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965|回复: 0

清湖渔夫:石油美元本位制在风雨中飘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8 11: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油美元本位制在风雨中飘摇

清湖渔夫

  石油美元本位制是过去几十年来美国资本支配全球市场和经济的重要规则体系和体制。这种体制的形成,既是全球市场中资本力量平衡稳定的标志,也是资本势力集团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利益安排与结构的体现。随着美国资本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相对下降和其他国家资本势力集团越来越多地在世界石油市场攻城略地,石油美元本位制的利益结构基础也就逐渐嬗变和坍塌。对此进行观察和思考就是本文的任务。

  欧佩克组织和石油美元贸易体制

  在市场中,人或者社会组织及其占有的商品与货币,构成资本的本体,也就是商人和企业。市场是由商品交易关系或者借贷关系构成的,资本是市场的主体,资本循环构成市场运行的动力,市场因此成为商品交易关系或者借贷关系的网络。垄断在市场中是交易关系或者一种社会联系的集合,它包含众多的相向选择和交易关系,是由诸多的关系合成的一种市场联合体或者机制;就区域市场或者某个商品市场而言,是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结构。具有垄断地位的资本或者其联合体,构成市场的主导资本。主导资本是通过低买高卖完成投机或者资本循环过程的,主导资本一方面将市场中的绝大多数主体作为自己的市场对手,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联系或者关系途径传递信息,并且迫使它的对手按照自己的意志或者报价进行交易和借贷。

  欧佩克组织在成立的初期,定期公布从沙特从拉斯塔努拉角出口的API度为34度的轻油价格作为原油官价,由此成为石油出口与销售的国际性卡特尔垄断组织,同时也成为美国资本觊觎的对象。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借助以色列的军事胜利,迫使沙特秘密签约,沙特的石油和美元结算挂钩,因此以沙特为突破口,迫使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出口用美元结算,建立石油美元本位制。美国因此不仅控制全球大部分的石油生产和出口,而且通过石油的美元结算,开始操纵世界油价。而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的沙特,一方面被美国的“条约保护”,另一方面,以色列作为石油美元的看守者,刺刀顶在沙特身上。

  欧佩克组织这个石油出口与销售的国际性卡特尔垄断组织是高级的国际垄断联合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环节。我们知道,美国的华尔街资本或者大财团联合体控制了美国市场和政府,这些大财团联合体好比美国的“股东会”。美国参众两院不过是美国的“董事会”,美国政府是类似于美国这家大公司的“经理班子”。根据美国和沙特的条约,沙特以自身的石油与美元挂钩(定价和结算)换取美国的军事保护,从而美国资本和沙特王室的资本开始联合捆绑,并且将这种军事威胁加市场利益捆绑形式复制到其他欧佩克组织成员国身上,进而完成美国资本与欧佩克组织成员国垄断资本的联合,形成一个超级跨国垄断组织。国家条约反而成为跨国超级垄断组织的内部组织与控制的形式或者方式。

  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期货市场,是被美国资本主导和控制的,欧佩克成员国资本只是这个市场参与者或者从属资本。美国资本通过对不同到期日的期货合约市场进驻,应投机获利的需要,既作为买方又作为卖方,利用在这个期货市场具有垄断地位,对来自全球的市场参与者进行信息释放和制定市场交易规则,通过杠杆交易(保证金交易)的形式,将这个市场组织和运行起来;不仅在与市场对手的交易过程中给石油定价,而且对作为市场对手的其他资本进行绞杀而获取投机利润。

  美国资本通过这个跨国超级垄断组织对全球绝大部分石油生产与销售的控制,纽约石油期货的美元价格成为全球石油价格的基准。以美元定价和结算的石油期货和现货市场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不同的石油产品以相应的品质分级、折价与升贴水和美国的德克萨斯中质原油相互折算,从而以此形成遍及全世界的石油供应和交易体系。全球众多的不同的买卖双方跟踪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价格确定各自的交易价格。全球性的石油交易市场网络因此形成。

  欧佩克组织成员国的石油出口企业,构成期现货市场的天然空头,而石油消费国的企业成为市场的天然多头,它们不得不接受纽约期货价格作为中心或者基准。在这个超级跨国垄断组织内部,美国资本和这些成员国的垄断资本之间、这些成员国的垄断资本相互之间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比如如今的美国和海合会国家;又存在相互的利益冲突,比如如今的美国和伊拉克、伊朗之间、沙特和伊朗之间。

