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14|回复: 4

清湖渔夫:资本循环与运动的社会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31 18: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本循环与运动的社会体(上)
——新资本论与行为经济学论纲
清湖渔夫

  内容提要:产品交换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货币是从产品交换关系中产生的。商业和资本起源于投机活动。交易关系的形成是由于买卖双方相向选择的一组活动,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例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资本活动推动了市场拓展和社会生产体系的资本化。资本扩展利润的努力是从降低资本预付总额和提高资本回流总额两个方向展开的。资本扩大利润的努力不仅推动社会分工的深入发展,而且导致了垄断的形成。利润来自于资本对劳动的投机,资本对劳动的投机跨越社会身缠与社会消费的两端。垄断资本也是市场主导资本。人,才是市场的主体,资本是人格化的,商品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性的对劳动产品的评价体系,社会价值来自于人们的观念互动。产业资本以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关系形成为标志,金融过程则是资本的私人占有关系的社会展开形式。因为资本对人的生存的控制,垄断资本进而控制政治权力体系,在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资本循环与运动的市场体系是人类第一个社会化生存的体系。

  正文

  在西方的经济观念中,因为供给和需求的概念被西方的经济学研究者主观地设定出来,所以他们的市场经济逻辑迄今为止仍然本末倒置,一度以所谓的“稀缺性”作为问题的核心;同时因为将人的主体性从市场中抽离,从而形形色色的商品以及用来衡量它们的社会尺度的币——这些被人占有的客体——取代了它们的占有者而成为市场的主角,西方的经济学说脱离了经济活动为了人的生存的本质,成为一种与人不相干的神秘观念体系或者臆想体系,而且这种观念和理论体系于如何改善人的生存及人类社会发展再也没有助益。从经济思想上回归人的主体性,进而重新认识人的社会性生存体系的构成及其运行,在这个体系背景下看待市场问题,我们才能回到所要探讨的问题的真相和本源。本文的目的在于,将人作为市场中的主体,从人的行为的角度考察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重新认识市场的社会本质。

  初始的产品交换关系和货币的产生

  早期的比较原始的产品交换活动以私人占有和剩余产品出现为两个基本前提。在社会分工——比如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等初步的社会分工——已经出现的前提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市”,也就是我们所知的赶集活动。集市的存在或者赶集活动的发生,是在偶尔的产品交换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偶尔的产品交换活动或许发生在人类活动的任何地方,比如村落之中的某个草屋前、田边小路等等人们可能相遇的地方,也就是在某个时点在某个地点上人们相遇了,对各自持有的东西进行询问并且一方向另一方发起互换的请求,并且就交换的物品品种和数量达成一致,于是交换发生了。这种直接交换都是各取所需,各自换得的东西用于自己的生产与生活目的。偶尔的交换活动给不同的人和家庭带来的生活上的改善(用粟米换到打猎的猎物)或者生产上的帮助(用兽皮换到弓箭)。因为某个地域上的人们从事不同种类的劳作,获得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开始扩大,在部落或者村落的首领的组织下,定期定点的“市”也就产生了。

  原始的产品交换活动中,一个集市的形成常常在人们的足力所及的短距离区域内,人们直接交换各自占有的产品并且形成初始的产品交换关系,以直接满足生存或者生活所需。这种交换关系是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交换的可能是不同种类或者数量的商品,他们的产品交换关系的形成基于不同的环境和参与交换的人们在现场各自携带的物品的差异,其内容也就五花八门。这种集市将不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一定距离的区域上相互有限联系起来,人们的生存也就开始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赖,并且开始促成这个区域内人们相互联系的生存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以多种产品相互交换所形成的市场。“市场”这个名词,从词源上来自于人们的直观考察,而所有的产品交换活动却是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因此市场首先是人的交换活动的总和,以多种产品的交换关系汇聚而成。

  在产品交换活动中,交换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商品的人们首先遇到的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多少的问题,以某个种类和数量的商品交换对方另外品种和数量的商品并且同意互换,是相当偶然的事情,交换比例需得到双方的认可;达成一致仍然是偶然情况,更常见的是双方不一致,患多患少。交换的中介物也就因此出现了,双方先与另外的某种被大家广泛接受的商品相交换,比如粮食,然后再用这种产品去换回自己合意的产品。于是货币这种中介物就出现了。货币出现并作为交换媒介的同时,又成为进行交换的不同种类产品和数量的统一衡量标准。

  货币首先是产品交换关系充分积累的产物,并且因为这种交换关系体系的存在而存在;如果没有产品交换关系体系的存在,那么作为货币的产品也就回归它的自然属性,被不同的人们拿来用于他们不同的目的。货币其次是社会观念的产物,它必须被参与产品交换的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由此成为交换媒介或者交换手段;它作为人们观念分歧的调和者,从而在这种交换体系中被参与交换的人们用于衡量产品的工具,对人们用于交换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成为这种交换体系中所有人的价值尺度或者社会价值尺度;正如人们赋予某个尺度标准,用来衡量长、宽、高等空间三维的变化一样。货币的价值尺度和交换手段的职能或者作用,是被加入到某一个产品交换体系中的所有人赋予的,而不是它自发的。

  货币的产生,一方面使得产品交换关系的广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扩展,使得用产品交换到货币的人们可以在等待某段时间之后再到集市进行交易,用货币换回自己可以使用或者消费的产品,这样货币就为在不同的时点到达同一个地点的人们进行产品交换提供了可能。如果货币还被不同地点的集市或者交换的人们所接受,那么持有货币的人可以在另一个时点和地点用货币换回他要使用或者消费的产品。因此货币的出现使得在不同时点和地点的相遇的人们可以进行产品交易,从而将他们的生产与消费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货币作为产品交换衡量标准的出现,产品开始出现价格。然而因为在不同时点或者地点上产品交换双方各自的差异性,同种的产品,甚至是同一批产品,它们在不同地点或者时点被不同的交换的双方共同赋予的价格,也会产生差异。

  商业与资本的起源

  货币的产生使得产品具有价格,而因在不同时点、地点和不同交换双方的不同所致的价格的差异性,又会推动利用某种数量的商品的价格差异进行投机牟利的活动——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在某个时点、地点用货币按某个相对较低的价格与某个产品的生产者交换,然后在另一个时点或者地点与另一个产品的消费者交换,再按照相对较高的价格换回更多的货币。他们不仅通过产品的再次卖出收获货币补偿他们在买进产品时的预先付出的货币,而且在卖出产品时收回的货币总额一般要多于再买进产品时付出的货币,因此在前后两次交换中能够获得一个货币数量的差额。他们以获得的来自价格差额的货币从市场中获取自身生存的条件和生活资料为生,并且扩展自己的事业。从事这类活动的人被称为商人。这类活动也就是新的社会分工——商业的起源。

