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540|回复: 0

昊天经纬:《昊天经纬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4》20150804(完整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7 09: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昊天经纬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4》20150804(完整版):
-------2011的那个冬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目录:
  一、2011的那个冬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二、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重大调整的原因:伊朗核问的前世今生
  三、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重大调整的内涵:
  四、美国资本利益的概念:
  五、美国资本利益的力量分布:美国资本利益掌握的全球货币体系、金融体系、贸易体系的基础,全球三大安全框架。
  六、欧美合体(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推进全球战略的“路线图”:

  标题一:2011的那个冬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一、“欧美合体“的开端——欧洲央行行长易主
  (一)、以“2011年11月1日欧洲央行新任行长德拉吉上台”为标志,意味着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正式拉开“欧美合体”的序幕:
  1、德拉吉,选择这位曾经出任过高盛全球副总裁的人来出任欧洲央行行长。其本质是:欧洲国家利益向美国资本利益“开始让渡(注意用词)”欧洲央行的主导权,以换取美国资本利益开启实质性转移欧洲的进程。
  注释:美国资本利益控制美国的方法之一是: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的人事安排都由美国资本利益主导。
  2、欧洲国家利益此举的目的是表明如下态度:只要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转移欧洲,则美国资本利益完全可以像控制美联储那样控制欧洲央行——当然届时欧元将会取代美元本位制的地位,从而成为“欧美合体”后的主导货币。
  (二)、从德拉吉上台后开始,欧洲央行一路将基准利率从1.25下调到今天的0.05,并最终完成了“欧洲央行QE”的步骤,以此为标志,美国资本利益正式得到欧洲央行的主导权。
  (三)、下面开始详细描述这个过程:


  标题二: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重大调整的原因: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重大调整的原因:伊朗核问的前世今生

  一、伊朗问题完美的狙击了“美国的‘大中东计划’”:从2005年开始,美国资本利益通过金融攻击中国、实施南亚战略等手段都未能有效切断中国放手伊朗核爆的能力,从而“有效规避伊核问题”,最终导致美国资本利益“单级化梦想”的彻底破灭,从而使得美国资本利益不得不做出战略层面的重大调整:下面我们先阐述“伊核问题的前世今生、狙击美国全球战略的原理”后,再详细阐述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调整的内容和原理。

  二、“伊朗核爆”的对美国中东安全框架(即架构其上的‘石油美元’)的毁灭性冲击:
  (一)、中东安全框架的概念: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彻底掌握了中东的主导权,从而建立了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军事平衡为基础,以沙特为经济金融中心、以以色列为政治军事中心”的一个安全框架,1974年,美国与沙特等逊尼派国家签署了一系列经济(1971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基辛格博士通过沙特政府与欧佩克缔结秘密协议。这个协议确定美元与欧佩克的石油销售挂钩,即美元必须作为欧佩克石油贸易的唯一结算货币)、安全协议,从而在中东安全框架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元本位制”。

  (二)、“伊朗核爆”废掉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的原理:
  1、通过什叶派力量在中东方向上的崛起来打破以色列与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军事平衡,从而彻底打破石油美元赖以生存的“中东安全框架”运作的基础。
  2、具体的方法:让伊朗拥核(伊朗实质性核爆),从而让伊斯兰世界拥有与以色列一样的核能力(现在中东安全框架军事平衡的核心是:以色列用核武器来平衡阿拉伯国家(逊尼派)的数量优势,而以色列的核能力就是美国核能力在中东的外在体现),再配上伊朗已经非常成熟的中程弹道导弹,中东安全框架赖以存在的平衡将会被彻底打破(以色列的核优势将荡然无存,什叶派的庞大战略纵深将从根本上保证伊朗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的可行性)。
  届时。沙特等逊尼派国家为保证自身安全,必定相继拥核——在中东出现核扩散直至出现核战争。

