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40|回复: 0

冉学东:银行业高管辞职潮反映银行业大变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0 12: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媒体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52位上市银行的“董监高”辞职(或正在走流程),其中近半数是上市银行高管。从具体数据来看,兴业银行今年离职的“董监高”人数最多,达到了6位。包括4位董事(其中2位董事分别兼任副行长和董秘)、1位副行长和1位外部监事,与兴业银行中报显示出来的“董监高”数量相比,占比为24%。北京银行今年以来也有6位左右“董监高”离任。

  从目前来看,银行业高管的辞职,其实大多还是在银行体内流动,但也有部分高管去了互联网金融,这些离职都有一个特点是,大多是大行向小行流动,传统银行向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流动。当然都是升职位加薪,很多都是带走了客户资源,比如大行的对公业务部门人员就很受欢迎等等。

  中国的银行业本身就存在比较大的结构性问题,比如国有大行规模过大,历史久远,又具有一定的国家政权的垄断优势。尽管经过了多次改革,但企业文化还是机关做派,银行业竞争压力不大,干多干少一个样,除非信贷等部门,风险控制等也只是一个形式。

  而股份制银行由于有大行的压力,竞争比较激烈,风格也比较激进,收入高,而且收入差距也比较大,然而在中国经济的运行体制下,其运营模式其实与大行没有多少区别,大家都走国企和政府的路子,因为这种贷款受政府信用保护,风险低收益高。事实上这种路子现在看来是对的,相对当年民生和招商高小微企业信贷,政府和国企的贷款还是风险很低的,这就是在中国银行家要懂政治的原因。不过今年财政部搞了个债务置换,事实上是对政府和国企贷款收益的一个很大的削弱,其本质是,政府保障了你的风险,但是最终消减了你的收益,尽管也是吃大锅饭的模式,但毕竟风险就小了很多。最近几年江浙一带中小企业总听说倒闭跑路的事情,这种情况在国企和政府里鲜有耳闻。

  而就目前而言,中国的银行业刚刚走上暴利的拐点,不良贷款和利润增幅都在大幅下滑,而就不良贷款而言,由于认定的随意性,事实上远远没有反应资产质量的实际情况,利润增幅由于基数过大,其实暴利的模式还在持续,只不过增加速度已经慢了下来,利润还没有到减少或者负增长的时候,这当然是因为不良资产的处置还没有到侵蚀利润的程度,也就是说银行业的冬天还没有到来。

  银行业高管选择离开或者其他小行,也有离开本行业的,这一方面是一些高管已经看到了未来银行业的严峻形势,一方面也在试图进入真正的市场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人生价值。

  比如大行的前中国高管王永利以及中信银行的前副行长就是长期在银行业专业一线做管理,对银行业业务谙熟,并在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造诣的学者,他们选择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事实上是离开体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其实他们去互联网金融尽管也是高管,收入高,但是风险较大,在传统银行他们的收入也不算低,但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显然他们已经容忍到最后。

  跟目前所有正在剧烈转型和裂变的所有行业一样,技术变革引发行业变局。银行受互联网的冲击,不是表面上的技术冲击,而是在理念、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等等领域的全方位革命,所以尽管银行业也在高互联网金融,但终究画虎不成反类犬,银行业自身搞互联网金融,就是拿着暴利,让银行业现有高管瞎折腾一番而已,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中国的银行业不同于西方,不是经济中自发产生的,是政府的一个资金管理者,账房先生,市场经济起来才开始试图走上独立,但是体制的惯性已经政策的保护让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更往往寻找政策漏洞,进行套利,比如最近几年的影子银行的发达,同业的疯狂兴起,再加上疯狂的扩张资产,导致2013年的钱荒。

  钱荒是银行业旧模式的最终发酵,而互联网金融是最后致命一击,这个行业如果高层不下大决心进行变革,必然如僵尸一般拖累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最终由资本市场和互联网等新型金融模式来带动经济的第二次起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16:06 , Processed in 0.4063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