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32|回复: 1

天上的小小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0 19: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成败


      从改开前30年走过来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单一计划经济是有问题的,可是由于为了政治正确性,很多人避免谈论这个问题,但是问题是存在的,可以说,前苏联的失败,就是这些问题的集中反映,就是目前还幸存的坚持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朝鲜和古巴,经济都是一塌糊涂的,我们不应该回避问题,而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是一个坚持实事求是的做法。笔者在这里,大概总结一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四大问题。


      1.    生产不足的问题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由于消灭了剩余价值的榨取,产销应该是匹配的,就是生产了多少产品,就形成了多少购买力,这个看起来完美,但是里面蕴含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生产是计划的,消费是个人的,这个个人消费取向是不可预知的,不可控的,社会化的有计划的大生产和不可控的个人消费取向之间,有着巨大的矛盾,这个矛盾一点不比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小。简单说,就是由于计划是预先计划,个人消费是生产后消费,导致部分商品滞销,积压在仓库里,但是这部分滞销商品的购买力已经形成,如此,就造成紧俏商品供应不足,而由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一大二公,滞销商品的退出生产有一个过程,甚至很难退出,等你修改计划,个人消费取向可能已经变化了,还是会有新的滞销商品,如此时间一长,就造成一方面仓库积压大量滞销产品,市面上也看不到紧俏商品,结果就是商店物资匮乏。这个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的普遍现象,是一个不亚于西方生产过剩的问题的顽疾。


      2.    规模经济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有一个原理,叫做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意思就是一个计划体 ,一个企业,有一个最佳规模,企业的规模比最佳规模大或者比最佳规模小,都是不经济的,这个大家可以去百度,笔者这里就不具体说明了。明白这个原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问题就很明显了,试问一个全国实行统一计划,像一个企业一样运作,是不是计划体规模过大,规模不经济达到顶点?所以改开之初,小平同志提出的简政放权,就是划小计划体的规模,再经过市场竞争,适度规模的计划体存活下来,这个,就是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改革。


      3.    计划经济和人性的冲突问题
      前面已经说过,人是个体和集体的对立统一体,单一的计划经济,与人的自私和个体性冲突,大家熟知的,大窝饭问题,也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顽疾,由于一大二公,干多干少一个样,导致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为此官方的解决方案就是宣传雷锋精神,当时还有一个说法,叫做狠斗私字一闪念,要和人的自私的心理做斗争,不过不管怎么宣传雷锋精神,能做到雷锋的境界的没几个,不管怎么狠斗私字一闪念,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斗不过自己自私的一面,本来就和人的本性冲突么,资本主义和改开解决这个办法就直接得多,你不是有私心自私么,多劳多得就是了,对不?


      4.    计划经济和创新的冲突
      计划经济和创新显然是矛盾的,都计划好了,还要创新做什么?对于社会上的滞销产品,没有资金来创新,都亏损累累了,怎么创新?对于紧俏商品,更没创新动力,我都这么畅销了,利润大大的,有创新的必要么?如此,大家都知道,过去的解放牌卡车,那是几十年一贯制,从未想过创新,这一切,导致我们在消费品生产上全面败下阵来,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大家在改开以前熟知的现象?


      当然了,前面说的是问题,现在要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成功的方面,在笔者看来,计划经济在开始的时候,在推动工业化的角度,是非常有力的,前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就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向工业社会,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都是有目共睹的。另外计划经济还有一个强项,就是军工体系,军工体系不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和个人消费的矛盾,它的消费主体是国家,有多少产品买多少,不要了的就停止计划生产,因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最后都是军工独大,不是偶然的。前苏联在军工生产上,丝毫不落下风,甚至超越美国,都是这个现象的具体反映。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前苏联垮台,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包括被颜色革命,都不是偶然的,这里面最深刻的原因,其实是前苏联解决不了自己的经济问题,又不能正视自己的顽疾,终于在经济竞赛上全面失败,那种说前苏联是因为政治上失误解体,其实没有说到点子上的,那些配合西方搞颜色革命的人,是看到前苏联经济上走不下去的一帮人,真要说起来,他们至少比那些死守计划经济的人要先进得多,只是最后被美国人忽悠,是另外一码事,试想如果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战胜了西方,这些人还会兜售西方那一套吗?不承认单一计划经济的失败导致了前苏联的失败,只归结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失败,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1 13: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你对计划经济的理解简直就是儿童级别。你根本不知道计划经济时代创造的天量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现在被荒废到了什么程度,你也根本理解不了35年改开所积压的粮食危机有多么严重。从我自身经历的过程看,如果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期没有搞改开,农业现代化的程度比现在不知道要高多少倍。当时的农业机械化刚刚起步就被私有化扼杀了,直到现在,在我居住的浅丘地区才看到为数极少的微耕机,而天量的农田被废弃。30多年前,在我居住的只有32000人的小镇,就拥有大型粮仓一个,小型粮仓3个,储蓄粮食3200多吨,老百姓家里虽然没有多少粮食,但1个100人左右的生产队的粮仓里就囤积了4--5万斤稻谷,其余的杂粮也不少。人们计划着吃粮,什么粮食出来吃什么,能节约的就节约,生产队的猪圈里养着几十头猪儿,一个月杀个一头几头的分着吃。人们困难着,但放心着、快乐着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看看现在,人们虽然吃着所谓的山珍海味,但却天天提心吊胆着,怕吃到了有毒食品。在我居住的小镇,现在也没有一个粮仓,留守的一半农民,70-80%买粮食吃。一旦那天出现粮食短缺,社会不乱套才怪。“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都不明白,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都处理不好,还谈什么治理好国家?最近看了《太行山上》的电视剧,其中讲了邓小平在太行山上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情节,一比较,才明白毛泽东的高明之处:毛泽东是通过动员和教育,让人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的市场道路,邓小平是迎合人的私欲搞任务分解或分派。可以说,邓和毛在路线上的分歧早在抗战时期就存在了。思想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而迎合私欲简单而立竿见影。表面看,私有化的35年物资丰富了,但积累的矛盾却积重难返。本人坚决拥护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正确做法,就是要把无序竞争的非公经济纳入计划范畴,加强监管,再逐步回到计划经济的正确轨道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1 03:0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