  商人及其持有的货币或者用于交换的产品在市场中意义和作用因此发生变化。因为商人通过与他人交换获得的产品不是再用于自身的消费,而是用于商人的进行价格投机、谋取货币差额的事业,所以此时商人持有的产品才称之为商品。因为商人的出现,产品交换也就越来越多地向商品交换转变,从而劳动产品不仅仅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而且是用来牟利的劳动产品。而在商人手中的货币的功能也发生同样发生变化,除了用于商人自己的生活消费之外,越来越多的部分被用来从事伤人的投机牟利事业。这样商人及其持有的商品和货币构成最为初始的资本形态,也就是资本的起源。商人和资本的产生如影随形。

  资本是社会关系的范畴。就社会中资本存在的现实形态而言,资本的个体不仅包括这些被人占有货币与商品等客体,而且还包括占有它们的主体的人本身;在这个意义上,资本是人格化的,人与其控制、处置和应用的货币与商品构成资本的基本内容;一个人拥有的商品和货币的多少构成某个资本的个体特殊性。商人牟取来自于买卖价格差额的货币,被称为利润,这部分差额货币同样被商人所占有,也是商人从事投机活动目的所在。我们将商人将用于购买自己的生活所需的之外的重新用于扩大他的牟利事业的利润部分称之为资本的自然积累。商人的牟利本性首先来自于自己及其家庭生存下去的现实需要,其次利用资本的自然积累扩大其事业以巩固自己生存的物质基础。资本的私人占有形式在资本的构成关系内部一般而言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个的自然人对商品与货币的占有形式,这是最基础的私人占有,比如某个人占有的私人财产。还有一种是商人联合起来占有或者说是商人占有的联合体,在联合体内部,他们按照某种约定或者社会关系共同占有一批商品或者货币,在联合体外部,区别于其他的占有者;这种商人联合体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组织,被人们通常称为企业;这是一种有限的共有制。这种联合或者共有起因于商人们扩大他们事业的需要,同时也是股份制的前身。

  货币、商品或者商品化的对象只有和占有它们的人一起,才构成资本本体。而在既有的经济学理论中,人们将商品与货币当做资本的本身,这是一种误解。商品和货币作为人的占有对象,它们本身是客体。比如在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构成资本循环或者投机增殖的基本模式。但是在这种资本的范式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卡尔?马克思主张商品交换关系是人与人的(生产)关系,但是在他的理论著述中,作为人占有的客体的商品和货币本身,悄然取代了人的主体地位,而它们的数量特征的分析也就成为所谓规律描述的起点;于是商品和货币作为人占有的客体被赋予的生命力,似乎它们是自动地在市场运动,至于占有他们的人以及人的对商品和货币的处置意愿及其相应的行为差异,被所谓的“供给”与“需求”的两极范畴所简单化和轻率忽视;被人占有的商品和货币作为物,其数量和属性特征也就替代的人成为既有市场理论中各种逻辑的起点。

  交易关系的内涵

  在商人们将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活动中,商品的买方与卖方形成商品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关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潜在的买卖双方处于某个地域上不同的地理空间位置,因此他们有必要寻找对方,在某个地点找到自己的交易对手、克服彼此的空间阻隔成为交易活动发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一方即使到达能够开始交易的地点,他也有可能要等待它的潜在交易对手的到来,有可能是买方持有货币(这就是货币处于闲置或者储藏)在等待,也有可能是卖方持有商品(卖方自己储存商品)在等待。在某个地点等待对方、克服他们的时间隔离是交易活动发生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潜在的交易双方即使在某个时点并在某个地点相遇,他们也可能失之交臂,因为他们或许不认识对方,或许都不了解对方的意愿,那么他们必须传递信息或者信号,比如在集市上或者走村串户时大声吆喝、询问并且得到对方的响应。在克服时间隔离和空间隔离后相互传递交易意愿和信息成为交易活动发生的第三个必要条件。在观察人们在集市上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必要其条件达成的过程。即使是定期的,参与交换的人们都力图在接近的时点到达集市的所在的位置,潜在的买方有可能在集市上挨个寻找过去,潜在的卖方则在路旁摆卖并且传递信号、等待潜在买方的到来。

  交易关系却因为人的活动内容与特征的多样性,每一个交易关系的内涵都具有其特殊性。商品与货币的交易是通过人的买卖行为来实现的,如果我们以人为中心来观察一次次的交易活动,那么商品与货币的交易也就不再是一次简单的商品与货币的换位,而是买卖双方相向选择行为的结果。一次交易活动的完成,对买方而言,就是买方与卖方协商一致并且付款的行为过程,实际上在付款过程的背后还有选择以何种支付方式完成向卖方的货币交付,是一次付清还是分期分批支付,通过银行进行汇款转账至少要支付少量的结算费用,在早期的贸易中买方付款还有金银货币的押运费用;对卖方而言,就是卖方与买方协商一致并且交货的过程,而在现实中还包括运输、储存、质检、保险、售后服务等等内容,是一次钱货两清还是分期分批交货。很显然,因为行为方式的不同,都需要交易双方的劳动,而且这些劳动有可能被定价,比如支票费用和运输仓储费用,也有可能没有明码要价,比如商人和自己的伙计押运货物或者钱款从一地到另一地。而且在一次交易活动中,商人们之间有可能是交易某种某批的产品,也有可能混合多种商品,以不同的数量和价格进行一揽子交易。在完成交易的时间上,有可能只是短短几分钟,比如某个主妇到超市去买一壶食用油,也有可能跨域几年甚至十几年,比如按揭购买商品房。从交易环境条件和交易行为内容来看,我们很难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交易。

  就人的行为而言,交易关系的形成是买卖双方之间相互关联的行为组合。在双方的意愿或者意志上,双方进行至少一次行动、在交易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甚至是多次的协商,进而对双方应采取的行为进行约定;为了达成不同种类、数量和价格的商品与货币的互换而按照约定或者在对方认可的前提下采取各自的行动。同一个商人拥有的一批商品或者货币,与不同的商人交易,就构成一个交易关系簇,因此一簇交易关系的形成同样包含多组商人的行为。我们在交易活动中还可以看到双方共同制定“行为规则”的影子,比如我们常见的合同以及作为合同附件的不等的补充协议。如果某种包含某些内容和方式的成功的行为组合,在市场中反复发生,那么也就固化为商业领域的习惯或者惯例。这些习惯和惯例的产生历经很多次的交易活动,并且在这些失败和成功的交易活动中脱颖而出,也是对商人们最省事最有效的行为组合,将他们行为选择简单化和模式化,在时间上更快、更大的可能性上促成他们交易关系形成,达成他们各自的企图。

