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00|回复: 0

安邦智库:美国的政治生态观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8 1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美国是中国人提及最多的大国,但大部分中国人对美国国情的真正了解其实不多。那种看起来的“很了解”,大多是通过影视故事以及道听途说得来的。虽然也有一些学生毕业后回国专门研究美国问题,但一方面自己的根基不深,另一方面本身在美国时就是学生状态,无法深入社会,所以对美国政治圈的了解相当有限。

  了解美国的政治生态,观察战略和政策圈子是个很好的窗口。如果从高往低来讲,美国的政治圈子里搞战略的人物年纪通常都很大,一般都是50、60多岁的人,有的人甚至年纪更大,如基辛格就是一例,91岁的他依旧活跃在美国政界。搞战略研究的人学术背景往往很复杂,但以研究地缘政治的居多,其次就是经济学背景,尤其是国际经济学的背景比较多,如马丁?费尔德斯坦就是一例。在市场中被奉为顶级殿堂的金融界和银行圈在美国政治圈中的地位怎么样?答案是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其影响力不出华尔街!实际上,美国政治人物是很忌讳跟华尔街金融人士玩闹在一起的。尤其是奥巴马政府以来,再加上华尔街金融危机,华尔街的地位大不如前了,根本没法与硅谷那帮年轻人相提并论。

  美国政界其实是一个很讲究资历的地方,连参议院都是论资排辈的,什么资历的人坐什么座位,很有讲究。很多中国人以为,只有中国和日本是讲究资历的国家,其实与他们想象的不一样,美国也是一个很讲究资历的国家。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资历往往意味着资源,在讲究资源的地方,必然也就是讲究资历的地方,美国也是同样如此。无论是在美国的政府还是美国的大学,资历都是非常重要的标志,在这些地方建立自己的地位都是相当不易的。安邦(ANBOUND)曾有一位学者朋友在美国师从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朋友问导师:“美国经济学者是否写论文都必须用数学工具?”导师答道,“年轻人受训练必须用,到我这个年龄就不用了。”说的是年龄,其实是资历。

  美国参议院是很有实权的国会组成部分,这里就明文规定,竞选参议员的资格必须是年龄大于30岁,最起码在过去9年时间里是美国公民,并且在选举开始的时候是其所代表州的居民。美国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参议院有16个常设委员会。每一个委员会都对诸如财政部或外交部等特定部委具有管辖权。各常设委员会对其具管辖权部委的相关法案进行审议、修订与公告。另外,各常设委员会也审议有相关管辖权的部委的总统人事提名案。例如,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审议被提名者的司法资格,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审议被提名者在美国国务院的职位。委员会对有顾虑的法案与人事案还有额外的权力,他们可阻挡法案与人事案进入参议院。常设委员会还能监督行政部门各部会与其官员,有权召开听证会并传讯证人与相关证物。笔者就亲眼看见一个委员会的几个参议员拷问美国国务院的主要财政官员,驻外使馆的钱是如何花的,各种提问毫不留情面,弄的那个女强人主管经常张口结舌。由此可见,所谓美国的政治圈,很多政治都是发生在参议院与政府之间。众议院的角色更多的是监管,是一个审看决策的角色。美国参议员的法定起步年龄就已经30岁往上了,可想而知,高层战略的决定者,实际年龄都不会太小。

  年龄大的人搞战略有优势,稳健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年龄大的人经验丰富,大多是行家里手。在战略之外的第二层次——政策研究层面,研究者的年龄就小很多了。在美国搞政策研究的人,要比搞战略研究的人年轻不少,但也大都是40-50岁之间的样子。他们做的是执行层面的工作,直接伴随政府官员行事,经常是命题作文,年龄相对小一些也属正常。在美国经常看见的现象是,台上一排坐着讨论中美关系的、讨论国际战略问题的,都是老人,而年轻的政策官员都在台下认真听讲,提问请教。

  美国国会还有一个现象是中国人无法理解、可能也无法想象的,这就是国会中的吵架现象。很多人以为只有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此,其实美国也有,只是相对文明一点,没有动手的。比如美国国会的一场辩论,争议的焦点是美国的高速公路计划。从讨论过程中可以发现,原来美国国会除了“不动手”之外,也有起哄、喝倒彩,甚至敲桌子的举动,场面也挺热烈。当时来自加州的麦卡锡回答议员的问题,他的言论激起了议员们的愤怒。参议院会议主席频频举着锤子敲的桌子砰砰响,要求大家冷静,遵守秩序,但最后还是被迫宣布会议暂停。在美国参议院有所谓纠察长的职位设置,专门负责管理国会警察事务,万一遇到议员动手的情况,估计就要劳动他们出马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美国是一个制度约束很强烈的国家,制度创造了环境,制度创造了秩序,制度也创造了市场。总的来说,制度是一个好东西,远比各种厚黑技巧来得实在,令人信服。但问题在于,制度是一个系统,并非是一个规章,它是互相纠结在一起的规章。理解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难度,从美国看中国,中国未来的道路也取决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7 09:46 , Processed in 0.4689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