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47|回复: 0

安邦智库:项目融资问题可能阻碍稳增长步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今年中央政府可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实现稳增长目标。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家发改委的项目审批速度明显加快,项目批复的总体规模加大。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今年6月份一个月内,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基建项目投资金额已达2500多亿元。

  6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本月第二批获得批复的3个基建项目: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148.9亿元;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后,新增建设项目总投资148.6亿元。北京首都机场运行保障配套设施改造工程按照满足2020年首都机场运行保障需要目标进行,总投资5.06亿元。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10日发布了7个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批复,总投资额超过1200亿元。

  正如安邦咨询(ANBOUND)过去所言,财政主导的“投资一柱擎天”格局正在形成。从目前形势看,加大力度稳增长估计会成为下半年的政策主基调,很多大型基建项目也会成为今年稳增长的重要推手。

  不过,这种政策格局可能会受到融资问题的限制,弄不好,融资问题可能会阻碍今年的稳增长大计。现在,投资项目是大量批准了,但这只是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政策“路条”,项目如何融到资金?是关系到项目能否落地的大问题。挑战来自几个方面:

  第一,整体经济下行,企业活力不足,市场资金参与政府项目的积极性在降低。过去政府有大投资项目,企业只要能分到一杯羹的利益,都愿意参与投入。现在经过几年经济下行折腾,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如从前;而且项目的获利前景也不明朗,PPP到处遇冷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融资渠道没有结构性的改变。以往项目投资的途径分别是:国家财政、地方政府(主要是地方平台公司)、银行(商业+政策性银行)、国有企业,再有一部分是项目公司发债。现在在融资结构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是那么几种途径,PPP模式并没有成型。因此,项目落地的资金是个大问题。

  第三,地方债务负担沉重,财政管理趋严,软约束变成了硬约束。虽然国务院25号文展现出了弹性,但政策大环境并没有完全改变。地方债务扩张的路子基本上被堵死了,即使在地方发债上开了前门,但规模受限,杯水车薪,不解决根本问题,更谈不上支持数万亿投资项目。债务置换虽然可能陆续有来,但这都是拿时间换空间的存量债务游戏,主要用于处理旧的债务,归还此前的融资利息,无力支援新项目资金的增量需求。

  实际上,融资困难已经在地方上有所表现了。近期国务院和发改委分别警示,地方政府拿了中央财政的钱,但项目何迟迟不开工,投资落不了地。李总理为此还发了脾气,要收回财政的钱。为何如此?根本原因还是地方缺资金,项目配套资金跟不上,而融资环境也大不如从前。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我们看来,对于今年大量获批的投资项目落地的困难要有足够估计,在政策执行上也要有一定的弹性尺度,如果一味强努着要让投资落地,逼着融资机构放贷,可能会埋下更大的隐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2 18:57 , Processed in 0.1250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