  传统经济学因为只看到商品与货币之间物与物的现象关联,关于交易的讨论常常简单地认为交易过程就是讨价还价以及物与物的比例关系,将市场的交换活动理解为商品与货币的换位,将人的主体作用扔在一边,自然地误认为价格是问题的全部,因此也就失去了交易活动中人的行为内容与方式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价格因素在商人们的交易活动中只是一个因素或者他们考虑的一个方面。

  资本循环和市场发展

  商人和资本从市场的中产生,又反过来推动了市场中交换关系或者交易关系体系的发育,不断拓展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任何商品从它的生产者向它的使用者和消费者转移,面临空间、时间和信息传递上的三大障碍。资本成为克服这三大障碍的强有力的手段。早期商人从异地到另一地的贩运为商品从处于某个地点的商品生产者向处与另一个地点的消费者提供了可能的联系或者沟通方式。早期在某个集市的坐商(集市上的店铺)及其购买储存则为沟通不同的时间到达同一个地点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可能。早期集市上的小贩吆喝、店铺的商品摆卖和招牌,以及近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交易双方的信息传递提供了可能,而且信息的承载者和发出者则是在集市上活动的商人或者资本本身。很显然交易关系的形成是克服这三大障碍的标志。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生存依赖或者联系至少需要一个维度的交易关系或者买卖关系的形成,如果一维的交易关系不够,那么就会产生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交易关系顺序链接合成的交易关系链条,从而打通商品生产者与商品消费者之间的关联。很自然地,在这种前后衔接的交易关系链条之间,相邻的两个交易关系节点就构成资本循环。资本循环首先为商人的生存提供来源,在对进行投机的商品的掌控上,商人是商品的提供者;而在获得货币之后,商人首先是消费者,然后才用利润进行资本自身的自然积累。因为商人的居间作用,市场交易关系体系也就是资本的循环体系。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群体、经营一个或者多个商品的商人群体、具有不同生活方式并且每个消费者消费不同产品或者商品组合的消费者群体,他们通过市场的大量维度的交易关系体系形成生产与消费的体系或者生存体系。

  资本预付与资本回流

  “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是我们所熟知的资本循环的范式,“货币——商品”的阶段是商人的购买阶段,商人和低报价的商品出售者进行交易,与不止一个的卖方形成多维交易关系,称为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也被称为资本预付阶段。资本预付过程就是商人购买商品并且达成对商品的实际占有、控制、运输与维护、直到“更多的货币”回收之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商品从一个占有人向另一个占有人转手,而且交易关系就是在这种转手过程中确立,并且在卖给它们的购买者之前,商人还必须对这些商品继续必要的维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商品以货币定价,而且交易过程相关的货币预付或者支出不仅包括投机的商品价格总额,而且还包括为实现商品的交易过程的各种支出,比如早期商人们雇佣的的伙计的吃喝住行用度、店铺或者仓储设施的建置、商人赴异地采购而旅行的自付开销、为了将商品送达商品的购买者的所在的而雇佣的人员车马费用以及沿途的关卡的通行杂费…。它们都包含资本预付范畴中。

  而“商品——更多的货币”的阶段则是商人的销售阶段,商人作为卖方和高报价的购买者进行交易,与不止一个的买方形成多维的交易关系,也称为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也被称为资本回流阶段。资本回流过程则是商人将商品再度卖给它的购买者并且获得货币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商品的购买者不仅支付商品的价格总额,比如约定由买方承担的各种杂费,比如卖方代垫的运输费用;为促成交易关系的完成,买方还有可能向向其他相关方支付费用,比如商品的检验检疫费用、零星的汇兑费用等等,他们处于协议的约定之外,同时却包含在交易活动的范围之内。

  从交易过程本身来看,对商品和货币的私人占有关系的变化,一方面发生在商品数量上,另一方面发生在货币数量上,它们都是资本循环的结果。因时因地而变的价格导致的买卖双方之间得失,最终在他们各自的占有关系和状态上反映出来。商品价格的高低和各项杂费的支付,意味着交易过程时时地地包含着分配的特征或者属性。

  无论如何,资本循环是由两个阶段并且以两次交易关系的形成而构成的。资本循环的目的是为了利润,也就是资本预付的货币总额和资本回流的货币总额之差。成本的概念是从资本预付当中衍生出来的,尽管这个概念成为人们的习惯用语。商人们对不同商品或者同种的不同数量的商品进行投机,从而确定的资本预付和回流的结果时就会试图确定商品单个的种类和个体在“生利”事业中作用大小,这样在商人投机或者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之前的所有预付通过商人自身的不同的主观计算方式和估计,分摊到不同的和单个的商品上,从而形成商品的单位成本。这种分摊方式具有商人自身的主观性,来源于商人内心的思考和计算,而且这种计算衡量与他们人无关,这一点可以在商人们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式上体现出来;从近现代至今财务会计核算当中,商人或者企业的成本与利润的计算方式即使经过一再的标准化,但是每一个商人和企业采用的成本计算方式仍然带有商人或者企业自身的主观意志特征。不过,因为成本概念的出现,资本循环的效果或者说资本的增殖幅度也就开始被商人们试图精确计量。

  生产过程资本化

  一般而言,在资本循环的过程中,商人是从两个方向上扩展其利润的,一个方面就是尽力减少资本预付的价格总额,另一方面就是竭力扩大资本或流的价格总额;这一点在所有的资本循环方式或者类型上都起作用。资本的投机当然以单一的商品为起点,然而随着资本的自然积累,资本循环能力提高,他们的资本循环与投机也就扩展到多种商品上面,从而出现综合性的商行或者贸易企业。不论是单个商品的投机还是多种商品的投机,它们在物品的自然形态上一般而言不会发生改变;也就是商人购进的商品种类和数量,除了一些损坏或者变质不堪使用之外,不会发生重大的改变。

  由于资本的自然积累而导致商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并且商人天然地要求降低资本预付,资本的运动也就由商品交换领域向产品生产领域扩展,比如商人开始购买或者开设作坊和手工工场,在直接获得商品来源的同时降低他们在既有的商业链条或者资本循环链条中的资本预付和单位商品的成本,从而生产过程被商人内在化于资本循环的一个环节。这个生产环节也就被资本化。产品生产过程的资本化在资本循环的方式上与商业过程中资本循环既有本质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在于,相对于商人而言,资本回流的价格总额同资本预付的价格总额相比较同样产生利润,从而资本循环的实质不变;由于商品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异性,即在资本预付的阶段,商人与其他生产者形成一簇交易关系,购进一批不同种类商品,而且这一批商品作为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准备;在资本回流阶段,商人与其他购买者形成一簇购买关系,商人出售生产出来的一种或者多种商品,而且销售的价格总额要超越资本预付阶段。生产过程的资本化前提和关键在于,商人从生产过程中获得的商品比从其他生产者手中获得的商品的单位成本要低得多,生产过程开始内在于商人的资本循环环节。

