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09|回复: 0

天天说钱:中纪委机关报谈股市,警告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3 20: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8日,由中纪委、监察部主管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在第二版刊发了一篇署名评论,文章提出:把资本市场的几棵“毒草”拔出来,是监管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

  “毒草”是谁?这篇文章还有哪些重要观点,它发出了什么警告?它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中纪委机关报的立场?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法治监管是对股市最好的呵护》,因此它是一篇向证监会等监管当局喊话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刊登在纪检部门的机关报上,本身就很有意味。

  它的核心观点大概有以下几个:

  1、合理警示风险、加强投资者教育,是监管部门的分内职责。

  2、在尽到提醒义务之外,还应加强监管执法,肃清一切违法、违规行为,法治化监管是中国股市最渴望的关键一招。

  3、让股民中的中小散户们“吃亏”的因素很多,不仅有正常的股价波动、“牛市”“熊市”的转换,还有内幕交易、“老鼠仓”,甚至是谣言的伤害。对于这些或无意或恶意的干扰行为,监管部门必须抱有零容忍的清查态度。

  4、监管时松时紧,容易引发更大的问题。有人统计美国的金融监管,往往在危机时严厉无比,随着经济的复苏、行情的向好,便“好了伤疤忘了疼”,开始逐步松手,让一些衍生产品蓬勃泛滥。结果,悲剧一次又一次上演——监管松懈必然导致泡沫过度,相当于加重了商业周期的负担。

  5、建设资本市场、繁荣市场经济,最终目的就在于富民。这个富民的过程,不等于政府强力推动“牛市”。

  6、面对市场合理的波动,政府最好的作为就是法治的监管。

  7、简政放权,一手放、一手管。该管的管好,把资本市场的几棵“毒草”拔出来,是监管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这份责无旁贷不能因时而变、因股市波动而变。

  应该说,这是一篇高水平的文章,观点犀利,针对性极强。随着股市的回暖,管理层呵护市场的心态显露无疑。至少在今年5月份之前的那段时间,监管的确有所放松。而且有那么一两个月,所谓“国家牛市”、“侠之大者、为国接盘”的鼓噪不绝于耳。我是最早对这种论调进行批驳的,但迟至将近一个月后,才有中央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这样层面的人物出场批驳,随后新华社也有所表态。

  中纪委机关报的文章,也明确批驳了所谓“国家牛市”的观点,原文是:我们建设资本市场、繁荣市场经济,最终目的就在于富民。这个富民的过程,不等于政府强力推动“牛市”,而是循经济规律来促进它的良性发展。

  文章中还有一句话也非常精彩:“面对市场合理的波动,政府最好的作为就是法治的监管”。

  其实我们能感觉到最近一个阶段,证监会等部门态度的变化。面对乱象,他们监管的力度在加强。这是非常明智的,否则将来的一地鸡毛是没有人替他们打扫的。而且10月之后,IPO注册制将全面实施。在那种制度下,监管更是证券市场的生命。如果不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市场会完全沦为一个没有规则的赌场,如果那样,还不如不改革!

  通过百度搜索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井桥夕”是一个比较活跃的财经评论员,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网站“海外网”以及京华时报的特约评论员,还为燕赵都市报等媒体写稿。

  这篇稿件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第二版右上角的位置,而且占据了两栏的宽度。虽然没有署“本报特约评论员”,也不是头条,但从版面语言上看,仍然比较重要。因此,虽然我们不能说这篇稿件完全代表了报社的立场,但至少是被认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5 15:50 , Processed in 0.1251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