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825|回复: 19

苍龙公子:老子很简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2 09: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很简单(1)


  老子很简单,别把老子整复杂了。
  老子是谁,是圣人。
  老子的《道德经》,核心要义就是“大道为简”。老子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没有文化,不识字,老子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起码在口传心授时,是要让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能听得懂。
  而今天的《道德经》,一开篇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很多人一看这两句话,然后就问,什么意思?然后人家就给你解释,可以说出来的道,那就不是一般的道,可以说出来的名,那就不是一般的名,既然不一般的道和不一般的名是不可以说出来的,那我们找谁去学呢?最后又来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直接性地把《道德经》搞成天书,那不一般的道是玄而又玄的,只有深在众妙之门里的人才能得到啊。
  有垄断就有寻租,道被众妙之门里的大师垄断了,所以两千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就是大师们寻租的对象。

  那么,从咱们老百姓的角度,来看看《道德经》,看看咱们老百姓心里的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先说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是圣人,老子能这样说话么?那个时候没有标点符号,后人看前辈们的文章,叫“识文断字”,谁要想走进前辈们的内心深处,谁就要下工夫,识得清,断得准才行。
  所以,我就冒昧地当一回老子,我觉得如果我是老子,我就会这样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下老子就告诉你,同志们,道啊,没有那么神秘,道好道赖,道就摆在那里。名啊,也没有那么复杂,名好名赖,不就一个名么,它也摆在那里。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啥都没有,只能用“无”来记载它,有了天有了地,就有了万事万物,我们就用“有”来记载它。我们经常在六根清静的时候,能够体察到一些很微观的奥妙,有没有?有想法有激情有灵感的时候呢,我们能够认知到一些博大的天地,有没有?这两者都来源于我们的大脑和我们的认识,但角度不一样,时候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这就说明,我们还有很多认识不到的领域。所以同志们要努力,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只有勇攀高峰,才能找到那个众妙之门,一览众山小。
  这才是老子话,老子告诉你,道没有那么复杂,人这一辈子,道就一条,就是要努力,要有追求,才能亮堂堂地走到终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19: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很简单(2)

  上一篇我们学习了《道德经》第一章,总结一下,第一章,老子主要说了这么几句话,他说,道就是存在的事理,名就是把它表述出来,所以,道和名都很平常。比方说,开天辟地,我们没有认知,我们就用“无”来表述,有了天地,就有了万事万物,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述,就是“有”。道就是“无”加“有”,这就是老子告诉我们的世界观。同时,老子还告诉我们了方法论,善于从“清静”和“激情”两种状态去观察品味微观和宏观的事物,然后不断努力,提高认知,最后,就能走进“众妙之门”。

  所以第一章,老子就告诉了我们世界观——前途是光明的,以及方法论——道路是曲折的。

  今天来说说第二章,我就不再打原文了,大家可自己搜索。这篇基本断字断句没有歧义,因为老子用了骈文的体裁,也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说的顺口溜,所以断句比较容易。

  老子说,天下人都认识到,美之所以叫美,那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恶的存在。杯子里是空的,这个叫“无”,但是装进去水,它就“有”了,杯子“有”了水,但水资源却在减少,这又是一个“无”,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就这个意思。登上泰山很“难”,但我们每往高处上一个台阶,那却是很“易”的事,这个叫“难易相成”。姚明很高,那是因为我们需要仰视他,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婴孩面前,我们其实也很高呢,这个就是“长短相刑”。有高就有低,有前必有后,物体发生了碰撞自然会发出声音。

  你看,老子举这些例子,我们都很容易理解。然后老子就开始讲道理了,他说,有矛就有盾,有阴必有阳,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规律性,所以圣人们处事的原则就是不去干扰这些规律,圣人们教化民众的时候都奉行身教重于言教,用行动去感召人。所以你看圣人,他鼓动了万事万物但从不把自己当创始人,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遵行规律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他创造了万事万物却从不去占有,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遵行规律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有了成就从来不骄傲,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遵行规律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大功告成从来不居为己有,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遵行规律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最后老子点个题,说“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才是老子要坚持的核心的理念,你不占为己有,所以它就一直不会离开你。

