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20|回复: 0

徐斌:滞胀起码还有人气 比日式通缩好多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9 10: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旁白:今天A股大跌,十足十是下面这条资讯闹的:

  天津银行爆出票据大案
  周五,天津银行在港交所公告称,上海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一起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为7.86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天津银行3月30日才正式登陆香港主板,股票代码为1578.HK,为国内第8家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城商行,H股每股发行价为7.39港元,募集资金近80亿港元。但上市不久天津银行便破发,最新的报价为7.31港元。

  旁白:这票据拆借的资金跑哪里去了?十有八九是去年上半年炒股去了,本想捞一票,结果下半年股灾,这窟窿太大,领导想不吱声也不敢啊。后面要是清仓啥的,7.8亿数额是不大,但监管部门要是深入清查呢?投资者登时脑洞大开,所以就……。但好消息还是有的:

  瑞银:MSCI今年宣布纳入A股的可能性明显提高
  瑞银(UBS)策略分析师高挺、翁睛晶在报告中表示,MSCI今年宣布纳入A股的可能性明显提高,预计有421支A股可能被纳入指数,并有望吸引约22亿美元被动资金配置相关A股公司。瑞银报告中提到,2015年6月,MSCI 宣布暂不把A股纳入MSCI指数,并提出了国际投资者比较担忧的三个问题:额度分配、资本流动限制和权益所有权。目前来看,这三个问题均在不同程度得到改善。

  旁白:这能招来的资金估计也不多,因为真要买,港股估值要比A股低得多。但好消息,是资本管制应该是逐步放松的。这也要看外流资金规模情况,现在看,资金外流现象初步趋于平缓:

  3月份中国资金外流情况逐步放缓
  4月7日晚间,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2016年4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发布以美元和SDR作为报告货币的外汇储备数据。截至3月末,央行官方外汇储备3.21万亿美元,较上月微增102.58亿美元。与此同时,3月黄金和其他资产储备也略有增长。以SDR计价的外储规模为2.28万亿SDR。央行表示,以SDR作为外汇储备的报告货币,有助于降低主要国家汇率经常大幅波动引发的估值变动,更为客观反映外汇储备的综合价值,也有助于增强SDR作为记账单位的作用。央行的数据显示,2月外汇储备如以美元计值相比上月减少285亿美元,如果以SDR计值为-222亿SDR,二者同步减少,变化方向一致。3月外汇储备,如果以美元计值相比上月增加103亿美元,如果以SDR计值为-378亿SDR,二者一增一减,变化方向相反。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SDR计值可以更客观地看待央行外汇储备的变化。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多元化,央行官方外汇储备包含汇率变化的因素,以不同计值单位计价,结果并不相同。“如果仅以美元计值的结果来看,可能会得出中国跨境资本净流入的结论,实际上我们预计3月央行外汇占款为-1000亿元左右,不过跨境资本外流形势持续改善并未结束。” 实际上,不仅是外汇储备数据好转,近期多项外汇指标都表明,目前我国资本流出压力正逐步缓解,人民币贬值预期减弱。不少分析人士称,这主要得益于内部经济企稳、外部环境支持,以及高层维稳汇率的强烈意愿。

  旁白:这背后根源还是因为美元升值预期逐步下降,而人民币升值预期悄然抬头。这使得过往数年来套利人民币升值的机构,现在平仓头寸也没那么夸张了,不会造成对外储的骤然冲击。现在市场甚至居然认为,四月份或降准:

  市场预期4月存在降准可能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和机构预计,3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大致在9000亿元-1.3万亿元之间,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将在4.1万亿元-4.5万亿元之间。4月份存在降准可能性。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李奇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3月份新增信贷规模9000亿元左右,同比有所回落。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首次考核,回购、信贷、债券投资都纳入考核,股份银行新增贷款出现分化,1月份、2月份信贷投放减少;二是地方债务置换对新增贷款将有影响;三是1月份储备项目大量投放,目前优质项目仍缺乏。值得注意的是,有市场人士认为,进入4月份,由于不存在MPA考核压力,而存在较大规模的财政存款上缴,信贷投放可能再次加速,资金面仍然存在收紧和波动压力,不排除4月份降准的可能性。李奇霖也认为,4月份存在降准可能性。3月份外储反弹,与国内经济企稳和风险偏好反弹对应,制约货币宽松,预计4月超储率仅为1.7%,存在降准可能性,但主要是对冲性质的,短端的7天期逆回购政策利率央行并无主动下移的动力。

  旁白:因为经济维稳的动力,今年完全靠吃货币春药刺激,这药不能停,一停就软了,看看下面资讯:

  二季度地方债发行会更猛
  经过一季度的预热,种种迹象显示,本月以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正步入快车道。7日,新疆、贵州先后发行了308亿元和800亿元的地方债,同时,河北和河南相继公布将于近期招标发行700亿元、500亿元的地方债。进入4月份,地方债发行明显加快,月初以来四个交易日,各地已累计发行地方债1699.08亿元。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各地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9554.23亿元。考虑到一季度受发行启动时间、节假日因素等影响,二季度发行规模显然有望“更上层楼”。

  旁白:地方债发行,那些钱干嘛去?当然是一堆基建项目要去搞,这些钱总得有配套资金吧?钱从何来?当然不能指望互联网金融,只能指望PPP,银行储蓄资金当然要跟上,问题是现在地主家也没余粮啊,你看看下面:

  各地公积金池子开始见底
  2015年部分城市楼市的火爆使得当地的住房公积金开始吃紧,甚至出现“池子”见底的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2014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积金年报数据发现,2015年京沪两地公积金贷款发放额同比暴增近3倍,上述三地2015年公积金均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而从结余情况来看,截至2015年末北京公积金结余资金活期存款仅4亿元,深圳仅100万元,上海为零。不仅是以北上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去年以来成交火爆的南京、苏州、南昌等二线城市,公积金个贷比也均超过85%警戒线,普遍吃紧。这也导致了今年以来上述地区公积金贷款效率走低,周期延长,有的地方二手房甚至最长要等四五个月才能收到放款。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13年7月全国多个城市也曾出现公积金吃紧现象,可见楼市走热和公积金收不抵支基本上正相关。

  旁白:这意味着低息资金来源已经没有了,如果想再继续低息资金给楼市打气,那么只能降准了,话说各地现在想靠刺激楼市拉经济的劲头之大,那是谁都拦不住:

  各地纷纷出政策鼓励农民买房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农民工在中小城市“挣钱顾家两不误”。人民网记者梳理发现,全国目前已有20余省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主要举措包括: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范围、发放购房租房等补贴、允许申请公租房以及推出针对性的贷款产品等。如何提升农民工进城购房意愿?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是关键之一。专家指出,住房制度改革必须以满足新市民需求为出发点,应全面推进并完善居住证制度,令农民工和户籍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尤其是让其子女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旁白:这楼市一旦刺激起来,势头不能停,因为大家买房都是买涨不买跌,而卖房呢?都是卖跌不卖涨,所以房价别说跌了,就是不涨了,后面事就来了:

  深圳楼市现在是买家开始毁约
  “3·25”新政、严禁首付贷与众筹炒房、二手房交易评估价格大幅上调……3月初开始,一连串调控组合拳祭出,一路狂飙的深圳楼市“降温”迹象明显。实时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深圳一、二手房实际成交量都有所下滑,多数购房者观望情绪持续加强。限贷升级导致合同纠纷的咨询量猛增,违约类型全然改变,与去年卖方违约潮迥异,这次是买方违约现象抬头。

  旁白:这样的楼市上下震荡幅度,简直能让买卖双方都发疯。所以你可想见货币春药一旦停了,后面简直天崩地裂。但这药能吃多久呢?天晓得,看看下面资讯:

  北京菜价涨幅超过上海房价
  近期,让老百姓“心惊肉跳”的不只是飙涨的一二线城市房价,还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价。今年百姓普遍的感受是猪肉价、菜价居高不下。4月5日,发改委表示,国内货币环境宽松,保增长、去产能的政策环境,以及食品、服务、居住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刚性上涨仍将推动CPI温和上涨。判断今年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涨幅将略高于去年。有多位机构分析师表示,当前中国需要警惕通胀再次超市场预期的风险。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今年3月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同比上涨46.61%,这意味着,菜价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上海房价28.78%的涨幅。

  旁白:这么要是持续三个月到半年,很难想象中国央行还会宽松货币。通胀通缩其实与经济增长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信用扩张确实是经济增长的根源,但增长本身如果没有伴随着生产效率提升,那么,这增长是非常脆弱的,随时会下来,这个时候,物价依然飙升,但经济却衰退,这就是滞胀。这是全球性问题,是全球化红利消失所致:

  持续三十年的全球化红利在2016年消失
  世界贸易组织(WTO)4月7日的报告显示,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速将连续第五年放缓,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时期。该报告表示,WTO将2016年全球贸易量增速预期从3.9%下调至2.8%,与去年增速持平。WTO指出,全球经济仍有下行风险,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可能将连续第五年低于3%。WTO还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增长3.6%,六年来首次超过3%,不过仍低于1990年以来平均5%的年增速水平。报告显示,2015年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2.6%)低于发展中经济体(3.3%)。然而,去年发达经济体进口增速为4.5%,而发展中经济体进口仅增长0.2%。受到美元升值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影响,2015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为2.8%,但全球商品出口额下将了13.5%。此外,服务出口额也下降了6.4%。在这份报告中,WTO没有预测全球贸易反弹,为多年来首次。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传统经济关系已经被考验,甚至破裂,而近年来全球贸易出现的异常模式仅仅是其中一个例子。得益于中国经济崛起,以及运输成本直线下降,全球化迅速发展,过去三十年,世界贸易增速已是全球GDP增速的两倍。