  在人们的日常观念中,因为对垄断的理解不是以市场关系为基础的,对石油美元本位制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货币与石油的单纯商品货币关系的层面,而不是站在资本循环与及其利益安排的层面;对于石油美元体制中国家、企业之间的彼此交织的各种利益关系和制度安排的认识也就相当模糊。

  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能源危机或者冲击,从表面上看似乎起于一些前殖民地国家对油田的国有化,从而通过将石油销售价格提升以维护这些国家的利益。但是欧佩克组织国家的石油提价却是以获得国际石油市场的垄断地位为前提的。欧佩克组织国家凭借自身的垄断地位所生成的利益,也就引起了以美国资本为主导的西方国家资本的觊觎,极力将欧佩克体制纳入美国资本主导的全球体制,从而巩固美国资本主导的市场体系全球化。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如是说。通过石油美元本位制,美国资本不仅从世界石油贸易中获得利益,而且因为控制油价升降和石油生产、贸易流向实现对工业化国家利益的控制与调节。欧佩克组织的石油和美元挂钩成为石油美元本位制的关键。正是因为美国资本操纵着这个跨国石油的超级垄断组织,使得中国、欧洲和俄国的经济具有翘翘板效应;也就是石油的美元价格提升并处于高价,对中国和欧洲的石油消费国家具有提高经济体系运行成本的后果,客观上对中国和欧洲国家经济具有遏制甚至打击作用,而对于俄国而言,则能够增加这个国家的石油出口收入和改善经济状况;如果石油的美元价格下降并处于低价,对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的作用相反。

  欧佩克组织走向崩解

  既然美国资本通过石油美元本位制从全球攫取财富和利益,同时在全球市场体系的背景下改变和调节不同国家的财富与利益分配,是通过美国资本主导的跨国石油的超级垄断组织运作而实现的;那么这个超级垄断组织的内部稳定性和它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的实际地位和支配能力,就成为石油美元体制稳定和发挥效能的关键。欧佩克组织这个跨国超级垄断组织的内部稳定性,依赖于这个组织内部等各个国家实体和企业之间的利益一致性的存续,也就是在这个跨国石油产业链中,他们各自作为利益主体从世界市场生产和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是否让他们接受和满意,从而达成一种彼此之间可接受的利益平衡的结构。

  虽然美国资本操纵石油的美元价格的最近一轮大幅下跌肇始于2014年中,以沙特不断降低石油出口价格和扩充产量为主要工具;一方面为华尔街的财团和投行营造市场做空机会,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沙特的低价倾销夺占俄国和伊朗的市场份额,对俄国前几年的经济实力恢复进行遏制和延缓伊朗的经济重建,但是随着俄国原油出口的继续强劲增长和伊朗原油产能逐步回升及开始折价恢复出口,沙特试图将俄国和伊朗部分乃至全部挤出国际石油现货市场的企图告吹,在价格战后果上沙特可谓“杀人一千、自损八百”。沙特和俄国在国际石油现货市场的火拼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仅迫使全球的一些高成本油井不得不停产,而且沉重打击了这些石油出口国的经济。

  为了争夺石油消费的客户和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包括沙特在内的OPEC成员国在与非OPEC产油国竞争的同时,也展开了内部的“恶性竞争”。一直以来,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OPEC成员国们总是保持一致的步调。尽管该供应全球约40%原油的组织维持着“原油漫灌”的倾销策略,但在制定月度原油售价上,这种统一已经不复存在了。OPEC成员国以邻为壑和自行其是,利益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分歧和冲突,这个国际组织也就开始走向分裂和名存实亡。支持这个判断的证据一方面是2015年12月欧佩克组织年会上与会成员的不欢而散和在产量配额分配上的无果而终,另一方面就是同样作为欧佩克成员国的沙特和伊朗的国家关系一直紧张。欧佩克组织成员国的利益一致性的重新达成可谓难上加难。

  实际上,在欧佩克组织成立初期,其原油产量从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四十。但是由于原油勘探技术的提升、不仅在这个星球陆地上原来越多地区新的油田不断被发现,探明储量也发生较大增长,而且越来越多的海洋大陆架油田也不断投入生产。欧佩克实际原油日产量约为315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市场的三分之一。不仅成员国的越来越多的欧佩克组织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地位下降,而且沙特在欧佩克组织内部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

  世界主要产油国的对华出口竞争愈演愈烈,还导致了中国在国际石油现货市场上的话语权大幅上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的月度报告,该地区占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的34%,仅中国就占到了明年增量需求的25%。由于趁着低油价增加库存,中国进口石油的纪录还在被缓慢刷新。

