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63|回复: 0

安邦智库:中国股市的“放大器”效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5 10: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4日沪深两市呈现惊险的过山车走势。沪指午后一度暴跌近5%,但随后在权重股带动下回升。创业板指数早盘再创历史新高,但随后盘中一度跳水跌逾7%,尾盘跌幅缩小,盘中巨震逾8%。截止收盘,沪指报4947.1点涨0.76%,深成指报17501.05点跌0.21%,创业板指报3943.47点跌0.97%。上证综合指数成交10026.25亿元,资金净流入65.46亿元;创业板成交2070.39亿元,资金净流出123.69亿元。

  股市在5000点之前出现大幅震荡,除了资金动能的推动之外,非常生动地反映出国内市场对股市的信心动荡。不夸张地说,当前国内市场心态处于一种风险来到前的“临界”状态,相当多的投资者都抱着一种高度警觉状态,随时准备“拔脚就跑”。问题是,投资者个体如果担心风险可以用脚投票,但这决不是政府决策层所想要的结果。“政策牛市”也好, “国家牛市”也好,股市被快速推高至此,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大量挤破股市泡沫带来的冲击力,是当前的市场难以承受的,由于大量普通投资者的参与,甚至有可能会引发社会混乱。

  股市的动能来自资金。有市场人士日前用预测A股极限净资金流入的方法来测算自由流通峰值,相关结果很值得参考。2006-2007年那一轮牛市,在资金流入端,股票从居民和企业(主要是居民)一共流入资金约3万亿元,占2007年末的居民总储蓄18万亿的六分之一。从其他配资和其他挪用银行资金渠道流入股市资金约有接近7000-8000亿左右。在资金流出端,股票融资1.07万亿元(包括IPO、增发、配股),交易成本大概在3000亿左右。市场在两年内一共净流入资金2.5万亿元,而A股的整体自由流通市值增加了7万亿元(从1万亿增加到8万亿)。从2008年开始,由于此前限售股股东禁售期满(2005年股改时承诺的3年限售)开始大量抛出股票,资金流转为净流出,导致A股2008年转入熊市。

  比较从2014年中到现在的这波牛市,居民和企业资金通过银证转账净流入股市资金约3.5万亿,券商融资资金净增加1.5万亿,其他如银行配资、伞形信托、P2P等流入股市资金约1.8万亿。而去年年中到现在发行股票融资一共9000亿元,市场交易成本5000亿元,券商融资利息800亿元左右。因此去年年中到现在一共净流入约5.3万亿,A股的自由流通市值约增加15万亿元(从10万亿增加到25万亿)。

  上述两个分析样本中,资金净流入和自由流通市值增加的比例都是约1:2.8的关系,即1元钱的资金净流入推动自由流通市值增加2.8元。按这个规律,市场人士试图通过推测出未来能够流入A股的资金,来大致算出自由流通市值的峰值在什么水平。

  目前的中国居民储蓄额约54万亿,去掉10多万亿被短期理财产品锁定的资金,能够活动配置的资金大概在42万亿多。如果峰值居民和企业流入股市资金达到2007年时的水平——居民储蓄的六分之一,那么大概有7万亿资金,此前已有3.5万亿资金入市,则未来还有3.5万亿。如果减去券商融资1万亿、配资和伞形信托等融资1万亿,年底资金进一步入市规模预计有5.5万亿。如果考虑同期整体资金流出2.2万亿,则未来还有3.3万亿的资金可以净流入股市,按照1:2.8的水平计算,未来A股的自由流通市值还有9.2万亿的上涨空间,也就是达到约35-36万亿的自由流通市值。照此计算,市场人士认为,35万亿的自由流通市值对应上证指数大约在6000-6500点左右。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大盘在3季度末之前就冲上去,即“快牛加速”模式。则可能至少有一半左右的股票融资和减持还来不及做,那么市场的资金净增加将不是3.3万亿,而是4万亿。那样3季度末可能达到37万亿的自由流通市值,对应上证指数约6500-7000点。从第4季度转向资金净流出,股市下跌。

  当然,市场人士上述估算是一种静态的推算,实际的股市变化要比这复杂得多,而且投资者不会静等着股指一直推升到转折点。安邦咨询(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提醒,如果有一部分资金在高位兑现投资收益,将会带来股市心态的巨变。陈功表示,如果A股5万多亿资金推动了约15万亿流通股浮盈,那么即便只有10%的入市资金兑现浮盈,市场将会呈现巨大的恐慌。

  中国股市的快速上涨是一种“放大器”效应。“放大器”是能把输入信号的电压或功率放大的装置,用在通讯、广播、雷达、电视、自动控制等各种装置中。在陈功看来,中国股市需要放大器,而且中国的股市只有在放大器工作的时候,大家才能赚到钱。如果因为要对放大器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控,政府也要以政策进场,这时候股市更是会出现放大器效应的叠加,这样也就更容易赚到钱了。但问题是:一旦放大器效应不能持续,该如何收场呢?陈功认为,情况无非两种:一种是启动阴跌,基本只跌不涨,锁定一批投资者;二是断崖式下跌,锁定一批投资者。但是,当股市这样变化的时候,将会有很多人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一旦这种情况发生,这届证监会的职责算是走到头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股市快速上涨要依靠政策推动下的“放大器效应”,一旦“放大器效应”减弱或消失,在目前是一种难以收场的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5 09:32 , Processed in 0.1094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