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是当今黑幕最多、腐败最猖厥而反腐刀枪不入的地方,也是证券监管中利益后门设置最多的地方。且看媒体对些黑幕的揭露:
1、通常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发审关,需要3000万左右的公关费,此费是不能通过待发公司正常的财务走账的黑账。这个钱那里去了?为何证监会、交易所、各发行机构热衷于新股发审?下面的报道
扬子晚报 2012-07-16《上市前隐形公关费掏空大股东》http://news.163.com/12/0716/01/86GGV0C300014AED.html“隐形公关费最高达3000多万。老李是一家光电元器件公司的董事长,在经过了两年多的上市筹备之后,终于在今年上半年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回忆起上市的艰辛历程,老李体会最深的是,……两年多的上市历程给老李个人留下了近2000万的财务窟窿。据程行明了解,有些公司董事长个人的花费高达3000多万。”
2、发行券商通过自己旗下的公司推高自己保荐项目的发行价媒体有大量的揭发。举例:
现代快报2010年12月15日《创业板最贵新股今上市》报道:“汤臣倍健以110元/股的发行价打破了创业板诞生以来的发行价纪录。原计划只募集不到3亿元的汤臣倍健也由此实际募资15亿元,超募4倍多。其发行后的市盈率高达115.3倍。”
“易方达基金报出的140元/股的最高价之外,汤臣倍健高价段的申报仍以基金为主。如华夏蓝筹核心、建信核心精选和建信稳定增利的申报价分别高达134元/股和130元/股;富国基金旗下三只基金的申报价也达到了130元/股。”
“正是在基金的高价疯抢下,最终网下发行的绝大多数筹码还是落到了基金的手里。”
大家都知道,汤臣倍健是由广发证券保荐上市的投行项目,而易方达基金则是广发证券的子公司。是易方达基金报出的140元/股最高价。
“统计显示,在第二批、第三批创业板新股申购中,基金参与数量接近百只。其中爱尔眼科基金配售对象高达177只,累计申购数量占比高达59.65%;而第三批华谊兄弟更是有190只基金参与配售,累计申购数量占比达58.49%。”
“整体而言,申购第二批、第三批创业板公司的基金数量占所有网下申购者的平均比例分别为46.35%、44.11%。与此同时,创业板首批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5.25倍,第二批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提高到57.19倍,而第三批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再上升为57.51倍。”
评论:从此报道可看到发行代理券商是如何通过公募基金抬高发行价,从而获利的真实过程。
3、为何券商(投行)要通过自己旗下公司推高自己保荐项目的发行价?发行券商推高IPO项目的发行价,已揭发的利益有如下:一是发行前通过风投公司突击入股5%至10%;二是有高达5%~8%的超募比例提成。
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1月26日《新股超募成风 承销费激励推高发行价》作了如下描述:
“目前在小公司承销方面,上市公司一般采取超募部分按比例提取,或者与相关券商协定以一口价的形式确定保荐机构的提成,借此保证募集资金的规模。”
“超募资金的提取比例大致在5%~8%之间,如按照一口价的方式,上市公司则会在正常费用的基础上多给承销商一部分费用作为超募奖励。……超募正在成为新股发行的常态。而导致超募频出的原因,正是高市盈率下的高发行价。”
“以日海通讯为例,让日海通讯的募集资金总量超出拟募资金总规模158.33%,而其主承销商平安证券也收获了3657.45万元的承销费用,承销费率高达5.90%。”
“有投行负责人表示,尽管上市公司定价并不是由主承销保荐商决定,但通过保荐机构的估值报告以及信息披露宣传,相关券商仍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定价水平。在中小公司的承销上,为能尽可能多的获取承销费用,相关券商给出的估值参考会相对较高”
4、发行券商、投行保荐人与待上市公司相互勾结发行套获利已形成的方式有:一是通过口头协议送股份,不见诸文字。二是通过曲折的股东股权变化,给发行链条上的人送股份等。总之是以合规手法,无法查证的手法。业内人士将此称为暴利游戏。
投资者报2010年04月04日报道:《解密IPO产业链潜规则 首发PE越高投行赚得越多》:
