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96|回复: 0

陈永昌:准确把握中国经济三大走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5 09: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必须保持中国经济运行长期处于合理区间;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必须依靠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专家指出,保持合理区间、注重定向调控、依靠创新推动将是“下半场”的战术选择,也是影响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战略决策。

  一、保持经济运行长期处于合理区间

  尽管二季度实现了7.5%的增长,但上半年速度越过了所谓的“底线”。有观点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失守,滑出底线。

  这是对增长区间的一种误读。7.5%不是绝对数,而是一个合理区间。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只要我们的发展有就业、增收入,有质量、提效益,节能环保,没有水分、实实在在,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上半年,速度稍显逊色,质量却清晰可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跑赢了GDP,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2%,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00万人。

  “我们是在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取得来之不易的良好成绩。”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

  他认为,我国属中等收入国家,要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同时,不能顾此失彼,因追求速度而忽视转型与改革,使经济长期处于合理区间是必然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只要实现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风险可控制、资源环境可持续,7.5%左右的区间或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的区间,都合理可行。”对此要有常态化的认知和把握。

  二、坚持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

  从定向降准到稳定外贸,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到扩大社会资本开放,上半年一揽子定向调控政策令人印象深刻,其所发挥的成效也得以印证。

  专家认为,“下半场”定向调控仍是宏观调控“主抓手”。而定向调控的方向也已经明确,即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支持实体经济做强。

  定向调控的前提是保持定力,核心是精准发力。

  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指出:“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政府性债务总量仍在增加,房地产风险突出,金融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都可能成为定向调控的‘靶子’。”

  今年下半年,短线调控是对经济动用“微刺激”,长线调控是抓改革,营造新制度红利,激活市场主体,稳中求进保增长。长短并用,以短保长,是今后宏观调控的基本导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则提醒说:“定向调控的基础是区间调控,决不能因追求速度而盲目刺激、顾此失彼,更不能因不合理的调控耽误了我们的改革。”

  三、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向中高端迈进

  经济学者张立群最近在调研中发现,苏州工业园区一家小家电企业,通过创新改进吸尘器电机技术,每年有十几个专利在欧洲注册。其在欧洲市场的出口订单实现了大幅增长,并没有遭遇很多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

  “凡是具有创新能力,而且勇于创新的企业增长势头都不错。当前中国经济在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阶段正积蓄着新能量,产业结构调整正孕育着重大突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对企业来说,创新体现在新技术、新产品上;对政府来说,需要创新的是体制机制,也就是通过改革释放红利。

  专家指出,两方面创新呈现的是辩证关系:科技创新是基础,体制机制创新是保障,没有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难以带来经济效益。

  “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一方面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杠杆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出政府在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作用,实现改革进程中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的有效结合。”

  总而言之,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要互动互补,在互动中不缺位,在互补中不越位,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上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22:08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