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311|回复: 14

V哥:第二十一章 秦可卿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2 10: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十一章 秦可卿之谜(1)

  大家上初中的时候都学过几何,几何虽然很复杂,但它是以几个很简单的公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我记得其中的一个公理是:“如果第一量大于第二量,第二量大于第三量,那么第一量也大于第三量”,看着感觉像废话一样,但就是这样普通的几个公理,居然一点点地推导并建立起几何大厦来!而前提是:这几个简单公理必须正确才成,一旦哪个公理有了问题,那这门学问的大厦肯定不会牢固,轰然倒下。
  搞“红学”研究也应该是这样,基础必须可靠,否则建立在错误基础之上的理论肯定是经不起推敲的。应该说我在前面介绍的书中描写的大背景是可靠的,而且介绍几个主要角色的原因原型还是非常准确的:黛玉影射着崇祯皇帝,宝玉影射着“传国玉玺”,宝钗影射着“满清”,王熙凤影射着大太监魏忠贤,《红楼梦》隐写的是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历史。

  有了如此可靠的基础,剩下的就看悟性了,不然真是对不起三百多年前的那些创作者,也对不起这样一个历史的契机。在秦可卿这个系列文章中我计划包含有六、七篇文章,我现在还在一边在公布也一边在整理文字,总希望讲得完善一些。我打算首先找出秦可卿身上的各种奇怪的地方,接着研究她死亡前前后后为什么会出现时间如此错乱的问题,然后初步确定她的几个身份,再逐步找出各种有力的证据,还要对书中于关秦可卿被删除的部分的原因进行还原和解读,力争做到把我们现在所面对的一切问题全盘解决,不留死角,而且有强大的说服力,我相信从此以后秦可卿之谜肯定就不复存在了。

  秦可卿的身份很复杂,我个人发现她身上至少有三层含意,象征意义非常丰富,所以要想讲清楚还是很费一番脑筋的,而且还要经得起大家反复的推敲和质疑,应该说不太容易。相信大家会看到有史以来最全面也是最深刻的关于秦可卿的解读,我会尽可能地找到更多的证据将她的事摆平。

  应该说秦可卿这个角色有魅力,所以大家对她的关注度相当高,“秦丝”很多,应该说我对秦可卿所影射的原型的研究成果用“惊天地、泣鬼神”这样的词来形容都已经不足以表达出我的震撼,也算是我所有研究中的一大亮点,我相信人们按着我的思路来分析会很容易认识并接受我的这些研究成果,实际上有不少朋友已经按着我前面文章中关于此书的分析研究结果已经悟出了一些思路,足以说明正确的理论是有生命力的。甚至可以说,你懂得了秦可卿所影射的几层历史原型,你就彻底看懂了《红楼梦》的大框架,否则都是空谈。

  我的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基础是正确的,剩下的就是一层窗户纸,一但捅破,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很容易地悟出更多的正确答案来,举一反三,能够很容易达成集体共识。

  有不少人研究的结果不但理论基础错了,而且拐的弯太多,仿佛人世间只有他们自己能看懂,解释起来也牵强附会,漏洞百出,别人很难看懂,而且还经不起别人的推敲,这本身就是问题。作者虽然隐写历史,但毕竟还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出来,如果费了半天劲写出来的东西只有三百多年后你一个人拐了那么多弯才能看懂,也就是说作者只给你一个人写的,从这个逻辑上看也讲不通,那肯定是这样的理论不靠谱。

  秦可卿是《红楼梦》里最神秘、最奇怪的角色,很多人尝试着揭开她的秘密,但都以失败告终,尤其是这其中还涉及到这个角色还被增删了很多内容,这更为她的谜团上再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甚至可以说秦可卿是本书最大的谜团之一。《红楼梦》这本书就像一个大口袋,好像大家什么东西都敢往里装,于是关于小说背景的各种猜测层出不穷。这其中包括曹家的、明珠家的还是顺治和董小婉的爱情故事,甚至还有所谓毒杀雍正和废太子的女儿等各种邪门理论,但都无一例外地难以把秦可卿这个角色有机地整合进去。因为关于她的谜团太多,所以将所有这些谜团全都可以解决的理论看似简直是不可能的,因为她实在是太怪了,更何况大家还找错了年代,所以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除了以传统“红学”为基础的各种雷人理论以外,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人从明末清初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一些关于秦可卿的结论,说她的原型无非是崇祯之类的,应该说这些理论也是非常有问题的,同样经不起简单地推敲。本文将列出很多关于秦可卿的疑问,可以说随便找一个问题就可以要了这些理论的命,所以这样的理论正确性可知了,也就是说这样的理论还是没有真正看懂《红楼梦》架构的结果。

  其实一旦某个理论的论证基础出现了差错,就会导致相关的研究结果越来越离奇,越研究越象天书,成为不可知论,甚至会成为歪理邪说,而且研究者还很难改变自己的观点,变得顽固不化,跟信了邪教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红楼梦》的魔力,这样的事发现在几乎所有“红学”家和一些“红学”爱好者的身上,应该说这相当普遍,而我们广大的读者又往往喜欢盲目相信这些所谓的专家,而这些专家骨子里一个个又都是反“红学”的,这可要了命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0: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章 秦可卿之谜(2)

  “红学”成了某种程度的“邪教”,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极其独特的现象,在全世界的各种文化中都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仅凭这样的现象就非常值得研究,这也是“红学”的一大魅力。
  应该说秦可卿是个很重要而且很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无论是她的故事在被删改之前或之后都是这样,也是我们能够真正理解《红楼梦》的关键,她所影射的身份一定要跟书中所隐写的整个历史大背景中的史料不能够有半点牵强才成,而且还需要能够从多角度契合,要“面合”而不仅仅是“点合”,不能只合上几个地方就以为大功告成,而且应该经得起人们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推敲和质疑,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精神。

  有太多的人只看到了点,或一条线,对更多的疑问采用逃避的态度,应该说这是不符合学者的基本的操守的,是典型的驼鸟做法。是否能够对秦可卿进行成功解读,也是验证我的理论是否正确的关键所在,更是我的“红学”研究成果最让我得意的成果。我会结合这个角色被删改之后和之前分别进行综合分析的,努力给大家呈现一个“红学”盛宴。

  我先在秦可卿身上找出了一些的疑问,尽可能的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质疑,如果大家觉得不全可以给我补充,我可以加入到这篇文章里,最后再对照着看看我提出的理论能不能将这些问题都一并解决,考验一下能不能经得起各种质疑,我相信我能够给出真正的答案,并且相当的合情合理,从这个角度也来展示一下我的自信。而秦可卿身上奇怪的地方确实太多了,仿佛读者自己都可以轻易地找到一些:

  疑问一、秦可卿出身相当的奇怪。她是宁国府的主子,协助尤氏管家,长得非常漂亮,而且贾府上上下下对她的印象都很好,几乎到了人见人爱的程度,书中在第五回里秦可卿一出场就对她赞美声不断,贾母对她就相当满意,这一回是这样描写道: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一回再来。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又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姐姐们,请宝叔随我这里来。”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分析过书中主要人物一出场的描写往往都很有内涵,总是将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影射的历史原型的身份,甚至最后的结局暗示出来,这种情况在书中很常见,仿佛是作者的一种习惯性写法。

  我们从宝钗、黛玉、金钏、惜春和凤姐的第一次出场亮相都看到了各种深刻的寓意和伏笔,所以这里我们会感觉秦可卿是闪亮登场,也应该是这个路数。秦可卿给我们的印象非常好,居然得到了“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的极高评价,实在是难得之极,这却与她的本质和最后淫丧结局相差很大,这一点确实比较奇怪,甚至连她短命也没有伏笔,为什么作者没有在她第一出场的时候暗示我们一下呢?

