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2|回复: 0

安邦智库:地方政府需要选择性收缩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8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显著放缓。财政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7%,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1.1%(全国财政收入)、9.2%(中央财政收入)以及12.9%(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今年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都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

  房地产不景气是导致财政收入下滑的直接原因之一。财政部网站发布的新闻稿显示,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商品房销售额下降的影响,契税、土地增值税及耕地占用税三个涉房税种同比增速分别下降了12.5%、8.7%以及19.7%。更为直接的影响在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一项,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36.2%,拖累整体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33.7%。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1-2月累计,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4%,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8.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分别录得15.8%与16.3%的同比降幅;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增速更是同比大幅下降31.7%。以此观之,这样的市场形势预计仍将持续,随之而来的推论是,格外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将不得不面对财政困境。

  事实上,自去年地方债清理甄别工作开展以来,不少地方政府已经预感到了这样的财政困境,在上报数据时掺杂了一定水分。根据相关规定,地方债清理甄别工作完成后,城投平台的负债上限由此固定,只能存量滚动,无法继续增发。近期财政部联合四部委发文,要求进一步核查存量债务,试图挤出地方债数据的水分。据悉,前段时间,中部某省在上一轮自查存量债务时,便压去了1000多亿。中央政府的严厉态度,使得地方政府通过虚报债务增加发债空间的小算盘落空。面对呈现刚性上涨的财政支出,地方政府都在拼命找钱,希望通过寻找其他融资渠道,填补上财政的窟窿。

  中央批准债务置换无疑是一个好消息。1万亿的置换规模将覆盖年度到期债务的53.8%,有助于掌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但问题是,中央批准的只是借新还旧,以地方政府债券替换城投债;地方政府并不能借助这一方法,进一步扩大平台的资产负债表,新的融资依然没有着落。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安排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增加1000亿元,赤字部分由地方政府发债解决。但问题是,在地方政府发债与传统的地方债之间,仍然存在着结构上的差别。目前新预算法只将发债权力下放到了省一级政府,而市政建设与举债主体多为市、县两级,地方政府债券在满足市县两级政府融资需求方面,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可能必须接受这种“找钱无门”的现实。不仅如此,随着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未来都将纳入同级人大的监督之中,在制度上多了一道流程,不再能够随心所欲,这种束手束脚的感觉还将更加强烈。对此,开源作为一种选项,其空间将越来越小,即使当前地方政府所仰仗的非税收入,未来也将纳入监管框架。相应的,地方政府需要选择性的收缩,适度控制自身的发展规模。那些还停留在纸面上的新城、新区应当暂缓建设,将有限的财力用于在建项目,避免烂尾。最为关键的是,地方政府需要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PPP项目的建设与运营,用制度环境而非政策优惠来吸引企业。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新常态下的地方政府将作为制度的供给者、项目的发包方存在,而非事事都是自己捋起袖子就上。没钱、权力被关在笼子里,又怎能过于任性?今后在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可能更需要有选择地收缩发展。正如我们过去所说,收缩发展也是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4 04:13 , Processed in 0.0937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