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1|回复: 0

钱皮:当供给侧改革遭遇延迟退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7 08: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方面是延迟退休政策在吵吵闹闹中挤牙膏式的出台,被八零后抱怨说自己是“最被坑”的一代人;一方面是轰轰烈烈的供给侧改革,煤炭、钢铁等能源材料行业首当其冲,煤矿与炼钢工人失业下岗提前退休叫苦连天。

  延退的理由是劳动力短缺,而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步却是大量裁员。奇怪的是没有看到大量的下岗工人对劳动力短缺局面有何弥补效应。延迟退休是治标不治本,根治之策已经提前出台了,即只有让带头富起来的一群人真正受益的全面二胎政策。

  改革的目标一直说是为了全体民众,但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尽管各指东西但却出奇一致地遭到民众抵触,民众并没有因为两项政策的矛盾而两者必选其一,换句话说,政府同时推出的两项政策将自己放在了左右不讨好两面不是人的尴尬境地。

  国企员工再次成为改革的牺牲品。改革,是要改变既有的不合理的利益格局,是利益的再分配。但是,国企的员工是原有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吗?

  钢铁行业里,武钢鞍钢太钢等大企业员工大面积被裁员的消息弥漫于各种媒体。但是,这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却少见民营钢铁企业被供给侧改革的消息。之前我们听到的说法是,2013年全世界钢产量排名前十名顺序是,第一名:中国(不含河北省); 第二名:中国河北省(不含唐山市);第三名: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不包括瞒报产量); 第四名:日本;第五名:美国;第六名:印度;第七名:俄罗斯;第八名:韩国;第九名:中国河北省唐山市的瞒报产量(2011年唐山市瞒报5000万吨产量,刚好比第十名德国多了一点);第十名:德国。

  ISO管理体系当中有一分析问题的方法,叫做排列图,排列图列出的问题有一个规律,即二八律,即百分之八十的损失往往是百分之二十的问题造成的。所以,解决问题要抓重点,消灭了百分之二十的问题,可以得到百分之八十的成绩。那么,为何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不是从唐山多如牛毛的私营钢铁开始而是国有钢企首当其冲呢?

  唐山的钢铁业究竟是已经死掉了还是因为经营模式和产品质量优于国有钢厂而逆市生存着?如果已经死掉了,说明市场已经自行淘汰了大部分产能,早就不存在产能过剩了。如果唐山的民营钢企还过得好好的,则说明如此庞大产能并不缺乏市场,同样不存在什么过剩。所以,不论在世界钢铁业里举足轻重的唐山钢铁是死是活,都不存在政府推动下的去产能改革。

  武钢被裁撤员工到招聘会上和年轻人争夺职位的报道,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这让中国因为实行计划生育而缺乏劳动力人口的说法成为谎言;让因为缺人而推出延退政策的必要性受到深深的质疑。

  当延退来临的时候,反对意见铺天盖地,不知道被下岗的武钢工人当时是反对还是赞成,你们不就是干了几十年革命工作想早点歇着吗?得,现在就回家歇着吧,干吗之前国家让你延退你们不干现在还要去职场自己给自己延退啊?

  钢铁业供给侧私企的"缺席"可能另有原因,或许不是他们处境很好,还可能是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已经不像国企员工那样值得关注而是任其自生自灭了。

  在中国,可以缺东缺西缺人民币,但最不会缺少的就是人。拔根头发想一想也知道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缺人是一个多么荒谬的说法。你没有看到春运大潮和经历过买票难吗?你看到医院里成就了黄牛事业的人山人海的患者了吗?你有没有经历过出了车站就被一大群热情的人问住问吃问行?你没看到网吧里坐的都是青年人吗?你不知道每一个被查抄的传销窝点总是一群群青壮年劳动力密挤在一间房子里?你没有看到随时都有人往墙上贴小广告和往车窗上插宣传卡片吗?铺天盖地的假冒伪劣产品不都是人生产出来的吗?你没有听说北上广深东莞酒店里的小姐都是成连成团吗?究竟哪里缺人?!

  两天半休假制度,同样是如此的不协调。中国都已经处于劳动力短缺状态了,怎么就业者还能有多出的休假时间?为何不是用更多的加班加点来应对劳动力的短缺局面?两天半休假推出之前,顶层设计者有没有到以低端产业为主、劳动力密集产业为主的民营企业里看一看那里的工人是怎么上班的?民营企业家都已经被看作是经济活动的主力与核心,有没有此前征求一下核心阶层的意见?

  经济学家面对经济下滑尤其是制造业的下滑,都把批评的矛头对准国家政策。这样说不是在维护国家政策,而是无论中外,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基本都是无效的。这一点政策制定者心知肚明,不过他们更愿意解释为这叫做政策效力的“滞后性”,但他们往往是在左向政策的所谓效应滞后期还没有过去的时候就会推出右向的政策,甚至还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热衷于推出效用低下忽左忽右的政策,无外乎说明执政者没有惰政无为,无外乎想要表明一切仍在其掌控之中罢了,而且民众当中确实是很多人需要这样的安抚的。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一书把经济学家说成是厂商的谋士。现在的情景又一次证实了这种看法。对国家经济政策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者现在基本上都是站在厂商立场看待问题的,张五常一直都在反对劳动法对劳工权益的保护,认为它严重挫伤了厂商的积极性。郎咸平现在也从支持劳动法转向批评劳动法了。批评的理由都是说劳动法增加了厂商的用工成本,让中国厂商丧失了低成本的竞争力优势。

  但是,对劳动法的批评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不是逻辑一致的。为了维持所谓的人口红利,经济学家们基本都附和反计生人士的论调,甚至他们的言论被反计生人士用来推动废除计生政策。但就经济学的理论来说,如果中国人口红利丧失,真的进入到了劳动力缺乏的境地,那么按照物以稀为贵的经济原理,稀缺必将导致价格上涨,劳动力的价格就会自动上升,这是市场的力量所致,无关什么劳动法。

  现实是,在民营企业里,大多数是视劳动法为空气,什么5*8工作制,什么法定节假日,什么带薪休假,什么同工同酬,什么加班工资倍率,什么用工合同和几金几险,有几个是愿意并且已经执行了?!!?如此,对着一部几乎形同虚设的法规说三道四,是何目的和用意呢?

  但他们的确还是知道物以稀为贵,不过是站在厂商角度反对劳动力成本因为市场本性的上涨,所以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就把这个原理反过来运用,反对计划生育,希望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出现向物以淫为贱的情形逆转。此时,他们已经不再鼓吹市场自由了,而是转向了希望国家干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了。

  同样是分析劳动力供求关系,经济学家对待国企和私企却又是两种态度。对于国企,他们支持以裁员关门为手段的供给侧改革,不再鼓噪中国缺人,大有不消灭国企誓不罢休的架势。但对于私企,却寄希望于人口政策与劳动法规的翻转能维持私企的用工成本和人口红利,完全是先私企之忧而忧的心态。

  当人口政策、劳动政策、产业政策出现如此的不协调的时候,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3:27 , Processed in 0.0937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