  有很多读者明明知道她很有可能是个很淫荡的女人,可还是她的粉丝,所以这个角色确实有非同一般的魅力,也估计是潘金莲死活想不明白:同样是淫奔女,受到的待遇咋差距就这么大捏?而这也是秦可卿身上很奇怪的地方,不但没有她太多负面的暗示,更多的是夸奖,这一点与书中其他角色的出场大不相同,所以我感觉这里肯定有问题,也许这个角色的文字进行了太多的更改,所以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我们已经看不见了,这也让我们很困惑,为什么特意对她的故事进行如此大的改编呢?在第八回里也有很多夸她的描写,而且这些内容仿佛都是很自然的事,是她应得似的:

  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见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欢喜,临去时都有表礼。

  这里告诉我们不光是贾母喜欢她,贾府上上下下都爱她,于是爱屋及乌,连她的秦钟也跟着占光。我们都知道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主子,秦可卿协助尤氏管理宁国府,而凤姐因此辛苦万分,还上上下下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人明里暗里恨得她咬牙切齿的,而秦可卿却可以做到众人都喜欢她,似乎从来没有得罪过谁,这真是太不简单了,这显得就更让人意外了,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书中不少人都是当众夸她,在第十回尤氏说的了一大段话,让人深深感觉她对秦可卿的心疼和体贴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尤氏是这样说的:

  尤氏说道:“他这些日子不知怎么着,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那两日,到了下半天就懒待动,话也懒待说,眼神也发眩。我说:‘你不许累他,不许招他生气,叫他静静的养养就好了。他要想什么吃,只管到我这里取来。倘或他有个好和歹,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所以我这两日好不烦心,焦的我了不得。”

  秦可卿得的病确实很奇怪,但她的婆婆对她的病如此的关心也让人很惊呀,看样子尤氏这样可不是装出来的,是真心这样体贴。

  没想到尤氏居然把秦可卿捧得这么高,而且确实心痛她得病,也相当地关心她的安危,心急如焚的感觉,实在让人很惊呀,足以见得秦可卿这个主子当得确实不错,居然人缘很好,好像没有人不喜欢她。

  要知道尤氏是她的婆婆,而自古以来婆媳关系不合是非常常见的,据说也有暗地里“争风吃醋”的因素,可秦可卿不但能把这种事摆平,还能让自己的婆婆如此真心地在背后夸自己,这一点太罕见了,而且贾珍也一起跟着夸她,也不怕人家怀疑他的扒灰之举说闲话,尤其是秦可卿死后他当着众人的面哭成泪人一们,更给人印象深刻,也许贾珍真是豁出去了,真心地投入一场刻骨铭心的不伦的爱情,实在是敢爱敢恨,让人佩服。

  而秦可卿死以后,宁国府上上下下也都表现得极为悲痛,在第十三回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从这些内容来看,她的人缘真是好到家了,大家哭也都是出自真心,连下人也这样痛哭,不象是装出来的,这一点非常值得奇怪。秦可卿本身确实有这样的魅力,有这样的气场,也让不少读者对她相当地偏爱,然而她这样一位光彩夺目的美女,她的出身却很奇怪,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第八回是这样描写的:

  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

  秦可卿居然是从养生堂抱来的弃婴!这实在让人想不通,要知道中国古代是很讲究人的出身的,其实现在的中国人也讲究身份地位,只不过不是很直白。在第二十二回里有这样一段黛玉冲宝玉发火的情节:

  黛玉又道:“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

  从黛玉这些气话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对出身是多么的讲究,如果再往前推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古人是有究等级制度的,跟现在的印度似的,低等级的人在高等级人面前都不敢抬头说话,更不可能通婚了,很夸张的。明朝的时候有所谓“三教九流”的说法,不同等级之间应该也不轻易通婚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0: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章 秦可卿之谜(3)

  在第八回里描写秦业为儿子秦钟去贾家私塾上学凑钱的时候有这样一句:

  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蒙侧:父母之恩,昊天罔极。〗〖甲侧:为天下读书人一哭、寒素人一哭。〗

  第七十一回里,贾母曾经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赵飞燕)

  “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

  这些地方说得很直白了,当时人们很在乎贫富贵贱的。也就是说那个时代,尤其是在这样的大家族里,人的出身和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你的地位和受尊重的程度,然而秦可卿这样的出身怎么可能得到贾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赞美呢?我觉得她能做到大家不鄙视已经很了不起了,可现在却成了贾府里人见人爱的香饽饽,谁都喜欢她,还都在背后猛夸她,实在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书中没有半点地方提到她因为自己的出身遭到过别人的非议和怀疑,而如果不是刚才这段对她出身的描述,人们只会觉得她出身高贵得很,说她是公主都居然有那么多人信,难怪有的学者研究了几十年还是误入岐途,得出昏得离谱的理论而忽悠广大读者,正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闹出了天大的笑话。那书中对秦可卿出身的描写会不会是写错了呢?在第八回有几条批语值得大家思考:

  〖甲戌双行夹批:出名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

  这里指明了秦可卿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野种,出身低下,来历还非常的苦,居然还要让天下来哭她!这也证明秦可卿是弃婴的身事是对的,不是作者写错了,而是作者的本意,但批书人让我们都来哭她,凭什么呀?太奇怪了。我建议大家别轻易放过这样的地方,好好动动脑子想想这是为什么。第八回里另一条批语是这样写的:

  〖甲戌眉批:写可儿出身自养生堂,是褒中贬。后死封龙禁尉,是贬中褒。灵巧一至于此。〗

  这里再次确认了秦可卿是抱养的,这里还提到褒中贬,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她在贾府里人人都夸她喜欢她是真的,这是褒,而又出她出身低下,来历不明,这是贬,作者干麻要费这劲呢?想要向我们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秦可卿的历史原型到底是怎么个身事呢?在第八回这里紧接着还有一条批语:

  〖甲侧墨批:写秦氏出身与史公写赵飞燕出身微矣同一笔法。〗

  “史公”应该是指司马迁,人称“太史公”,但这里应该是代指那些写史书的人,也就是说这里暗指作者在描写秦可卿的时候用了写史的手法。

  这条批语也同样说明秦可卿出身低微是作者早就设计好的,批书人深知这样写的缘由,再次暗示我们关于秦可卿是“养生堂”抱来的出身那段文字是没有问题的,作者是仿照了出身低微的赵飞燕来写出秦可卿是同样不堪的历史,跟野史上著名的赵飞燕有一拼。那谁是赵飞燕呢?

  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美女,在《汉书》中对她的描述仅仅只有少数几句,正史上对她的记载很少,然而关于她的野史逸书却又很多。她是西汉时期的人,出身平民,父亲赵临是官府家奴。她在生下后就被抛弃了,没想到三天后竟然还活着,于是家人便把她抱回家中抚养。她长大以后居然成了一个大美女,成了阳阿公主府上的歌妓,开始学习歌舞,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而得名“飞燕”,于是被汉成帝刘骜看中,后被立为皇后。汉成帝死后,汉哀帝继位,赵飞燕居然成为皇太后。这样看来她的人生经历真是很传奇,从一个差点被遗弃喂了狼的穷人家的弃婴最后成了一位皇太后,这个女人真是不简单呀!后来她和她的双胞胎妹妹赵合德一起秽乱后宫,相当奔放,在野史中传为佳话。

  《西京杂记》中介绍说:“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赵飞燕别传》中:“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看样子中国人对女人的身村的审美一直在变,以前喜欢赵飞燕的苗条,后来到了唐朝又喜欢女人丰满,而到了明朝又开始追求裹小脚了,现在又喜欢前凸后翘,真是变化多端、神鬼难测。

  总之赵飞燕同学是个美丽、苗条的文艺女青年,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成了历史上著名淫荡女之一,而在《红楼梦》中出现过几次她的文字,一个自然是秦可卿房间中的罢设里有:

  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

  看来是个绝对的古董了,居然从西汉传到明末的,是指赵飞燕身轻如燕,据说能在男人掌中起舞,自然也可以在一个小小的金盘上起舞,应该是一种象征的手法,在《红楼梦》里这是在影射秦可卿同样应该是个淫娃。在第二十三回里也提到过她:

  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

  这里提到的应该都是黄色小说,而赵飞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淫荡故事的女主角,难怪宝玉见到这些书以后开心得跟看到岛国AV一样兴奋。

  而《红楼梦》曾用赵飞燕来比作黛玉,比如第二十七回的回目中有“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写法,我在前面提到的那本《金玉缘》中更是将改名为“岳茗筠”黛玉住的地方叫作“燕子坳”,如果从黛玉出身的角度来看是不合适的,因为无论黛玉还是朱由检的出身都是根儿红杆正的,一点了不低微,更何况黛玉最后是“质本洁来还洁去”,死时还是“未破瓜”之身,所以也并不淫荡,那为什么要用赵飞燕来形容她呢?

