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76|回复: 0

余丰慧:银行收紧伞形信托对股市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30 15: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27日,银行收紧伞形信托杠杆比例的传闻引发股市强烈反应。某股份制银行证实,股份制银行的确正在收紧伞形信托的配资杠杆(1月28日《南方日报》)。

  继收紧“两融”业务导致股市1.19暴跌后,一个传闻监管层收紧伞形信托又让股市惊魂又现。这再次证明本轮股市行情完全是高杠杆融资助推的牛市。可以说任何领域只要存在高杠杆融资,就必然出现泡沫,最终泡沫必然破裂引发风险。这是笔者始终认为本轮行情风险远远高于2007年的原因。也基本做实了关于本轮行情是央行放水行情、各路投机性融资高杠杆、高风险行情的观点。

  这轮高杠杆行情的高杠杆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融资融券排在首位,已经从去年6月份的4000亿余额暴涨到现在的1.2万亿元,半年时间存量暴增3倍。虽然证监会去年底对违规违纪机构进行了检查并通报处理,但总体力度偏小,至今没有遏制住其野蛮发展的状况。其次,P2P股票配资业务正在疯狂野蛮发展。融资融券杆杠率在2倍以内,而P2P股票配资杆杠率竟然达到了20倍,据说2000元“本金”就可以配资,基本没有门槛。第三个就是来自银行信贷资金高杆杠进入了股市。途径是通过信托计划的伞形信托。

  此前,笔者多次强调银行理财产品借助信托通道进入到了股市里,如果那时仅是猜测的话,而现在证明这种猜测是准确的。目前资金通过信托进入股市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阳光私募”模式,二是单一账户的结构化信托模式,三是“伞形信托”。相比前两种模式,伞形信托是近期资金涌入股市的主要通道,而伞形信托资金之所以大规模入市,主要是由财大气粗的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作为源源不断的提供者。

  所谓伞形信托,是指由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合作,结合各自优势,为证券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投、融资服务的结构化证券投资产品。实质就是用银行理财资金借道信托产品,通过配资、融资等方式投资于证券市场,并将数个小项目集合成一个大的信托项目。据说,伞形信托的配置杠杆率要远超于“两融”,可以达到4倍。也就是说一个投资者(所谓劣后投资者)出资500万的话,银行理财产品可以给其配资2000万元。

  市场预测目前伞形信托股票配资规模并不大,大概在4000亿元左右,况且都是股份制银行参与其中,大型银行没有开展此项业务。这个判断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通过伞形信托进入股市的规模可能不小于融资融券额度。这是基于这样两个判断。一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已经达到十几万亿元。而去年7月份以来受到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监管越来越严格的影响,特别是股市牛市来临影响,一般理财产品销售难度很大,使得理财产品向股票配资方向奔去,其中信托是主要通道。理财产品说到底还是换了马甲的银行存款等信贷资金,存款转变成理财产品,进而进入到股市。这个规模是非常巨大的。二是虽然多数是股份制银行在搞信托伞形股票配资,但是,股份制银行的资金来源中包括大型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筹资的资金。路径是:大型银行通过线下同业拆借形式将理财资金拆借给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投入到伞形信托股票配资上。

  基本判断是银行信贷资金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股市,并且是通过高杠杆率进入股市的。融资融券、P2P股票配资、银行通过伞形信托配资股票等,一般情况下只要控制好平仓线的话,配资融出者没有风险,风险都压在融入资金者。

  不过,一旦出现暴跌行情,银行、券商、P2P平台等融出资金方风险也会凸现出来。比如:1.19行情的暴跌,中信证券等股票开盘就跌停,如果连续几个跌停板,平仓根本来不及,融出资金方风险非常之大。而目前股市这种高杠杆投机性资金助推的狂牛市,最容易发生暴跌行情、几率非常高,因此,融出资金方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这种放水货币行情出现高杠杆风险资金进入股市是一个必然结果。危害性最大的是助推了整个市场风险。并且吸引各路资金蜂拥进入股市,对实体经济资金血液的吞噬效应非常大。

  此前银行理财产品通过同业拆借倒腾,再通过信托受益权返售产品进入到了房地产领域;这次又通过伞形信托高杠杆进入到了股市里,风险更加大了。银监会、证监会应该立即叫停此项业务,而不是降低杠杆率。

  融资融券业务被监管部门加强了监管,委托贷款被监管部门堵住了流入股市漏洞,这次又对伞形信托进入股市开刀。这已经释放出高层对目前的疯牛般股市的态度。投资者一定要注意股市高杠杆泡沫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2 23:35 , Processed in 0.1250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