  油价下跌和价格战不过是大国战略纷争的一个侧面。美国通过石油美元体制操纵石油的美元价格暴跌,坑苦了众多的石油出口国,引发中东盟友离心,无异于杀鸡取卵。美国还在短期的战略上也陷入了一个战略悖论,即通过降低油价的手段战略遏制俄罗斯与巩固石油美元本位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即美国企图石油美元体制战略打压打击俄国的经济恢复,同时巩固美元的世界霸权,但是在挑起价格战的同时也伤害了战略阵线内部的产油国的利益;石油美元体制的政治基础削弱,推动石油美元本位制内部出现裂痕和走向瓦解,又反过来自我伤害石油美元本位制本身。尽管美国表面上操纵媒体通过渲染“供求失衡论”对这些国家和全世界进行忽悠和欺骗,从而推卸责任。

  石油贸易结算“去美元化”的新发展

  美国操纵沙特与俄国在世界石油市场火拼,引起了俄国的针锋相对。俄国不仅在价格战中寸步不让,而且在全球战略层面上通过军事介入叙利亚反恐,进一步削弱石油美元本位制的政治基础。俄国在中东反恐、打击美国的代理人势力的同时,组建了俄国、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的反恐联盟。这不仅意味着中东政治版图开始重划,在伊拉克多次呼吁和邀请俄国军事力量入境反恐的情况下,一旦以俄国为首的反恐联盟军事出兵伊拉克,中东什叶派阵线连为一体,中东油库地区也就被一分为二,美国的中东势力范围被逐步挤压,美国会因此失去对半个中东的政治控制。

  中东战略格局从美国的“一家独大”变成多个大国势力参与共治,中东地区从美国的“自留地”向全球“公地”逐步演变。随着中东油田越来越多地从美国控制转向其他大国势力的实际控制,这些油田的石油销售和结算,也就逐步地开始与其这些势力的货币挂钩,从而推动石油结算货币的的更加多元化,同时引发美元在世界石油市场流通范围的不断萎缩,石油美元本位制也就不断被侵蚀和消解。

  欧佩克组织成员国无法通过这个组织牟取利益,也比必然会甩开这个国际组织自行其是,各自求生。彭博社援引美国银行的分析,如果油价不反弹,这些国家就必须在减产和取消货币钉住美元中二选一。彭博新闻社报道,由于缺乏流动资金,2015年7月份沙特发行了超过35亿欧元的债券,这是2007年以来的首次。

  石油美元的流通范围大幅缩水,在引发其它国家资本势力的货币跟进抢地盘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国际资本循环和运动格局。据相关统计,当前国际市场流通的石油美元达1.4至1.8万亿美元之巨。自2009年以来,欧佩克国家的外汇储备暴涨了60%至1.3万亿美元,加上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大国则超过了2万亿美元,这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规模扩大了80%至4万多亿美元。据国际金融协会的报告,随着国际油价暴跌,新兴市场能源出口国去年在全球市场的净撤资额高达80亿美元,这是18年来首次净撤资。据沙特央行公布的数据,沙特持有的海外净资产10月降1%至6400亿美元,创三年最低;而沙特的储备也已从2014年8月时的峰值7370亿美元减少逾950亿美元。

  俄国在新世纪以来调整了能源客户,特别是对待欧洲国家和中国客户的时候会采用人民币以及欧元进行计价和结算。据新华社报道,5月9日,中国与俄罗斯签署联合声明称,“继续推动在双边贸易、相互投资、信贷领域中使用本币结算,扩大在贸易和项目融资、支付服务领域的合作。”

  2014年中以来,即使美国大幅压低油价,但是对俄罗斯的影响并不如媒体所渲染的那么恐怖。因为俄罗斯输往欧洲的主要是天然气,而美国去年只是拿本土页岩油气忽悠欧洲,不过美国页岩油气业却因为石油低价而窒息。换言之,即使是沙特在欧洲能源市场竭力渗透,欧洲的能源供应还得部分依靠俄罗斯,况且欧洲国家如果采用欧元支付石油款项,无疑比获得美元后用于支付要有利得多。随着世界能源市场版图的重划,有关俄国因为石油的美元价格低而破产的论调,也就沦为一种流行的胡说。

  中国的石油进口量目前已经占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的四分之一。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市场的最大石油买家和人民币逐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中国同样可以运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地位,在倒出过量的美元外汇储备的同时,与对华石油出口的国家采用人民币结算,同时增加这些国家的人民币外汇储备。2015年7月1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启动试运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在12月结束试运行,进入正式营运期。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将按照“先现货后期货”的发展模式,在现货交易活跃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天然气中远期合同交易,最后再争取开展天然气期货等相关衍生品业务。