  (三)、伊朗现政权的前世今生:
  1、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后的“中东博弈”: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伊朗的君主政权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关系良好,这个政权推行政教分离的现代化运动,美苏冷战时靠向美国,并接受西方的价值观。
  但是一场伊斯兰革命使伊朗彻底变了天,新诞生的革命政权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伊朗人质事件——美国大使馆被占领,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
  自此,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急转直下,伊朗也成为中东的反美急先锋。
  这次伊朗人质事件的核心原理是“新诞生的什叶派原教旨政权在外交层面做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在上世纪70年代,美苏两级争霸出现“战略相易:美国全球战略全球收缩、苏联全球战略全面扩张”的背景下,伊朗准备利用“美苏在中东方向战略层面上‘一紧缩一扩张’”的变化而形成的“战略迂回空间”来实现如下目标:伊朗以输出“伊斯兰革命”为手段,以统筹中东什叶派势力为切入点,最终实现伊朗“主导中东”局势,进而成为世界重要的一级的目标。
  伊朗的这个“外交层面的重大战略调整”将直接威胁到“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的安全运行。中东安全框架作为美国的核心利益,事关美元本位制的稳定运行,任何威胁石油美元安全的因素都必须遏制。
  注释1:新诞生的原教旨主义政权对“中东安全框架”的外在体现是:推翻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后,黄金价格迅速从180美元/盎司回落到100美元/盎司。这对上世纪70年代美国资本利益想通过“通过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而通过释放美元来迅速恢复美国国力”的全球战略部署严重不符。
  注释2:伊朗手握中东第2大石油储量和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储量,拥有近7000万人口,国土面积是伊拉克的3倍且以山地为主,实力不容小觑。
这个原教旨主义的新政权诞生之初,美国就马上扶持和怂恿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以“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千年恩怨为借口”发动了著名的“两伊战争”,目的就是为了遏制这个新诞生的伊朗什叶派原教旨政权对“中东安全框架”的破坏性。
  伊拉克60%的什叶派人口分布,使得当时处于统治阶层的逊尼派政权对伊朗“外交层面的重大战略调整”极为恐惧——伊拉克将是伊朗“输出革命”的最重要的一站,这是地缘政治无法摆脱的宿命。而美国也需要根除伊朗“外交层面的重大战略调整”对美国中东安全框架的威胁。于是美国和伊拉克逊尼派统治阶级“一拍即合”:伊拉克出人、美国出武器、中东逊尼派国家出钱,共同将伊朗什叶派革命“扼杀在摇篮里”。
  2、战争总结:
  ①、八年的两伊战争造成近百万人伤亡的代价。但悲剧发生的同时,战争也使得胜利者(伊朗原教旨政权)通过战争凝固了其政权在其国内的合法性,民意基础更加牢固。
  ②、美国通过“惨烈的两伊战争”暂时瘫痪了伊朗战争机器,大大的消耗了伊朗的综合国力,使得伊朗在美国恢复元气这段时间内(两伊战争进行八年之久)无法对中东安全框架造成“有效的威胁”,从而暂时遏制了“伊朗对‘中东安全框架’”的威胁。美国资本利益的战略目标有效达成。
  ③、通过“两伊战争”,萨达姆政权的综合势力得到空前的提升:通过战争完成了伊军队的现代化武器更新;逊尼派国家在“两伊宗教战争”中的美元援助使伊拉克国库充盈;并在战争中完成了对伊拉克完全控制。
  80年代的末的萨达姆政权将伊拉克的外交战略大幅调整为:通过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宗教战争”遏制了伊朗“输出什叶派革命”在逊尼派世界中造成的巨大影响力,再加上伊拉克当时中东阿拉伯世界世界首屈一指的综合国力,萨达姆公开喊出“统一阿拉伯世界”的口号,从而期望自己加冕“中东之王”的皇冠。中东的阿拉伯世界出现一个以伊拉克为主导的“完整的地缘政治力量”来参与国际博弈。
  这个“完整的地缘政治力量”必将破坏“中东的地缘政治平衡”,从而迅速打破“中东安全框架”的稳定性。
  注释1:“萨达姆手执弯刀搭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手执的弯刀上”组成的雕塑直接体现了萨达姆的野心:通过树立“以色列这个阿拉伯的共同敌人”来实现“整合阿拉伯世界”的战略目标。
  注释2:尼布甲尼撒二世是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就是由这些“犹太囚徒”完成的。

  (四)、美国全球战略在中东方向上演进过程:
  1、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在中东方向上的战略目标是:为“美国全球战略收缩”提供服务:
  1971年,美国资本利益先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对释放美元限制,后通过策划第四次中东战争来构建“中东安全框架”并将石油美元架构其上,继而通过两伊战争暂时遏制“伊朗——苏联”对“中东安全框架”的威胁。
  此时鉴于“美国全球战略收缩——力量衰退”的现实,美国暂时遏制住伊朗对中东安全框架的威胁(通过八年的两伊战争),从而使得伊朗无法对“美国当时全球战略——通过释放美元来恢复元气”构成致命性的危险就是“胜利”了,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博弈态势并不容许美国立刻解决伊朗问题,他的主要目标两级博弈)。
  2、苏东剧变后,面对日益嚣张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外交战略大幅调整”对美国资本利益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的威胁,美国资本利益发动了“第一次海湾战争”,从而彻底遏制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外交战略大幅调整”,从根本上保证了“中东安全框架”的稳定运行。
  此阶段、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的核心是:迅速完成对前“苏东集团”的肢解、收编,从而最大限度是吸收“冷战胜利后的战争红利”。美国在中东方向上的战略目标是:遏制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对“中东安全框架”威胁,但彻底解决萨达姆政权现在还不是“当务之急”。
  3、上世纪90年代,美国资本利益吸纳“苏东剧变”的“红利”完成后,先进行了内部整合:通过“97年东亚金融危机”来完成对日本主导的雁行模式的肢解后,从而消除了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后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对“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威胁,然后通过“北约轰炸南联盟”暂时压制了“欧元”对美元地位的威胁后。2001年通过911事件正式以“推进‘大中东计划’切入点”,来推进“美国资本利益主导的‘世界单级化’”目标。

