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84|回复: 3

悦秋堂时事点:读唐诗与孩子的未来能扯上关系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0 13: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胡说八道,学习唐诗能增加孩子的文化知识,提高孩子的文学素质,熏陶孩子的文化素养,对孩子的未来有所帮助,但与孩子将来从事啥职业有啥屁关系?切莫莽撞下结论,请看---读唐诗与孩子的未来能扯上关系吗?)

  写下这个题目,我也纳闷,读唐诗真的与孩子的未来能扯上关系吗?唐诗能做启蒙教育,能提高人的文学素养、提升人的艺术修养,熏陶人的精神修为。如果按唐朝“文以载道” 要求的标准,那唐诗还可以对人的道德修养有矫正功能。如果按孔夫子选《诗经》时对诗歌 “思无邪” 要求的标准,诗歌对当时的社会风化还有矫正功能,如果按孔夫子教育儿子孔鲤的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的标准,读诗可提高人在社会上处理问题的能力。虽然能对人的未来有所帮助,但对人未来从事的职业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的。

  就在前几天,《凤凰卫视》举办了“影响华人世界盛典”的颁奖大会。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生命科学家施一公在颁奖大会上朗诵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影响华人世界盛典”终身成就奖叶嘉莹先生一生从事诗词的研究和教学,在颁奖大会上当主持人让叶嘉莹先生朗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叶嘉莹先生朗诵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使我非常感兴趣。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歌想象力极为丰富,思维可谓是行云流水,不为羁绊,了无牵挂,这些正是我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所缺少或说是需要的,特别是对现在机制上、文化上或思想上诸多条条框框限制下的科创人员更是难能可贵;杜甫的诗歌忧国忧民,关心草根,关注民生,关注时代的“痛”点,关注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和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政策的实施给普通民众造成的灾难的忧虑、同情和怜悯,这些也正是当今我们的一些当政者需要明白的;白居易、王维及其其他的一些个诗歌则充满对艺术的追求和艺术的鉴赏,处处洋溢着艺术的气质和艺术享受,这些也正是目前从事艺术创作所需要的。

  第一李白。李白同志老早就对地球物理感兴趣,只不过我们的自然科学没有及时跟进罢了。李白对宇宙大爆炸特别是对地球上的山体的形成与地震、火山的爆发有其神妙的论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其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直逼宇宙黑洞理论和现在红极一时的引力波理论,气势如此浩大,李白可不是“千古一人”,而是“万古一人”,试问历史发展至此,又有谁超越了李白同志!

  李白对宇宙太空充满想象力、好奇和向往。“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现在我们的太空科技发展到今天不就是神游太空吗?我们的“天宫一号”不就是在“太清”与“神舟十号”相期“邈云汉”的吗?

  李白终其一生对月球是最情有独钟的。李白和月亮的故乡情结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就可以看出来,这里远在他乡的李白把月光变成他与故乡的桥梁,至今李白“低头思故乡”思的究竟是碎叶城、江油、安陆、济宁?不得而知。李白与月亮有时候也是最好的朋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李白对月亮充满好奇和幻想,“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李白《古朗月行》)。 李白的“明月之问”实际是“宇宙之问”,李白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虽然我们经常体会到“月行却与人相随”,可从古到今也的确是“人攀明月不可得”,但是,在今天,我们的“天宫一号”已经成功攀上明月,李白的这一梦想我们已经实现,这说明李白对月亮的神往超乎寻常。有一种说法是,就连李白最后的死也与月亮有关系。“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说李白醉中在船上以手于江水中戏弄月影时,翻身落水溺死。

  李白对太阳的东升西坠、四季运行的自然规律也特别好奇,有着孩童般的天真的追问,直逼春秋末期“两小儿问日”的稚气:“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李白《日出入行》)”这难道是李白孩童般的天真和稚气吗?这岂不是千百年来人类苦苦追寻的宇宙之谜?萦绕在困扰着人类灵魂的无解之问呢?

  李白诗中的仙界描述十分奇特,就现在而言,堪称说科幻也好、动漫也罢,他思想中的虚拟世界极为飘忽俊逸:“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李白诗中的探寻探索精神也极为可贵,“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很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味道,这里面的确包含着一种科学的探索精神。

  李白诗歌中还有当时的工业的冶炼场面“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对哲理的深思:“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诗歌中甚至还有至今都弄不明白的理论:“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对大自然的崇拜,时空维度的跨越、思维的开阔度、思想的自由度也是前无古人的、惊世骇俗的,他的理想和志趣更是不可框限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这些句子例子,仅仅是冰山一角,李白的诗歌中,到处充满了信马由缰式的思维和令人震撼的思想,这些就游走在李白诗歌的字里行间里。

  第二杜甫。老杜诗歌中表现了极强的民生意识。杜甫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住房保障制度的学者,如果当时有诺贝尔奖,杜甫应该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的和平奖或经济奖的获得者。杜甫诗歌中首次提出了住房保障制度,反映他拒绝豆腐渣工程,也反映了杜甫的人格魅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仅此,杜甫比现在的任志强这货“只为富人盖房、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中国应该划分穷人区”、“房地产就应该具有暴利”、“禁止炒房就是违宪行为”等等没有一点社会责任的奇葩理论要强多少倍!

