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iyanan 于 2014-8-20 08:56 编辑
1、国企薪酬改革:多类非国资委管理央企被纳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8月18日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以下称《改革方案》和《规范意见》),两份文件是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的关于国企改革的首批文件。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国企负责人没有‘职务消费’,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根除。”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企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待遇问题,位于第7项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后一部分: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点评:国企薪酬改革主要的方向还是增加市场化程度。竞争性国企,直接按着市场化选聘、市场化定薪的模式解决,相对比较简单。对于垄断型国企,则按着同类型规模、体量的竞争型国企高管薪水的一定比例进行定薪。传统的额外福利、消费定额等必须全部根除。让体制内外一碗水端平,该奖励奖励,切不能出现大贪巨犯或者类似褚时健这样激励不够严重影响企业效率的情况。
2、发改委一日两开汽车反垄断罚单:两日企被罚2.9亿 8月19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日本轴承制造商NTN Corp 周二表示,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已对该公司开罚1.192亿元人民币(1,942万美元),因违反中国反垄断法。在这之前,竞争对手、日本轴承制造商NSK Ltd 则是表示,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已下令该公司支付1.749亿元人民币(2,850万美元)罚款。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这12家涉案的日本零部件企业分别是东海理化、普利司通、松下、奥托立夫、天合德国控股、日本精工、G.S. Electech、古河电气、矢崎集团、电装集团、金刚石电机及藤仓公司;涉及的零部件产品包括加热器控制面板、转向信号灯开关、雨刮器、电锁、仪表盘仪器、安全气囊、方向盘及座椅安全带。除汽车核心动力系统之外,囊括了其他零配件的多个门类。这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或将面临总额超过10亿元的罚单。 点评:因为路虎宝马等欧系背景豪车厂商存在纵向垄断现象,我国发改委反垄断棒子高高举起,然而棒子首先重重落在众多日企身上,开始进行亿元级别处罚(宝马此前只有湖北4s店被处罚160万出头)。结合前阵子高通、福喜被罚,美日企业在我国任何不规行为必定受到严惩。至于德系汽车厂商,本来赚的就挺多,处罚一部分是必然,不然不像样子,关键还得看数额。
3、东北振兴35条出台 有望自主发债 8.19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11方面35条政策措施,从基建项目、国企改革到产业支持等领域明确了扶持举措。 比如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地,《意见》提出研究将东北地区具备条件的省市纳入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范围,就引起了金融界的注意。与此同时,《意见》提出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则被解读为应对经济增长的燃眉之急。 在财政政策方面,《意见》提出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研究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力度。研究将东北地区具备条件的省市纳入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范围。 点评:东北经济衰退这个话题我智库关注很久了。主要原因是在这一波产业转移、结构调整的浪潮中,东北因为地理原因占不上产业转移的好处。现在出台的方案也是一种缓冲,在经济保持一定的热度的情况下进行转型摸索,不至于经济衰退后转型艰难。整体而言东北如果无法形成功能区布局和联动优势,缺少自己的经济性、不可替代性。产业转移的浪潮必将严重冲击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经济,交通劣势太过明显。
4、新一轮债市风暴发酵 企业债审批寻租成源头 此轮债市风波因昔日有着“债王”之称的前国信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总裁孙明霞而起。 2013年10月,国信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总裁孙明霞、副总裁侯宇鹏、债券交易部总经理谢文贤被公安机关调查,当时的说法是孙明霞等人涉嫌向发改委某领导巨额行贿,而该领导被查直接导致上述三人被调查。 日前,有消息称,为了自保,昔日债王孙明霞已经供出了一个数百人的名单,几乎涵盖了整个企业债审批和发行链条,其中就包括了已经从发改委财金司司长职位退职的张东升,张东升在几个月前刚从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退休。但迄今为止,尚未有调查部门证实上述消息。 “两个月前就听说了这个消息,现在企业债审批链条上的人都人心惶惶,已经有很多人被调查了。”一位主承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点评:我智库对我国债务总量进行过详细的分析,我国债务总计约为131万亿(包括外债、政府债、企业债和家庭个人债务),但其中光企业内债就有84.3万亿,可以说我国债务风险主要也就是企业债务风险。而非经常说的地方债务风险,那么为什么企业内债会堆积增长的如此之快?是否企业债审批端口出现了功能性故障?孙明霞之类人员给出了答案。查处深度会进一步加强,来慢慢缓解企业债的增速。缓解风险的相关措施也会陆续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