“决定投行收入的除了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外,提高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也是关键。比如,一家公司的原始价值为1亿元,每股价值1元,上市发行后的市盈率达到35倍,假设流通股增加20%,募集的资金额度也是7亿元,按照投行收取募集金额6%来算的话,这家投行获取的收入为4200万元;而如果让公司上市发行后的市盈率达到50倍,假设条件一样的话,募集金额为10亿元,而投行将获得6000万元的收入。”
5、风险投资公司与发审权有关。创业公司不引入风投就不可能上市,所以风投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前夜突击入股就成为行业潜规则。此己被业界喻为黑社会。关于投行保荐人如何与保荐对象相勾结获利?见下报道:
时代周报2010-07-01在《投行PE腐败案风声鹤唳 券商投行人士集体失语》报道:
“目前最为常用的办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口头协议,如果公司与保荐人之间信得过,最简单最隐秘的方法就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承诺保荐人,‘我的股份里面有多少是给你的’,上市以后这部分股份就由你支配,需要套现的时候通知公司,然后由公司方面套现后将钱支付给内幕人,这种方式根本就无从可查,除非利益人之间内讧,被举报。”
“另外一种是保荐代表人可以通过一个代理人或者代理公司,一般都存在大量曲折的股权股东变化,外界很难看出关联关系的公司,由该公司在目标公司上市之前通过增资扩股或者是股权转让把这个股权拿下来并且登记了,”该律师进一步介绍。
6、上市后高管辞职套现跑路成风。例如网宿科技发行市盈率63倍,上市后业绩立即变脸,公司总经理与董事会成员纷纷辞职跑路以实现尽快套现。套现者声称将再行PE。据第一财经日报统计的24家创业板公司就有37位高管任期内辞职套现。
北京晨报:2011.05.27日报道《上市前突击入股 风投“就像黑社会”》:
“一些创业板公司引入风投的考虑是,能保证公司上市。一家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表示,风投跟证监会和各大券商的关系都比较好,能够保证公司上市一条龙服务,上市过程中不会受到太大阻碍。
“不少风投机构是在创业板上市前夜突击入股,…….确实很想上市就要引入风投。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利用风投在监管层的一些资源推动上市,另一方面券商有时会通过风投代持股份。’风投就像黑社会,多余的不解释’。投中集团一位分析师称,实际上风投是依靠其资源和人脉低成本换取拟上市公司的股权。”
7、华夏时报揭露《IPO暴露PE腐败等六大黑洞》是2011年8月,网上广为传播并讨论,但2012年4月证监会发起的股市发行制度改革却仍对此置之不理。
东方早报2010年10月29日报道《疯狂创投打造创业板"腐败产业链"》:
“辞职高管中持股市值最高的彭清(编注:彭清持有网宿科技431.5万股,据10月27日股价计算,其持股市值已达到约8400万元),若套现便很可能为其带来巨额的财富。而彭清身后隐藏的疯狂“创投力量”,隐约可见一条创业板“腐败产业链”。
“但集8家顶级PE之力打造出来的网宿科技,上市后却成为业绩‘变脸’最快的公司。今年同比下降幅度为40%。”
“有媒体统计,在27家公司中,在2008年10月之后突击入股拟上市公司的风投共有15家之多。”
8、证券市场空前的大黑洞,媒体天天在揭露,证监会在干什么?2012年4月份的新股发行改革又做了什么?证监会对这些揭露基本不闻不问,而在忙于股票大发行。这不到4年的时间,发行融资2.7万亿元,远超过前18年总融资2万亿的规模:
华夏时报 2011年08月12日北京报道《IPO暴露PE腐败等六大黑洞》报道:
这两年,A股市场非常低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IPO链条上存在严重漏洞,极大损害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乱世”用重典。业内不少专家认为,要重振市场人气,管理层必须重拳出击IPO乱象,没有“重典”,少数保荐人、PE与企业,在多方利益纠合之下,依然会肆意操纵公司上市。
黑洞一 PE腐败
这类腐败,一是“保荐+直投”模式,二是关系客户突击入股。
黑洞二保荐人不尽职
保荐人不尽职,未能发现上市公司基本面巨大隐患或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给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海普瑞(19.00,-0.08,-0.42%)即是典型案例。