  杜甫诗歌中的对内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充满怜悯之情。安史之乱8年的内战,不但给唐朝政治、经济带来了重创,也给民生、人道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杜甫身同感受,写下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再现了内战造成的民间疾苦。同时杜甫对地方官吏巧取豪夺、横征暴敛给以揭露:“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杜甫《兵车行》)揭露当时的兵役制和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也揭露了地方官吏不顾现状,借口征夫,大发国难财,敲骨吸髓,榨取人民血汗的现实,致使人民苦不堪言。

  杜甫诗歌对现实的关切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结处处可见。杜甫经历过安史之乱,对社会动荡给社会底层普通民众造成的伤害有深刻的体验和了解,因此杜甫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关切和忧国忧民的气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杜甫《北征》)

  杜甫诗歌中也表现了对弱势的关注度。“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杜甫还敢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批判当时的不良文风:“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提出文学传承和创作发展方向,避免步齐梁余风轻浮侧艳之后尘:“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五》);杜甫提出文学创作要向民间风雅学习,多方面寻找老师:“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其六》)

  杜甫诗歌中表现了一个中国歌者的博大胸怀和磅礴气势。“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杜甫出身名门望族,是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是狂傲不羁、恃才傲物、著名吹牛大王杜审言的孙子,“官几代”数不清了,是唐朝农业部(财政部)副部长杨怡的乘龙快婿。虽然爷爷杜审言口碑欠佳,但杜甫一生却很低调,为人很好,人品不错,还是历史上有名的模范丈夫,杜甫也淡泊名利,“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应该是为人、为官的楷模。

  第三唐诗与艺术。诗歌本身就是文学艺术。诗歌起源于唱歌,就是声乐即歌诗,所以才叫“诗歌”。《尚书.尧典》里舜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唐诗中能把器乐弹奏抒写的美轮美奂、荡气回肠的当属白居易的《琵琶行》,也是诗歌艺术与乐器弹奏艺术结合的最好的典范。如果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就像聆听一场琵琶音乐独奏会,使人享受至极。

  唐诗中能把武术描写得淋漓尽致、挥洒自如的当数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剑器的挥舞都被老杜的诗歌记录在案,1000多年以后,我们仍能欣赏到公孙大娘 “一舞剑器动四方” 那观者如山、无与伦比的轰动场面。

  诗歌与绘画简直就是一体。唐代大诗人王维被尊为山水画之祖。他写诗长于写景,作画长于画景,诗画合二为一,展示清新明朗、淡雅脱俗之美,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的审美愉悦,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现在我们的诗歌儿童启蒙读物,都是诗配画、画配诗,诗画达到完美的统一。

  诗歌与书法更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唐代的诗歌与书法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和巅峰,诗歌需要通过抒写达到心灵情绪的释放,书法又把诗歌作为抒写的载体之一,二者结合的甚为统一完美。

  看来诗歌中的诗与歌、诗与书、诗与画、诗与舞、诗与自然等是想通的,这大概就叫艺术的最高境界吧。

  孩子该如何选择读唐诗?从李白的诗歌反映出的主题很多是追问宇宙苍穹,对太空充满了无穷多的遐想、揣测、神游抑或大胆的推测、假设、向往,并对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月满月亏等等问题,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如果孩子从小学习这些东西,当然这些都会植入孩子的幼小的心灵,激发孩子对苍穹的“天问”,对宇宙太空的兴趣,这就从小给了孩子对探究太空的原动力,从而影响孩子今后的择业。这样,我们也能实现“少年智则中国智”的“中国梦”。因此当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可以因势利导,把李白的这方面的诗歌做一下整理让孩子学习,把太空科技基因从小“植入” 孩子的心灵深处,为诞生一个新的科学家做足底料。

  虽然杜甫是 “官二代、官三代”出身,但杜甫诗歌中的草根意识很浓,注重弱势群体,关注保障房,痛恨豆腐渣工程,有很强的正能量,对文学创作、舆论导向也有坚定的立场,忧国忧民意识很强、对政策走偏给底层人民造成的伤害有深刻的体验和反省。杜甫本人也很清贫和清廉,轻财好义,更为重要的是杜甫心胸旷达,志趣高远。因此对从小立志成为公务员序列一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强,有魄力有魅力的小朋友,从小读读杜甫的诗歌,培养一下这方面的修养,以成为一名行正走直、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对有艺术天赋的小朋友,立志成为艺术专才的朋友可以把唐诗作为营养品。可以把唐诗分门别类的去归纳以适合不同的天赋爱好。音乐歌者本身就与诗歌是一体的,血肉相连的,后来演变为一种纯文学形式;书法已经把诗歌作为书者倾述感情、表达情绪的载体;绘画完全可以把诗歌与绘画相互转换,亦画亦诗,诗歌为绘画提供素材,绘画替诗歌宣泄情绪;舞蹈武术通过诗歌艺术提高其艺术涵养,增加其艺术底蕴。

  如果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把这个编辑成书籍,也不能教条主义,除以上举例外,其他诗人、其他朝代的这方面诗歌也能入选。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很有“问天”的感觉、很有哲理性,与李白的有关问月的诗歌放在一块阅读,可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思考问题当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也不绝对,我们大学的自然科学专业、行政学院、艺术学院也可以有的放矢,提高这方面的修养,给他们提供各种思路、各种思维方式,让学生更有才华、更加出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4 01: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会背别人的诗,不会自己创作,何谈创新,创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7 09: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是一种传承,小的时候背的唐诗也许只是一种负担,但是长大之后,这种文化是刻入骨子里的,也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分久必合的动力之一。看看欧洲,只是不断的分裂化与碎片化,欧盟现在感觉还是一盘散沙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5 00:1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erkava--3 发表于 2016-5-14 01:03
只会背别人的诗,不会自己创作,何谈创新,创造。

如果连李杜的诗都不会背,不了解,那何谈创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6 03:39 , Processed in 0.1250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