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77|回复: 0

邓元杰:7月份万科和大盘究竟会怎么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4 09: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4日万科突然复牌,让人措手不及,其背后的原因,我在微信号:老邓的财经茶馆(Laodeng-caff)7月2日的《猎杀宝能的战斗,开始了》中已经分析过了。这里再详细说说。

  万科的前景 

  以王石为首的管理层一直想控制万科,但之前的股权激励,由于股市不好,所以一直没起作用。后来管理层成立了两个公司,偷偷增持。为了获得更多股权,在万科的估值超过其他地产股后,无论是企业还是管理层,都停止了增持。比如万科说保留了100亿元的增持额度,但2015年股灾之后只增持了一亿元。虽然在股东大会上有高管解释说担心风险之类,但100亿只增持1亿,拿风险做借口实在说不过去。所以最后被宝能偷袭。

  宝能偷袭,以及后来安邦的加入,肯定是看上了万科的优质资产。之前王石们为了实现大规模增持,截留了多少利润,我们不知道,因为就连华润都不能对经营说三道四,所以华润和宝能说万科已经被“内部人控制”,完全正确。现代宝能要强势进入,过去内部经营的情况要对“外人”曝光,是王石决不能容忍的。

  如果宝能始终能低调行事,在和华润形成事实上的同盟之后,在股东大会在再发难,而且缩小攻击面,把矛头只对准王石,或许以后真的就成功了呢?罢免王石而不是其他人,“分化瓦解”万科的管理团队,以后再一步一步来,是相当稳妥的。但是姚振华自以为联合了华润,突然提出罢免所有董事的提案,让山头上的人肯定相当不舒服。此后傅成玉甚至黄奇帆都出来说话了,而且7月2日万科董事会以全票通过不能罢免董事的议案,说明风头已经完全转向。

  但是从政治角度来分析万科,我觉得还是打住比较好,这里还是从经济角度谈谈。现在,董事会和华润已经达成了妥协,以后华润成为第一大股东,在万科获得更多管理权,乃至真正掌控万科,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团队想继续大幅增持万科,已经不可能,而且没意思了。所以管理层怎么办?

  很显然,给自己多发工资和奖金就行了,而且经营将更加短视。

  所以,且不说万科本身的估值已经大为超过其他大盘地产股,有识之士考虑到管理层的这种行为,都会大幅降低对万科的估值。加上管理层对宝能系的种种作为,除了华润,以后谁还敢有控股万科的想法?

  既然不能控股万科,宝能怎么可能继续增持?既然万科的估值必须降低一大截,各路神仙为什么不纷纷逃命?

  所以,万科大幅下跌,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是,万科的走势和大盘,乃至地产板块本身,都关系不大。因为它已经停牌太久。如果万科两三个跌停(以及以后反弹之后再阴跌)会让已经大幅下跌的地产股继续大幅下跌,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大盘会怎么走呢?

  大盘的走势 

  如果要看大盘走势,必须首先看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后会进行到什么程度。对此我不敢妄言,但是看看谈谈我国南海、东海局势,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应该会清楚这种日益紧张的关系,会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市场上混,每个人的盈亏都是和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所以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各种外部重大负面因素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有充分的估计。

  顺便说一句,我拥护政府的一切决定!

  其次,国内货币放水,将一波比一波大。

  我6月2日发表过一篇文章:《越折腾,越通胀 ---- “供给侧改革”之逻辑推演》,之后认为供给侧改革已经聚焦于“去杠杆”阶段。但是,6月份央行的行动,让我极为失望。在老邓微信号:老邓的财经茶馆看来,在去产能、去库存实际上已经失败的情况下,“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最后、也是最核心的内容了。但是央行继续大规模放水,以一波有一波更大的逆回购,为市场注入货币,是人民币在6月份贬值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英国脱欧的影响)。

  下表是央行在6月份的逆回购操作,一共放水6200亿元,其中6月11日~30日放水8950亿。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外有人猜测我国希望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到6.8,并在货币市场上引发人民币一波跳水。这种说法当然会让央行反击,说没这回事。但是央行的短期动作却不能不“收敛”一些,7月1日从市场上收回了1200亿元。

  另外,央行7月1日发布消息,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在6月份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共2080亿元,其中期限3个月1232亿元、6个月115亿元、1年期733亿元,利率分别为2.75%、2.85%、3.0%。同时收回到期中期借贷便利1000亿元。也就是说,通过MLF操作,央行6月份净释放货币1080亿元。6月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17455亿元。

  说实在的,央行在6月份如此巨量放水,是我事先想不到的,因为根据“权威人士”在5月9日的说法,我的判断是“去杠杆”总要执行一段时间。6月份金融机构的资金紧张,正好可以借机去杠杆。但是央行却没这么做,这说明“去杠杆”已经失败了。7月1日,证监会发布消息,命令券商将场内杠杆降低到一倍,是否能算是供给侧改革的“去杠杆”呢?我也不知道,呵呵。

  不管算还是不算,这个去杠杆只是拿最末端的散户动手。所以我认为,供给侧改革的四项措施: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都不成功(我就不说失败了)。其中前三项我过去都谈过,第四项是降成本,(房地产)去库存以及去年股灾之后的放水,让通胀都更加严重,所以降成本肯定是不成功的。

  供给侧改革已经告一段落,现在又一波大基建已经扑面而来。这就是副舵主之前提倡的“PPP”(政府和企业合作建设城市)模式以及继续大力修建高铁和公路!

  在新班子走马上任三年半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又回到前任班子大搞基建的老路上来了。7月3日,保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文件:《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这份文件的核心内容是:允许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保监会说“通过这种方式,保险公司改善了资产配置结构,获得了合理的回报。”据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刘晓博估计,此举将释放将近一万亿元。

  也就是说,现在局势已经非常明显:国家要保(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放弃人民币汇率。这是我微信号:老邓的财经茶馆的个人判断。

  我以后会不会写一篇《越折腾,越通胀 ----大基建和PPP之逻辑推演》呢?我也不知道。但是在人民币贬值和外部环境日益恶劣的趋势下,股市难有大机会。如果说有,就是低估的基建股、抗通胀股。我之前说我看好五只股票:保利地产(600048)、江西铜业(600362)、湖北宜化(000422)、北大荒(600598)、江淮汽车(600418),仍然继续看好。现在可以加上潍柴动力(000338)。

  这六票仅供大家参考,目的是让大家验证我的观点,绝非推荐,盈亏自负。我个人的仓位也就五六成,而且随时变动(小做一把短线),涨就减仓,跌就加仓,所以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对股市的整体看法仍然是:中短期没什么机会,一定要充分重视各种突发风险。我在7月1日微信号:老邓的财经茶馆中写了篇《现代人应该怎么看黄金?购买黄金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认为国内人还是应该把资金多配置在一些黄金上比较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5-23 00:25 , Processed in 0.1094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