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55|回复: 6

日高天凉:迷失的中国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 15: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特别是中国人类对于行为本质/性质、价值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但如果不能对行为进行定性,行为就会出偏差,再引发行为损失。

  一、价值起源

  任何事物、其自身是无法自我定性的。必须站到事物以外,才能认清它的本来面目。所谓出庐山才能看庐山。否则任何解释不过是同意重复。因此,行为的本质必须要从行为之外看它。那,这就必须从价值起源说起。

  这个世界本无“价值”一词,只在“自我”意识/潜意识出现后,才有“价值”一说。如果没有“我”,一切“价值”都将归零。因此,价值是只有自我才能赋予的,“我”正是价值的起源。这也是“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任何商品、劳务或行为的所谓“价值”,都只是“自我需要”投射出去的影子,所谓的价格变动并非价值的空间变化,只是价值的时间变化。当然,这也是主观价值论的起源。

  一旦跳出行为,从“自我”角度来看它,就容易理解行为的本质,并将其定性。那就是,行为的本质是服务于行为动机的手段,行为本身是无价值的,其价值只有行为动机才能赋予。因为行为的动机产于自我,是自我需要的体现,而自我正是价值来源。

  一切之所以有价值皆因有我,这是以人为本的世界,你要牢记这点。一旦忘我,你的行为就会出偏差,或者说就会迷失。迷失了什么?迷失了自我、把“魂”丢了。而丢了“人”的任何行为都将变得难以理解和瞎胡闹。

  二、行为的经典偏差

  而人类常常是迷失的。他们通常会将“身外某物”当成目标,反默认自己为手段,本末倒置地去实施行为,结果导致了大量的行为错配,并产生行为损失。

  比如,人会将金钱设为目标,而把自己当了挣钱工具,结果人为财死。再如,有歌手为歌而歌,将发声技巧作为追求,忽略了歌唱的根本—为人而歌,那再好的声调不过无病呻吟。又如,有人为学而学,学成了书呆子。还如,应试教育以分数,而不是个人素质为目标,学霸学成了高分低能。还如,有人为经济而经济,而不是为人而经济,结果造成了大量的出口、投资损失。

  动机对,行为不一定对;但是动机错,行为一定错。而这些错误,通常会掩盖在一个似是而非的逻辑上,那就是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再把必要条件换成行为动机的逻辑错误。比如,为钱而钱的人会说,没有钱,你能“实现自我”吗?因此人生就等于挣钱。为爱国而爱国的人会说,没有国能有家吗?因此,爱国就等于爱家。却不知,毁“家”的国不要太多!经济学家说,没有就业、没有GDP能得到消费吗?因此,追求消费就等于追求GDP或就业。孟姜女为此哭倒了长城十万里……..。

  这些都是经典的,用必要条件代替目标本身,而行为陷入误区的例子。钱是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并不充分,因此钱和生活不划等号,更不能用钱取代生活,否则行为必入歧途。同理,GDP/就业是创造消费的必要条件,但是并不充分,不能将GDP/就业和消费划上等号,更不能将GDP/就业当成目标,否则经济行为必入歧途。

  三、经济行为的本质和价值

  经济行为是人若干行为的一种,同样服务于主体动机,并无特殊,也适用上述原理。

  经济行为的本质和价值:经济行为的价值只来源于其动机,其本质是手段。因此,经济动机将决定经济价值。错误的经济动机必定引发错误的经济行为,再遭致海量的经济损失。经济杀手所有能事都只是引导你去设定错误的经济目标—不解释!

  个人的灵魂是自我,市场的灵魂是价格,经济的灵魂在其动机。灵魂和躯体密不可分,失却灵魂的躯体只是躯壳、毫无意义。同理,动机和行为密不可分,任何脱离经济动机的经济行为都会丧失主体、丢了魂,错误的经济动机必定导致行为失却价值来源而无意义。经济动机通常受制于政治,政治是经济目标正确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这解释了,为什么经济绕不开政治,为什么政治不正确经济就不可能正确。但是政治正确,经济也不必然正确,尤其在政府干预经济日盛的年代。经济学应该叫经济动机及经济行为学,这才是完整的。

