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00|回复: 1

寂寥繁华:老子的方案——敢问路在何方(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5 16: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敢问路在何方(2):老子的方案

  “小国寡民”是老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一构想的深层理念是自然主义,无为则是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方法。“小国寡民”的社会改造方案包括政治与人生两个方面。在政治上,老子主张实行无为而治,尽量减少政府的意志和不必要的干预,使人民与政府相安无事。在人生方面,老子主张减损贪欲和智巧,化简人际关系,恢复和保持人心质朴淳真的自然状态。这些构想都是老子针对时弊提出的,反映了道家学派的社会批判精神。

  老子关于理想社会的思想渗透于他的政治主张的各个方面,只是比较零散,而在第八十章中,老子对他的社会理想进行了集中的阐述: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我们看到,在老子构想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国土狭小,人民稀少;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先进器具,却并不使用;人们爱惜自己的生命,不轻易冒险向远处迁徙;人们不出远门,虽有车辆和船只等便利的交通工具,却没有必要去乘坐;人与人之间没有争斗,国与国之间没有战争,所以虽有兵器恺甲等暴力用具,却派不上用场;人们的生活简单淳朴,不需要高深的文化知识,仅用祖先们用过的结绳记事的原始方法就足够了;人们有甘美的饮食,美观的衣服,安适的居所,欢乐的习俗;邻国之间可以看得见,连鸡鸣犬吠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得见,但人们彼此间互不干扰,相安无事,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这简直是一首和谐美妙的田园诗,一个充满和平与欢乐的桃花源。

  “小国寡民”不仅是老子为他理想中的“国家”设计的蓝图,同时也是他对现实社会的改造方案。老子的理想社会论同他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理想的社会是实行无为而治的,而能够真正实行无为而治的社会也就是理想的社会。诚然,“小国寡民”在形式上是复古的,老子为了让人们保持淳朴自然的童蒙之心,主张弃先进的文明成果而不用,“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种对待人类文明成果的态度是不足取的,然而在这一复古的迷彩下却潜含着对现实的超越。这一点,我们还须对照《老子》第五十七章来论证。《老子》五十七章指陈了智巧之害: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可见,老子是有见于“智巧”对人类真朴本性的破坏和造成的社会问题,从而主张弃绝智巧,以使人心返朴归真,把自然无为作为施政的指导原则,以使社会恢复治理。因而与其说“小国寡民”论是要退回原始社会,不如说是对现实社会的变革,它表达了老子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试图改变之的决心,尽管这种不满和改变有欠积极改造的进取精神。在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老子及其创立的道家学派对现实的揭露和抨击是最激烈、最无情的,即使在老子对理想社会的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中,也跃动着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因而,“小国寡民”实质上是一种相当激进的政治思想。在老子看来是医治社会病症和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的有效途径。

  在老子构想的理想社会中,政府的作用减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没有刑罚律令等强制性的约束规范,也不需要仁义忠孝等自觉的道德规范,人们单是依循自然形成的古老习俗就可以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庄子·天地》发挥老子的这一思想时说:“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这种完全出于本性本能的、毫无居心的,既不知其实又不知其所以然的道德,比起必须依靠人为灌输的道德应该说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这也是老子对当时早已形式化和工具化的道德现状的批评和纠正;这种天然形成的和谐与秩序,比起必须要靠道德规范和法律政令来维持的秩序,应该说是一种更高的秩序。其所以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和秩序,就在于它是出于自然并符合自然的。

  在这种理想的社会中,人际关系也简单到了最低限度,甚至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为什么不主张人们互相往来呢?我们可以同儒家的相关论述进行比较。孟子在回答滕文公如何治国时说:“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可见儒家治国,重在道德教化,在他们的国度里,仍然有奸民盗贼,故须邻里守望相助,仍然有疾困患难,故须互相救助扶持。而在老子的理想国度里,人们无病无灾,无患无难,自足自乐,人们无须互相扶持救助,而如鱼儿一样相忘于江湖。在老子和道家看来,同那种在患难中相濡以沫相比,这种简单朴实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虽然少了一份脉脉温情,但却是更为可取的。其所以更为可取,就在于它更符合自然的原则和价值。

  总之,老子在“小国寡民”一章中,通过对理想社会的设计,提出对现实社会的改造方案。同时,他告诫统治者,要尽量减损个人的欲望和意志,奉行自然无为的原则,如不能以民为本,胡作妄为,一意孤行,不断加重人民的负担,则终将被人民所厌弃。可以说老子是最早系统阐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条历代统治者的重要政治经验的思想家。

  一切以条件为转移。每种思想学说都有适应自己的特定社会条件。一种学说在某个历史时期能否发挥重要社会作用,关键看其是否符合该时期的社会条件及其需要。尼采曾经感叹:“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这完全符合老子哲学的历史境遇或命运。老子哲学发挥重大社会作用的时代在历史上之所以久久没有到来,应当从老子哲学的主题及其根本宗旨入手分析。老子哲学的主题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探索,其根本宗旨在于为人类确立既符合宇宙大道又适合人类本性的生存方式。为此,老子通过对宇宙本体、人类本性和文明状况的深入研究,确信在人类经历过的自然生存方式和文明生存方式中,唯有自然生存方式既符合宇宙道德又适合人类自然本性。由此他生张抛弃社会文化、文明,复归没有文化、文明压抑和污染的自然生存方式,实现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生存理想。正是这种主题思想及其根本宗旨决定了老子哲学在历史上的不佳命运。

  老子哲学的主题和宗趣及其人类学价值,只有在社会文化、文明发生严重危机的时代才能被世人深刻理解。在这个时代,社会文化、文明陷入严重异化状态,对人类的危害全面爆发并日益猛烈,以致威胁着人类生存根基,使人类面临毁灭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势必质疑文化、文明的合理性和价值,以致对其产生恐惧和憎恶心理。如此,过去久隐于潜意识中的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人性趋向就会被空前强烈地激发于意识层面,与老子以自然为核心理念的哲学思想相遇,从中得到深刻广泛的智慧启迫。从此,老子哲学就不会再像历史上那样“和者寡”、隐多显少、久遭冷遇了,而会枯木逢春,大放异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1 12: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尼玛!这种水平和那个“如松”差不多,也来解读老子!
老子的思想如果是叫人回归“原始的森林法则”时代,那他还会穿越几千年,依然璀璨?再问:都“茹毛饮血”了,整天“狼奔豸突”滴,还怎么“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心理阴暗的人,会自然把别人也设想的更阴暗;水平差的,也就觉得别人不与他,即时伟大如老子!
想想人类的“世界大同”是什么意思吧!再来学习老子!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8 12:2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