  所以我个人猜测这是因为黛玉长太很瘦、很苗条,也许这也是崇祯的一个重要特征,看来朱由检从五岁丧母以后被寄养在别人家里,饱受“西李”的虐待,发育不太好,而且心理上有创伤,可我找了好久没有找到关于崇祯皇帝身材长相的史料,但我相信《红楼梦》上的这个记载应该是可靠的,要知道原作吴梅村是见过崇祯皇帝的。

  在中国历史上,赵飞燕除了淫荡以外,还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杨玉环和赵飞燕,所以《红楼梦》中用杨玉环来形容“体丰怯热”的宝钗,而且宝钗还因此少有的大怒,另外第二十七回的回目中就有“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指的还是宝钗;看样子“燕瘦”是将赵飞燕比作黛玉,并非指黛玉淫荡,而是太瘦弱了。

  而秦可卿就不一样了,批书人告诉我们作者是仿照赵飞燕的身事来写的秦可卿的出身,也就是说同样是弃婴,同样是一步登天,也同样是长得很漂亮,应该也同样是个淫妇。而秦可卿这样出身低微的人能够与在宁国府混成了高高在上的主子,而且从主子到下人都对她很喜爱,甚至包括我们今天的读者的厚爱,而且根本不在乎她的淫荡史,这实在是让人感觉有些奇怪。在第七回里有这样一句:

  平儿知道凤姐与秦氏厚密,虽是小后生家,亦不可太俭,遂自作主意,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交付与来人送过去。

  看来凤姐跟秦可卿的关系好可不是装出来的,是从平儿的眼中看到的,所以说这应该是很可靠的。在第十一回里秦可卿对王熙凤有这样的一段话:

  秦氏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

  这里从秦可卿亲口说出了自己遭到贾家上上下下的喜爱,而且还把贾蓉形容得跟个“五好”丈夫似的,怎么宁国府的人总喜欢在背后偷偷夸别人呢?整个就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典范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章 秦可卿之谜(4)

  从秦可卿的这些话里,我们丝毫也看不出她这样一个在贾府里人见人爱的主子居然出身如此低微,作者这样描写是何意呢?有的朋友说秦可卿是养生堂抱来这个事情被秦家给隐瞒了,贾家不知道,所以才没有人在这个方面为难秦可卿。我觉得这样看是过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表面的故事的结果,而没有透过现象看到背面故事的本质。
  我们现在都知道《红楼梦》有正面和反面的故事,正面的故事应该说都是作者敷衍出来的,所以不可能所有的情节都是百分之百的合理,而且别忘了还有“增删五次”的过程,改来改去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我们不要在表面的故事上太较汁才对,再说就算秦家没有透露出秦可卿是养生堂抱来的这个情况给贾家,但秦家很贫寒这一点也是无法隐瞒的,也就是说秦家与贾家根本不门当户对,所以两家结亲后秦可卿饱受爱戴让人感觉有违常理。在第十回还有一条关于她的批语也让人感觉很奇怪:

  〖蒙:虽贫女得居富室,诸凡遂心,终有不能不夭亡之道。〗

  从这条批语我们可以确定她是养生堂抱来的历史不是后来篡改的,本来书中描写的秦家就不是很富裕,而她是被这个不富裕的秦家抱养的弃婴,真是药罐里的渣渣,黄莲树的尖尖,悲催到了极点,所以从这些批语来看作者创作这个角色的真实想法就是说出身贫贱。但这条批语居然说她这样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却有机会生活在富贵家庭里,事事顺心,这就是她早亡的根本原因!这说的是什么逻辑呢?

  秦家生活贫寒,书中有多处进行了描写,比如在第七回里有这样一段宝玉的心理描写:

  “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

  这里突出了一个意思,就是宝玉生在富贵之家,而秦钟生在穷人家里,而宝玉居然还因自己家太宝贵而自责,就算好男风也不至于这样夸张吧?紧接着,又有秦钟的心理描写:

  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富’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甲戌双行夹批:“贫富”二字中,失却多少英雄朋友!〗

  这里强调秦家清寒,似乎有点快揭不开锅的感觉,还真挺寒酸的,按道理来说不至于呀,因为秦钟的父亲是“营缮郎”,虽然这个官职象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但据资料上分析说类似的这样的职位在明清时期为正五品,级别颇高,俸禄也颇为丰厚,与书中说的秦业“宦囊羞涩”情况严重不符。所以我们不能太纠缠于表面的故事,不然这些问题我们永远也掰扯不清楚。

  为了突出秦家的贫寒,在第八回里描写了秦家为秦钟上学凑钱的情节,有一种砸锅卖铁的感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这段是这样描写的:

  (秦业)容易拿不出来,又恐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然后听宝玉上学之日,好一同入塾。

  想想秦家为秦钟花了那么多钱,可他居然不好好学习,在学堂里大搞男色,还男女通吃与小尼姑偷情,他家里这些钱花得算是够冤枉的。要知道二十四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那这些银子到底值是多少呢?在第三十九回里,刘姥姥算过一笔螃蟹账:

  “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当然我们不要拿最穷的庄家人的一年花销来进行类比,刘姥姥家祖上也是有来历的,后来落没了,所以不能当成叫花子打发。在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是时候凤姐一下子就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喜的她又浑身发痒起,是呀,差不多够她家一年上上下下的花销了,看来贾家也够大方的。

  这样看来对于秦家来说这二十四两学费算是不少了,难怪那样让秦业为难呢。我们还可以从书中无意中透露出来的一些细节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比如在第六十五回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贾琏一月出五两银子做天天的供给。若不来时,他母女三人一处吃饭;若贾琏来了,他夫妻二人一处吃,他母女便回房自吃。贾琏又将自己积年所有的梯己,一并搬了与二姐收着,又将凤姐素日之为人行事,枕边衾内尽情告诉了他,只等一死,便接他进去。二姐听了,自是愿意。当下十来个人,倒也过起日子来,十分丰足。

  贾琏在外面买了二十余间的房子偷偷包个二奶,每个月要花五两银子供养,这些钱要确保尤二姐、尤老娘和尤三姐三个人的吃喝穿带等生活开销以及下面用人的工钱等,折合成现在的钱,如果五两银子才值人民币一万元,那得多寒酸呀?这样的二奶谁愿意当呀?所以这五两银子怎么也得折合现在的几万块,而且都觉得有点少,好在贾琏还将自己的私房钱一起交给了尤二姐,所以书中才说“十分丰足”,这样的二奶还是当得过的。

  荣府里一等丫头是一个月一两银子,二等丫头一千文一个月,三等丫头五百钱一个月。而袭人因受到王夫人的赏识每个月拿二两银子一吊,跟姨娘是一个待遇,可以算是高薪了,我觉得至少也得相当于现在月薪一万块以上的感觉,这样看来二十四两银子可真不少了,难怪秦家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有些咬牙呢。

  其实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秦可卿本家也并非贫寒到什么程度,在第十六回秦钟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描述:

  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又记挂着智能尚无下落,因此百般求告鬼判。

  一个人家有三四千两银子也不少了呀!感觉秦家应该算是个“大康”之家了,怎么也得相当于现在家里有个上千万人民币的感觉,这么多钱的秦家出来的秦可卿也算是贫女?那我们不都成了要饭的了?秦家比起贾府这样的豪门大族来自然算是穷人了,所以这样看两家的地位应该相差比较大,那为什么二十四两的学费交得这样羞涩呢?从这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来看书中的表面故事其实都是虚构出来的,难免有矛盾之处。其实秦可卿嫁给贾蓉确实有些门不当户不对,而且居然还当了大老婆,负责管家,还在贾府广受好评,你说怪不怪?