  旁白:全球贸易繁荣是全球经济分工细化和市场不断扩大的表现,这是生产率提升的核心动力,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也是贡献最大的国家。不断提升的生产率,构成全球繁荣和泡沫的基石。一旦此形势不再,预示全球分工如果不是结束的话,起码也要告一段落了。因此中国官方无论如何刺激外贸,也无法达标。因为全球产业链调整已经结束了。这一下,大家猛然发现,大宗商品需求,其实不是中国经济要素主导,而是全球化进程加速:

  决定原材料价格不是中国要素而是全球生产链
  中国经济增长和原材料价格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关联。2000年之初,当中国经济加速增长时,原材料价格也跟着大幅上涨。而到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时,能源价格下跌了70%,金属价格下跌50%,农业原料价格下跌35%。然而,正如亚洲开发银行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所证实的那样,尽管中国在原材料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如它代表着全球金属、煤炭和猪肉大约一半的消费),但远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占主导地位。它占全球食糖、小麦、家禽和牛肉消费不足1/5,占原油消费的12%以及天然气的5%。事实上,出现价格大跌的原材料,主要是石油(-73%)和天然气(-55%)都是中国相对来说对其影响很小的原材料。此外,中国的实际消费比各种数字让人想象的还要疲软。传统评估没有考虑到国际生产链,只考虑到一个国家的生产总量及其进口,进而确定其消费水平。但对于中国来说,它所“消费”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实际上被用于生产出口商品。例如,中国近1/3的金属需求用于满足外国需求。扣除中国出口制成品所用的原材料可能会极大地削弱中国在这一市场上的表面作用。查看价格波动可进一步证实这个观点。

  旁白:换句话说是全球经济信用扩张收缩决定了原材料的需求,而非中国一家独大。那么现在各国央行拼命搞负利率能否刺激全球经济新一轮信用扩张呢?这很可疑。日本经济陷入通缩泥潭就是明证:

  新债王:负利率正是通缩本身
  有“新债王”之名的著名投资人冈拉克美国时间周四发出警告称,一些全球大央行——尤其是日本——推行的负利率政策正在产生事与愿违的不良影响。冈拉克的DoubleLine管理着超过950亿美元资产,他认为:“负利率实验的结果看上去已经南辕北辙了。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走势,以及日经指数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据。”周四,在联储会议纪要公布和日本央行不大可能出手干涉的大背景下,日元对美元汇率进一步走高,而全球经济增长不利的阴影则笼罩股市。1月间,日本央行追随欧洲、瑞典、丹麦和瑞士央行的脚步,采用了负利率政策,希望可以藉此来削弱自己的货币,推动经济增长。可事实却是,今年迄今为止,美元对日元汇率下滑了10%。冈拉克强调:“负利率已经不是会造成通货紧缩的问题了,负利率就是通货紧缩本身。你的财富正在遭受损失。”2015年和2014年当中,冈拉克都准确预见到了市场的重大变化。2015年,他预言过油价暴跌,垃圾债券崩溃和中国减速对新兴市场造成的巨大压力。2014年,他预言过美国国债收益率会下跌,而不是像许多其他专家想的那样上涨。

  每日综述:负利率是债权人倒贴钱给债务人。这不是人间天堂,这其实是逐步走向死亡的社会,背后是大部分人每天都是吃老本等死。因为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组织资源进行生产获取利润,如果人家倒贴钱借给你,你都不愿意搞扩张,那说明企业利润率已经低于0了。这个角度看,通缩比通胀更可怕,因为物质确实极大丰富了,但那是“行尸走肉”的世界,这已经超乎简单经济信用扩张收缩周期的意义,那是世界末日。日本社会或许是,但美国肯定不是,因为信用卡消费贷款激增,通胀也逐步起来了。中国也肯定不是,你看看互联网金融公司旁氏骗局吧,无数老头老太太扎堆入局,都是一肚子财迷心窍急吼吼要赚大钱,哪有半点行尸走肉混吃等死的气息?更别提各地方火热到爆的买房人群了。各国政府天量债务和负利率组合,遭遇全球化红利终结,迟早会是滞胀,但这还是比通缩萧条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4:35 , Processed in 0.1406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