尤其是汽车和电子产业,原创技术水平和能力还远不如发达地区和国家,科技和高等教育力量明显低于中国其它主要的经济增长中心,低收入的农村人口比重偏高。如何保持现有高速度发展的一些比较优势,努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重庆未来相当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本博文介绍重庆成功的经验以及今后发展的着力点和有关政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重庆经济高速发展态势领跑全国

  2016年上半年,重庆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市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动力不断孕育成长。

  截止2016年6月,重庆经济已经连续十个季度领跑全国,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总量、投资和消费三个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1亿元,同比增长10.6%(按可比价格计算),较全国高出3.9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89亿元,同比增长12.5%,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投资2331亿元,增长4.8%;民间投资3620亿元,增长9.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1.1%。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5亿元,同比增长12.9%,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均保持高速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367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588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4045亿元,增长10.7%。农业发展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物价温和上涨。

  2016年上半年,重庆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7元,略低于全国水平,增长1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CPI同比上涨2.1%,呈现温和上涨趋势,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涨二降”。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下降2.9%和3.1%,总体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

  房地产投资总体与同期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新开工面积下降,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明显。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452万平方米,下降4.1%,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7.4%。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增长,销售面积2808万平方米,增长2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6.9%。商品房销售额1505亿元,增长19.5%,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7.0%。

  上半年重庆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2280亿元,同比下降10.2%。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出口总值6月份触底反弹,当月进出口总值412亿元,同比增长29.8%,环比增长19.0%。

  总体来看,上半年,重庆市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动力不断孕育成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各项改革任务的深入推进,全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重庆高速发展得益于产业布局和后发优势

  重庆市作为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多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远超全国的平均水平,属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主要得力于后发优势,以及市委市政府清晰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2016年上半年,重庆工业经济增长稳定,实现“三双”增长,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工业投资增长16.3%,前5个月工业利润增长23.5%。

  规模工业运行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规模上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16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888亿元,增长9.4%。其中,制造业产值10150亿元,增长9.6%,占全市工业比重93.2%。

  二是增幅全国前茅。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全国平均4.2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国第2位,规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34个保持了增长。横向比较看,我市较排名首位的西藏低1.8个百分点,比排在第3、第4位的贵州、江西高0.5和1.2个百分点。

  三是产量保持增长。全市38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46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4%。全市生产汽车157万辆;微型计算机2932万台,增长5.7%;显示器1074万个,增长25.1%;手机1.3亿部,增长60.3%。精甲醇、风力发电机组、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

  四是质量效益提升。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496亿元,增长23.5%,高于全国17.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利润率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3%,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约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收入中的成本为85.7元,与全国持平,低于上年同期0.3元。

  五是投资逐步回升。上半年完成工业投资2370亿元,增长16.3%,较一季度加快了2.4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增幅12.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民间工业投资1670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70%),增长28.2%,增幅高于全市11.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4个百分点。在全国出现私营企业投资热情历史最低点的同时,重庆市私营企业投资的高速增长,无疑体现了当地经济的后发优势活力。

  六是支柱产业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在“6+1”支柱行业中,汽车、电子、装备、医疗、消费品、材料和能源等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0.1%、21.6%、11.1%、9.4%、7.4%、5.7%和7.6%。

  三、重庆市产业发展战略实施成效明显

  (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

  随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和深化拓展,各功能区域按照功能定位配置资源要素、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分工协同一体,推进了全市经济的联动协调发展,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2016年上半年,都市功能核心区实现GDP1647亿元,同比增长8.9%;都市功能拓展区实现GDP1982亿元,同比增长11.8%;城市发展新区实现GDP2618亿元,同比增长11.2%;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实现GDP1340亿元,同比增长10.4%;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实现GDP414亿元,同比增长9.2%。

  (二)产业集群战略调整存量培育增量

  重庆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来形成供给能力。一是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的集聚,在化工、电子、汽车等产业,均形成了原材料零部件、研究开发、集成制造、物流运输、销售、金融、结算等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集群;二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同类企业的集聚。

