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73|回复: 0

许一力:被点赞的华润模式为何腐败连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9 07: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润案已经有第七人被查,而且还在发酵,前山西首富张新明也已经被带走,有传其正是华润百亿并购案最大受益者。

  看来华润,已经有大超中石油的架势,反正再怎样,它都已经是今年国资委直属央企的第二大腐败案件了。

  这是非常讽刺的,也带给了现正火热进行中的央企改制的一个沉重的思考。

  讽刺的是,在此之前,华润模式可是作为央企发展的典型,多次被上头认可。想不通了,为什么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无法约束央企腐败,究竟是什么成为了央企腐败的关键?

  相比中石油,华润集团本身的身家甚至更加显赫。起源于1938年香港成立的“联和行”,抗日期间负责为党中央采购军需物资及药品,后在1948年更名为“华润”。建国后,贸易出身的华润转向实业和多元经营,并在前任董事长陈新华时期迎来大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华润集团总资产达11337亿港元,营业额5002亿港元,员工达42万人。

  太震撼了,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内部居然高层如此轻易腐败,在内地香港两界都有如巨大地震。

  这种震动,源自于对华润模式下腐败的始料不及。要知道,在宋林被调查前,华润集团一直被国资委当成是与中粮集团并称的央企发展典型。华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建立了董事会制度,这比国内绝大多数央企国企都要领先。国资委官员甚至在国内媒体上接受采访中表示:华润这样的集团,可以在新一轮的国资改革中,直接改组为资本运营公司。

  对于华润多元化和金融控股模式,可以说是高度认可的。

  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开放观念,下辖11家上市公司,拥有完善的复合资本市场“普世价值”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央企,却仍然无法避免高层的腐败。

  这凸显了民营企业与央企之间本质性的一个不同——利益主体不唯一。

  民营企业,或大或小的一个特征,就是有着唯一的利益主体——老板,于是所有公司的人员和利益都集中在老板的周围。这种情况下,高层腐败的问题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你贪污的钱也是自己的。

  而在央企中,利益主体却并不唯一,董事长代表不了一个企业,而作为其监督的董事会,在人员的安排上又充斥了权力博弈的色彩。所以,几乎每一个董事会成员都有着自己特殊的利益背景。作为央企高层监督机制的董事会,最后就在这种模式下,很可能演变成为了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一盘散沙。你要你的我要我的互不干涉。最终,董事会模式不仅无法成为监督机制,反而成为了窝案的温床。

  华润案的本质正在于此。

  当然,制度上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华润案的另外一个本质问题,是央企高层与权力之间斩不断的关系。多年以来,央企市场化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取消高管与一把手的行政级别,从而避免权力寻租的问题滋生。但是就目前而言,这方面恰恰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对于华润和中石油这两大巨头能爆出这样大的腐败窝案,只能说,中国央企管理和监督模式的创新必须该进一步提速了。必须要斩断央企高层与权力的关系,必须要考虑更加透明的监督机制。对于眼下的央企来说,除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制约外,更应该让公众监督。因为央企不是一般企业,而是全民出资的企业,那么,13亿出资人就有权利和责任来监督央企的方方面面,包括工程招投标、高管职务消费等。而国资委和每一家央企也有责任创造一个便于出资人监督的条件和环境。这正是华润窝案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 17:2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