  (五)、“伊朗核爆”的要义:
  1、美国资本利益“大中东计划”的推进过程:
  美国通过911事件成功蛙跳进欧亚大陆的心脏阿富汗后,2003年又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成功跳进伊拉克,东西两地数十万美军剑指伊朗,如果这根最难啃硬骨头被美国啃下来,则意味着美国大中东计划在伊朗这个点上完成合拢,从此中东无战事,美国将完全控制全球石油定价权,掌握全球70%的石油储量而形成的定价权的美国恐怕再也有没有什么力量能限制其(国家利益和资本利益)称霸全球,并以地球唯一主人的身份俯瞰这个蓝色的星球了,地球之王呼之欲出。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肢解了伊拉克逊尼派萨达姆政权。关于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可谓是众说纷纭,但在笔者看来,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为下一步肢解伊朗什叶派原教旨政权做准备;其二是为了控制全球石油定价权。
  2、“伊朗核爆”的要义: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为了阻止美国资本利益的“大中东计划”,从而给中国、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利益预留“崛起的空间”。三家联合让“伊朗核问题横空出世”。
  伊朗核问题的本质是:如果美国“用军事解决伊朗的方式来完成‘大中东’计划”,则中俄欧三家将通过“放手伊朗核爆”的方式让伊朗正式迈进核武器俱乐部,从而彻底打破中东安全框架。以此来阻止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问题来了,伊朗拥有核武器对美国能构成威胁吗?或者说伊朗拥有核武器能成为美国解决伊朗什叶派政权的障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21世纪初如日中天的美利坚军事力量来说,伊朗的正规军事实力(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伊朗国防军)在其面前根本就是小儿科,即使拥有少量的原子弹,在美国眼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美国真主惧怕的不是伊朗的军事实力,而是伊朗背后的正主,包括俄罗斯、中国和欧盟。二战后,美苏发动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国站向哪一方,另外一方结局必定是失败。1951年朝鲜战争中的中苏对美国(联合国军),1959年开始的越南战争中的中苏对美国(此次战争的失利直接导致美国全球战略从主动进攻变为被动防守,而苏联刚好相反),1979年开始的阿富汗战争中的中美对苏联(此次战争的失利直接其全球战略从主动进攻变为被动防守,间接导致苏联亡国)。如果伊朗在中俄基于各自全球战略利益的考量下拥有了原子弹,则意味着美国的伊朗战争面对的是由中俄全力支持的伊朗国防力量,基于伊朗的山地复杂地形,美国可能是否会被拖入下一个“越战”的境地,这个时候美国资本利益不会低估中俄支持伊朗的决心,因为这事关全球霸权的最终走向。
  综上所述,伊朗拥核武器的核心要义:在伊朗拥有核武器的同时,中俄必须同时(注意,必须是双方同时,缺一不可)发表政府声明,不准美国诉诸于武力,否则后果无法想象。就象每次朝鲜核试验后中国政府发表的外交声明一样(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妥善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
  我们说,伊朗拥有核武器的前提是中俄的军事力量必须同时对伊朗提供相应的保护承诺(包括输入武器装备、维护社会稳定的生活物资等),否则这种核武器就是空中楼阁,不会对石油美元造成根本性的冲击,以为美军随时可以突袭、炸毁这些核武器和核设施。

  (六)、全球大国其实都不愿意看到伊朗拥核,只是中俄和西方(西方)因国家博弈的需求和战略承受能力不同而给伊朗造成拥核的“战略缝隙”:
  1、本质上来说,主导世界的几方力量(中俄美欧)都不愿意伊朗拥有核武器,因为一个武装了弹道导弹和核弹(原子弹)的伊朗将对其他域外力量(包含中国)主导中东总是存在制衡作用。毕竟“核导弹”的战略威慑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伊朗国家战略的最高目标肯定是主导中东,如果伊朗主导中东了,那其他几个大力量(中俄美欧)还玩什么?中东就真的成了伊朗的中东了。
  2、中俄和西方(西方)因国家博弈的需求和战略承受能力不同而给伊朗造成拥核的“战略缝隙”:
  中国和俄罗斯国家最高战略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多极化”,只是在选择实现多极化的方法上大相径庭:中国选择“以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两种国际化)为基础,拉拢、牵制日本为核心,全力将国际局势向‘两极化’方向引导,并以“全力引导的过程”为切入点,将国际局势导向以中国最为有利(叙利亚战火外溢)的方式进入‘多极化’”。而俄罗斯选择“将国际局势导向以“中国在东亚方向以解决西太平洋安全框架,进而解决美元本位制,从而将国际局势导向对俄罗斯最有利的情况下进入‘多极化’”。