  行为动机和手段之比揭示行为效率,经济目标和经济行为之比揭示经济效率。经济学即价值论,核心是经济效率。经济效率即围绕人的需要而产生的资源利用率问题,实则是价值论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价值论的“得”正是行为目标/动机,“失”正是手段/成本,得失之比是经济效率,在财务层面就是经济效益。损益表中的“收入”=“得”=“行为动机”,损益表中的“成本”=“失”=“手段损耗”。因此,行为、经济行为、财务行为,行为效率、经济效率、经济效益,行为价值、经济价值论、财务利润,只是同一本质在不同层面的表述方式不同而已。因此,财务学、经济学和行为学是通的。

  四、迷失的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就经济谈经济,其隐藏/模糊了其立论/前提,忽略了经济价值的来源—经济动机。他们把必要当充分,随意改变/切换经济动机,混淆了收入和成本。比如,随便一本书—明斯基的《稳定不稳定的经济》就隐藏了一个立论—“经济稳定”是经济动机。这和货币主义的“价格稳定”如出一辙。如果你默认这个目标,就会为追求“价格稳定”不惜代价,因为这在逻辑上是“正确”的。但问题是,“稳定的经济”导致无效产出不能出清,坚持了资源错配,会造成大量投资损失,最终造成更大的经济波动。这就是经济动机改变后,出现的行为偏差。用财务学来解读凯因斯的“破洞理论”:其收入为零,成本为挖洞支付的人财物,这是负收入,本赔到家了。人搞经济的动机,不是为了就业,也不是价格稳定,更不是GDP,能且只能是满足自身需要,否则你找不出经济的任何理性。因此,在经济层面,消费是搞经济的唯一目的。这个动机永远不能变,一变,经济就变味。就像你,把人生动机变成挣钱,那人也变味。凯因斯将经济诠释成了就业,弗里德曼将经济诠释成了价格稳定。这是一个典型的行为学谬误。而这个逻辑错误,你在任何一本经济学书中都不可能发现,只有跳出经济学,从行为学角度才能发现。这是西方经济学教课书中学不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机密,也是99%经济学家所以“雷人”、学一辈子经济还不懂经济的问题所在。

  不识经济真面目,只源常在经济中。庐山的本质在庐山之外,经济的本质在经济之外,行为的本质在行为之外,自我的本质在自我以外。概莫能外。

  五、迷失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客当然没有学到真谛,他们学到了“灵魂”已被篡改的”躯壳”经济学,陷在“为投资而投资”,“为出口而出口”,如同“为挣钱而挣钱”一样痛苦的逻辑中不能自拔。这些股评家,做梦都想着投资/出口,却搞出个低消费(收入)、高投资(成本)的巨亏“经济怪胎”来。

  不投资不能消费,但是投资不等于消费,而不被消费的投资就是浪费。因此,我们不能把追求消费当成追求投资/出口。这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的经济行为迷失了,丢掉了灵魂—消费,陷在了盲盲的,忙忙的,却负价值的GDP之中。动机一变,行为的性质立刻大变!于是这GDP不但不服务于人,反开始害人:它不断损害消费,掏空经济基础,污光环境,成了断子绝孙的GDP。没有钱、无法生活,但是钱却不等于生活,否则钱不但不服务于人,反开始杀人:它将掏光你的精力,占尽你的时间,消灭你的乐趣,毁掉你的健康,篡改你的人生价值,最终让你成为钱所累,再为钱而死的“钱奴”。这样的人生多么可悲!钱是为人,人不是为钱。你把钱当目标,把自己当手段,那钱就“反仆为主”了。这是本末倒置了。同理,GDP为纲的中国经济,导致GDP“反仆为主”,反把人当工具,同样是本末倒置的。

  一人是一切的目标,而不是手段。“价值起源”决定,在经济层面,任何“人消费”以外的东西,无论多么动听,都不能作为行为动机出现,而只能定性为手段。所以,出口、投资、GDP、就业等,一切非“人”的东西,都不能作为经济目标出现,否则它们将“反仆为主”,人必被它奴役,经济将搞成非人的经济,再把人搞成非人。

  为什么要先从行为学上确定行为动机呢?因为只有确定动机,才能锁定目标,再定性手段。在行为上,你才能分清什么是“目标”,什么是“手段”?在经济上,你才能分清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在财务上,你才能分清什么是“收入”,什么又是“成本”?可怜的某国得失不分,本和末倒置了,把性质是成本的“投资出口”做大了,反把性质是收入的“居民消费”做小了,损益表都看反了,你还搞什么经济?!这些白痴永远不懂,美国为什么以消费为本,以富民为本,而不以什么投资、出口、GDP为本。如果可能,美国希望把消费做成无穷大,把投资出口做成零;而中国经济客却想把投资出口做成无限大,人的消费搞成零……..。那,中国人和鸬鹚还有什么区别?!