  相之之下,在贾家一直最看不起的人是赵姨娘和贾环,因为贾环是庶出,地位低下,而且品行恶劣。凤姐、王夫人、贾母都骂过赵姨娘。在第二十回里,宝玉就当人面教训了贾环,之后凤姐也指槡骂槐地骂了这娘俩一通:

  贾环素日怕凤姐比怕王夫人更甚,听见叫他,忙唯唯的出来。赵姨娘也不敢则声。

  凤姐很厉害,吓得赵姨娘在屋里不敢说话,谁让这娘俩的地位不高呢?紧接着凤姐对着贾环骂道:

  “为你这个不尊重,恨的你哥哥牙根痒痒,不是我拦着,窝心脚把你的肠子窝出来了。”

  凤姐的话可真够狠的,她本身就心狠手辣,再加上她特有的太监腔,说出来的话让人实在让这娘俩肝颤。在第六十回里,探春也当众教训赵姨娘:

  “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

  居然赵姨娘也挺怕自己的女儿探春的,这也比较奇怪。但无论赵姨娘和贾环这娘俩个人在贾府里的地位有多低下,也总比从养生堂里抱来的秦可卿强多了吧?可秦可卿却人见人爱,背后里猛夸,赵姨娘和贾环却人人都不待见,连几个小戏子都敢跟她打架,这是怎么回事呢?

  而更为离奇的是,秦可卿这样一个下贱的出身,家里又那么贫寒,她又是一个淫丧之女,死了以后居然为她举办了一个极其高规格的葬礼,更让人找不到北了,这样的描写到底是何意呢?而作者反复强调的秦可卿出身低贱贫寒,应该是她所影射的原型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大家在寻找原型的时候,一定重点考虑这一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0: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章 秦可卿之谜(5)

  疑问二、秦可卿房间里的摆设很另类。这一点早被人注意到,因为写得实在太古怪了。作者在小说中描写其他人的房间里的时候,除了宝钗住的房间跟“雪洞”一样很另类外,其他人的房间描写都比较写实、具体,比如在第四十回里描写的探春的房间是这样:
  凤姐儿等来至探春房中,只见他娘儿们正说笑。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这里可以看到探春的房间描写得是多么的熟悉、生动,仿佛我们在哪个公园里见到过,虽然此书的表面故事无一例外的都是虚构出来的,但作者的描写却让我们感觉贾家象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家,所以大部分人的住处都是显得很真实。

  而关于秦可卿房间的描述相当的古怪,用了大量的比喻,这让读者感觉像雾里看花,不知所云,人们为此困惑了三百多年,可还是一头雾水。我们看第五回宝玉睡在秦可卿屋里的时候的那段是这样写的:

  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甲夹批:艳极,淫极!〗
  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甲戌侧批:设譬调侃耳,若真以为然,则又被作者瞒过。〗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甲戌眉墨批:历室内陈设皆寓微意少作闲文看也〗〖甲侧:一路设譬之文,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

  这段描写居然有那么多典故!类似这样的描写在书中找不到第二处,居然有这么多历史上的名人用过的东西,而且不是皇后就是公主,感觉作者大有讥讽之意。

  早有人发现她的房间部署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高贵,绝不像是个普通人家女人的房间,连一般官员家庭女人的房间都不像,更像皇帝、皇后或公主的卧室!

  第二个特点是这些典故透露出一个“淫”字,据说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应该是一幅春宫图,画的是杨贵妃醉酒后妩媚娇艳的样子,多半是一丝不挂地躺着。在《红楼梦》薛蟠就提到刚刚见过一幅唐伯虎的春宫图,还闹了个笑话,把“唐寅”读成“庚黄”,这个给大家印象很深,好象唐伯虎画春宫图是很有名的。而在秦可卿的房间里挂着《海棠春睡图》这样的画,从表面的故事来看,实在是太不合适了,所以我们只能从其背面的故事来理解其中的隐意,也就是这暗指秦可卿是个极其淫荡之人。

  这段文字还提到这么多历史上的名人,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据传说她养了很多翩翩公子满足其性欲,所以后人一直对她多有诟病;赵飞燕我在前面提到了,据说她能在人的掌中跳舞,这个金盘是指她在上面很小的面积上跳舞,而她本人和自己的妹妹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荡妇;杨贵妃就更有名了,这里提到的木瓜伤乳据说是误传,本来是安禄山与她调情,结果一不留神用手抓伤了杨贵妃的胸,可“爪”字被后人抄成了“瓜”字,于是出现了“木瓜伤乳”事件,让人莫名其妙,错别字真是害死人呀,在这里也是指杨贵妃很淫荡;这段还有两位我不太熟悉的公主,据说她们也很不检点,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一下。总之,作者这样写的意思是说秦可卿的淫荡与风骚,可以与武则天、赵飞燕、杨贵妃、寿昌公主、同昌公主这些历史上有名的荡妇相比,难怪这里有一条批语上说:“艳极,淫极”呢。而且这些历史人物都是级别很高,不是类似于潘金莲这样的市井“淫奔女”。批语里还提示我们这段提到的这些人用过的文物不是真的,只是调侃而已,可惜了,不然值老多钱了。而另一条批语指明了这样的描写是大有深意的,但有什么内涵却不告诉我们;最后还有一条批语居然说批书人自己也没有看懂这些文字:“别有他属,余所不知”,看来其中确实大有文章,不知道这位批书人有没有参与到创作团队中,如果有的话居然还没搞明白这里的意思,那就太丢人了。那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能不能看懂呢?

  其实关于秦可卿淫荡的故事虽然书中没有正面描写,或者说早已经被删去了,但我们还可以从第五回秦可卿的判词和曲子中领悟到这一点,这里居然没有删掉,让人感觉很奇怪,这是作者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呢?

  秦可卿判词的头两句是这样写的: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指明了一个“淫”字,连个弯都没拐。而且“情天情海”这样的描写让人觉得这个人实在是太烂情了,也就是说淫荡之极,“情既相逢必主淫”这句给人有一种见到看得顺眼的异性就开始要脱裤子的感觉。而她后面的曲子《好事终》一开始是这样写的: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这些地方都能让我们感觉秦可卿身上的淫荡之气扑面而来,给人印象深刻,也让人们困惑不已。尤其是这里强调她的淫荡还是败家的根本,这实在让人莫名其妙,贾家家败是因为淫字吗?秦可卿虽然淫丧了,可贾家后来被抄家也不应该是因为胡乱男女关系吧?在新发现的“庚寅本”《石头记》中在第五回有一条全新的批语,也同样指明了这一点:

  〖庚寅:可知下人之传闻宁府秽事之由〗

  说明宁国府下人对府里的秽事尽人皆知,难怪在第七回里焦大醉骂的时候骂得那么难听呢,而且他也是一骂成名,他的话也成了后来的名句:

  “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

  焦大知道得太多了,所以他才在主子面前如此放肆。大家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宁府秽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宁国府人丁相当不兴旺,就那么几个人,所以与秽事有关的人员范围很容易锁定。

  尤氏身上好象从来没有看到有这方面的问题,至少在前八十回可以看出她是很本份的人,甚至看不出一点负面的情节。有网友曾怀疑尤氏跟贾瑞有一腿,认为焦大醉骂中提到的“养小书子”是指他们俩个,我不得不说这个猜测比较跑偏,研究《红楼梦》就怕这样的胡思乱想。其实我们很容易还尤氏清白,在第十二回里贾瑞泡凤姐不成惨遭大粪灌顶之后,有这样一段描写:

  贾蓉两个常常的来索银子,他又怕祖父知道,正是相思尚且难禁,更又添了债务;日间工课又紧,他二十来岁之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

  看来贾瑞单身一个人实在难受,这里的“指头告了消乏”是指他自己用手解决个人的生理问题。如果他跟尤氏有染,何苦自己这样费事呢?也就是说尤氏应该跟他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书中连两个人之间对话和见面的情节都没有,这不符合作者的一贯写作习惯。

  既然是这样,那宁国府就剩下贾珍、贾蓉和秦可卿了,试想秽事的女主角除了秦可卿还能有谁?贾蓉跟秦可卿又是夫妻,所以剩下的只有贾珍和秦可卿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1: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章秦可卿之谜(6)

  凭借这样简单的排除法我们就可以容易地找贾珍和秦可卿这二位身上应该会有问题,当然这样分析还不是很全面。另外,在现在我们看到的所有版本中惜春虽然被算作贾珍的妹妹,是宁国府的女人,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靠的,应该是“增删五次”的结果,更何况她后来都出家了,怎么可能她身上会有秽事?所以从她的本质来看与宁国府无关。
  另外还出现过一种说法很搞笑,有学者认为宁国府有一位地位最高的长辈,就是贾敬,因为他是导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正元凶!可贾敬是出家人呀?长年在都中城外住着当老道,连自己的生日都不回来过,应该不会跟淫字有关系吧?但这难不道我们的学者,因为在第五回秦可卿的判词中有这样两句:

  箕裘颓堕皆从敬,〖甲戌侧批:深意他人不解。〗家事消亡首罪宁。

  这自然是指与秦可卿有不正当关系的不仅是贾珍,还有贾敬!这下热闹了,秦可卿也太牛了,居然让宁国府祖孙三代同泡她一个,也算是人间奇闻!应该说这个猜测很不靠谱。其实这里的批语提到的深意应该是指贾敬的原型是嘉靖皇帝,这里指的是明朝的败落是从嘉靖时期就埋下了种子,因为嘉靖老爷子也很荒淫无耻,“皆从敬”应该是指明朝败落早就从那时开始了,应该不是指贾敬与秦可卿会有染。

  发生嘉靖皇帝很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宫女造反”,这就是历史上的“壬寅宫变”,实在是欢乐无限,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嘉靖皇帝喜欢炼丹修仙,一心追求长生不老,这一点跟贾敬一样,而且他还是个好色之徒,让手下人从各地挑选了民间女子进宫,据说一共有一千多个八岁至十四岁的幼女,为什么要这么多呢?一是供嘉靖淫乐纵欲,二是准备用这些女孩儿炼制“元性纯红丹”。嘉靖皇帝贪恋女色,纵欲无度,他自己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而愈是这样,他又愈是迷恋道教仙术,炼各种仙丹,其中“红铅丸”作为最流行的炼丹制药之法,是将处女月经和药粉经过拌和、焙炼而成,形如辰砂,据说这些药物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和增强性欲的作用,也就是春药。为了采得足够的炼丹原料,皇帝强迫宫女们服食催经下血的药物,轻则极大损伤宫女身心,重则造成失血过多甚至血崩,许多人因此丧命。当时宫女们亲眼目睹宫内姐妹们饱经残害,知道自己早晚也得被折磨死,因而才决定拼死一搏,既然怎么都是死,不如与嘉靖帝同归于尽。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十几个宫女决定趁嘉靖皇帝熟睡时把他勒死。

  但因为这些宫女没杀过人,所以经验不足,中间出了差错,结果没有成功,只将嘉靖皇帝勒了个半死。一个宫女害怕了,连忙跑出去报告皇后,于是事闹大了,这些宫女很快被抓起来,遭到拷打、审问,最后一个个被处死,嘉靖皇帝命大居然逃过一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而又荒诞的“宫女造反”。所以说“箕裘颓堕皆从敬”是指嘉靖的这些光辉事迹,但《红楼梦》中并没有具体描写贾敬荒淫之事,只强调了他的死与吃丹药有关系,“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些让我们很容易地联想到嘉靖皇帝,也算是用心良苦。但我们从秦可卿的判词里也能体会到贾敬并非那样超脱,头两句: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这里清楚地交待了秦可卿是个极为淫荡之人,然而后两句却把这些罪过指向了宁国府: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贾敬又是宁国府的最高一辈,而且在《好事终》里又强调说“箕裘颓堕皆从敬”,所以贾敬也肯定逃不掉一个“淫”字。贾敬给大家的印象不是很深,他的文字很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嘉靖皇帝离作者创作《红楼梦》的时候相距太远,所以给作者的印象不是那么具体,写他是为了反思明朝败亡的根本原因。而书中其他那些鲜活生动的人物应该都是作者所经历的那段历史上的原型,所以才描写得如此有血有肉。

  从秦可卿的判词的头两句我们就能感觉到她的淫应该到了滥情的地部,这一点比较奇怪,因为明末历史中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原型,在满清这边也没有类似的。而她的死法也很奇怪,在秦可卿的判词前描写了一幅画: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可明末的皇宫中除了崇祯皇帝和魏忠贤以外没听说过哪位有名的大人物是上吊而亡的,难怪不少人认为秦可卿是在影射崇祯呢,于是让很多人走上了走火入魔的不归路。而关于秦可卿很淫荡的问题在靖藏本第十三回的批语里也提到过:

  〖靖藏:“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

  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知:在作者的原本中秦可卿是死于“淫”字,虽然因为“芹溪”等人听从畸笏叟的意见删除了这些描写淫丧的情节,但我们还是能从书中多少领略出一点。而关于她如此“淫荡”的内容,作者又想给我透露什么呢信息?而什么叫“史笔”呢?应该就是指写史之笔,也就是说作者描写的这段“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实际上隐写的是一段历史,可难题是这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呢?想讲清秦可卿的问题,一定要找到这段历史才成,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的点:淫荡和上吊而亡,缺一不可!

  疑问三、秦可卿病得很古怪,活得很短暂,死得很离奇,而且她的故事被严重改编过。我们现在都知道作者删去了秦可卿之死的文字,更让人意外的是有人记载了这段被删情节的大概内容。

  在重庆《新民晚报》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三版上发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秦可卿淫上天香楼》,署名“朱衣”。全文不长,今迻录于下:

  《红楼梦》一书,尽人皆知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为高鹗所作;而坊间所刊百二十回之《红楼梦》,其前八十回,究竟是否曹雪芹原著,则鲜有知音。余家有祖遗八十回之抄本《红楼梦》,其中与现本多有未合者,惜此本于抗战初首都沦陷时,匆忙出走,不及携带,寄存友家,现已不知归于何人,无从追求。惟忆其中与现行本显有不同者,为秦可卿之死,现行本回目为“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而抄本回目则为“秦可卿淫上天香楼”,书中大意,谓贾珍与秦可卿,在天香楼幽会,嘱一小丫头看守楼门,若有人至,即声张知会,乃小丫头竟因磕睡打盹,致为尤氏到楼上撞见,秦可卿羞愤自缢于天香楼中,事出之后,小丫头以此事由己不忠于职所致,遂撞阶而死。考之现行本,秦氏死后,荣府上下人等闻之,皆不胜纳罕叹息,有诧怪怜悯之意,一也;开吊之日,以宁府之大,而必设醮于天香楼者,出事之地,二也;尤氏称病不出,贾蓉嬉笑无事,而贾珍则哭的泪人一般,并谓“我当尽其所有”,各人态度如此,可想而知,三也;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画册,有二佳人在一楼中悬梁自缢,四也;鸳鸯死时,见秦二奶奶颈中缠绕白巾,五也。凡此种种,皆系后人将曹雪芹原本篡改后,又恐失真,故以疑笔在各处点醒之耳。

  这真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新闻!可惜这个“朱衣”和他的本子都不知下落了,真让人遗憾!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大致知道秦可卿淫丧的过程,同时也明白了她得病的真正原因,试想跟自己的老公公偷情被捉奸,那真是跟五雷轰顶一样,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不能再大的地步,肯定是又气又羞,不病倒才怪呢!当场犯心脏病吓死都应该有可能,这样看来之后她因为迫于各方压力而上吊自杀就显得合理多了。但书中为什么要删了这段呢?不是很精彩吗?删去以后感觉这其中更神秘了,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实在让人搞不懂其中的意图,即使批书人介绍了删去淫丧的原因和经过,说秦可卿给凤姐托梦说的话很让他感动,所以就让人把她前面的淫乱故事给删掉,也就是批语提到的有名的“遗簪”、“更衣”的情节,但还是让我们困惑不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章 秦可卿之谜(7)

  有一点大家一点要注意一下,第十三回的那条著名的批语里提到的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而朱衣这则新闻里提到的是“秦可卿淫上天香楼”,一字之差,可意思大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淫上”自然应该是指前去天香楼,于是有两种可能,一种应该是去与贾珍偷情,而另一种也许就是去上吊,也就是“淫丧”,那到底哪个对呢?还是朱衣记错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长计议。
  秦可卿从淫丧而变成了平淡之极的病亡,感觉不够刺激了,此段的味道一下子就减了一大半,让人体会不出“情既相逢必主淫”的境界。而且秦可卿死前书中其他一些人物的表现一下子变得怪怪的,跟其他回中的内容不是一个味儿了,也就是说秦可卿的故事不但被删掉了不少,应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编。但好象作者改得并不是很彻底,在第五回的判词和曲子里依然保留了关于她淫丧的文字,让人似乎还能感觉到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淫事,为什么创作者这样扭扭捏捏不够坚决彻底呢?为什么这样重要的地方没有改过来呢?难道是马虎漏掉了?还是有什么别的目的呢?