  这才叫圣人,自始至终“弗居”,但在老百姓心中,这些“鼓动、创造、成就、大功”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圣人,所以老百姓也就离不开圣人。

  这一章的最后一句,也就是第一章中的“妙”、“徼”。

  所以,当圣人是很容易的事,但你必须要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2: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很简单(3)

  第一章,老子说,要成就一番事业(得道),必须得下苦功夫。第二章,老子说,成就一番事业,但你得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因为,那些事业,本来就在那里,只不过你比别人多了一些努力,所以你才先得到(得道)。

  再简单说,第一章说,得道要下工夫,第二章说,得道后要明白“道”其实就是“常道”,你得不得它就在那里,所以你不能据为己有。

  今天说第三章。

  老子说,不去人为拔高某一事物的地位,老百姓自然就不会去争名夺利。注意,这个地方的解读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失误。老子说,“不上贤”,而不是“不尚贤”。崇尚贤能是应该的,但“上”就过分了。老子说,“上善若水”,这个“上”就是至高无上。所以,尚贤可以,但你把贤拔高到至高无上,那必然是让百姓蜂拥而上,不择手段。

  然后老子说,不让那些难以得到的东西贵重到奇货可居的地位,老百姓就不会动了那些非分之想。其实老百姓都很本分,东西难以得到,老百姓就会自然认为,自己命里不带,不会有别的企图。但你非要定个价,说这个东西难以得到,所以谁能贡献出,赏千金,赐万户侯。你说老百姓会怎么想呢?

  老子又说,不去展现那些让人妄生邪念的东西,老百姓的心就自然不会生乱。大家想想,我们以前都爱说,某某地方民风淳朴,但是,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大篷车,然后用个大喇叭吼吼,说里边有好看好看的演出,那时候,老百姓的心是不是就开始扑腾扑腾的了。呵呵。

  这是老子举的三个例子。

  接下来老子又开始讲道理了,老子说,你看看这些例子,所以你就明白,为什么圣人治理天下,让你吃好穿暖,让你强筋健骨,但就是不让你天天想法太多,让现在人的说法,“端起大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老子说,治理天下就要这样,让老百姓不要有太多的机巧,也不要有太多的非分想法,也别让那些有机巧、有想法的聪明人不能有铤而走险的冲动。

  最后老子点题,这又是老子的“妙”和“徼”。老子说,治理天下,摸清规律,顺其自然,哪有什么治理不了的呢?

  我们看老子前面的这两篇文章,结构都一样,先举例,再讲道理,再点题。

  所以,老子讲的圣人“无为之治”,这个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因为要让老百姓吃好穿暖,体魄健壮,必须要有所作为;要让老百姓“民无知无欲,智不敢为”,也必须要有所作为。老子说的“无为”,就是先摸清规律,掌握规律,然后按规律办事,顺其自然,不胡作为,不乱作为。

  老子讲的,很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7: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很简单(4)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第四章,有很多人就开始望而止步了,为什么,难解。
  其实解读第四章,更简单,我们用一幅画就可以描述了。什么画呢,李白写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庐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现在,你的脑子里应该有一幅画了吧。
  老子告诉你,道啊,道,就好比那九天上飞泄而来的瀑布一样,掉进了无底的深渊,但是,那生生不息的飞瀑,却怎么也不能把那深渊装满,你看,顺着那深渊走出去的支流,再也没有初时的锋利,湍急的水流逐渐舒缓,它的光芒得到了收敛,它最终伴随着大地流向了远方,流到了天边,没有尽头,在这个过程中,它化生了万事万物。
  看看,这是多么一幅壮丽的景观,用朝日初升的心情看飞瀑,用夕阳西下的心境看远方,道,就这样若隐若现。
  老子告诉我们,什么事都有它的规律,再大的瀑布总装不满深渊,再湍急的水流总会在缓缓地流向远方,直到我们看不见。
  所以老子最后很感慨,这也许就是道,我也搞不清楚它从哪里来,大概就在那开天辟地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吧。
  圣人很低调,圣人也很幽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6: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很简单(5)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因为这段话,被很多人误解,说他主张治理者待百姓如同刍狗,视百姓性命为草芥。大家有误解,关键在于原文中这个“仁”字。老子的“仁”和孔子的“仁”不一样,老子后边说,“大道废,有仁义”,老子的“仁”,是指有了道之后,道生一,一生二,这世界就有了阴阳、黑白、是非、功过等等,所以,老子这个“仁”,指的就是分别心,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不起“两样心”。

