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96|回复: 2

陶冬:习近平经济学正式登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6 09: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Xiconomics(习近平经济学)正式登台。如果不知此为何物,请读人民日报1月4日头版头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一文。对所有打算在股市讨生活的投资者,建议仔细读两遍。习大大主导中国三年有余,在经济政策思维上除了“新常态”概念外,缺少明确系统的阐述,笔者看来此文是他治理中国经济的政策纲要,将对今后若干年的经济政策、经济走势和经济转型带来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至少在三个层次上,北京在经济管理的思路上出现了重大的改变。

  首先,作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文章首次提到短期刺激措施无法带来经济V型反弹,中国经济可能出现L型增长阶段。相信文章所提的L型不是指如同日本那样失去的二十年,而是中国需要一个结构性的调整才能走出U型困境。对中期经济走势的表述作出重大调整,意味着北京的政策布局转向结构性改革。在中国说出L型,需要政治勇气,更需要改革的决心。通过制度上的突破,为中国经济的中期发展打下新的基础,是笔者所见到的Xiconomics的第一个看点。

  其次,供应侧改革成为突破口。文章强调目前政策是供应侧与需求侧并举,但分主次。需求侧政策意在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供应端则是突破口,是主攻方向。去产能、去供应、去杠杆,其实都是通缩的,降成本(尤其是减税)则试图对冲“三去”的短期负面影响,补短板就力图建立起适应新时代新需求的供应。文章的主要落墨仍放在结构性调整,放在通过供应侧调整建立起一个更高层次的供需关系。

  三者,政府打算忍痛发力。文章认为在经济调整的过程中,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但也是值得的,只要应对得当,阵痛未必很大。这种提法与过去十几年一切政策受到社会安定的掣肘有明显的不同。“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预示着政策动作幅度加大,以短痛换长好。不搞强刺激,扎实做好结构性转型。

  笔者十分赞赏此文,认为这是打破目前经济僵局的良方。过去十余年,经济政策一直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作宏观总量的逆周期运作。凯恩斯经济学对稳定经济有其短期效果,但是并不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增长动力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制度上的突破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国经济走到今天的繁荣,主要归功于三次制度上的突破(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90年代初的经济特区和2002年的加入WTO)。时至今日,过去供给侧革命所带来的红利已经大体消失,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推动力。政府年复一年的财政扩张无法产生这种推动力,人民银行巨额货币扩张也无法产生这种推动力,唯有痛下决心推动体制改革,推动经济转型,才能重新激起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辉煌。

  许多人将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归为需求不足,其实中国游客在海外每年消费超过一万亿人民币。中国游客从日本搬回马桶盖、到韩国做整容,是因为中国还停留在生产钢铁水泥的工业化时代,是因为中国自身的供应无法满足迅速改变的产品需求和质量要求。政府过去的思路是“政府做什么菜就喂别人吃什么”,而不是“别人想吃什么市场就做什么”。改变产业结构,消除僵尸企业,消化库存,建立适合新的消费需要的供应,政府功能转为辅助,这就是笔者所理解的Xiconomics。通过体制上的突破,提高生产力;通过市场主导的资源分配,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是笔者所理解的Xiconomics。

  供给侧改革,容易理解,但是并不容易实行。三中全会推出林林总总的改革大计,有纲要,有细节,还有实施时间表,不过至今真正见到实质性进展的不多。既得利益无言的阻挠是第一个原因。许多政策本身对经济带有负面冲击是第二个原因。笔者认为供给侧改革是对症下药的良方,不过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甚至一些经济阵痛)才能见到效果。每隔十来年,中国经济都会面临一次瓶颈,接下来都有一次结构性的突破,带来蝉变,让生产力上到新的台阶。成败取决于政治决心,取决于执行力。轮到Xiconomics上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6 16: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着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学理论,跟随西方没有出路,而且经常性的被忽悠,掉入陷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6 16: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活跃在高层周围的所谓经济学家,要考究一下他是不是黄皮白心,屁股坐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8 03:30 , Processed in 0.2344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