  而让我们奇怪的是:张友士看病一段也同样显得很古怪,按道理说秦可卿的病因也没有什么复杂的,被捉奸以后自然又羞又臊,应该是心病,可作者居然用很大的篇幅来介绍给她看病前前后后的整个过程,有这个必要吗?洋洋洒洒的,可给人感觉内容确相当有限,废话连篇,我个人甚至觉得这段情节似乎有点“程高本”后四十回的影子。

  这回先是宁国府人啰啰嗦嗦地议论病情,还报怨没有好医生,尤氏为此破天荒地说出了大段的台词,书中其他地方虽然她也经常出现,可感觉加起来也没在这一回里说得话多:

  “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贾珍说道:“可是。这孩子也糊涂,何必脱脱换换的,倘再着了凉,更添一层病,那还了得。衣裳任凭是什么好的,可又值什么,孩子的身子要紧,就是一天穿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

  有不少朋友问我为什么这二位非要在秦可卿不停地换衣服上大做文章?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而综合地看这里贾珍和尤氏的对话给人感觉说起话非常不自然,感觉更象是交待剧情来,这样的写法不够老辣,有点太刻意了,失去了作者以往的神彩。

  最后千呼万唤托人请来了号称很牛的神医张友士,这一回的回目是“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但张友士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只是冯紫英幼时从学的先生,看来宁国府真的成了有病乱投医了。其实有些懂中医的朋友说秦可卿的病多半应该是月经不调,顺便有点贫血,血压低,绝对不是什么致命的病症。而张友士给开的药方也应该是很对症的,是中医妇科良药“四物汤”增减而来的,那为什么吃了没有见效呢?既然不致命为什么秦可卿吃了药不但没好,反而加重了呢?于是有人说这是因为她得的是心病。

  其实书中有不少人都得过病,也都看过病,可再没有象这回这样把药方都写进去的情况,于是搞得很多人觉得这个药方应该不那么简单,于是翻来覆去研究个底儿掉,死活认为这个药方中绝对应该藏有天大的秘密,甚至有人怀疑这其中传递了命秦可卿自杀的密令,让世界密码史一下子提前了几百年。还有人在张友士分析脉相的文字中胡乱解读,也很雷人,应该说这都是走火入魔的表现。

  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细致地介绍这个看病过程呢?感觉完全是没有必要呀?张友士介绍那么多感觉更象是上中医课了,难怪他是冯紫英的老师呢,果然讲起理论来如此深入细致,但有必要这样写吗?这一回的内容仿佛与小说的主题毫不相关呀,作者又不可能因此拿到更多的稿费,到是感觉是在凑字数。所以秦可卿看病一段应该说给人感觉很奇怪,神神秘秘、鬼鬼祟祟的,与书中其他地方的原文的风格格格不入。而看病的最后还有一段文字很有意思:

  贾蓉看了,说:“高明的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

  感觉张友士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吃他的药好不好不在于他的水平,而在于“医缘”了。而更奇怪的是贾蓉居然不细问了,还说他聪明,这是什么逻辑呢?

  宁国府费了这么大劲为秦可卿看病,应该说能使的招都使尽了,可这位很牛的大夫张友士开的药一点作用也没有起到,从后面的故事情节来看秦可卿的病不得没有好转,反而病情加重了,而宁国府的人似乎也没有再尽最后的努力,让她听天由命,自生自灭了,后面再没有看到宁国府的人对她有什么太多的关心。作者要通过这次失败的诊断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章 秦可卿之谜(8)

  疑问四、秦可卿出场时间短,死得很快。《红楼梦》还有个书名叫《金陵十二钗》,也就是说此书是讲金陵十二个女人的故事,这十二个人是书中的绝对的大主角,我们从全书的角度来看,其他十一个人都有很多的出场,个个性格鲜活,而且至少都活到了第八十回,人物的故事丰富,性格饱满。
  可作为主角之一的秦可卿,却死得很早,我们刚开始认识她,还没有多少开始进行深入的了解,也没有太具体的印象,她就病倒了,然后莫名其妙匆匆地死去了,而且文字相当仓促,让她的戏更丰富一下有什么不好呢?要知道现在有很多这个“淫奔女”的铁杆粉丝,喜欢她人多得不得了。

  更让人不解的是居然还被删去大量淫荡的文字,太可惜了,实在是暴殄天物!让人想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短命的角色,为什么不把她安排的死期往后安排呢?

  本身她的戏就不多,通过多条批语我们得知她的故事又被大幅删除了,可以说早已经面目全非了,却依然算在十二钗里面,这是为什么呢?

  另外我有个感觉,那就是秦可卿这个角色好象是后加上去的,并非来自早期版本。因为在第五回秦可卿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书中提到了“贾蓉之妻秦氏”,第七回也提到了“贾蓉之妻秦氏”,之后多称她为“秦氏”。她死了以后,忽然隔了三十多回以后又出现了“贾蓉之妻”,这又是何人呢?在第五十三回里在这里有一条批语:

  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庚辰眉批:自可卿死后未见贾蓉续娶,此回有“蓉妻回避”语,是书中遗漏处。绮园。〗

  这里忽然冒出来了贾蓉之妻,而且见到贾珍就赶紧躲开了,会不会是吸取了秦可卿的教训呢?还真不好说。看来批书人也觉得在没有交待的情况下就冒出来这个贾蓉之妻,感觉这里有问题,之后的章节里也多次提“贾蓉之妻”、“蓉妻”这样的称呼,但戏份不多,从来没有过正面的表现。当然这其中不排除贾蓉续娶的文字被抄丢了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理论相当有创意,认为作者在“增删五次”过程中将秦可卿的戏从后面强行移到了前面,因为有人发些在第七十五回前后里过中秋的情节中再次出现“贾蓉之妻”,而且与前面秦可卿的情节仿佛有某种内在的关联:

  说话之间,贾蓉之妻也梳妆了来见过。少时摆上饭来,尤氏在上,贾蓉之妻在下相陪,婆媳二人吃毕饭。尤氏便换了衣服,仍过荣府来,至晚方回去。

  在荣国府中秋的夜宴最后,又出提到了贾蓉之妻。

  到七十六回里中秋赏月的故事中,贾母最后跟尤氏聊了一会儿天儿:

  贾母听说,笑道:“这话很是,我倒也忘了孝未满。可怜你公公已是二年多了,可是我倒忘了,该罚我一大杯。既这样,你就越性别送,陪着我罢了。你叫蓉儿媳妇送去,就顺便回去罢。”尤氏说了。蓉妻答应着,送出邢夫人,一同至大门,各自上车回去。不在话下。

  感觉这里提到的“蓉儿媳妇”、“蓉妻”挺贤惠、本分的,戏不多,但很听话,似有秦可卿的风格,有人感觉这个描写可不简单,是什么呢?因为他们发现在第十一回有这样一段:

  王夫人道:“前日听见你大妹妹说,蓉哥儿媳妇儿身上有些不大好,到底是怎么样?”尤氏道:“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

  大家发现没有?这里提到的是中秋之后蓉哥儿媳妇开始得的病,于是有人认为,作者肯定是将“蓉妻”之死从后面第七十六回以后移到了前面,或者说本来在七十六回过中秋的“蓉妻”就是秦可卿,可作者出于某种考虑将她病死的过程大大地提前了,还加了不少戏,于是推测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重大的玄机!说实在的,这一发现还真有意思,只是感觉太缺少证据了。

  秦可卿这个角色来得匆匆,去也匆匆,删除得有些仓促,没有考虑到前后呼应的这些问题,居然经过“增删五次”也没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反而让我们非常困惑,所以说我觉得“贾蓉之妻”这是从早本上直接抄过来的。也就是说在最早的稿子里是没有秦可卿这个人,后来因某种考虑加上了这个角色,没想到在“增删五次”的过程中又被“畸笏叟”和“芹溪”进行了大幅删改。其实在第二十九回里这个“蓉妻”就出现了:

  刚要说话,只见贾珍、贾蓉的妻子婆媳两个来了。

  来得很突然了,连批书人都没注意到。而在这一回里,贾珍居然当众让贾蓉难看:

  贾珍道:“去罢。”又问:“怎么不见蓉儿?”一声未了,只见贾蓉从钟楼里跑了出来。贾珍道:“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有个小厮便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贾珍又道:“问着他!”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

  贾珍这人可真够可以的,先是泡了自己儿子的老婆,导致其上吊,现在又这样在众人面前让自己的儿子丢脸,这是为什么呢?