  以此为起点,资本也就像社会中的其他行业渗透和进驻,推动这些行业日益资本化。从而以资本循环为动力,以商品交换或者交易关系为手段联接起来的人类种种生产活动也就逐步开始形成一个社会性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劳动者处于每个行业生产过程的某个环节,从而被雇佣于占有这个环节的生产条件的某个资本或者商人,与商人形成雇佣关系,也就是资本与劳动者之间关于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关系;同时资本通过循环或者投机增殖,在自身所处的生产与交换环节与他的上游或者下游的资本各自形成交易关系簇。通过资本之间不同交易关系链条所组成的网络体系,社会生产被高度地组织起来。最原始的不同种类地自然资源的从产地开始,经过复杂交易关系途径在不同的商品占有者之间转手,经过不同的劳动者之手在不同生产环节进行加工,最终到达它的消费者手中,变成对人类生存有益的一系列商品。资本循环体系不仅将不同行业人们的生产,而且将生产与消费联系起来,将不同时间和地域上的人们的生存联系起来,推动了市场体系的发育和某个地域内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社会化。

  资本循环与社会分工

  资本循环不仅推动生产与消费的社会化,而且推动社会分工的不断分蘖和社会分工体系的复杂化与精细化。这种社会分工的深化是通过商品生产活动的专门化完成的,首先体现在资本循环第一阶段的变化,其动力来自于商人或者企业为降低资本预付或者产品单位成本的努力。我们知道,在某种企业中间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条件或者原料同样是以商品的形式购进的,成为其资本预付的内涵。在某种生产条件或者原料上,如果企业的外购的中间产品(生产条件和原料),其采购价格越来越低于企业自己生产而成本,那么以这种原料的生产方法或者生产条件的提供方法为前提的创新及其生产过程,就会从企业自产转为该企业的上游生产,从而诞生一个新的生产环节,比如运输业、保镖业、仓储业、广告业先后从商业中分离出去,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不同的汽车零配件生产越来越多地从汽车生产过程中独立出去,由不同的资本实体各自来进行。其次体现在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并且资本化。资本以这类技术为依托不仅创造新产品的生产过程,导致新的行业门类的产生,对社会生产体系进行革命性系统性的影响,而且还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并且大幅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随着社会分工体系的丰富和商品生产环节的增加,劳动技能的片面化和个人劳动专门化的趋势也就越来越显著和深入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在某个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只是成为其中一个工序或者环节的劳动者。同时由于所有资本循环在降低资本预付上的天然要求,某种商品或者相关联的一批商品的生产的企业内部和区域组织也就集约化,一方面在企业和地域空间上规模越来越大的生产组织活动以更多的资本的集中使用为前提,另一方面,因为劳动力片面技能的提高和在单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力成本的分摊最少,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却是最低的。这就是人们通常而言的“规模经济”或者“范围经济”。当然,社会分工体系不仅因为资本循环而分蘖,而且还会对既有的社会分工种类进行组合,比如资本循环所带来的交易关系体系变化,导致专门贸易向综合性贸易,百货商店向超市业态转变,以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和手机互联网络地形成而导致的超市业态向网络商城转变。

  社会分工体系发展变化的前提是资本能够找到新的运用领域并且盈利,从而不断织造新的交易关系簇,构造新的资本运动利益链条,降低成本并且扩大利润,催生新的资本循环模式的产生,排挤和摧毁旧的利益链。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而言的资本“创新”。在现象上我们就能够不断发现新技术、新的生产和交易组织方式的采用,不断通过低成本导致的商品低价格,将旧式行业、生产及其生产者排挤出社会生产领域,资本从而实现对旧式生产者的剥夺,从而这些行业的业主和从业者赶出来,作为劳动者加入新式的生产过程。资本循环体系的丰富过程也就是生产社会化和社会分工体系的迅速发展过程。人们不再单独地生产自身需要的全部产品,而是参与某种产品生产的某个环节;为他人生产;同时消费也依赖于更多的人。

  劳动力资本化

  在市场体系组成的人类生存系统中,人的生存所需要的一切都有赖于人的活动或者劳动来完成,一切人的生存基础——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都是人的劳动的成果。因为资本在市场中循环的缘故,将劳动者与他们的劳动条件(物质基础和工具)分离,也就成为资本的私人占有的社会格局;因为劳动者不得不与资本的私人占有者的占有物相结合才能进行劳动,其生存也就开始依赖于资本本身,从而处于被持续地剥夺状态,他们的劳动成果的一部分也就被无偿占有。这种剥夺过程是一个资本对劳动的投机过程,这种投机过程贯穿于社会性的资本循环体系,处于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两端;在社会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上的企业中,资本通过雇佣劳动者,支付工资,这是资本对劳动进行投机的起点,这种雇佣关系遍布于全部的社会生产过程——生产、交换、分配过程都是通过劳动者的劳动来组织和实现的;而在社会消费领域,资本又将劳动者生产的产品再以比工资总额更高的价格卖给生产他们的劳动者。这也是社会分配和消费不平衡不公正的根源,从而引起经济的周期性动荡。

  就商业本身而言,商业资本已经开始雇佣劳动,换言之在商业中已经出现雇佣劳动者。就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关系本身而言,实际上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劳动者自身的人身独立性,其二,他们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来生存。以雇佣关系为前提,劳动者因此与劳动条件和物质基础,比如土地、工具等等(均表现为资本占有者的私人财产)相结合,从而能够生产对他人有用的劳动成果。只不过在近现代以前的商业中,这种雇佣关系更多地被潜藏在劳动者对主人的人身被占有关系或者人身依附关系之中,从而与当时社会中更广泛的私人占有关系的时代特点相吻合。但是这种雇佣关系因为劳动者的人身独立性的上升而逐渐萌芽,比如很少的受过一定教育的家道衰落的“自由民”在商业中寻找“工作”;比如店铺的掌柜或者伙计,和店主协商食宿问题和按年度收取工钱。随着资本循环体系在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领域延伸,将越来越多的生产行业资本化,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家庭被资本循环逐步剥夺他们的个人所有并被卷入市场体系,劳动者将自身的劳动力作为商品与资本占有者交易,从而被资本占有者组合进资本的社会生产过程,作为其中的一个要素而被资本化。(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8: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循环与运动的社会体系(下)
——新资本论与行为经济学论纲
清湖渔夫

