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库外交,所谓“智库外交”,大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智库为主体、智库之间的国际交流;二是以外国智库为对象与目标的国际交流,包括本国政府官员到外国重要智库进行专题演讲,向外国智库派出访问学者等。
长期以来,中国花了大量精力做对外传播,一定程度上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但相比于美国的对外传播,中国外宣工作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没有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能够说服国外、并广被接受的中国叙事。
当然,能够学会中国叙事,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长期以来,中国学者在政治决策逻辑链条中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对外表述上往往谨小慎微,有时出于对政策的不了解,或者对于官方的忌惮,智库学者甚至表现得比政府还要更保守。这是相当匪夷所思的事情,应当给予纠正。
本文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为例,阐明智库外交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
关键词:清华-布鲁金斯中心 李成习奥会 智库外交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心”)由清华大学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创办。中心成立于2006年,位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心致力于创建中国的一流智库,在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变革及维系良好的中美关系的诸多重要领域提供独立、高质量及有影响力的政策研究。作为布鲁金斯学会的第一个海外机构,中心还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即引领布鲁金斯学会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至今,中心已经成功组织了多次大型会议、公开讲座、内部讨论等学术活动,并在多个领域开展了研究项目。
中心的长期研究议程集中于中国经济社会变革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已使其成为一股影响全球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挑战。中心给予学者实地的研究支持,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供前沿性的研究及分析,并且为中美双方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加强双方的对话与合作。与此同时,中心的研究议程还关注新的发展和变化,旨在为决策层提供深刻、及时的分析和建议。
在2015年9月22日习奥会的前夕,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研究员分别发表了多篇访谈和评论,例如:2015年9月30日,的《习近平与美民众沟通贏得尊重》2015年9月29日的《习近平访美成功远超预期》、2015年9月24日的《习近平参观波音公司:与中国合作有远大前景》、2015年9月20日的《中美关系接近“临界点”?别把设想当现实》、2015年9月19日的《希望习近平访美真正推动中美关系发展>、2015年9月18日的《全面理解“再平衡”》、2015年9月18日的《习近平主席访问将确保中美关系在正确轨道上前进》、2015年9月17日的《习奥会是澄清误解良机》、2015年9月17日的《中美关系不能被噪音、偏见干扰》、2015年9月17日的《中美领导人应为双边关系定位》等。
在这密集发表的十篇文章中,能不能促使美国对中政策产生影响呢?我们可以看看9月29日的《习近平访美成功远超预期》的那篇访谈,李成高度评价习近平对美进行国事访问的成果,认为习近平此访达到了“说清楚”和“交朋友”的双重目的,超出任何人预期。李成表示,这次成功的访问首先归功于习总及中方的努力,而美方也加以呼应、配合,改变了访问前美中关系恶化的苗头,是一次双赢的访问。
而这次双赢的结局首先要归功于习总及中方的努力,当然布鲁金斯的智库外交也给予了相当的辅助作用,例如李成在2015年9月18日的《习近平主席访问将确保中美关系在正确轨道上前进》文章中说:“中美两国有着太多的共同利益,双方都有构建共识的强烈需要,我希望习主席此次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能够明确和重申这一点”。李成承认,两国关系目前确受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但是他坚决反对两国关系走向冲突和对抗“临界点”的说法。
在2015年9月17日的《中美领导人应为双边关系定位》的访谈中,李成说美中关系确实面临很多挑战,而接受挑战、应付自如是一个领导人真正需要取得成功的地方。成功并不是一个“蜜月期”的访问,而是有问题来谈问题, 来消除误解,从根本利益上,从全球的、经济发展的、区域的和全球性稳定的角度来为美中关系定位,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也希望此次访问能强调这一点。但是《中美关系不能被噪音、偏见干扰》,在美中关系遭遇噪音时,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希望通过他的身体力行为两国关系创造良好契机,解释中国外交政策,消除误会。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做出访问决定非常值得肯定。
李成认为《习奥会是澄清误解良机》,并且《习近平与美民众沟通贏得尊重》,事实上,中国当初来美的目的—不冲突、强调双赢和尊重都得以实现。李成指出,目的之一是强调美中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不应走上冲突的道路。而过去几个月美中两国摩擦不断、噪音频繁,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上升。此番访问也扳回僵局、恶化的可能。李成说,“习奥会”氛围的挑战性非常大,但也正因此给领导人成功的希望。“想低一点是平稳顺利(smooth),想高一点是两国在战略性框架上把握较好,并未走上冲突的歧途,而是合作的道路”。
总之,清华-布鲁金斯学会在促成习奥会达成统一意见是“极富成效”的,我们在此看到智库外交的作用。相比于政府官员,智库学者的叙述要更放得开,更能在政策底线的基础上,更生动、更富有细节感的讲述出来。相比于媒体记者,智库学者的讲述更具有可信服,更能够拿出真凭实据,更能够在一些细节上说出令人接受的数据和论证。相比于学术学者,智库学者的评述更贴地气,更能避免用晦涩的学术用语讲故事,更能够拿出一些易于传播的精炼观点与比喻。
虽然尽管近些年来,中央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强调使得官方对智库学者的需求、推动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官方对智库学者的支持与帮助,还赶不上外界的需求,中国在智库外交上的努力,依然需要不段的强化。(欧亚美智库2015-1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