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24|回复: 1

余丰慧:对标普下调中国评级不能不care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9 16: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继3月2日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之后,3月31日标普也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同时下调香港评级展望至负面(4月1日《新京报》)。

  展望是预期之含义,是对未来看好与否的预判。展望稳定,预示债券风险较小,变数不大,在未来购买与持有安全性无忧。展望为负面,说明预期债券风险隐现,投资者未来应该谨慎小心购买或持有。

  3月初穆迪下调中国评级的理由是,第一个提到的就是中国外汇储备下降引发的系列问题。中国财政收入下降威胁是穆迪下调中国评级的又一个理由。第三个理由是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改革步伐放慢的担忧。一处说,中国落实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另一处说,支持6.5%经济增长目标的政策可能放缓国企改革。

  细细分析穆迪提出的一些问题并不是捕风捉影。外储下降引起的资本外流、财政收入下降引发地方债风险、经济增速下降引发的系列经济金融风险都是不可忽视的。对改革快慢,是否给经济让路,确实需要权衡的。比如,人民币自由兑换与使用改革,如果导致资本外流加剧,呼吁放缓的声音此起彼伏。再比如,股票发行注册制和新兴战略板改革已经因惧怕股市波动基本被叫停。绝不能说这些担忧是多余的。

  这次标普下调中国评级的理由,首先,标普认为,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推进可能慢于之前的预期。再平衡概念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提出来的,并且基本是针对中国的。他们认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全球经济不平衡,即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过度储蓄、过度出口,导致全球经济失衡,最终爆发金融危机。要求中国等国家扩大消费、增加投资,减少储蓄率等来实现全球经济以及中国自身经济在消费、出口和投资等方面的再平衡。本质与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是如出一辙的。

  去年中国经济拉动力中的消费占比已经提升到了66.4%。经济再平衡效果显著,只是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期望值而已。再说,再平衡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对于标普这一点理由权当是善意提醒罢了。

  标普的第二点理由是,预计中国政府和企业杠杆率将恶化。这或是能够站住脚的。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国家账本显示,2014年末,中国实体部门(不含金融机构)的债务规模为138.33万亿元,实体部门杠杆率为217.3%;而中国经济整体(含金融机构)的债务规模为150.03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35.7%。实体部门和全社会杠杆率达到2倍多。这是非常罕见的。杠杆率一定程度上就是风险率,足以看出全社会与实体部门风险之高。而在高杠杆率中,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细胞-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这两大主体占比过高。

  更加担忧的是,这几年杠杆率不降反升,特别是去年以来无论股市、楼市,还是国家财政都在“近乎疯狂”加杠杆。这不,就在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房贷占比不高,杠杆率也不高后,财政部官员称,政府适当加杠杆,可助企业去杠杆。这种以加杠杆来去杠杆的以毒攻毒做法是一条极度危险之路。

  标普的担忧和对中国降级的理由不能说完全没用道理。对此,财政部官员多次对穆迪给予反驳,特别是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表示,我们“不care”。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仅剩惠誉没有下调中国评级展望,这必须引起中国足够重视。

  穆迪、标普和惠誉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其对国家、企业的信用状况评级是国际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极具权威性,在全球影响力极大。曾记得,标普曾经下调美国评级后导致全球特别是美股暴跌。

  因此,对于穆迪、标普先后下调中国政府评级,一定要客观冷静看待,以自我检讨为主,把其当做是一个大警示来对待,甚至应该逐项对照穆迪标普担忧的问题,尽快反思、弥补和应对。这才是正确负责人的态度。

  总之,对于穆迪标普接连下调中国评级不能不ca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9 21: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国际的事什么也不清楚,谈鸟的ca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11:17 , Processed in 0.0937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