  三、概述中东国家的建国史:
  1、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中东大部分领土还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位于麦加的圣裔哈希姆家族(即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人)领导了阿拉伯大起义,在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帮助下阿拉伯人将土耳其人赶出了中东。
  按照哈希姆家族与英国人达成的协议。哈希姆家族的长子“费萨尔亲王”被分封为“大叙利亚地区(即包含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五个地区)的统治者”,次子“阿卜杜拉”被分封为“两河流域(今天的伊拉克)的统治者”。
  2、一战结束土耳其人被赶出中东后,英国人变卦了,巴勒斯坦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它是欧亚非大陆的交汇点,同时也是英国势力从埃及(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向中东方向渗透的桥头堡。于是战胜国(英国和法国)一合计,将大叙利亚地区(今天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划归法国,大巴勒斯坦地区(今天的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划归英国,但由于战前那个协议是英国人与阿拉伯人签的。英国人没有办法就把大巴勒斯坦地区割出来一片“外约旦”给了阿拉伯人。这片土地与先前双方协议缩水太多,阿拉伯人就将“外约旦”调换给了“阿卜杜拉”,而将“两河流域的伊拉克”调换给了“费萨尔亲王”。原因是费萨尔亲王的“战功更加显赫——或者说势力更加大”。我们看到今天“约旦国王”就是上述这个“阿卜杜拉亲王的后代”。
  费萨尔二世在1958年的政变中被害身亡,他的死象征著费萨尔亲王后代统治伊拉克时代的终结。后来的伊拉克进入了“伊拉克复兴党”的统治时期,直至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1924年,沙特家族在英国人的帮助下趁机夺取了哈希姆家族的祖地——麦加和麦地那实在的地区,从而建立了“沙特阿拉伯”直至今天。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在与德国的博弈中,为了拉拢大叙利亚地区对抗德国,英法宣布叙利亚独立。为了参加1943年的议会选举,阿弗拉克和比特鲁等人正式组建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后来这个党派传入伊拉克(更名为‘伊拉克复兴党‘)推翻了君主制并统治伊拉克长达40年。
  在二战后的民族独立大潮中,大叙利亚(法国在中东的殖民地)被刻意安排成了2个独立的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深受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影响,法国也在这两个国家分别扶持了少数派掌权,叙利亚的阿拉维派(巴沙尔所在的什叶派)和黎巴嫩的马龙派(信仰最原始的那种基督教,注释:基督教诞生于耶路撒冷,经黎巴嫩、土耳其、希腊传到罗马),法国的想法是以后这两个少数派政权依靠法国才能稳定国内政局,自己依然可以在大叙利亚地区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上述内容就是今天叙利亚和黎巴嫩这两个国家的来历。
  4、战后的巴勒斯坦地区,英国人为了继续保持这个地方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为了有效的切断中东阿拉伯同族对埃及(在苏伊士运河被埃及收归前,埃及一直是英国的傀儡)的影响力持续扩大,防止英国的影响力被有效的排除在中东,早在一战结束后就有目的逐步引进“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地区。
  终于,以色列这个国家在那本《旧约?圣经》的感召下,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今天的“以色列”。经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终于从英国的“奴才”变成了美国人的“马仔”,成为美国资本利益“中东安全框架”的“安全中心”。
  原先居住在这块地方上的巴勒斯坦人在的分成了哈马斯(主张彻底消灭以色列)和法塔赫(主张与以色列和谈)的两个大派别。
  5、科威特原先是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原先的英国人从土耳其人手中切割出来用于在波斯湾的一个落脚点(类似于香港),1960年在英国人的操纵下“宣布独立”。为后来的“伊科战争”埋下了伏笔。
  6、上述内容仅仅是简述,为的是大家先对中东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后面博主将从地缘、历史、军事等方面展开详细的阐述,先从伊朗开始:

  四、伊朗在中东的利益——什叶派之弧
  自从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国家战略目标就调整为:以输出“伊斯兰革命”为手段,以统筹中东什叶派势力为切入点,最终实现伊朗“主导中东”局势,进而成为世界重要的一级的目标。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历代领导人都在实践这个战略目标:统一中东的穆斯林世界,就像8世纪的波斯化的阿巴斯王朝一样:公元651年,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征服后,波斯人固执的选择了伊斯兰教中的少数派——什叶派,以保证自己文化上的独立性。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霍梅尼仅凭几盘录音带就在伊朗君主国家(美国支持的巴列维王朝)掀起滔天巨浪,建立了什叶派原教旨主义政权(精神领袖掌握国家最高权利),这种以伊斯兰宗教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的方式一度令其他拉伯国家恐慌,于是什叶派的身份使成了攻击的借口,一场宗教战争(两伊战争)拉开了帷幕:
  1979年伊拉克的萨达姆被美国人扶上总统宝座,条件消灭伊朗什叶派政权,这也符合萨达姆统一阿拉伯的理想。美国出装备,海湾的阿拉伯君主国家出钱(仅科威特一国出资达150亿美元,想想80年代中国的外汇储备还不足100亿美元)。战争的结果是伊朗打退了伊拉克的进攻,保住了革命果实。伊拉克也凭借这次战争成为了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
  伊拉克总共3500万人口中有60%的人是什叶派(大约有2100万),伊拉克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什叶派穆斯林,这还要追溯到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分家的历史: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后,到第4代哈里发(哈里发即为伊斯兰的统治者)阿里掌权时,统治阿拉伯帝国叙利亚行省的倭马亚家族(类似于中国唐朝的“节度使”)杀害了阿里后自立为哈里发。而阿里的追随者们不承认这个新的哈里发,该派只承认哈希姆家族(穆罕默德的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继承人。于是这部分人就成为了天生的反对派——什叶派,这部分人从麦加迁徙到两河流域的纳杰夫安家落户,并将纳杰夫作为什叶派的圣城,当然什叶派也承认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圣城的地位。2003年美国推翻伊拉克阿拉伯复兴党(逊尼派政党)的统治后,依据一人一票的原则,伊拉克就成为了什叶派的天下,逊尼派成为了少数派(还有一个更加少数的库尔德人),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矛盾也被空前激化(电视上经常看到伊拉克针对什叶派聚居区或者逊尼派聚居区的自杀式爆炸),什叶派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将伊朗这个什叶派的大本营视为最亲密盟友和战略伙伴,伊朗也需要伊拉克的什叶派来拓展自己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双方一拍即合。
  叙利亚执政的阿拉维派也是什叶派政权,在二战后的民族独立大潮中,大叙利亚(法国在中东的殖民地)被刻意安排成了2个独立的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深受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影响,法国也在这两个国家分别扶持了少数派掌权,叙利亚的阿拉维派(什叶派)和黎巴嫩的马龙派(信仰最原始的那种基督教,注释:基督教诞生于耶路撒冷,经黎巴嫩、土耳其、希腊传到罗马),法国的想法是以后这两个少数派政权依靠法国才能稳定国内政局,自己依然可以在大叙利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力。只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利亚靠上了苏联这课大树后就没法国人什么事了。后来伊朗宗教革命后,什叶派的共同背景使伊叙两国成了天然的准军事盟友。
  1981年第五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赖在叙利亚国土上不走,1982年的黎巴嫩正处于内忧外患,内战进入第7个年头,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黎巴嫩半壁河山,近60万名什叶派难民涌入首都贝鲁特南郊。这些难民没有住房,没有工作,也没有人关心。他们渴望返回自己的家园。于是,在当时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的一手支持下,真主党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南郊诞生了。真主党成立以来受到伊朗和叙利亚的大力援助。伊朗为真主党训练士兵,提供政治、军事和财政支持。真主党精神领袖法德拉称伊朗为伊斯兰运动的根据地,他本人同伊朗宗教领袖哈梅内伊有30余年的友谊。
  就这样,中东地区一个“什叶派联盟”呼之欲出: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而这条地带地形上呈现为一条弧形,所以作者为“什叶派之弧”,这条弧线的龙头就是什叶派的大本营——伊朗。这就是伊朗称霸中东的地缘基础。在伊朗看来中东是伊斯兰的中东,更是伊朗的中东。
  伊朗要在中东称霸,就必须站在伊斯兰教的天敌——以色列的对立面,为全体阿拉伯人出头。我们看到了伊朗前总统内贾德说:“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以色列拥有核武器,我们也要拥有核武器,这是伊朗为中东全体穆斯林的崛起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话绝不是心血来潮的发言,而有深层次的地缘政治目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中东逊尼派国家(如果:伊朗的死敌人沙特、科威特等)中60%普通民众支持伊朗拥有核武器,因为在逊尼派的心目中,什叶派是死敌,以色列却是天敌。中东谚语"我和我的兄弟联手对付我的堂兄弟,我和我的堂兄弟联手对付外人"。什叶派是堂兄弟,以色列是外人。
  伊朗只有不断的诉求核武器,才能给将色列视为天敌的什叶派(注:伊拉克、叙利亚和真主党为什叶派是阿拉伯人,伊朗为波斯人)和逊尼派阿拉伯人当领袖,才能当中东的老大,这就是伊朗现政权孜孜以求、不惜损害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而甘愿冒着被西方集团集体严厉制裁的后果,也不放弃拥核的理由。
  像中国人一样,波斯人历史上无数次的统治过中东这片热土,从波斯王朝、安息帝国、萨珊王朝到波斯化的阿巴斯王朝,伊朗有无数个理由恢复他们祖先的荣光。
  拥有核武是伊朗称霸中东、成为世界大国的必要条件,2003年中俄欧为对付美国而共同策划的伊朗核问题,对伊朗来说的天赐良机。
  安全框架彻底崩塌,美元本位制和欧元本位制的基础——石油美元被彻底废掉。