  在美元升值和石油的美元价格低企的情况下,石油和商品的美元价格低企虽然具有暂时维持全球市场对美元信心的作用,但是这种暂时性却被美元持有者们所认知,他们在持续抛出美元,趁机在全球各个出口市场抢购,官方、企业和私人的美元外汇储备转为市场流通的美元,市场中美元流通量增加了,全球“去美元化”进程还在进一步发展。

  在近年来的舆论论调中,因为页岩油气开采增加,美国能源基本自给和转向出口,出现一种“美国对中东石油依赖下降、石油美元本位制安然无恙”的调门,并且大肆渲染。这种舆论搞混了一个事实: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对石油美元本位制并不重要,对石油美元本位制重要的是,其他工业化国家依赖中东石油!自从石油美元本位制建立以来,军事和金融逐渐成为美国霸权的两个车轮。美国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和利益,对于挑战石油美元本位制的国家美国会毫不犹豫予以坚决围堵或者惩罚,推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伊拉克战争和对伊朗长达数十年的制裁和封锁,都是并不久远的例子。

  全球产油国苦于美元久矣,不得不将自己的石油与其他货币开始挂钩,这些国家逐步甩开美国和美元过自己日子;美国在国力江河日下的背景下,是否还有能力将渐渐离开美元而远去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重新拉回石油美元体制、进而逆转“去美元化”进程?美国对世界其它工业国家的控制力还剩几何?

  全球能源格局的重大变化

  世界自然基金会12月7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报告称,全球能源行业正在发生多个重大改变。化石能源的终结时代已经开启,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转向发展可再生能源。报告认为,投资者正在纷纷撤出对化石燃料的投资,能源转型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转向发展可再生能源。

  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新增装机容量均超过化石能源和核能的新增装机容量总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随着技术进步在迅速下降,从而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以太阳能为例,在一些阳光充足的国家,1千瓦时太阳能电力的价格已从数十年前的1欧元下降到不足10欧分,将来甚至可能下降到2欧分。

  能源行业有两大新模式值得注意,一是分布式发电,现在的大型发电厂将被数十亿的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取代,贫穷国家的电力匮乏有望得到彻底解决;二是数字技术在能源行业的运用将使得分布式的发电装置能稳定满足人们的电力消费。

  截止2009年底,当时美国20%的电能来自于核能,70%的清洁电也来自于核电。到2008年底,美国风电装机总容量252亿千瓦,新增风电装机容量84亿千瓦,均居世界首位。2008年美国太阳能装机容量为877.5万千瓦,同比增长17%;在太阳能电池导入量上排名世界第三。美国全国电力生产的1/3来自非碳能源。在奥巴马政府的“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中,准备在3年内让美国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倍增,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并创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到2015年新增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到2012年做到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占美国发电总量的10%,到2025年占到25%,实现过去30年才能达到的目标。

  受前些年能源价格高企的影响,中国的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方兴未艾,在风能、核能和太阳能开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方面成效斐然。据俄国卫星2016年1月15日报道,俄罗斯储蓄银行行长、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戈尔曼?格列夫认为,全球的石油时代已经结束,石油天然气的最大消费国中国正在快速创建替代能源。未来数年中国采取替代能源的电站装机容量将增加到560吉瓦(GW)。他在盖达尔论坛上发言说:“作为比较,这超过俄罗斯全部装机容量1.5倍。”截止到2015年12月初,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约为235吉瓦。截止到去年初,中国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超过1300吉瓦。他认为:“可以说,这个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今天可以肯定地说,就像通常说的:石器时代结束的原因不在于石头用尽,同样可以肯定地说,石油时代已经结束。我不知道是否还有残存时间,多少残存时间,10年,直到电动汽车整个基础设施发展到应有程度。”

  12月11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消息,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进步

  美元本位制是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石油相依赖的。因为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对全球的能源和资源加以控制,美国垄断资本集团中的能源利益集团在石油贸易和消费上的利益已经超越自身国界,成为美国全球战略所追逐的最重要利益之一。