  我感觉这应该是早本的痕迹,也就是说在早期的版本中没有秦可卿这个角色,所以贾珍才这样霸道,任意地羞辱自己的儿子,否则他应该会因为秦可卿的事对儿子很欠疚才对,有气也不会这样撒的,更何况这一回中他的这个火发得有些莫明其妙,很无端,有些故意找碴的感觉。

  所以在作者后来的创作过程中突然加入秦可卿这个角色以后,又没有考虑到前后要能呼应上,忘了考虑到最早稿子中原来本来是有个“贾蓉之妻”的,才导致了现在没有任何交待就出现了这个人,也忘了添上几笔直接说贾蓉又娶了,应该说这个怀疑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真是这样,也就意味着在早本中根本没有“金陵十二钗”,也许是为了凑数,甚至早本上连十一钗都不到,所以怀疑作者后来出于某种考虑才强型加上了几个主要人物,秦可卿就是这样的情况增添进来的,但她的故事又进行了改编,搞得实在有些乱。

  “金陵十二钗”中其他的一些人物也感觉戏不够足,大有凑数的味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研究建立在这样一大堆前前后后增删过多回的基础之上,不区分哪些是早本的,哪些是后回增删的,那肯定搞不清楚作者的本意,所以要把增删的前前后后的情节理清楚,分阶段分析,才有可能找到作者的创作思路和原意。

  疑问五、秦可卿的葬礼极其宏大,规格之高,礼仪之隆重,让人吃惊!这也是一直以来人们感觉最为奇怪的地方。书中的葬礼不止一个,可其他的都显得给人留不下任何印象,却偏偏要对这个葬礼大书特书,这是何意?关于秦可卿的故事被删掉不少,如果从没删除“爬灰”的角度来看,自然是说贾珍对秦可卿非常有感情,对她的死非常伤心,在第十三回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贾珍哭的泪人一般,〖甲戌侧批: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笔也。〗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这条批语说得很到位,这都说明秦可卿之死是因为与贾珍通奸所致,而且贾珍当众如此表现只能有两种可能,一个就是贾珍因为对秦可卿感深厚而失去理性了,另一个应该是说明两个人通奸而且又被捉奸之事应该贾府上上下下尽人皆知,所以他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装体面了,本来脸就已经丢尽了,现在还在乎什么面子呢?于是贾珍为了充分表达自己对秦可卿的感情,或者说是欠疚之情,一定要在葬礼上大做文章,想尽办法搞得宏大一些,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1: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章 秦可卿之谜(9)

  有些人认为一开始贾珍对秦可卿进行的是强奸,我觉得强奸的猜测是不靠谱的,因为从书中的暗示来看秦可卿骨子里就是一个“淫”死,她不强奸别人就不错了。无论两个人的关系是如何开始的,但日久生情是一定的,贾珍这回动了真情。
  于是他非要给贾蓉整一个“五品龙禁尉”的头衔,为的是把葬礼搞大,而且居然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还是在戴权的帮忙下打了折的价格,这个钱怎么也得值现在的几百万人民币,看样子贾珍真是豁出去了。然而第十三回的回目有问题,“秦可卿死封龙禁卫”,怎么叫秦可卿被封为“龙禁尉”呢?明明是贾蓉被封的呀,这里肯定也被篡改了,所以才这样文不对题。

  虽然为贾蓉捐了一个“龙禁尉”的头衔,但秦可卿的葬礼也显得过于嚣张了,让人实在不解。说实在的“龙禁尉”的官可不算太大,当然也不小,就算贾珍与可秦可卿有奸情,对她的死很内疚,似乎也不至于如此夸张。而贾蓉的表现也很有意思,自己的老婆死了,可他跟没事人一样,让自己的老爹忙里忙外;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感觉好象这二位是有意让贾珍难堪。在第六十四回里有这样的内容:

  “况知与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

  什么是“聚麀之诮”呢?《礼记.曲礼上》:“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郑玄注:“聚﹐犹共也。鹿牝曰麀。”禽兽不知父子夫妇之伦﹐故有父子共牝之事,后以指两代的乱伦行为。如果真是这样,那“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就是说乱伦的事不仅发生在贾珍身上,贾蓉也有这样的爱好,好象不是指他与尤氏,不然太毁三观了,书中应该指的是贾蓉跟尤二姐、尤三姐或其他什么亲戚,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父子二人既然都有这爱好,肯定彼此都见怪不怪了,所以在秦可卿葬礼上贾蓉表现得很无所谓,只有贾珍一人伤心欲绝。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最后将丧事的场面整得很气派,第十四回有这样的段描写很奇怪:

  至天明,吉时已到,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很多人对其中的“享强寿”一词表示困惑,为什么呢?因为古人五十而称老,六十曰耆,七十曰稀,八十曰耋,九十曰耄。所到古人能活五十者应该才被称为“享强寿”,是指活得算是够本儿了,死也值了。而秦可卿一生最多只活了二十来岁,她死的时候贾蓉才二十岁整,秦可卿实为夭亡,怎么能称得起“享强寿”呢?

  秦可卿用的棺材非常不同凡响,在第十三回是这样写的:

  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今还封在店里,也没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罢了。”贾珍听了,喜之不尽,即命人抬来。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大家都奇异称赏。贾珍笑问:“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贾珍听说,忙谢不尽,即命解锯糊漆。贾政因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甲戌侧批:政老有深意存焉。〗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

  这棺材得值现在几百万元人民币,看样子薛蟠这小子还挺够意思,居然白送,关键是不白送也没有人敢买,所以算是送了个人情。从大家的表现来看感觉很羡慕这口棺材,估计会遗憾自己为何如此没有福气,狠不得死的是自己。这里有条批语说贾政的话是有深意的,那这会是什么深意呢?这说明死的绝不会是个简简单单的养生堂抱来的身份低微的秦可卿这样的人,连后来宁国府最高一辈的贾敬老爷子之死都没有这样风光排场。我说过贾敬影射的可能嘉靖皇帝,他的死写得怎么那么草率呢?也许第六十四回的一条批语可以帮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蒙回前总批:此一回紧接贾敬灵柩进城,原当铺叙宁府丧仪之盛,然上回秦氏病故凤姐理丧已描写殆尽,若仍极力写去,不过加倍热闹而已,故书中于迎灵送殡极忙乱处却只闲闲数笔带过。忽插入钗玉评诗、琏尤赠佩一段闲雅文字来,正所谓“急脉缓受”也。〗

  看样子贾敬的葬礼也应该不小,只是作者不想再写个类似秦可卿葬礼这样宏大的场面,为的是怕让人感觉太重复,所以这也应该算是“不写之写”,说明秦可卿的葬礼应该写得是超级豪华的,难以超越。其实也不是一点没写,只是蜻蜓点水,但一样让人能感觉出其场面很大,在第六十四回里有这样的描写:

  择于初四日卯时请灵柩进城,一面使人知会诸位亲友。是日,丧仪昆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内中有嗟叹的,也有羡慕的,又有一等并瓶醋的读书人,说是“丧礼与其奢易莫若俭戚”的,一路纷纷议论不一。至未申时方到,将灵柩停放在正堂之内。

  一句“何止数万”,说明怎么也得十万以上,如果仅从贾家这样的级别来看肯定是夸张了,所以贾敬所影射的原型呼之欲出了。

  我在前文中介绍过这个“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原型应该是魏忠贤,是王熙凤的一个传影,他是在影射“坏了事”以后的魏忠贤。因为死得匆忙,而且又不在京城,所以早早准备好的棺材自然没有机会用上,也说明他死得是多么的狼狈。那他为什么敢用“万年不坏”的棺材呢?难怪有很多人说他要篡位。

  要知道我们的考古发掘现在已经成了公众很熟悉的事情,电视台反复宣传介绍“洛阳铲”之类的盗墓工具,让很多普通观众都具有了完整、丰富的盗墓知识,搞得很多人都想找个古墓试一把了。可中国的考古事业那么发达,也从来没有见到过“万年不坏”的棺材,那这样写又是何意呢?