  经济为人,人不是为经济。宏观经济学因为“丢人”而雷人;中国经济客因为”丢人”,导致“增”长“逆袭成功、反仆成主,人已被“增长”绑架,成了“P奴”。所以小伙伴牢记,任何行为动机都不能丢“人”,否则一字之差,错却千里。这就是行为学的真谛!你放眼看,有多少“钱奴”和“P奴”因为“忘我”或“丢人”,而被钱或GDP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中国经济就是犯了上述的本质错误。而本质的东西都是低级、简单、根本的,因此十分致命。从毛的赶英超美,到今天对GDP的追求,中国经济一直搞错方向,追的都是没有实意的东西。钢产量超过英美,国民却大量饿死,“第一”的意义何在?搞经济是为了面子,还是生活?人炼钢,还是钢练人?经济动机一错就注定了经济失败。这道理,毛不知道,他的权力继承者同样不知道。GDP已经第二,癌症即将第一。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经济成果?我们搞经济究竟是为了活得更好,还是死得更快?

  行为出偏差了吧,错在了动机不纯。老爷将经济的意义诠释成GDP,诠释成投资/出口,却唯独不诠释成居民消费!如果将居民消费设为收入,那中国的损益表惨不忍睹:多少鬼城不能建,多少“贴”公鸡不应上,多少口不能出,多少会不用开,多少“消费”被老爷以GDP的名义强行转成“投资”和“出口”…….。多少钱被瞎花了,多少必花的钱却不花一分!

  哎,掩卷而叹!从秦先生让人勒紧裤腰带去修长城,再到毛先生让人勒紧裤腰带去炼钢铁,再到当朝让人勒紧裤腰带去投资和出口,从古至今,“人”都没有成为过经济目标而只是手段。因此才有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概叹。问题何在呢?一个无法赋予经济体以正确行为目标/动机的社会,如同没有正确价值观的人生,必是其大脑/政治出了问题。而这一切并非偶然,恰是中国一直以来缺乏以人为本(目中无人)的文化和无法以民为本(官本位)的政治制度造成的。

  后言:1.整个东方文化是迷失的。专制造就的是“空心”文化,它不“以人为本”,群体行为很容易迷失和浪费在“面子”、“强大”等,一切不以人为目的,看似有价值,实则无意义的目标上。这点要认真体会。2.“自我”有价值只是一种假设。因为对自我定性,只有越到自我以外,而一般人类还没有这个能力。3.经济学只是个餐馆,你点什么、就上什么;点多少、就上多少。至于是否暴食暴饮,这不是餐馆能回答的问题。4.本人并非试图将人生价值诠释为消费。人除了消费以外,该有更高的追求,经济消费仅仅是实现自我的必要条件,不能把消费当人生,人生当消费,否则活着成了糟蹋粮食。5.纵使科技再高,物质再丰富,人生再圆满,但人类终究回避不了一个终极问题:自我本身的价值何在?6.人类现有的灵魂无论处于什么层次,还远没有找到栖身之处,本质都是迷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17: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GDP不重要的人都是纸上谈兵。
没有GDP的增长,怎么保证就业,怎么保证社会的前进?
APEC蓝都喜欢,可是工厂一停产都骂娘。鱼和熊掌兼得,有点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0:0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皙学式的经济思考,不必与经济现实捆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1:4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条美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2: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
        不要批评作者
        他的整个思路是混乱了
        估计是随手翻了几本纸质的书籍
        到显示器上来找感觉的
        将自我绝对的指称为人
        而不明白对象化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于是经济过程的自我被丢弃
        一种因为不严谨而制造出来的绝对人本幻觉
        写这篇文字的人大约十六七岁的样子
        喜欢读书
        慢慢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8: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高明的砖家都是废物!有本事就去美国混混,不要不淡不咸的放狗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8: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钱却不等于生活,否则钱不但不服务于人,反开始杀人:它将掏光你的精力,占尽你的时间,消灭你的乐趣,毁掉你的健康,篡改你的人生价值,最终让你成为钱所累,再为钱而死的“钱奴”。这样的人生多么可悲!钱是为人,人不是为钱。你把钱当目标,把自己当手段,那钱就“反仆为主”了。这是本末倒置了
人除了消费以外,该有更高的追求,
这两句话还是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14:13 , Processed in 0.2032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