  如果美国新能源产业能够迅速发展,最好的替代期是在2007年到2010年原油高价期间,新型的、清洁的、同时因为美国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措施而更经济的能源本来应该迅速而广泛地得到应用和普及。对于任何新技术及其引导的新产业而言,无疑都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从而形成新一代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大规模的投资热潮本来可以预见。但是过快放弃石油这种化石能源,不仅会对美国的庞大的石油利益集团的利益构成直接威胁,而且会使得美元本位制迅速走向崩溃,美国的全球霸权的经济基础会丧失。这恐怕也是当年小布什政府屈从于国内石油财团压力而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原因。而在2016年美国在全球气候大会上的高调的背后,美国资本却通过操纵石油价格低企,反而在鼓励化石能源的全球消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沙特是一个完全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在应对新能源革命浪潮方面自然与美国石油财团具有利益上的一致性。随着洁净能源成本持续下降,加上国际间注意力转向减缓气候变迁速度,沙特越来越担心全球原油消费正接近触顶。就沙特的石油利益而言,这个国家试图利用其较大大市场份额、廉价开采成本、丰富石油储量和充足外汇储备的综合优势,通过低价策略向国际市场倾销,推高新能源革命代价,尽量石油能源的使用寿命。正如沙特一位石油部长30多年前说过的一句名言:石器时代之所以结束,并非因为缺乏石头。

  与美国新能源产业资本流入的规模持续偏小相对照的是,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开发领域的投入加大。中国倡导的节能优先、绿色低碳以及非化石能源20%占比的战略,中国国内光伏、风电、生物质油、煤制油等替代产业在前几年高油价背景下蓬勃发展。受油价下降影响,中国国内光伏、风电、生物质油、煤制油等替代产业开始受到负面冲击。以煤制油为例,国际油价回落到60美元/桶以下,煤制油产业将不具备盈利条件。在当前全球经济分化的格局下,油价下跌可能使资本从新能源等行业撤退。

  中国政府也开始采取应对措施。12月12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通知》,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1.12元/升提高到1.4元/升,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0.94元/升提高到1.1元/升。成品油消费税两次上调,相当于抵消国内汽柴油725元/吨、460元/吨的下降空间。目前成品油价格中除消费税外,还包含17%的增值税,以消费税和增值税为税基的7%的城建税、3%的教育费附加以及2%的地方教育费附加。以北京地区92号汽油价格为6.63元/升测算,税费总额占油价比重为39.9%。根据国家财政部文件说明,近期两次调整消费税目的是进一步加大力度,遏制大气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和推动绿色发展。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新增收入,将继续统筹用于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节约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自从石油美元本位制建立以来,美国资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全球霸权,通过操纵石油价格对新能源产业适时进行打压是其利益狭隘性的必然。油价的高低与新能源、煤制油等替代产业呈现正相关,尤其是在石油危机、油荒出现时,能源替代产业迎来发展高潮。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油价曾经飙升,高油价促进以天然气热电联产、节油汽车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油价于是从1980年的36.83美元/桶,跌至1998年的12.72美元,几乎跌去2/3,给新能源技术革命泼凉水。历史同样在今天重演。2008年国际油价一度上涨到147美元/桶。高油价继续促进各种节能和替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以及非常规油气技术的发展。各种节油和替代技术已经帮助美国在过去10年中减少原油消费超过1.03亿吨;同期欧盟也减少了1.33亿吨;油价再次下降也就成为必然。

  美国科学技术领先全球同样是美国霸权的一个支点。由于新能源科学技术的进步步伐差异,我们自然可以想见一种可能的战略前景:如果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获得率先突破,并且经过技术积累实现对美国的技术代差优势,那么中国不仅会彻底摆脱石油美元体制,而且随着应用新技术对工业和社会生产系统的系统性改造升级,中美之间的国力对比和战略地位的互易就会提前到来,美国的全球霸权同样会被彻底埋葬。

  以2014年以来美俄战略对抗为背景的石油美元价格暴跌,不仅给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国家的利益的一致性带来强烈冲击,作为石油美元本位制关键一环的欧佩克组织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地位和控制力开始消解,而且越来越多的石油出口国开始更多地使用非美元结算导致美元在国际石油贸易市场的流通范围不断萎缩,美元灾继续发酵;最后新能源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开始带来越来越多工业化国家对石油消费的依赖性降低,逐步颠覆美国在这个领域的科技领先优势。由于石油美元的贸易基础处于坍塌之中和美国资本的利益狭隘性,石油美元本位制也就像一条四处漏水破船,在全球能源和战略博弈的风雨中飘摇。

  参考文献:
  《产业组织中的垄断》,清湖渔夫;
  《市场价值与货币》,清湖渔夫;
  《价格暴跌背景下的世界石油贸易版图重划》,清湖渔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 01:53 , Processed in 0.0937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