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45|回复: 0

昊天经纬:世界军事格局之“体系对抗”(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0 09: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读者提出来的问题:“昊大, 麻烦谈谈俄罗斯的军力, 不少评论界都认为俄罗斯军力第2, 但你说在军事体系的常规打击方面, 只有美军才配做中国对手. 谢谢. 还有, 可否把中国高铁战略和核打击体系未完待续部分补充完整. 谢谢!”由于回答内容太多,我就把答案放在这儿:

  第一,俄罗斯军力强大的核心要素在于其“核武器库”和“核战略投送能力”的强大,这也是博主将俄罗斯列为与“中国、美国资本利益和欧洲国家利益”同等地位的“全球4大博弈力量中心”的原因。
  俄罗斯的陆基投送力量的典型代表: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海基战略投送力量的典型代表: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和布拉瓦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再加上图160和图95。俄罗斯的核力量依然强大。
  但这仅仅是核力量,常规力量有如何呢?
  第二、俄罗斯的常规军事力量依然“相对强大”,很多常规武器依然很有竞争力和创造力,但是“悲催”的俄罗斯“工业体系”和“基础软件”无法提供有效的“数字、信息整合”——即俄罗斯常规力量无法整合出强大“军事体系”:

  1、它在太空中没有完善的“数据交换系统”,而地面(或空中)的“数字交换系统”根本无法有效支撑俄罗斯“军事要素”所需的“传输带宽、及时性”。
  2、俄罗斯的各型军事装备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这从俄罗斯的舰艇上几乎集成了所有的战斗要素就可以看出来(没有强大的、有效体系支撑才不得不这样干)。同时,你看一下俄罗斯的航母上还装配了防空导弹就可以看到俄罗斯的航母没有军事体系的概念。尽管它是苏霍伊飞机、“S**系列”防空导弹很强,但短板也很明显:俄罗斯至今都造不出“能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也是问题频频。
  3、俄罗斯悲催的经济条件,被阉割的“工业体系”,已经完全落伍与时代的“信息技术、软件产业”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完全倚重“核力量”。
  总而言之,俄罗斯无法研制出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各型软件系统、种类齐备的各类卫星系统;这是俄罗斯军事力量的短板或者可以说这是俄罗斯综合国力的外在体现。
  4、俄罗斯的反卫和反导能力相比于解放军和美军相差太多,而在最新型的“高超音速飞行载具”的研制上面,俄罗斯根本就没有任何动静(它已经完全落伍了)。
  如果让俄罗斯用常规力量再打一次阿富汗,其悲催的常规军事力量一定会“拖垮整个俄罗斯”。


  五、上述体系仅仅应用于常规战争——下面开始分析核战争的情况:

  ㈠、全球性核大国的基本条件:
  1、全球性核大国必须拥有足够大面积的国土(即足够的战略纵深),这样才能抗得住第一波的核打击,并展开“二次核反击”的能力。
  2、二次核反击主要包含:路基二次核反击力量、海基二次核反击力量、战略轰炸机带核弹巡逻。
  ①、路基二次核反击:车载(火车或汽车)核导弹是“路基二次核反击”的中坚力量。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车载核导弹有俄罗斯的“白杨M”和中国的“东风41”。
  发射井内核导弹的生存能力不高——在第一次核打击中基本上就会损耗殆尽。它主要作为“先发制人”打击的利器。比如中国的“东风5”。
  注释1:中国东风41采用“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一枚洲际弹道导弹上携带多个分弹头(携带核弹或作为“诱饵弹”),弹道导弹进入太空后在不同的轨道面释放一个分弹头,使每个分弹头在循着不同的轨道攻击不同的目标。这样“反导系统”就的在多个的轨道面上进行拦截,增加了反导的任务和难度。
  与之形成对比的“一箭多星”是在一个轨道面释放所有的卫星(分弹头),这个技术要简单的多。
  注释2:俄罗斯的白杨-M采用“可控重返大气层载具(MARV)”的战略导弹——能够在大气层外间变轨道,增加反导的难度。
  ②、海基二次核反击力量:战略核潜艇携带潜艇洲际弹道导弹。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战略核潜艇搭载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有“美国的俄亥俄及战略核潜艇搭载三叉戟3潜艇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的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搭载布拉瓦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中国的094晋级战略核潜艇搭载巨浪2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法国凯旋级战略核潜艇搭载M51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英国前卫级战略核潜艇搭载三叉戟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核潜艇在大洋深处,不易被探测和摧毁,要比车载战略核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具备更好的生存力,海基二次核反击力量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二次核反击的中坚力量。
  ③、战略轰炸机带核弹巡逻:我们看到俄罗斯经常干这种事情,它的图95(或图160)经常携带核弹头进行 “环大西洋或环太平洋”巡逻。
  3、恐怖的核平衡:全球大国必须拥有“遭遇到核打击后任然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二次核反击’能力”,这样,相互之间的“核威慑”就达到了平衡(谁也不敢采取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否则等于自杀),否则就是单向核威胁。
  目前中国、美国、俄罗斯的“二次核反击”能均比较强大。法国稍微弱一点(陆基二次核反击力量比较弱小。国土面积太小,没有战略纵深,所以法国主要倚重战略核潜艇和M51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英国最弱(英国的情况与法国类似。同时前卫级战略核潜艇上搭载的三叉戟潜射洲际弹道导弹都是美军生产的)。
  “二次核反击能力”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专利”,目前参与全球博弈的四大力量中心就是 “中美俄欧”,其他国家都没有像样的“二次核反击”能力。
  可以说,对于中国来说,东风41和巨浪2是就是共和国的最后一道防线。