  市场主导资本

  在传统经济学里,垄断也叫独占,通常指资本对一个产业的控制,而且是从通常的产业方面而言的。而实际上最早的垄断不是出现在生产领域,而是首先出现于商业或者市场。一方面,通过投机,资本在市场中不断进行自我积累,从而占有社会财富尽可能大的份额;另一方面,经过积累的资本规模越来越大,使得资本在市场中的投机活动扩大,资本成为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的买卖对手,为它们在市场越来越具有主导和支配地位提供前提。因为资本随着投机活动成功而不断积累,导致资本规模的扩大,资本在市场成为尽可能多的市场参与者的买卖对手,在以低单位成本为基础上的低买进报价成为市场交易关系集中的最大买方,将其他高成本的同行日益排挤出他们所在的行业,同时因为他们在同行中控制越来越多的产品生产,处于既有的交易关系体系上的产品购买者又不得不从在市场中获胜的资本手中购买产品,生产者在高销售价格上成为市场交易的最大卖方,商人资本对市场人群或者交易对手的控制力也就不断强化,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地操纵整个市场运行。这就是在市场中资本走向垄断的过程。垄断不是因为资本规模,而是因为市场中的交易关系向垄断者集中,资本规模只是垄断的一个副产品或者必要条件,垄断的充分条件是低成本的生产和独特的市场地位。同时垄断与资本的自然积累与社会积累相互促进,资本的积累为以众多交易关系集中为特点的垄断的形成提供条件,而在低成本上的优势以及因为垄断形成给垄断者在销售报价上的话语权、其交易对手们按照垄断者的高报价成交使得垄断者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反过来又扩大了自身的资本自然积累过程,并且垄断企业因为高利润而引起其他社会资本的追逐,又推动了资本的社会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之间相互掠杀是必然的,投机失败的商人资本首先会在资本上损失,其次因为资本力量的萎缩不得不拱手让出其固有的交易对手人群,并且在不断的投机失败后黯然退出这个行业。在资本积累与集中过程中最终会有商人资本势力或者集团胜出,接手其他商人资本的交易对手人群将投机活动和市场运行继续下去,成为市场越来越绝对的控制力量,胜出的商人资本也就成为市场的主导资本。这个过程是一个马太效应过程。

  随着垄断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和行业上出现,直至对社会中所有产品及其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控制,社会的生产过程也就完全资本化。在这个体系中,垄断资本,或者市场主导资本对中小资本进行持续剥夺,迫使他们要么退出相应的生产领域;或者寻找更低单位成本的产品生产方法,比如开发新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本循环的交易关系体系进行重组。在市场中无法生存的资本,其占有者也就被剥夺,最终加入雇佣劳动者的行列。这样,一方面,以资本形式体现的劳动产品也就日益被社会中的少数人集中占有,另一方面,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得不靠出卖雇佣劳动来获得生存,从而所有人的生存都被资本所控制。资本在市场形成垄断是商人(资本)获得对市场中的人群的主导与支配地位的需要,也是商人资本投机获得利润的需要和必然。资本产生于市场,并在市场中逐步积累,垄断也就成为资本在市场确立统治地位的标志。

  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体系

  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的价值衡量标准走向统一,成为人所掌握的工具,并且被人用来简约物物交换比例计量的繁杂和消除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从而为市场价值的产生准备了前提。在货币条件下,单个市场参与者(买房或者卖方),对某个商品在交易之前,会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和衡量,这种看法,基于该市场参与者所知的有关这个商品的方方面面,包括习惯、经验和一些简单的逻辑,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商品买或卖的估价,即认为该商品值多少货币,愿意为此支付或收到相应的货币数量,这是一种认知活动。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其价格认知是不同的,这种认知,不仅仅包括估价本身——心中的价值衡量,也包括与此相关的方方面面,比如愿意买或卖的某种主观或者客观的条件,这些条件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作为基础。正是这种估价的差异,即该商品在不同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愿意支付和收到的货币量的不同,使得市场交易成为可能或者不可能。

  这种认知或者估价,随着该市场交易者与其他市场交易者的接触是逐步发展的。认知开始时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因为人们之间林林种种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接触,这种想法或信息在市场参与者之间交互传播,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认知开始交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始于买方的询价,相互了解对方的认知。在寻找的过程中,卖方如果能够找到接受自身估价或者报价的买方,就会有交易出现;否则,卖方会继续寻找新的买方。在一个区域有限和信息能够短时间很快传播的市场,较多的买方和卖方进入,会相互适应性调整报价;买方会根据所能知道的实际交易和其他人的报价,修改自己的报价,卖方也会同样修改自身的报价。这种报价的修改,显然是基于个人认知的传播与互动,从而认知逐步循着信息传递途径在市场人群中扩散反复回馈,产生倾向性。这种市场报价不是单一的,由于单个市场交易者信息来源渠道的差异和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单个市场参与者的价格认知具有片面性和有限性,只能根据有限的信息采取行动。要发展和扩大这种认知,就需要进一步获得相关信息,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其他代价;因此个别交易成功的结果使得交易价格之间存在差异,交易价格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一个高低的相互独立的序列,依买卖双方面临的问题的特殊性而不同。因为个别交易活动或者交易关系形成的特殊性,在特定的时点和地点上形成有别于其他交易关系的市场价格,同时构成市场价值的一个基本单元,交易价格同时具有观念性。

  在交易价格产生过程中,相应的市场参与者经验在积累,在一次次交易中会形成一些看法,这些看法在交易中反复在市场参与者之间流转和回馈,愿望和看法开始交锋,在讨价还价和不断的估价修正中逐渐趋于一致,形成市场理念。市场会越来越被这种理念所覆盖,一方面,因为这种理念的相关信息被市场所有交易者或多或少地共享,市场理念在越来越多的交易行动当中被支持和证明,理所当然和深信不疑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心理积淀过程。另一方面买卖双方的寻找过程和等待会大大缩短,市场因此也越来越组织化,市场有关各方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交易取决于相互需要,而稳定市场的形成则是观念趋同或一致的产物。就某种商品而言,它的市场价值产生于一定时间阶段内围绕这种商品的买卖活动;在一定时间阶段内,这种商品的市场价值也就由在这个时间阶段内和这个地域市场中所有商品价格的总和,换言之,这种商品的市场价值存在于这一组交易价格之中。这种观念的积累和趋同,就是市场价值。货币也就在这个市场交易关系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成为所有交易关系的结点和价值标准,市场既是交易关系的体系,也是市场价值的形成机制或者体系。商品的市场价值存在于参与市场的人们的观念体系之中,包括是非曲直、经验积累和逻辑思考等等,价格只不过是市场价值的标准化和可衡量的市场外在表现。市场价值在缓慢发展和很少变化的自然经济时期甚至代代相传。