  标题三: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重大调整的内涵:“美国资本利益可能转移欧洲”的概念,或者说“欧美合体”的概念:

  一、“欧美合体”的历史背景:
  1、美国的“大中东计划”推进受到中俄欧三家联手推出的“伊核问题”的阻滞,从而迟迟无法完成合拢。
  从而2005年开始,美国资本利益试图通过“经济金融攻击”的方式来“拆解‘伊核问题’”上中俄欧的合作,从而废掉“伊朗核问题”的努力失败后转向通过“切断‘巴基斯坦通道’”来废掉“中国放手伊朗核爆的能力”,从而废掉“伊朗核问题”对美国资本利益推进大中东计划的阻碍。
  在推进“南亚战略”期间,美国资本利益通过引爆“欧债危机”来“威逼、胁迫”欧洲国家利益配合“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南亚部分)战略,欧洲国家利益死死的抗住了美国通过制造“欧猪四国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区和欧盟的攻击。从而始终没有配合美国资本利益是南亚战略:
  2、“南亚战略”失败的结果使得“美国资本利益”清醒认识以下两点:
  ①.如果没有欧洲国家利益的全力配合,美国资本利益根本无法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甚至连自身安全(美元本位制的安全)都无法保证。
  ②.通过“欧债危机”来“威逼、胁迫”欧洲国家利益配合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美国资本利益”开始转变手法和策略:既然我(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欧洲国家利益的配合,且“威逼”的方向想不通,那就“利诱”吧——欧盟死死的抗住欧债危机就是在等待美国资本利益的“利诱”。
  3、请大家一定要注意上述的关于“利诱”背景的描述,从而在逻辑上明白一个非重要的道理:“利诱”只是手法和策略,而不是目的。“利诱”的本质是“用‘鱼饵’钓欧洲国家利益上钩”。
  4、“美国资本利益”手法和策略从“威逼”转变成“利诱”,仅仅是改变了方式方法,其目的并没有改变:通过“利诱”的方法(策略)来实现其通过“威逼”没有实现的战略目标——完全控制欧洲(就像美国资本利益完全控制美国那样)来为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服务。
  5、上述内容就是“欧美合体”的历史背景:
  ①、对于美国资本利益来说,大中东计划的受挫使得美国推进“单级化”梦想依然破灭。美国资本利益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综合实力在推进全球战略中的“缺陷”。
  ②、2004年中俄欧联手推出“伊朗核问题”从而成功的阻滞了美国资本利益“大中东计划”的推进,而中国成功的利用“美国大中东计划迟滞”形成的战略空间(加入WTO后和平发展的黄金十年)迅速完成了“综合国力的蜕变”。
  今时今日,中国在基础工业数据、军工研发、经济金融层面已经对美国资本利益形成了“全面超越”的态势。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的全球博弈的基本面是:如果美国资本利益继续沿着既定的到来前行,那么完成“大中东计划”的希望将“非常渺茫”,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中国对美国资本利益完成“全面超越”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美国资本利益只有对其全球战略做出“革命性的调整”,才有可能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资本利益选择“用‘欧美合体’”的方式来实现其既定战略目标的原理。

  二、“欧美合体”的两种方式:
  1、第一种方式:“以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控制欧洲平台。从而不发生转移”的方式完成“欧美合体”。这是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的核心目标。
  2、第二种放手:“以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转移欧洲平台,从而将美国资本利益从美国平台转移到欧洲平台”的放手完成“欧美合体”。这是欧洲国家利益全球战略的核心目标
  下面分别详细阐述这两种方式:

  三、“美国资本利益”在“美国资本利益可能转移欧洲”过程中的真实图谋:
  1、美国资本利益控制欧洲的方法:
  ①.“美国资本利益”向“欧洲国家利益”展现“利诱(即鱼饵)”:承诺将美国资本利益在美国的“资金、技术、人才、政治资源(西太平安全框架、中东安全框架的主导权)转移到欧洲”,就像二战前后,欧洲各国资本携带“资金、技术、人才”转移到美国一样。从而与欧洲国家利益结合来实现其全球战略的同时助力欧洲在70年后将再次登上世界之巅。
  但目前,美国资本利益仅仅承诺先从美国出来,然后视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国家利益的对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的配合情况再决定是转移到欧洲还再次返回美国。
  ②.美国资本利益展现上述“利诱”的目的是让欧洲国家利益逐步放手“欧洲央行下调欧元基准利率,从而开始欧元QE,直至彻底放手欧元加入“4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量化宽松”的行列。
  注释1:4大央行是指“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
  注释2:“4+1大央行”的概念将在以后给出定义。这里暂时先不阐述,因为这涉及到两极化的概念。
  注释3:“欧洲央行加入大规模量化宽松(QE)的过程”也是“欧洲国家利益向欧洲央行让渡货币发行权的过程”。
  ③.只要欧洲央行从欧洲国家利益那儿攫取到欧元的货币发行权,美国资本利益就可能会摇身一变,完成从“美国资本利益”到“欧洲资本利益”的华丽转身——即欧洲资本利益仅仅是美国资本利益一个外壳。
  注释:上述内容的涵义是:美国资本利益向欧洲资本利益“转变”的通道已经达成,最终是否完成这个转变还要看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④.综上所述,欧元下调基准利率直至大规模量化宽松的过程,除了实现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抢劫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前面有阐述)目标外,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美国资本利益攫取欧元货币发行权个过程——即将“欧洲央行”变成下一个“美联储”。
  注释:直至今天,这个过程已经完成,现在欧洲央行的主导权在美国资本利益手中。
  ⑤.只要“美国资本利益”将“欧洲央行”的货币发行权收入囊中后,其必然会用各种手段收缴欧洲各个国家的“财权”。从而建立统一的“欧洲财政部”并完全控制它。
  注释:这是美国资本利益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而欧洲方向也已经出现“上缴欧元区成员国财权”的声音。
  ⑥.“制裁机制”成型后将助力TPP和TTIP的成型。而TPP和TTIP(其本质的是为了取代WTO)除了实现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控制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前面有阐述)目标外,还有一个功能:通过美国资本利益手中的工具(包括届时已经完全控制的欧元货币发行权、美元、IMF、国家清算央行、世界银行等等)及TPP和TTIP的规则来完成世界贸易体系的重构——即重新划分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从而将西方永远固化的产业链的最顶端(这部分内容作者将在“标题六”中详细阐述)。
  2、美国资本利益的真实目的:
  ①.利用上述方法和策略来实现对“欧洲央行”和“欧洲财权”的完全控制后,继而从各个层面完全控制欧洲,从而实现“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控制欧洲平台,从而不发生转移”的方式来完成“欧美合体”。届时,美国资本利益就同时拥有美国和欧洲两个平台。
  ②.届时,美国资本利益是转移到欧洲还是继续呆在美国的选择,将视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目标的具体情况而定。即主动权完全在美国资本利益的手里。
  3、综上所述,美国资本利益展现“利诱”的真实目的是“完全控制欧洲”而绝非“一定要转移到欧洲”(当让存在转移的欧洲的可能性)。
  同时,美国资本利益即使转移到欧洲,它也不会放弃对美国的控制:美国资本利益的真实目的是完全控制欧洲和美国两个平台来为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服务。

