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23|回复: 0

江濡山:中国中医药发展如何“正本清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1 13: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大奖,本人似乎挺淡定,而国人却“疯了”,对现行体制、科技制度、院士政策及潜规则的声讨潮一浪高过一浪。其实,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件事情的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已经扇了“形式主义的科技创新体制”一个嘴巴,全民过渡的舆论“踩踏”也大可不必。单纯的情绪冲动,反倒没有太多的正面效应,真正需要反思和面对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到底应该如何扒掉那些故作玄虚、虚伪无度的中医界的很多混世魔王的假面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博大精深的中医和中医药。

  实话,由于利益使然,在中医药这个行当里浑水摸鱼的人实在太多了,“迷信做法+中医”、“中药制剂+偷加西药”、“忽悠祖传+秘方”、“虚伪把脉+偏方”、“特异功能(气功)+草药”、“自封名号+摆谱”、“西医治病+中药挣钱”等等“盈利模式”比比皆是,把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医药搞得乌烟瘴气、面目全非。最终的结果是:不仅搞臭了中医中药的国际名声,而且导致相信中医的国人也越来越少。我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著名的体制内大医院的著名专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昧着良心给病人开两类药,一类是能够治病但很便宜的西药,一类则是价格昂贵但不治病、或者疗效很差的中药,为什么呢,因为中药定价高回扣提成多;还有一些所谓的中医大师,明在高堂把诊开药,暗在民间“偷油”渔利---让患者拿着他的处方到指定的药铺抓药或取制剂---此乃暴利。这些大师们一方面不愿离开体制内大医院的大平台下海,另一方面借着大平台做高名声和身价,然后道貌岸然变着戏法渔利。此乃体制弊端与人性弱点的“媾和”。

  为什么屠呦呦能够成功,而有些大名鼎鼎的业界人物干瞪眼呢?原因很简单:屠呦呦有科学的思维、职业化态度和执着的精神。诺贝尔奖的公正性和纯洁性,决定了屠呦呦的获奖的高贵和毋容置疑。真正的奇迹不在于屠呦呦获奖,而在于两点:一是获奖的客观目标是中国的中药,二是获奖的人物时中国体制内的朴实无华的普通女专家。由此我们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可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然而正视现实,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今天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比华佗、孙思邈、李时珍那些时代进步了多少?国家巨额投资分配到屠呦呦这类干正事的研究者有多少?某些中医药上市公司的中药产品在科技含量、疗效及产品形态上,到底有多大的创新和提高?以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德国、日本、韩国在中药材研究及要素提炼方面,已经大大超越了中国,比如德国治疗胆囊疾病的很多药品,疗效很好,其核心要素就是提炼于中药材。

  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当从思路和策略上重新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振兴战略,实施“药疗分家、两线发力”的策略。“药疗分家”就是把“中医治疗”与“中药研制及应用”分开,避免没有资质的、别有用心的人在中药材方面作价假,同步实施严格的中药药剂师制度。“两线发力”就是:一方面,在中药材的研发方面单独发力,研发投入的重点是中药疗效元素提炼、中药生产工艺及产品形态创新方面,要按照科学的现代药学思维,大大推动中药材深度研究,要在物理手段与化学手段结合提取方面,大大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在传统中医治疗物理手段和方法方面发力,把中医诊断与西医验证结合起来,把中医治疗、理疗手段与人体生命运动规律及神经脉络、身体机理等有机结合起来。据此思路,探讨出一条越走越宽广的中医道路。总之,在目前社会环境下,推动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打假,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形成合力,打掉中医领域大大小小的混世魔王;要在破除迷信、思想打假的基础上,正本清源,直接与深厚的中华传统中医文化宝库对接,并传承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06:00 , Processed in 0.1875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