  从资本的早期形态(比如长途贩运)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长途贩运过程中商人或者资本就将自己的利润意志贯彻到商品价格形成之中,在面向生产者购进的过程中压低自己的买方报价,而在面向消费者或者使用者销售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卖方报价;而且相应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相隔遥远,除了商人们给他们带来的种种定价“借口”之外,根本就无从知道和验证与商品交易相关的信息;实际上如果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建立信息传递渠道和商品的运输、储存以及交易的方式,也就没有了商人们倒买倒卖的可能性;商人们的活动首先是基于牟利产生,从而也就有了他们进行资本循环的动力。其次才是客观上将时间、空间和信息上隔离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结起来,同时商人们通过资本循环过程本身传递信息,并且将自己的想法与观念在交易关系体系中传递。

  在以资本为主体的市场中,垄断资本始终是市场的主导者,市场过程是主导资本控制和操纵的以人与人的交易关系为内容的行为过程,这个机制是由资本循环与投机推动的。在实际的资本行为中,出于扩张利润的需要,资本(商人或者企业)的作为市场卖方的对象选择,在多个买方存在并且卖方能够对他们进行比较的前提下,是从低报价的卖方向高报价的买方依次选择的;而在垄断条件下,垄断企业利用市场强势刻意压低自己的买方报价并且要求卖方屈从自己的意愿。而处于资本循环第一阶段的货币资本并不足以促动企业在购买过程中的提高报价,而且价格的形成不是与货币资本数量有关,而是取决于占有资本的人的利润意志。货币资本可能增加了,获得资本融通的企业的资本实力增强了,更多的是增加商品或者原料储备的可能性,资本预付向生产出来的产品分配同样是由控制企业的人来进行的,同时凭借这些物质基础对人的劳动进行吸收,而作为购买者出现的企业也就更有能力去压低而不是提高市场价格,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而在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亦即商品卖出的阶段,因为资本循环过程的具体特点不同,资本增殖却是通过商品销售过程中的交易关系形成而实现的,一方面这里的劳动吸收发生了,但是劳动的社会评价却是由商品的买方来认可的,另一方面,增殖部分及其多少不是由吸收劳动的企业本身来进行,而是由在生产出来的产品上形成的交易关系来认定。货币资本的价值转移是分期分批进行的,资本循环周转时间和频率也就各不相同,并且在卖出商品时不仅货币资本的价值转移部分或者全部完成,而且带来利润的价值部分。只要没有其他因素干扰,利润动机会将资本的垄断卖方报价扩展到市场的买方所能够容忍的最高限度。市场价格机制在空间或者资本投机的环节上表现为价格波,而是时间上表现为题材价格模式。在这里是作为“供给”方的商品卖方反而在要求提高销售产品的报价并且力争按照高报价成交,商品的买方则与此相反,而不是按照西方经济学所谓的“需求”推动“价格上涨”。

  在关于所有商品及其交易关系的层面上,人们在所有商品上不仅发展他们之间的交易关系体系,而且在维系一定地域上人们的生存的意义上这种交易关系的体系也是对劳动产品进行相互评价的社会性评价体系,这种价值体系之所以是一种社会性的价值体系,首先是因为人们为他人生产和劳动,同时消费依赖于他人,处于社会分工体系的不同部分和不同的生产环节,其次这个体系是以人的社会性,即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协作关系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广泛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它存在于交易关系之中,而不是的仅存于某个人内心的“主观价值”,也不是某个神秘外在所导致的“客观价值”。商人却对于利润的来源常常归因于产品的“自然价值”或者“客观价值”,也就认为作为自然物的商品本身能够自然“生利”或者“增殖”,在他们没有理解价值的社会性之前,这种理解也就是商品和货币的拜物教,商品与货币的拜物教是所谓“客观价值”的观念基础。

  市场价值因为不断的交换活动的发生,具有其内在规定性。首先,市场价值具有阶段性,即这些交换行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从而市场价值对应于这个时间段上市场参与者们的观念形态总和。其次,市场价值具有社会性,其形成以一个个交换行为的发生作为基础,也就是交换关系——这种人与人的关系的确立;而且由于市场交换关系的频繁和反复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联系也就得以扩展,这又丰富和巩固了市场价值的社会性内涵。再次,市场价值经常变动,即它是由在这个时间段上发生交换行为的市场参与者的观念或者看法构成的,是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或者意识形态组合,而且随着新的交换行为的发生,市场价值也随之变化。又次,市场价值体系的运行是被资本主导的,处于主导资本的控制当中;这也就是通常而言的垄断资本在市场定价权或者市场话语权,非垄断资本或者普通的市场大众只是市场报价的接受者。资本通过控制交易关系的形成,进而控制社会性价值体系的形成与运行,并且将资本的意志或者意愿贯彻到交易关系的形成之中。在资本的循环体系上,商人和资本竭力地推动交易价格的差异的产生,而在某个交易关系的环节上,因为垄断的形成,商人与资本又将市场的报价趋向一致。

  产业资本范畴

  资本的占有者持有它的货币,到达资本循环的起点,购买劳动工具、生产条件与雇佣劳动者,才能开始作为社会生产过程一部分或者某个环节的劳动过程。在这些不同的部分或者环节中运动的资本,我们称之为产业资本。产业资本范畴的核心在于资本与劳动者形成的雇佣关系,从而私有的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劳动条件等等人类生产与消费的物质基础才能与劳动者相结合,开始劳动生产,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因为生产的社会化,私人财产或者私人占有物同劳动相结合,一种产品或者一批产品从它的自然资源形态到它们最终为人们所消费和使用,不仅经过物质的时间递延、空间不断转移和它们自然属性和状态发生变化,而且还经过一群人的联合劳动。产业资本在它们循环的各个起点雇佣劳动者,并且以雇佣关系为条件占有全部的劳动产品,同时与产业链上的其他资本进行交易,完成自己的循环。在产业链条上,资本一方面吸收劳动并且支付工资,同时通过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实现获得各自的利润;这样,利润和工资从产业链的上游到下游层层累加,分配到不同的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上;在最终消费品的最后销售环节产业资本循环走到尽头。经过资本循环链条,处于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通过交易关系及其价格,获得总利润中它们的各自份额。所有的最终消费品的价格总额既包含所有的工资,又包含了所有的利润。