  先说说什么叫刍狗?现在人都知道,哪家有人去世了,用纸做一大堆房子,过去做马,今天做小车,过去做童男童女,今天做美女明星,这个就叫刍狗,老家叫“纸活”。做得很精美,但用完就烧掉了。

  老子说,天地是不会起什么两样心的,万事万物在他老人家眼皮子下,就好像刍狗一样,花开花落,春去冬来,月圆月缺,天灾人祸,老天爷管不了那么多,也不会管那么多。为什么,老天爷他只安安静静地遵守他信奉的自然规律,你该干嘛干嘛!

  然后老子就建议说,圣人治理,也应该这样,不要有什么分别心,你修布了大道之后,黎民苍生也无非刍狗一样,从哪里来,做什么用,到哪里去,都已经在道中了。所以,让你的百姓在你大道里安分守纪地耕种收藏、生老病死,不要去恣意妄为。

  老子怕人家听不懂,又举个例子,说,你看天地,其实就像一个大大的鼓风囊一样,它里边虽然虚空,却时时充满生机,只要你一鼓动,它自然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出不尽的动力。

  老子最后又建议,治理天下,其实就跟这个鼓风囊一样,要相信它的生机,圣人需要做的就只时适时而动即可。张书记盖房,李县长栽树,王市长来了修马路,穷折腾,如此政令,如何不让治理走进死胡同呢?所以老子说,“不如守中”,就是说,与其穷折腾乱折腾最后走投无路,你还不如学点道,掌握点规律,再守住规律。

  圣人有时也唠叨,但心里却是一颗大爱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09: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很简单(6)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我们发现,今天的微博、微信和QQ说说,也许就起源于老子和孔子他们那个时代,你看《道德经》和《论语》,每篇文字,寥寥几语,简洁精美。

  老子的这一章,用字25字,而我们今天要在网上要晾晒一下自己的心情或者小确幸,25个字可是打不住的。

  “谷神”是道家文化的用语,指的是生养之神,老子把生养天地万物的道看作是谷神,这就让道看起来更具体更形象了。

  “玄牝”,不知道这个词是不是老子的原创,如果是,那么就算是老子对孕育了生命的母体图腾的膜拜。

  所以老子说,永生的谷神啊,你大概就是那神秘莫测而又孕育了生命的母体吧,你开启了勃勃生机,生养了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老子赞美的是谷神,弘扬的却是他奉行的“道”。所以,老子其实是说,道啊,她就像母亲生养我们一样,生养了天地万物,她的勃勃生机是绵绵不绝,用之不竭的。

  可见,在老子心中,母亲是伟大的,可与“道”比。母亲为了我们,一辈子就像一只点燃的蜡烛一样,生机不止,光热不息。

  母亲节前夕,祝天下的母亲们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2 10: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释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2 1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全道德经再标注、意译一次,出版以纠其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2 14: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哪有那么简单?
老子真的不简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2 16: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喜欢这样的识文断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16: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子的解才是正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18:35: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笫一章都解错,还正解,正解是有与天是道的表现形式,不说之名与可说之名,可说之道这些都是形式之一,道通过他们表现,但道不是他们,也不离开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18:4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就更错,道常表现为对立统一性,所以道对对立统一两方面都非道本然,对立统一虽成就万事万物,不是对立两面,也非万事万物,所以才说弗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18:4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都莫解,闹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21:3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