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90|回复: 0

冉学东:中国银行业和宏观经济的特殊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6 07: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尽管有人安慰说,中国银行业今年钱半年交出的让人担心的成绩单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进入上升通道,支撑这个逻辑的基础是中国经济的前景是光明的,类似政治性增长信心的说教,相信的人已经很少了。经济的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正因为银行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处的核心心脏位置,银行业投融资能力,直接决定了未来中国经济复苏的前景,银行业的经营在未来是增长还是继续下坠呢?与笔者的看法相同,此前在大型国有银行担任过高管职务,目前从事金融研究的王永利先生,近日撰文指出,“从2015年开始,银行业整体利润有可能扭转长期保持的增长轨迹,出现负增长的局面,而且今后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有可能逐步降低,进入适度高于社会平均资本回报率的新常态”。

  问题倒不在于银行业利润回报率的降低那么简单,正如前面所说,由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传统和体制,中国的银行业,尤其是大型银行居于中国经济的核心心脏位置,他们救市中国经济的心脏,如果这个心脏的功能衰竭,中国经济的复苏指待何日?

  由于王永利先生曾经的履历和其学术背景,甚至目前还在金融行业内,其观点尤其值得重视,不过在笔者看来,他最后一句所谓“进入适度高于社会平均资本回报率的新常态“的判断也是过于乐观的,如果没有政策垄断的保护,如果不是本世纪初那样用纳税人的钱或者用货币化的方式去置换银行业不良资产,可能   适度高于社会平均资本回报率这样的新常态,也是虚幻的。

  中国银行业在今年前半年的业绩已经具有明显的趋势性,今年前半年,五大国有银行的利润是:工商银行净利润仅微增0.7%,交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5%,农行同比仅增长0.5%,建设银行微增0.97%,中行利润增长1.69%。而去年四大行同期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2%、12.6%、10.97%、9.17%。更早的两年前这个数字是20%左右,这是一个典型的三级跳,并且是往下跳。

  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却在持续攀升,来自银监会的权威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9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094亿元;不良贷款率1.50%,较上季末上升0.11个百分点。四大行半年报显示,工、农、中、建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1.83%、1.41%、1.42%,比上年末增加0.23—0.2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共5924.12亿元,约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60%。

  可以肯定,年末或者明年国有银行净利润负增长,毫无悬念。清醒如王永利者,其认为未来银行业利润增速为负的原因归结为五点:一是在全球性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作为聚集了全世界最大基础产能的“世界工厂”,中国面临的挑战更大。二是地方政府开始发债以置换原有债务和增加新的债务,今年已于3月和6月分两批各安排1万亿元,5年内很有可能超过10万亿元的规模,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将替代银行贷款。三是为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政府和央行正在不断采取政策措施压低存贷款基准利率水平,包括不对称降息,压缩银行存贷款利差。四是在实体企业利润率很低、债务成本很高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人民币利差长期保持这较高的水平,资本回报率远高于实体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正在迫使银行让利,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近期银行降低利率、减少收费的压力仍然很大,这势必推动银行业利润水平进一步下降;五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不仅大量分流银行业务,而且迫使银行业加大信息科技方面的投入以及运行和维护成本;六是在今年股票市场大起大落之后,近期为维护金融稳定,包括清理打击不合规金融交易、外汇买卖和资金流动等在内的金融监管力度将明显加大。

  然而以上几点却存在严重的逻辑漏洞,全球性产能过剩跟中国的产能过剩什么关系?中国的产能过剩和全球性产能过剩能否等量齐观,中国的产能过剩难道与银行业管理者盲目扩大资产规模追求短期收益没有关系吗?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固然降低了银行业的利润,然而过去几年的暴利,有多少是跟地方政府庞大的债务有关系,没有地方政府的借贷,银行业能有暴利吗?王永利固然看到了由于政府规定的利差导致银行业长期享受高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这其实让商业银行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食利者,这种情况不可持续,才是高层一再要求银行业降低收费的原因。

  银行业利润下滑最有说服力的说辞是宏观经济下滑,由此导致银行业利润下滑,谁都知道银行业经营与宏观经济高度重合,宏观经济景气周期,银行业很挣钱,宏观经济下滑时,银行业必然受到影响,这是普遍规律。

  但是这种说法去忽视了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银行和宏观经济的中国式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并非如一般的银行业和宏观经济的关系那般简单,一般而言,银行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行业,从宏观经济的服务中收取与其服务相当的社会平均利润,这个利润总的来讲不能高于整个实体经济的利润太多,只有这样银行业和宏观经济的关系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是在中国去不是如此,中国银行业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垄断的地位,事实上正是由于银行业改革的不彻底,此后利率长期不能市场化,为其维持了一个宽阔的利差,银行最近十年成为寄生在政府身上的一个吸盘,银行业成为躺在实体经济怀抱里的婴儿,吸奶过多,但是向实体经济的贡献不成正比。

  其原因是,由于改革不彻底,银行业是政府手里的工具,而银行业的经营也唯政府马首是瞻,这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庞大的最重要的原因,政府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毫无作为一个企业而言应该有的风险定价能力和经营自主权。世纪初开始的银行业改革在这方面效果寥寥,直至最近的股灾,银行业仍然在向股市大量贷款,不知道风险为何物,甚至某些以市场化标榜的股份制银行成为股灾贷款的马前卒,这就让银行业变身为风险投资业,他赌的是救市成功,赌的是政府不赖账。

  事实上,在中国,银行业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促发,相互加速的过程,一个是银行业作为政府经营的体制,一个是政府保护的宽阔的利差,银行业只要放贷,就会赚钱,放贷越多赚钱越猛,这种体制造成银行业是一个强大的顺周期行业。在经济扩张时期,由于银行业的扩张,宏观经济很快就会过热,早成熟,过早进入高潮,缺少经济成长过程中应该有的磨砺和积淀,这导致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和经营能力都缺少足够的环境和时间去积累,而在经济下滑时期,银行业又因为不良资产会侵蚀利润,惜贷心理会来得更快,并且更加猛烈,这有进一步将宏观经济下滑的速度和程度加重了。

  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银行的改革,其实已经比国有企业的改革更加紧迫,正如笔者所言,国有银行是经济的心脏,这个心脏如果功能衰退,经济难言复苏,那么如何改呢,其实地球人都知道,方向很简单:打破垄断,利率市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3 09:25 , Processed in 0.1875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