  在现象上,劳动者是自由的,他们不再在人身上依附于他人,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某个雇主形成雇佣关系,并且经过协商解除这种关系;而在整个社会性的市场体系中,他们却只能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来获得生存,在生存上形成对产业资本的依附关系,如果不被资本雇佣或者失业,他们就会失去生存依托。对劳动者进行剥夺和控制,是产业资本控制社会生产过程最为关键和核心的步骤;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劳动条件等等物质条件如果仅仅被某个人占有,而且这个占有者不运用他的占有物与其他人发生关系,进而加入资本循环过程或者社会生产过程,那么他的占有物也就不会变身为会下金蛋的鸡。私人占有的资本只有加入某个社会生产行业被使用,才能作为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并且在财富创造中发挥作用,这就是资本就业。私人占有物必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找到它的位置,如果这些私人占有物被搁置于社会生产过程之外,它们也就是废弃物。私人占有的资本之所以成其为资本,找到它们有利可图的运用领域或者途径是必备条件;因此资本同样可能被排斥于社会生产过程之外,成为私人占有者孤立的私有物,这就是资本失业。劳动者的就业与失业,是以资本的就业与失业为前提的;资本因为在社会生产体系的某个环节加入而有利可图,资本才会就业,同时雇佣劳动者;反之资本退出社会生产过程的失业,也就导致被它们雇佣的劳动者失业。

  在产业资本的推动下生产的专门化和社会化日益摧毁以前自给自足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从而对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条件的私人占有方式也就超越了以前的历史阶段。

  金融资本范畴

  金融过程首先是资本的私人占有或者社会组织个别的联合占有向资本化的社会生产过程配置的过程。资本的私人占有关系之所以是私人占有,是因为就某个主体占有的客体或者对象而言,他们的主体会排斥其他占有者对这些客体或者对象的占有,同时区别于其他主体形成的占有关系。之所以是占有关系,是因为在与劳动相结合之前,这些私人占有物的被占有状态可以通过资本授受活动形成一种在占有者之间发生的资本借贷关系,从而改变它们被占有的实际主体(人或者社会组织)和状态。占有者持有它的私人占有物,大多数情况下是货币,当然也不排除将商品提供给其他人或者社会组织使用;到达产业资本循环的起点,达成资本就业。私人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变,两者之间同样面临时间、空间和信息传递途径等等障碍,资本的私人(或者个别)占有者与它的实际使用者只有跨越这些障碍,进行资本授受活动,才能形成两者之间的借贷关系。这些资本的私人(或者个别)占有者与它的实际使用者,就他们的主体性而言,可以是个人与家庭,比如私有财产的所有者、私人作坊,也可以是社会组织,比如政府、企业或者其他社会实体。而就单个个体的资本而言,一般而言它只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加入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个部分或者环节。这种从私人占有物转变为社会生产过程的要素的过程,也就是私人占有物向某种或者一批产品的生产过程配置的过程,成为产业资本循环的起点。和商品与货币的交易关系体系一样,借贷关系同样形成它们自己的体系。依照借贷关系,资本的私人(或者个别)占有者将他们的占有物向与它们的实际使用者进行授受或者融通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金融过程。处于这个过程中的资本,我们称之为信用资本或者金融资本。金融过程是通过复杂交织的借贷关系体系完成的,我们将这个借贷关系体系称为金融市场。借贷关系体系是资本的私人占有关系在以市场为基本组织方式的社会生产系统中的社会展开形式。这也是私人占有的外在于人的生存资料或条件与生产社会化相结合的社会解决方式,资本的私人或者个别占有关系因此在不同的时点、地点和生产的某个环节得到体现。

  金融过程其次是资本的私人占有者对产业资本领域的劳动产品进行再分配的过程。利息及其诸多的表现形式不过是金融资本对于其增殖欲望的表达。金融资本关于资本增殖欲望的要求,首先是根据资本的私人占有关系,相应的孽息要求被认可,成为资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运用的前提,并且以私人占有者本身为主体,构建借贷关系;如果一次借贷关系尚不足以保证资本在产业资本循环领域中运用,那么就会有两个或者多个金融投机商加入进来,形成两次或者多次前后衔接的借贷关系链,直到私人占有物参与到社会生产过程中为止。其次,这种关于资本增殖欲望的要求的产生,由于产业资本循环体系的存在。产业资本循环,尤其是产业资本通过生产过程吸收了劳动者的劳动,并且在生产的层面上暂时占有了全部的劳动产品,在最终消费领域再将这些商品卖给劳动者,从而完成劳动产品或者成果的第一次分配;而对在劳动产品的第一次分配的资本的无偿占有部分还要依据资本的私人占有关系进行再分配,也就是产业领域中的利润循着借贷关系链条向它的初始占有者回流或者回溯。这种因为私人占有物而要求孽生更多的私人占有物的要求,不是因为这些占有物本身的自然属性或者某个神秘存在的赋予,而是因为资本对劳动进行投机的市场交易关系体系,通过这种社会化的体系中的资本循环对劳动者的剥夺和对劳动成果的分割;因此构成资本化过程的动力和动因。

  同样,因为资本授受或者融通过程中不同的私人资本在时间、空间、信息传递等等方面的不同,它们之间形成的借贷关系也就迥异。而且因为资本配置的实际数量及其孽息要求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的投机活动也就开始了,这就是我们通常而言的信用资本循环或者金融资本循环。从初始的私人占有出发,私人占有物通过借贷关系的确立,向产业领域配置;而在实际的产业资本循环产生利润和亏损后,利润和亏损又循着既有的借贷关系链条回溯和分配;这也就是金融资本的循环过程。对企业获得的利润的分割,必须服从资本的占有关系或者所有关系。归属于个人或者家庭的资本,最终能够从资本循环过程中获得多少增殖,不仅依赖于产业过程中利润与工资如何分配,而且依赖于金融资本的以何种方式和特点进行回流;它们都是通过市场进行的。劳动者的最终所得不仅取决于他们在产业过程中获得工资,而且也受储蓄参与金融过程并资本化的影响。利润资本化和储蓄资本化也就是资本的社会积累过程,它们共同构成新的私人资本来源。以金融资本循环为内容的这种体系的存在和反复运行,资本占有者的利益意志或者意愿通过这种体系得到充分表达,在现象上也就表现为利息。

  金融资本循环存在“马太效应”.持续走向垄断的局面在金融或者信用市场同样存在,金融市场的垄断资本同样主导这些市场的运行,并且对中小资本进行绞杀,将中小资本的损失转化为自己的利润,同时维系金融或者信用市场体系本身的运行。