  ㈡、全球性核大国试图打破“恐怖的核平衡”的尝试:
  1、反导系统:
  ①、中段反导的原理:敌方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我方的天基远程红外雷达(或者“侦测(发现)、跟踪系统”中其他雷达)发现并锁定了它,雷达侦测将侦测到的弹道导弹上升阶段的几个弹道数据(前十几秒钟)通过 “数据链交换系统”与“地面作战平台和制导系统”共享。“地面作战平台”的超级计算机根据“跟踪数据”计算出该弹道导弹的“弹着点”如果是在本国,“地面作战平台”立即将“引导数据链和拦截数据链”分别发送给 “制导系统”和“攻击(或拦截)系统”,拦截导弹(海基或陆基)点火起飞,制导系统根据“引导数据链”引导拦截导弹进入敌方洲际弹道导弹的轨道后释放拦截弹头(即KKV弹头),拦截弹头上有伺服器(就像嫦娥3号浑身布满的那些小喷嘴——目的是微调着路轨道),这些小喷嘴不断的调整KKV弹头飞行姿态,并最终与敌方弹道导弹的相撞并摧毁敌方导弹。
  注释1:目前,真正掌握“中段反导技术”个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中国已经至少进行了3次以上的“中段反导试验”,均取得了成功。
  注释2:“中段反导”中的“中段”顾名思义就在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到再入大气层之间的那段空间。也是做抛物线运动轨迹的弹道导弹的最高段。
  ②、“中段反导技术”高于“弹道导弹的技术”,如果掌握了绝对的反导能力(注意用词),意味着废除了敌方在核武能力。即其对其他核大国拥有了单向的核威慑(核攻击)的能力。
  但是目前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中段反导”并不能保证100%拦截对方的洲际弹道导弹——即都没有绝对的中段反导能力。
  ③.末端反导技术:弹道导弹从太空再入大气层后直至弹着点之间的空间。这个领域翘楚当属俄罗斯的“S400、S500”了(俄罗斯玩这种单项武器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它就是玩不了“体系”)。
  末端拦截的优势是技术要求不高,劣势是如果敌方发射的时核导弹,即使拦截成功,核物质也会撒落到自己的国土上。
  2、反卫技术:现代洲际弹道导弹基本上都采用“复合制导(即惯性制导、卫星制导等)”的方式。对于洲际弹道导弹卫星制导(导航卫星如:GPS、北斗、格洛纳斯)的模式,如果能将其“制导卫星或数据链卫星”打掉。剩下的惯性制导(利用加速度表和陀螺仪组成的惯性测量装置测量导弹的运动参数,控制其按预定路线飞行的一种制导方式)方式就留给“中段、末端反导”去处理。
  不管是常规战争还是核战争,反卫尤其是高轨道反卫对敌方的“军事体系”或“反导能力”、“核攻击能力”都将造成极大的损失。
  军事体系中的“数据交换系统(中继卫星)”的轨道一般在3.6万公里左右,这也是反卫难度最大的一种卫星。“制导系统(导航卫星:GPS、北斗、格洛纳斯)”的轨道一般在2.5万公里左右。
  2013年5月13日晚,中国进行了一次“高轨道反卫”的火箭发射试验——火箭飞到了1万公里以上的高度。据信这次试验就是冲着“高轨道反卫”去的。


  六、综上所述,现代战争“军事体系”的核心是生产这些装备的能力——即必须拥有完整的工体体系(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
  以美国为例,美国资本利益控制着美国全部核心的军工企业或者说美国最重要的军工企业最大的股东是美国资本利益——即美军的“军事体系”的核心(包括核心硬件装备、核心软件、核心编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都掌握的美国资本利益手里。
  同时美国资本利益掌握着美联储(货币发行权)和财政部即国会——即美军的军费实际上是由美国资本利益(而不是美国政府)发放的。

  我在上面说了这么多,“核心思想”只有一个:美国资本利益完全控制着美军和盟军(日韩台),这种能力仅仅是“美联储”能力的延伸或者外在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2 23:4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