  如重庆的汽车产业集群,以长安为龙头,形成了福特、通用、韩国现代、日本五十铃、欧洲依维柯、北汽、二汽、上汽等企业在重庆形成11个集群;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群。通过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集聚,为制造企业提供物流、金融、贸易等服务。不但形成强大的供给能力,还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

  这样的产业集聚,有利于创新和相互激励,共同发展。2015年,重庆生产306万辆汽车,全国生产量第一,销售6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占全球的1/3。“十二五”期间,重庆的电子产业从500亿元增长到5700亿元,增长11倍多,汽车产量翻了两番。汽车、电子两大龙头产业,几乎贡献了重庆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是近年来重庆经济快速发展的两大引擎。

  这些数据都显示,重庆产业集群发展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社会发展新动力的要求。但是,也有人担忧,重庆地方经济过多依赖于少数大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旦出现产能过剩,重庆经济发展的前景将不容乐观。针对这一问题,重庆市政府早已经下了很大力气,在保证现有优势产业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经济的多极发展,以破解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战略性新兴服务贸易产业的培育与壮大

  战略性新兴高端服务贸易产业,是重庆市近年来发展的重点。服务贸易的销售值是工业加工贸易或者一般贸易的3-4倍,对GDP的贡献也是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3-4倍,因而服务贸易非常有价值。随着重庆国际贸易开放的不断深化,近几年来,重庆不但注重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如商业零售、批发贸易、房地产、金融,传统的金融服务、信息、旅游、物流方面),并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服务贸易产业(如离岸金融结算、跨境电商、跨境人民币结算、在线支付、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外包、“三个三合一”枢纽口岸、保税环节的生产性服务业、渝新欧有关的物流业等)。2015年重庆实现18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额,增长28%。2016年1-5月份,服务贸易继续增长30%。如果保持约20%的增长率,到“十三五”未服务贸易可以达到500亿美元,将产生约2000亿元的GDP,等于制造业1万亿元总产值所能产生的GDP。

  (四)做大做强10大战略性新兴工业产业

  近年汽车、电子产业已经逐渐显现出饱和状态,重庆市着力做大做强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市战略新兴产业在2014年已经达到600亿元,2015年达到1600亿元,2016年1-5月份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了40%,7-8月份的部分项目竣工后还会产生更大的拉动。预计2020年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将突破1万元大关,有望使重庆未来的产业发生结构性转型升级,形成坚实的未来新增长极。

  四、重庆经济运行的政策建议

  重庆市面临着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和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的双重任务。如何破解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应对传统竞争优势趋缓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双重挑战,将是重庆市未来发展的两大关键命题。针对这两大命题,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持续不断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虽然重庆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发展工业的基础不错,但按照经济规律,重庆现有的支柱和优势产业(如汽车、电子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增长率会趋于平缓。重庆想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十大战略新型战略产业发展和五大战略新兴服务业、服务贸易高度发展,才能保证重庆经济高增长的可持续性。

  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培育工业和经济的新增长点。未来几年,重庆市可以着力加快培育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等十大新兴产业集群,巩固和提升电子、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丰富产品种类,提高单品价值,力争到2020年培育形成20个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实现“6+1”支柱产业更高水平发展。

  (二)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大力减少无效供给,降低税费、融资、物流、要素等各种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营造活力迸发、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

  (三)打造开放的平台助力“走出去”

  通过打造“渝新欧”、集交通枢纽、国家一类口岸、保税区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开放平台、通关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等,解决跨境贸易问题,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助力企业走出去。让不沿边、不靠海的重庆,能够“承东启西、牵引南北、通达江海”,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撬板。

  (四)着力补齐短板增加有效供给

  要着力强化企业主体的地位,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由于重庆市大专院校的底气资源不足,科研院所的中央资源不足,如何使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至关重要,如何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是重庆短板中的短板,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抓好孵化器,做好创新创业,建设各类创投中心、加速器,形成系列创新平台,辅以专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资金支持,形成知识和技术创新的集聚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利用开放式创新,积极引入和运用外部的创新资源,保护和促进专利的形成、孵化和应用的链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6 13:52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