  商业与金融服务业

  正如商业奠定了商品市场的社会基础和物质条件一样,金融服务业同样奠定了金融市场的社会基础和物质条件.这两个行业虽然归于产业领域,但是它们在整个社会生产与消费当中起基本的组织作用。在商业中资本同样雇佣劳动,并且通过它的行业功能,将社会生产的各部门和各个环节联结起来,从而所有的社会劳动者在这些行业中与生产工具、物质基础和条件相结合,生产出自己的劳动产品。金融服务业与商业的功能类似,其目的在于解决私人占有关系如何在社会化生产体系中展开的问题;金融市场将归属于私人的物质资源和生产条件聚合起来,通过借贷关系体系这种私人占有的社会展开形式,配置到具体的生产过程当中,并且以此为前提和条件,资本的占有者要求参与社会劳动产品的分配和获得他们个人的份额。

  政治权力体系的资本化

  政治这个行业作为一种社会大分工的结果,其本来意义在于某个地域上的人群通过组织和联合来对抗自然,同时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互济,进而谋求这个人群的集体生存。而到了资本主导的市场体系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进行组织和融合的时代,大资本势力集团或者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控制人类生存的前提下,对政治权力体系进行资本化,资本赚钱获利的基本价值观通过市场体系在社会中生根发芽,迎合几千年以来的个体生存欲望,发展起近现代的社会观念体系,并对对国家观念进行改造。以资本的社会价值观充分普及为基础,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开始通过人与人之间在生存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对政治行业中的人们的生存状态进行影响和控制,与政府官员结成利益共同体,达成资本的民主与共和,从而建立对社会的全面统治。作为资本控制国家的结果,政府或者政治权力体系成为资本赖以循环与运动的社会体系的一个部门或者环节。

  在政治权力体系融合进资本循环与运动的社会体系之后,政治权力体系也就成为用“民主”和“共和”纠集起来的垄断资本势力集团的手段和工具。一方面,资本的价值观悄然替换维护集体生存的国家观念,资本的意志和愿望被披上国家政治大义的外衣,并且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现象化,按照有利和有用于资本循环获利的原则,既鼓励、保护和约束资本的私人占有者,又鼓励和约束劳动者;从而维持资本控制的社会性生存体系的运行。另一方面,在市场中社会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发生必须以资本能够获利为前提的原则同样在政府活动中得到贯彻;不仅有悖于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利益的政府活动无从展开,即使是为了改善社会大众的集体生存状态,而且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利用它们实际掌控的权力不断侵蚀一个国家治下所有人的集体生存基础,对企业(资本的社会个体)和个人减免公共责任,比如减税或者免税,动用政府财力对企业和个人进行资助,比如补贴和政府贷款,将公共财政利益私有化。政治腐败不过是这种私有化行为中不合法行为的称谓,贯彻资本私有意志的法律和执法,不过将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对公共财政基础的侵蚀活动的不正当性合法化了。政府体系因此面临持续私有化和资本化;一方面,垄断资本通过高价向政府兜售产品,极力扩张公共消费,从中获得暴利,比如美国政府的国防军事采购,从而持续削弱一个政府治下所有人的集体生存基础,比如社会基金被挪用;另一方面,垄断资本在进入公共消费领域进一步加强了对政府运行的控制,公共财政基础的削弱使得政府的日常运转依赖于垄断资本提供融资,国债规模越膨胀,政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就越丧失。

  如果对国内的劳动者人群的剥夺已经发展到他们生存的底线,资本失业和劳动者失业广泛发生,资本的利润来源日益枯竭;资本循环也就开始转向国外。在垄断资本控制和操纵政治权力体系运行的情况下,对他国的公开欺诈和战争就会成为必然手段,其核心只能是在国外谋取利润,比如要求他国开放市场体系允许本国垄断资本进驻,为本国资本寻找新的循环途径和利润领域;或者通过战争进行武装抢劫,直接控制目标国家的政府,通过资本输出占据这些国家的产业与金融命脉,将本国资本的统治以市场为手段扩展到目标国,获得新的资源产地、劳动人口和市场。

  政治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同样被纳入垄断资本的控制之下。

  资本循环与运动的社会体系

  市场既是社会生产组织体系又是社会分配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金融资本成为产业资本的上层建筑,货币资本成为产业资本循环领域和信用资本循环领域的联结环节;前者通过金融资本的借贷关系或者循环体系,将资本的私人占有关系在借贷关系体系中展开,后者通过产业资本循环体系,吸收劳动,在产业链的网络体系中进行循环,同时完成对社会劳动产品的占有和投机。资本的私人占有关系和产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雇佣关系,构成资本循环与运动的社会体系中最基础的两种关系,社会生产过程本被资本化,是通过这两种关系来实现的。

  人的集体生存是人类生存组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政治行业或者政府体系本身是为人的集体生存服务的,因为垄断资本对政府治理下所有人的生存进行控制,从而也就将政府体系纳入到资本统治的轨道。资本化是以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对社会中所有人的价值观进行改造为前提的,垄断资本势力集团或者阶层通过向社会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影响社会中人们的群体行为和个人行为,从而“证明”市场中资本循环与运动的正当性与公平性,不仅包括资本的私人占有关系体系的正当性,而且包括劳动雇佣关系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以此为条件,资本的价值观或者意识形态在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还上升为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法律制度体系。法律和制度不过是人的意志的产物,也是价值观念的社会现象形态。资本通过掌控政府体系,在国家大义的外衣下将垄断资本势力集团的私利欲望贯彻到法律制度之中,通过国家暴力来影响、约束甚至予夺这个体系下所有人的生存状态,塑造人的观念构造和社会行为模式,以法律执行来强行调整之。政府的体系的运行一方面明确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雇佣劳动关系,另一方面,政治过程意义在于确保它的体系中所有人都必须按照资本的意志来进行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从而资本循环所必需的种种市场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在人们的行为中如期产生。这样政治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全融合,构成了资本运动的社会体系。这个体系也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化生存体系。

  参考文献:

  《交易关系与市场过程》,清湖渔夫;
  《企业与产业资本循环》,清湖渔夫;
  《更低成本费用驱动下的产业组织变迁》,清湖渔夫;
  《产业组织中的垄断》,清湖渔夫;
  《资本化:从产业网状结构到经济结构》,清湖渔夫;
  《信用、信用市场及信用资本循环》,清湖渔夫;
  《金融市场的资本绞肉机》,清湖渔夫;
  《金融过程和利率双轨制》,清湖渔夫;
  《论经济周期》,清湖渔夫;
  《市场价值与货币》,清湖渔夫;
  《资本与国家的关系》,清湖渔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1 22:1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教条丢得还不够多!重评一切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 00:27: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部份最后一句话有点突兀。人类第一个社会化生存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8 23:0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