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09|回复: 0

程骞:打开城市封闭空间三重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4 07: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新华网北京2月21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通过一个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和“时间表”,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具体“路线图”。

  我们的城市规划长期以来备受诟病,“一任书记一座城”是规划不科学和乱建的重要原因,一把手一“拍脑袋”代替了科学论证与民主决策,导致城市规划乱象丛生。这次《意见》新提法和亮点颇多,其中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这个意见尤其值得称道。

  开放封闭式小区,实行街区制,至少有三方面意义。

  一是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消耗了不少是耕地,有些还是肥沃良田。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给城市划定开发底线,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前提。而且,圈地式的小区与单位大院,挤占了城市空间,闲置了土地资源,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人造的“壁垒”。比如,多年来人们大都渴望校园能适时适当开放,以便于周边居民健身活动,这新规提供了支持校园开放的新依据。

  二是扩充交通资源和道路网的接纳量。封闭的小区和单位大院,一方面闲置了部分道路资源,而另一方面却是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开放与盘活这些闲置资源,使之由“私家财产”变成公共交通资源,有利于交通网络的科学布局,有助于缓解城市道路堵塞压力。把一个个封闭的小区和单位大院打通,无疑等于增加了道路网,这对行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出行来说将更为方便和快捷,也是人们出行成本的一大节约。同时,一些单位的大院子如果开放,也可部分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三是推倒有形的墙,更利于现代人际交往的良性发展和文明开放社会的建设。小区、机关大院、校园以及其它单位的围墙一旦拆除,打通了不同阶层、区域、领域、行业的联系,整座城市会逐步演变成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会。显然,这更符合现代城市和社会的发展趋向,开放、包容、文明、互利、便捷正是现代化城市的一些特点。比如,机关大院如果开放,既可方便人们办事,也利于公众监督机关。从这个角度将,开放封闭式小区和大院,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有助于人们的精神与思想解放,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走出“高墙深院”似的旧观念桎梏。

  当然,这一城市规划新政,还有许多具体措施需要细化。待建的新小区和单位大院容易做到开放式,并推行街区制。但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打开尚有有不少难度和待解问题。比如开放后的安保问题,小区业主和开发商的利益保护问题,单位大院的办公秩序问题,校园类开放如何补偿问题,物业职能转变问题,哪些涉密单位的不能开放问题,等等,诸如此类,尚需政策的细化和具体办法的出台,然后要抓试点,探经验,分步有序推进。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不管怎么说,推行街区制,开放封闭式的城市空间,必将是未来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一大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17:39 , Processed in 0.2031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