  四、“欧洲国家利益”在“美国资本利益可能转移欧洲”过程中的真实图谋:
  1、欧洲国家对美国的“利诱”的过程
  ①.用一个高盛前经理出任欧洲央行总裁马里奥-德拉吉来向美国资本利益展示:“欧洲央行”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美联储”。
  ②.从马里奥-德拉吉出任欧洲央行总裁后,欧洲国家利益将欧元基准利率从1.25%一路下调到0.05%,并且欧元已经加入“大规模量化宽松”的行列。
  ③.欧洲国家利益将“欧元开始大规模QE,从而距离加入‘四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量化宽松’”只剩最后一步;同时极力配合美国资本利益将“制裁机制”的成型也只差最后一步,从而让“美国资本利益”的计划成功也只差最后一步。
  ④.上述内容的目的是吊足“美国资本利益”的胃口:你(美国资本利益)的计划距离完成准备工作只差“最后一步”,而这“最后一步”的主动权掌握的我(欧洲国家利益)手里。
  ⑤.想让我(欧洲国家利益)配合你完成这“最后一步”的条件是:美国资本利益必须开始实质性的、不可逆的“转移欧洲”——即不要跟我玩“居中调节”的把戏。
  2、“欧洲国家利益”胁迫的方法
  ①.穷尽办法,将“中东安全框架、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北约”中一个以上的主导权从美国转移到“欧洲国家利益”手里。从而实现“牺牲欧洲国家利益就等于牺牲中东安全框架、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北约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态势。
  即欧洲平台的的安全就等于至少“一个以上安全框架”的安全。(类似于“日本的国家安全绑架了‘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安全”一样)。从而使得美国资本利益投鼠忌器不敢牺牲欧洲平台,同时“不得不”向欧洲转移。
  ②.穷尽办法,胁迫“美国资本利益”将其在美国“核心军工资产”和“国际贸易清、结算通道的控制权”先转移到欧洲。从而实现“牺牲欧洲国家利益就等于牺牲上述这些美国资本利益的核心资产”的目的。从而使得美国资本利益投鼠忌器不敢牺牲欧洲平台,同时“不得不”向欧洲转移。但这点实现起来比较空难,目前还看不到相应的迹象。
  注释:核心军工资产包括洛克希德马丁、格鲁曼、雷神、西科斯基、波音、通用动力及普拉特*惠特尼等。
  ③.如果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不可逆的转移欧洲,则若全球战略需要,美国资本利益只能牺牲美国平台。
  3、“欧洲国际利益”的真实目的:
  ①.最高目标:通过上述方法胁迫“美国资本利益不得不向欧洲转移”的过程中,伺机控制“美国资本利益”来为“欧洲国家利益”服务——即将美国资本利益“关进制度的笼子”。避免再次出现美国资本利益视情况“转移”到其他地方的情况出现。
  即出现“美国资本利益”被“欧洲国家利益”完全控制的情况。
  ②.最低目标:如果无法实现上述最高目标,则必须确保欧洲国家利益交出“控制权”前美国资本利益必须实质性、不可逆的“转移欧洲”。防止出现欧洲被美国资本利益完全控制而美国资本利益“没有转移欧洲”,甚至必要时牺牲欧洲平台的情况出现。
  即出现“欧洲国家利益”被“美国资本利益”完全控制的情况。
  ③.其他目标:美国资本利益在“转移欧洲”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到中国(俄罗斯)的强烈反击,此时,欧洲国家利益视情况(看那方的胜算更大、是否已经交出控制权等等)做出相应的反应:
  如果还未彻底交出“控制权”,则可能将已经转移到欧洲的的那部分“资产”收入囊中,同时反手联合中国(俄罗斯)肢解美国资本利益。
  如果已经交出“控制权”则可能联手美国资本利益做殊死抵抗。

  五、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相互“诱捕”:
  综上所述,“美国资本利益可能转移欧洲”概念本质是“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相互诱捕的过程”:
  1、在美国资本利益“完全控制欧洲”之前,“美国资本利益”是不会将“资金、技术、人才、政治资源(西太平安全框架、中东安全框架的主导权)转移到欧洲”大规模“转移”到欧洲的。因为此举将毫无疑问会使得“美国资本利益完全被欧洲国家利益控制,从而被‘关进制度的笼子’”,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将随之泡汤——为欧洲做了嫁衣。
  但这并不排除“美国资本利益”视国际局势发展的需要而发生“小规模的转移欧洲”的可能性,毕竟所谓的“利诱”还是需要“鱼饵”的,不然欧洲这条鱼怎么可能“咬钩”吗?
  所以,我们不能排除近期“美国资本利益”向“欧洲国家利益”让渡“部分中东安全框架”的主导权的可能性。但是否让渡还要看到国际局势的发展情况
  2、在没有看到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不可逆的“转移欧洲”前,“欧洲国家利益”是不会交出“控制权”的。因为一旦交出控制权,欧洲的命运就掌握的美国资本利益的手里了。即存在“美国资本利益”视国际发展的需要从牺牲掉欧洲平台的可能性的。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况是欧洲国家利益无法容忍的。
  3、综上所述,“美国资本利益”和“欧洲国家利益”在“美国资本利益可能转移欧洲”过程中各怀鬼胎、相互“诱捕”,甚至相互“捕杀”。
  同时,双方都清楚其中的危险性,但架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所以都在铤而走险。


  下面的内容待续:
  四、美国资本利益的概念:
  五、美国资本利益的力量分布:美国资本利益掌握的全球货币体系、金融体系、贸易体系的基础,全球三大安全框架。
  六、欧美合体(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推进全球战略的“路线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3 21:44 , Processed in 0.1093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