  魏大人当红之时成了九千九百岁,与万岁只差一点点,所以“义忠亲王老千岁”用的是“万年不坏”,也许是对我们的一种暗示。但为什么秦可卿这样一个与公公私通的贱人死后要用他的棺材呢?是在骂魏忠贤还是在骂什么人呢?

  贾珍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哭着说:“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真让人感动,贾政劝他不必为秦可卿用如此上等的棺材他都不听,而接下来书中描写到:

  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

  我们更好奇被删除的故事中这二位到底之间发生了什么,感觉贾珍因秦可卿之死不但悲痛欲绝,甚至一点脸面都顾不上了。难怪有人说贾珍与秦可卿玩出了真感情,从这一个角度来看贾珍还是很够意思的,只可惜他生得太晚了,如果生在原始社会就没有这么多天理人伦的限制。我们再看看这个葬里都有什么人参加了: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荣宁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余者锦乡侯公子韩奇,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十余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出三四里远来。

  贾珍把这个葬礼搞得声势浩大,出参加葬礼的贵宾也多得让人目瞪口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1: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章 秦可卿之谜(10)

  应该说差不多所有的大臣以及皇亲国戚都来参加,一个小小的“五品龙禁卫”的老婆的死就整这么热闹,想想当时的官员那么多,家眷更多,这样算来一年下来这样规模的葬礼少不了,再加上喜事,感觉这些大臣以及皇亲国戚一年到头光这样的活动就没完没了,还办不办正事了?于是我们得想想,那皇帝死了场面得是什么样呢?
  有一条批语还对参加葬礼的“八公”进行了解释,如果没有这条批语,我们真的是在云里雾里,也就是说为我们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第十回里面有这样一条批语介绍了出席的人员:

  〖庚辰眉批: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

  我们看参加的“八公”是按天干地支来取的名,实在是让人没有想到,也就是说批书人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相当了解,不然谁能想得这来这样古怪的哑谜?这段批语特意提到了“清,属水”非常重要,为我们分析书中很多问题提供了指导,也就是说点明了满清在“五行”中的属性。这说明作者在书中多次运用了中国这些传统文化,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用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对书中的很多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而秦可卿的葬礼不光出席的人员多的出奇,级别高得惊人,连场面也大得让人瞠目结舌,队武达三四里远,这架式实在太夸张了,来得这么多“高大上”的人们一个个都要向这个养生堂抱来的淫丧女行大礼,实在是有些讽刺,不禁让我们对人类的某种非礼性的群体行为表示强烈的怀疑,而出殡的场面更是给人印象深刻:

  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性情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媳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手下各官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这样的场面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光这些根本不存在的名字就编不出来。

  在这回有一条批语是这样写的:

  〖庚辰:此回将大家丧事详细剔尽,如见其气概,如闻其声音,丝毫不错,作者不负大家后裔。写秦死之盛,贾珍之奢,实是却写得一个凤姐。〗

  我觉得这条批语似乎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作者的线索,而且批书人也明白作者的本意,也清楚作者的身份。什么是“大家后裔”呢?是指有名的写作世家吗?恐怕不是吧?

  这里应该是指能写如此盛大场面的作者肯定是出身不凡的,亲身经历过这样事情的人,所以我怀疑作者可能是皇家后裔,也是很有道理的。而批书人提到的这个葬礼是为了突出写凤姐,这一点确实是这样,也就是为了突出王熙凤身上所影射的魏忠贤的原型,这一点我会在后面详细解释。

  由于这个这个葬礼大有帝王级别的架式,于是有人曾猜测:这不是在写秦可卿的葬礼,而是在影射崇祯皇帝的葬礼,因为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上吊而死的。在第五回秦可卿的判词前一有幅画: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明显指出了秦可卿是上吊死的。虽然书中她淫丧天香楼的情节被删掉了,说实在的,作为预言未来人物结局的判词,我感觉这个画画得太写实了,不像其他人判词里的死的描写得都是一种象征、一种隐寓,更像是个谜语,比如香菱之死用形容为“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这幅画要让大家要猜一下才能悟出来,脑子要转个弯。再比如黛玉影射着崇祯皇帝,所以死法一样是上吊,可在判词里只是说“玉带林中挂”,并没有直接说她是上吊,相当的含蓄。而秦可卿判词面的这幅画画得太直白了,不用猜就能得到的答案,这让人心理实在犯嘀咕,有这样的好事吗?这说明其中肯定有问题,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将这个上吊简单地理解为上吊,而是一种隐寓,更不可能指的是崇祯上吊,不要把作者看得那么肤浅,而是其中肯定还有一层深意。

  认为秦可卿影射的是崇祯皇帝这个猜测是非常不靠谱的,因为秦可卿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淫荡,淫字是她的本质,可见用这样淫荡的一个女人来影射崇祯皇帝实在是不合适,而且作为明朝的遗民这样描写自己爱戴的皇帝简直就是大不敬,本来写《红楼梦》有思念前明之意,但这样写不是大骂先皇吗?跟忤逆造反有什么区别?那此书应该深受满清统治者欢迎才是。所以我觉得得出这样理论的人如果不是无知,那肯定就是居心叵测,故意往崇祯皇帝身上泼脏水。

  要知道明朝的皇帝虽然荒淫者居多,可崇祯皇帝却完全相反,你想给他抹黑都找不到这方面的史料,因为他是个很本份的皇帝,他跟淫靠不上边。

  当年魏忠贤为了讨好崇祯,给他送去很多美女,可他连碰也不碰。因为崇祯小的时候生活的环境很不好,所以养成了小性内向的性格,而且有很强自制力,对美色有抵抗的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所以仅从这一点上就可以把秦可卿是在影射崇祯皇帝的理论给否了。

  如果对提出秦可卿影射崇祯这样理论的人进行简单地质问,他们肯定回答不上来,但又顽固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搞“红学”研究的人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一个理论一定要经得起多方面的质疑,更何况我的这个质疑一点都不刁钻,是很普通的也很实在的问题,如果连这个也解答不了,为什么不反思一下呢?

  大家转念想想:如果秦可卿也是在影射崇祯皇帝,那就意味着金陵十二钗中有两个人都是在影射崇祯,这恐怕不合理吧?所以别简单看到一个上吊就往崇祯身上揽,要多想想那些不合理的地方。

  如果将秦可卿的原型是崇祯皇帝,也解释不了秦可卿与公公贾珍乱伦而被捉奸的情节呀,崇祯都不太喜欢女人,哪里来的偷情加乱伦呢?那被捉奸抓个现形又有什么内涵呢?所以这些质疑都不能忽略,一定要一起合理解释才成,而且我可以告诉大家乱伦、捉奸以及上吊这些情节都非常有意义的,作者绝不是随意这样写的,你所找到的原型中一定要能与此对应上,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我在前面论述过,王熙凤是在影射太监魏忠贤,而且证据相当充分,大家都知道魏忠贤是被崇祯皇帝整死的,如果秦可卿是在影射崇祯皇帝,那就解释不了为什么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关系这么好,而且秦可卿死的时候还给王熙凤托梦,试想崇祯皇帝给被他整死的魏忠贤托梦,而且还告诉他以后要注意的事情,这个穿越的情节实在是太无厘头了吧?再说崇祯皇帝也不可能死在魏忠贤的前边吧?所以从这些地方上来看,秦可卿不可能影射崇祯的。

  其实不光是我,连很多普能的读者也对这样的观点提出过疑问,但往往得不到一点明确的答复,因为根本没有办法回答。本文中提到了很多关于秦可卿的问题,本意就是希望任何一个关于秦可卿的理论一定要能将这些问题一起解决才成,不能有一个遗漏,不能有半点牵强,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可以说能够正确解读秦可卿的原型,也是鉴别一个人是否真正读懂了《红楼梦》的重要标志,所以这一点很重要,我也希望网友们能帮我提出更多更尖锐的问题来,这样我也可以以此检查一下自己的理论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漏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9 21:35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