黑洞三造假上市
近年,除极少数被紧急叫停外,绝大多数存在重大瑕疵或重大违规甚至直接造假的公司,都是在上市后才被发现的。虽然监管层也采取了一些处罚措施,但都没有能从股权流通这一根本入手,结果出现了不少造假上市者忍受一时之苦,巨额财富轻松到手的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绿大地(10.87,-0.26,-2.34%)前董事长狱中卖股。
黑洞四 审核不严
这两年,不少公司IPO首次过会不成功,转了一圈重新包装一下,二次过会竟然大部分都成功通过,这让不少投资者对发审委意见很大,提出很多质疑。
黑洞五募资不(滥)用
这两年,募资不(滥)用现象愈演愈烈。不少公司募集资金一到手,即宣告变更募资项目,仿佛早就准备好的一样;也有少数公司,募集资金竟然长期放在银行睡大觉。
黑洞六高管减持
这两年,高管减持对二级市场的危害日益明显。尤其是那些业绩上市就变脸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高管,减持冲动非常强烈,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9、证监会、交易所如何应对破发潮?
由证监会精心扶持的创业板的造假上市,高价发行,终于迎来了一波破发潮。对于破发,深交所不是服从自己所鼓吹的市场化价格调节,竟破原来规定,通知允许公募基金首日买入创业板股票以挽救破发。这个时候为什么就不坚持市场化了?可见,市场化是假,多发快发股票是真。
天府早报 2010年05月25日《基金能否改变创业板破发命运?》:“随着近期股指的下跌,新股、次新股破发再次成为股市里一道凄凉的风景。尤其是新股上市首日破发,进一步突出了新股发行的风险。为此,深交所于5月18日向基金公司发出口头通知,允许公募基金在创业板公司上市首日买入股票。而此前,公募基金被禁止在上市首日买入创业板股票。”
“深交所的这一举措‘救发’之意明显。因为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对一级市场申购者是一种打击,如果投资者参与新股申购的热情不再,那么新股发行就难以为继了。……深交所拉来投资基金当救兵,试图挽救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命运。这是中国股市融资高于一切的最好表现。而且,从深交所的这一安排来看,显然是把投资基金当成了“替死鬼”。这种做法置基金持有人利益于何地呢?”
在我的多篇文章中已经揭露,在过剩经济条件下滥发股票会造成二个严重后果:一是加剧产能过剩,股市价值大量的湮灭,股市跌跌不休;二是持续的下跌引起严重的负财富效应,每年拉动经济向下最少6个点,为掩盖股市大幅度的拉动的经济向下,所以才依赖于大量的国债投资。这也是GDP增长,老百姓反而越来越穷的主要原因。因此,最大的犯罪是在证监会。
但是,面对当下中国股市持续下跌,奄奄一息,股民极度创伤,证监会的态度是“无关论”,并以“发行市场化”来掩盖对人民所犯的罪行。在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之后证监会召开的第一次媒体通气会上,针对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较大这一问题,出席此次通气会的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明确表示:股市波动加大并非扩容的结果。此后,几家媒体就抛出了“无关论”。但是,媒体的大量揭发面前,“无关论”不攻自破。
但在2012年11月1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集体记者采访也表示,对于股市的下跌,监管部门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不是等于完全的责任和绝大部分的责任。不承担大部份责任?那大部份责任是谁?难道是股民?是股民在制制造造假发行、高价发行套现一条龙的环境条件?是股民在享用发行利益一条链?作为负制度设计与监管责任的证监会,对发行利益一条链上的巨大腐败的媒体反复的揭露装聋作哑,如果本身不是处于利益中心,能说得通吗?
中国人有句老话: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据说,新一代领导将在反腐上有大动作。期望用强劲的风暴来荡涤这些历史的污泥,还中国人民一个廉洁而干净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