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81|回复: 0

刘义杰:不妨积极看待“两天半短假”的象征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2 07: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鼓励旅游消费提出:1、各级政府要制定带薪休假实施细则或计划,抓好落实。2、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可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结合,错峰休假。3、有条件的单位可优化调整夏季作息,让职工将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度假。(8月11日中国政府网)

  通过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大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完善,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然而,相较于这些配套措施的构建,公众更关注的核心仍然是“两天半短假”。

  公众关注“两天半短假”,乍看起来似乎是没有切中国办此番文件的很多亮点,比如,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积极发展“互联网 旅游”,等等。但本质来说,公众所关注的更为关键,那就是,好的旅游环境搭建起来了,还是得有时间去玩与休闲。人社部调查显示,目前带薪休假的落实率仅50%。国家统计局报告称,42.4%的职工“不休或未休完带薪休假”的原因是“担心休假影响前途”。 有人说,领导都没休假,自己也不好意思休,怕留下不勤奋工作的印象,影响升迁。当休闲社会的氛围和理念仍然没有搭建起来,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公众节假日福利的兑现就很难。

  而这恰恰是笔者更看重“两天半短假”的象征意义的原因,毫无疑问,我国带薪休假的落实需要政府的好的政策和好的执法来实施,比如《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再比如,夯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中对欠假且的惩戒等等。但除了政府层面,加强对舆论的引导,改变传统落后的理念仍然很重要。

  落后的理念体现在,一者,很多人尤其是领导仍然对员工抱有着“单纯奉献,不求回报”的守旧观念,在此理念之间,领导对休假不感冒,对休闲没兴趣,便将自己的理念强加给其他人,导致于整个单位歧视休假、不敢休假;二者,部分政策的制定者,还有部分专家,仍然抱着高福利养懒人的理念,觉得高福利,太多的休假,会导致人们不思进取,饭饱思淫欲,其论调渗透到社会上,那就是大家把企业休不休假不当回事,没有舆论的倒逼,也就难以撼动企业主们对员工休假福利的“剥削”。

  “两天半短假”在此是一个巨大的宣示,是继六变五天工作日之后,对四天半工作日的提倡,它以全新的形式向社会传递着信号,一切政策和措施的目的都是让人们能够过得更幸福、更舒适、更惬意,工作拼搏的目标是让人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消费、去追求自我、发现自我,勤劳是美德,但休闲也不是可耻,而是一种必然的生活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10:13 , Processed in 0.5783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